牟平區:百對“醫生夫妻”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有一種愛情是相濡以沫,有一種愛情是同甘共苦,還有一種愛情是並肩戰鬥!在這場看不見的戰爭硝煙裡,有無數個夫妻都是醫護工作者的家庭,他們齊上陣,為大家舍小家,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以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而默默堅守、付出不懈努力,在煙臺市牟平區這樣的“醫生夫妻”就有100多對。

牟平区:百对“医生夫妻”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相距最遠的“醫生夫妻”

濱醫煙臺附院重症醫學科男護士孫長安,是山東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妻子劉珊是濱醫煙臺附院介入手術室主管護師。春節前夕,夫妻二人把兩個孩子送回了老家讓父母幫忙照顧,轉身便投入到了戰“疫”一線。“我和孫長安是大年三十那天一起報名支援湖北的,既然被選上了,我相信他一定會義無反顧,承擔起這份重任。”劉珊說,希望孫長安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做好一名醫護人員應該做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也要照顧好兩個同行弟弟妹妹,盼望他們能夠早日平安歸來。孫長安說:“我願意以我所學,幫助病人渡過疾病難關,迎來生命希望。在工作中我一定會充分展現濱醫人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精神,為保護百姓健康做出積極貢獻!”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沒有告訴家裡的老人和兩個孩子,雖然思念至深,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武漢、牟平兩地相距1300公里,夫妻倆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負重前行,不畏艱險,抗擊疫情,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醫護隊伍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2月7日孫長安被煙臺市牟平區文明辦授予“牟平好人”榮譽稱號。

同一戰線的“醫生夫妻”

他們是“白衣戰士”,他們更是一對平凡的夫妻,更多的時候他們要一起守護小家,但關鍵時刻他們一定會義不容辭選擇保護我們共同的大家。85後年輕的黨員孫書林、賈靜同是牟平區口腔醫院的醫生,由於雙方父母都沒在身邊,所以年僅四歲的女兒就成了他們倆最大的牽掛,然而,當疫情來襲,作為醫生,更讓他們牽掛的卻是疫情防控。2月初,院黨支部接到上級的通知,前往煙威高速養馬島站出口執行排查任務,即刻向全院發出倡議,他們倆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去卡口值勤,“我們兩人都是年輕黨員,安排我們一起夜間值班”。院方考慮到他家庭的特殊情況,要安排一人值班,留一人照顧家庭,他倆卻說:“不用考慮我們,家裡的事都是小事我們會安排好,請領導放心就行”。女兒為了不耽誤父母工作,堅定地告訴他們:“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去工作吧!我可以照顧好自己,還有很多人更需要你們”。寒冷的天氣,下起了大雪,絲毫沒有降低他們堅守崗位的決心,他們用互相鼓勵、扶持,一路同行,用責任和擔當築牢抗擊疫情防線,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服務鄉村的“醫生夫妻”

39歲的共產黨員王海濤,作為擁有業務專長的鄉村醫生被招聘到王格莊鎮衛生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還兼職精神心理監管員,醫療廢棄物管理員。臨近春節,他因為牙齦膿腫,頜下腺發炎,抽空靜脈輸液,沒有休息一天,依然堅守工作崗位。區衛生健康局黨組向全區衛生健康系統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發出倡議書後,他與鄉村醫生的妻子,毅然決定把兒子送回了父母家,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也讓兒子經歷了第一次沒有父母的生日,他說:“兒子12歲了,應該能夠理解父母。” 夫妻倆積極參與鎮衛生院內外環境消毒、煙海高速牟平南出口的夜間體溫檢測等工作,還結合年輕人心理,在各種大眾媒體、微信朋友圈(群),積極轉發疫情防控知識、7步洗手法和《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社區服務心理支持技巧50問》等科普知識。日夜奮戰,他從來沒有說哭說累,有時候醫院領導叫他休息會兒,他卻說:“我們沒能到湖北到武漢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但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面對疫情這場戰爭,我們都是戰士,都是為了打贏疫情防控戰,我是一名黨員,就應該站在最前哨,為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這個春天的風,或許有點冷,但請不要害怕,早有一群人默默築起了一道愛的防護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醫護工作者!正因為有他(她)們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堅守,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這場戰“疫”必將大獲全勝。(煙臺市牟平區衛生健康局 王海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