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膜炎和大腸桿菌混感,一直是養殖戶頭疼的問題!教你如何防治

鴨傳染性漿膜炎,對養殖戶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鴨漿膜炎這個病很常見,危害也很大,這個病一旦爆發可以引起大批量的死亡,即便不死的鴨子也可引起鴨子生長緩慢,料肉比增高,所以說鴨漿膜炎這個病值得各位養殖朋友重視!

漿膜炎和大腸桿菌混感,一直是養殖戶頭疼的問題!教你如何防治


傳染性漿膜炎的流行特點

鴨傳染性漿膜炎又被稱為鴨敗血症、新鴨病,多發病於幼鴨(1至8周齡),其中以2至3周齡的幼鴨最容易感染,汙染鴨群的染病率高達90% 以上,染病後若得不到及時診治,死亡率可達80% 以上。該病傳染方式以接觸性傳染為主,染病的幼鴨眼、鼻、口處分泌物攜帶的大量感染病菌,這些病菌通過水、食物及病鴨與健康鴨接觸發生感染致病。

該病無明顯季節性,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並且潛伏期較短,一般1 ~ 3 天即可見到明顯症狀,尤其是在北方冬春季節,天氣較為乾燥,若通風不暢、鴨圈衛生髒、亂、差,管理、飲食不當如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缺乏、飼料蛋白質水平較低等都很容易誘發該病。鴨傳染性漿膜炎目前尚未出現在不同禽類之間的交叉感染報道,因此為該疫病防治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

漿膜炎和大腸桿菌混感,一直是養殖戶頭疼的問題!教你如何防治


傳染性漿膜炎的症狀表現

發病鴨嗜睡,縮頸,喙抵地面,兩肢軟弱。

運動明顯滅少,並出現犬坐姿勢,病鴨在運動時出現運動失調,主要有痙攣性點頭或者是搖頭擺尾。

少數病例會出現有頭頸歪斜、不停鳴叫、時而轉圈或者後退等,而在病鴨處於安靜的悄況下其症狀則會有所緩解,能夠採食、飲水。

個別病例出現跗關節腫脹,歧行,伏臥不起,瀕死期的病鴨出現神經失調的 症狀,如搖頭、點頭成背脖,兩肢伸直呈角弓反張狀態,進而出現全身痙孿性抽搐,很快死亡。

解剖後有包心包肝,膽囊充滿膽汁現象。氣囊壁渾濁,增厚,表面有大量纖維素滲出物,尤以頸胸氣囊為甚。

漿膜炎和大腸桿菌混感,一直是養殖戶頭疼的問題!教你如何防治

氣管環出血,肺臟充血、出血.表面有黃白色纖維蛋白滲出。脾臟腫大.淤血。

傳染性漿膜炎的發病原因

1、免疫抑制病(鴨脾壞死、病毒性肝炎)的普遍存在,使鴨群處於亞健康狀態,極易感染此病。

2、氣候變化無常及疫苗反應等應激也是發病的主要誘因之一。

3、流感病毒的變異毒株的流行,無法阻斷傳播,使傳染範圍不斷擴大。

4、混合感染,使得病情發展迅速,死淘率高,難以控制。

5、黴菌普遍存在鴨群中,降低鴨只抗病力。

6、養鴨戶沒有一個系統化的保健措施和合理的藥物預防程序。

傳染性漿膜炎的防治措施

1、 加強飼養管理

從該病流行性特點來看,主要是因為養鴨環境存在問題或鴨群間互相感染引發的疾病,因此需要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出現,同時要特別注意提供良好的育雛環境衛生條件,雛鴨生長環境應保持通風乾燥,夏季降溫,冬季防寒,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鴨舍衛生要勤打掃,定期清除糞便,保持鴨舍乾淨整潔。若是地面育雛,需要及時更換墊草,飼料用具如飲水器、料槽等,並對相應用具做好消毒處理。除此之外,還應密切注意外界天氣、環境溫度變化,防止幼鴨遭遇雨淋、爆曬等傷害,提升飼料品質,尤其是提升飼料蛋白質含量,多飼餵精細料,做好飼料微量元素添加與供應,保證幼鴨充分發育,避免因飼料問題致使幼鴨營養不均衡,進而導致其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幾率。無論外界溫度如何變化,都要確保鴨舍內的環境溫度、溼度均衡合理,適當增加幼鴨運動,提高幼鴨體質。

2、合理運用抗生素

慶大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對於鴨疫巴氏桿菌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但進行實際用藥時,一是要控制用藥量,避免用藥量過大致使鴨疫巴氏桿菌產生抗藥性,二是在用藥前應做好藥物抗敏實驗,提高用藥的針對性,做好藥物的及時更換,防止始終使用同一種藥物整加鴨疫巴氏桿菌的抗藥性,提高用藥效果。在實際用藥防治中,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磺胺二甲基嘧啶,連續使用3 d,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落實消毒接種工作

消毒接種是預防鴨患染性漿膜炎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發生與蔓延,因此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應做好對鴨舍、飼槽、水槽的清潔與消毒工作,此外,針對鴨經常活動的區域也要做好消毒清潔。在疫苗接種方面。

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