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鲁迅为什么不待见《封神演义》

文 |郭晔旻

“(《封神演义》)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鼎足视之者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为鲁迅先生所不待见的《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算是本中国文学史上的“奇书”。它作者的身份,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弄明白。坊间最大胆的一种猜测认为,《封神演义》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吴中大才子王世贞所作,传说王世贞写了《金瓶梅》,被朝廷得知后命令他将书稿献上。王世贞自觉将“天下第一淫书”献给皇帝不妥,于是通宵达旦写

《封神演义》代替,他因疲劳过度,连头发也变白了。这个说法不但没有可靠证据,而且将《金瓶梅》与《封神演义》两本书的作者都归于王世贞一人,着实有些难以令人信服。

考虑到《封神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的金阊舒载阳刊本,凡二十卷一百回,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史许仲琳编辑”。后来人们就以此为据,定此书作者为许仲琳。但这是一个孤证,而且许仲琳其人的生平事迹更付之阙如。也有人认为《封神演义》是16世纪后期一位全真派道士陆西星所作。根据清朝咸丰年间的《兴化县志》记载,陆西星,字长庚,江苏兴化(今属泰州)人,擅长文章,又精通释道,看起来是《封神演义》的合适作者,但此说也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因此,《封神演义》的作者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将许仲琳看作作者也只是一个比较通行的说法而已。

“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鲁迅为什么不待见《封神演义》

彩绘插画《渭水文王聘子牙》

作者的真相之所以如此扑朔迷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封神演义》一书,与其他早期长篇小说一样,同样是长时期民间创作与文人加工相结合的产物。“武王伐纣”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与之相关的各类传说,在民间也早有流传。大概是因为吸引眼球的需要,这些传说距离事情的真相也变得愈来愈远。比如家喻户晓的“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最早版本只是《史记·齐太公世家》里的“(吕尚)以渔钓奸(古意为请求)周西伯”这一句话。到了西汉、东汉之交,刘向在《说苑》里就出现了“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的说法,姜子牙是个白胡子老头的传统形象,大概就此而来。到了元代,说书艺人汇集了民间传说,编成一部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其中的姜子牙索性自称“吾今老矣,年已八十”,年纪就更大了。明朝嘉靖、隆庆间的余邵鱼又写了一本《列国志传》,进一步演绎出姜子牙在渭河上之磻溪垂钓,且钓钩是直针,“吾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说法。

从内容上看,《武王伐纣平话》与《列国志传》这两本书,与《封神演义》的诞生可以说有着直接的渊源。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1世纪的武王伐纣史实,距离后世年代非常的久远,而且在史传中记载都很简略,可以自由发挥地方极多,于是就成为说书艺人绝好的讲说资料之一。《武王伐纣平话》可以说是第一次从历史小说的角度较完整地演述了妲己惑纣王、纣王暴虐、姜子牙佐武王伐商、纣王妲己伏诛这段殷周兴替的历史故事。到了明朝,余邵鱼写《列国志传》,这本书叙商周春秋列国故事,从苏妲己驿堂被魇起,到秦统一天下止。囿于史料的匮乏,书中的商周这段,诸如妲己系九尾狐精附体、雷震子出世、千里眼顺风耳等等,无不沿袭了《武王伐纣平话》,只是对细节进行了修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