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些兒女對老人不好,是否因為老人沒有處理好兒女關係?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我覺得是有一部分沒有處理好跟兒女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兩部分解析這個事情:

第一:教育問題

很多的家長都希望兒女有出息,但是在教育,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教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比如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孝順,什麼是分享等等,很多很多的東西,除了知識,生活的基本技能以外,其他的都不懂的話,就會把父母對子女的愛當成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她不會想到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到將來我要反哺,也不會有同理之心。

第二:父母是否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在成長的過程中,子女很多的東西都會從父母身上學到,所以父母對待自己的老人,孩子從小是會看到的,那麼孩子可能會有樣學樣,所以孩子出現了品質問題,一定不是孩子的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第三:溝通問題

溝通是人跟人之間的橋樑,沒有誰能夠百分百懂另外一個人,父母也不例外,而且作為新時代來說,年輕人的思想可能和老人完全不同,那老人無法接受新思想,年輕人想打破舊觀念,這樣就很容易成為對立面,容易出現爭吵,影響感情,所以要多溝通,如果觀念不同,不必強求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求同存異,允許新思想,也允許傳統想法,大家各退讓一步。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想法,謝謝。





石泉邱姑娘


兒女關係沒處理好,和老人沒多大關係。

  1. 婆媳戰爭,永恆的主題。

我家鄰居,都是五十左右的人了,按理說都是年過半百,子孫成群的人了,該懂點道理。現實卻不是這樣呢!

我記得很清楚,2018年的除夕夜,本該是家庭團圓的日子,他家的老父親,一個已經89歲的老人哭著找到了我。他告訴我他被自己的兒媳婦趕出來了,那一刻我並不敢相信。直到他帶著我去到了他兒子家,我看到老人的衣服,生活用品都被丟到了屋外。當時我很氣憤又心痛,一個已經89的老人啊,怎樣的人才可以在這除夕夜把自己的爸趕出家門,我實在難以理解。

我堅持要讓老先生在我家睡,他卻拒絕了。不管我怎麼說,他都不同意。當時我同學家的羊圈裡並沒有養羊,他問我可不可以跟我同學商量睡我同學家的羊圈,那時我真的是哭了。一個堅守著尊嚴的老人,寧願睡羊圈都不睡我們家。

我叫來了我的同學,我們必須尊重老人,因為那是老人最後的尊嚴。那一夜我跟我同學一夜沒睡,忙著拉電線,給羊圈做隔板。那一個除夕格外的寒冷。連我的心都是冷的。而我能做的卻又是如此的有限。

後來我卻聽到他們趕老人出家門的一個荒唐的理由。僅僅是因為老人燒火做飯燻黑了家裡的牆。這是一個多麼荒唐的理由。

所以,子女對老人不好,和老人不會有半點關係。因為他是老人,而我們是子女。


擺渡小勇子


不一定。有的是,我們村就有一個,她經常罵自己的兒女,脾氣暴躁,就連她老公也煩她,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來一兩次,現在老了沒人管。有的確實是沒良心的,也在我們村,結婚了,在外面打工,他爸得了腦梗塞,死了,他媽媽打電話叫他回來,他也不回來,村領導和他交談也沒用。


李思晨道


大家好,說說我的觀點吧,每個家庭不一樣,生活環境習慣不一樣,脾氣秉性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同學家,公公婆婆兩人性格不好,經常吵架,公公有時還動手打人,婆婆嘴巴不好喜歡吵,但是人心挺好的,家裡面裡裡外外大大小小的活都是她乾的,公公生病窩床幾年了,一直都是婆婆照顧。每家情況都不一樣的。有問題多溝通,換位考慮。

即使老人有什麼做的不對,晚輩也要理解,我們也有老的一天,我們的子女也在看著。

現在的年輕人也都有文化了,很少說對老人不好的,再說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老人帶孩子,也沒那麼多架吵了。




侯哥的春天


兒女對父母不好,並非農村父母之過,孝子、逆子自古有之。為何當代社會會出現不少一些兒女對父母不好?這與當前社會現狀是分不開的,一切向錢看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時尚和不可阻擋的潮流。迫於生活的壓力,買房、結婚、子女都成為出生在農村的兒女們煩心事,他們由於命運的緣故,不能與城裡同齡人相比,整天為了忙於生計而奔波,為了自己的家事心情早已破碎。而農村父母種地收入微微,加之年老體弱,病魔纏身,生活艱難,領發的養老金僅是城裡人幾十分之一。不但對兒女無助,還得伸手向兒女要撫養甚至陪伴。你抨心而論的說,農村多數兒女不是不孝敬父母,而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確實是有苦難言唉。


秋風好1


一直以來,養老是讓很多農村老人擔心的問題,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金,年老之後每月也沒有其它的收入來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民的晚年生活幾乎只能依靠子女,然而事實是,很多有子女的農村老人卻面臨著無人養老的局面。

一直以來,很多農民都深受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農村老人都有多個子女,贍養父母對子女來說本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在農村還是能聽到不少子女對老人照顧不周的例子,不僅不按時給父母生活費,老人有個三長兩短也經常不聞不問。這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不孝子女這兩年來,於年輕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農村的不孝子女也越來越多,這才導致了農村老人無人養老的奇怪現象更加常見。按理說,父母和子女本就是血濃於水的親人,關係應該比較親近,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對此有專家分析:之所以會導致這種局面,也不光是年輕人的錯,老人可能也有3個問題,父母和子女之間存在代溝是很常見的的現象,不過這種問題在農村家庭會更突出,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思想大多比較古板,而且也不好溝通,時間一長和子女的關係很容易出現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老家有一位姓王的大爺,兒子和女兒都在城市工作打拼,可不管怎麼好說歹說,老人就是不願意進城和子女住,70多歲了還是一個人在農村生活

如今6、70歲的老人大都有兩個或者好幾個子女,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就農村的實際情況而言,沒有一碗水端平的父母也不少,尤其是很多農民都有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帶孩子也經常出現顧兒不顧女、顧小不顧大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被忽視的子女心裡也難免有芥蒂,等父母老了之後,照顧也就沒那麼多了這也是父母比較古板的另一種體現,很多農民雖然年紀大了,可是還是處處操心子女的事,甚之還一板一眼的要求子女做這做那,父母的控制慾太強,子女也有了反叛心理,和老人相處起來更不自在。



鄉村小佔


很高興回答這樣的問題,說實話每次聽到類似的事情心情挺沉重的,我個人覺得有這方面的原因,為人父母為了自己的私心去溺愛孩子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但是為人子,更應該體諒父母不容易,父母養育之恩重如山,即使我們的父母不是特別優秀,不是那麼有能力,作為子女要懂得父母全部的我們都拿走了,我們應當用我們全部的愛回饋他們,有句話這麼說。您陪我長大,我陪您變老,說的就是我們的父母,這樣才能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活的精彩,作為子女我們也會有一天為人母為人父,當為人父母時多想想我們的父母就能理解老一輩的不容易了!

希望類似的情況永遠不會再次發生!!!


阿玖666666


關於有些兒女對老人不好,如果把責任歸咎於老人沒有處理好兒女關係上,是不恰當的。為什麼呢?我從一下幾方面給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這樣。

從老人角度講,現在的老人都希望家庭和和睦睦,一家人和平相處,不希望看到和子女之間互相仇視,老死不相往來。畢竟以後自己老了,需要他們來養活。以後自己失去勞動能力了!有個頭疼腦熱,需要子女出錢和照顧自己。根本不存在偏向哪一個子女,給子女分家時不公平。畢竟都是子女,以後靠他們養活自己。說老人沒有處理好兒女關係,才導致兒女不孝順,我個人感覺不現實,可能性很小。

從兒女角度分析,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人都是日子過得不是太順心,總把一些責任胡亂推給老人,認為老人沒有在年輕時給自己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不能給自己事業的發展提供很大幫助。不僅不能幫助自己,很多時候還要去照顧老人,還要經常在經濟上支持他們。所以,漸漸的就開始反感老人。


三農猴哥


這個問題很現實,沒有誰對,誰錯,就看每個人的理解,將心比心,多想想對方的好處,有些事情看開就好了,雖然有些事情是老人做的不公平,但是老人也是出於無奈,老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過的好,有的孩子爭氣,能幹,生活幸福,老人自然不必擔心,但是有的孩子不爭氣,成天好吃懶惰,幾十歲了,也沒成家立業,老人肯定會操碎了心,多少會偏向不爭氣的一方,本來就不爭氣,不正幹,老人也為難,爹孃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不爭氣的孩子墮落,他想幫他重新振作起來,財產,物資,自然給他的多一點,這樣就會讓爭氣的一方心裡難受,心裡不平衡,對父母有抱怨,時間久了,感情就淡了,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不管怎樣,爹孃給了你一條生命,就是你的恩人,咱們就應該感恩,爭氣的一方,你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抱怨,世界將會充滿愛



頑皮霸王


首先在農村,的確會有子女對老人不好的現象,就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說,我嬸嬸四十多歲了,養育了2個二十多歲的兒子,都說養兒防老,但是她的兒子對她並不孝順,從小就頑皮,很難管教,現在長大了性格倔強,自私,經常打罵父母,在這裡給出幾點能夠處理好親子關係的建議。

1,從小培養孩子懂得關愛別人,有愛心,沒有愛心的人不懂得去愛別人,包括自己的親生父母。

2,從小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感謝父母,沒有感恩的孩子會認為父母,其他人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當然,從而形成自私的性格。

3,如果家裡面有兩個以上的孩子,一定要一碗水端平,避免另一方認為父母偏心,從而討厭父母。

4,多溝通,很多家庭問題都是溝通不當所造成的,因此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

5,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多農村的父母認為讀書沒有用,不重視教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大部分也會孝敬父母,懂得尊老愛幼。

農村很多兒女對老人不好的現象很多,希望父母多重視,巧妙處理好親子關係,兒女也應該多體諒老人,理解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