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多体悟“点与线”,助你完善功架结构

冷剑挂霜,点水滴冻。是火就要喷,是水就要淌,天道使然。在弧上找松紧,在圆中求鼓荡。从自身弱点练起,若平衡性不好,练练独立桩,抱个圆儿,一腿支撑,一腿端平,勾脚尖,对鼻尖。持一两分钟,三五分钟,百会敏锐,筋肌微动,毫厘之间,用脚底体会平衡。劲路一事,入于精深之处,千丝万缕。敏锐于心,一丝一毫的找,窍窍相对,骨骼取正,再求盘旋之道。静也不能歪,动也不能歪,上下顺成一条线儿,左右分量,不贪不欠。劲搭配对了,好似通了电极,会有热流蚁走。有位同修告我说,以耳根返闻脊背,中定走架。这种内观意识,脑内更加空明,神有落脚处,静力升华,对于修心练意,很有效果,动态更加纯净。拳行正道,行住坐卧,都是正劲。正劲就是功力。日常行止,不离礼法。自然规范,暗合仪轨,该行则行,该止则止,各安其位,对等有序。打起拳来,不管不顾的,不间不界的,很难成气候。


打太极拳多体悟“点与线”,助你完善功架结构


逢场作戏假把式,丰城剑气真功夫。功夫深的人,都有底衬劲。基于一个劲,衍生诸多劲。这个底衬,通常是整劲。整劲源于矛盾,大的同时,又能小,密度与张力并行。你看肘底捶,右掌立沉肘,左拳握撑肘,丹田一抱,后背一扩,双腿支撑,兜盆填海,整劲就出来了。东西好,埋没不了人,早晚拔份。任何一套拳法,都能成就,够深度,活儿还全乎,拳就有范儿。东西都怕拆,懂得分析了,秘密就藏不住了。一气呵成,才见气势。浮华空洞,薄纸一张。横平竖直是楷书,立柱搭梁十字劲。笔走龙蛇是草书,腾筋滚腔肚里旋。拉开架子,摆着规整。一掤二捋,透着灵活。活而不软,刚劲偏偏似流水,这是大家。围着丹田做,绕这脊柱盘。盘根活窍,开拓内空间,目的是劲力贯骨。骨头里隐隐嗡嗡,像大和尚念经,练出骨力微振,此人功力极高。拳劲要通筋走骨,别往外头撒,往里头去,这就又深了。肋腋开,背力扩,掌护心窝。丹田一抽,内压膨胀,内劲顺着竖脊肌往上漫。练至紧要处,收下额,眼神微微上射,挑起后颈大筋,鼻尖深吸一丝气,内压沿着竖脊缝隙,还能往上追一节。

打太极拳多体悟“点与线”,助你完善功架结构


我为中轴,人为边儿。人就是这样,一面儿阴,一面儿阳。抱个圆儿,手臂内弧,称作内线。裹腿开髋,双腿内侧,称作内线。四肢外沿儿,称为外线。领首立脊,前身中线,称作内线。后身中线,称作外线。内线放松回抽,外线四下扩张,多体会这个东西。丹田塌缩,后背扩张,动能往小腹聚,力点稳定致密了,好似一颗珠子。打起拳来,肘窝常虚,鹰嘴常坠,肘力指向斜下方。你看有的人,肩膀松活,手臂异常绵沉,劲没在手上,劲在肘底。肘窝很深,鹰嘴很尖锐,下沉力非常大。看着绵绵的,突然一搭手,一下牵制住,脚底没了,心里发怵,动弹不得。再看云手,中轴为界,内线松,外线掤,左边一圈儿,右边一圈儿,一抹一大片。云手似撩帘儿,腾出云门空间,拉张肩井力点。大转子与腹股沟,一块骨头,一条筋,练好了能出大爆力。高手莫不如此,纵力好,冲量还大,脚下一踩,大转子一撑,沟筋我腾,陡然窜出去,眨眼间,人已到了跟前,心里一惊,猝不及防的。丹田崩,后海填。平时没事儿,或站或坐,轻轻动着丹田,脊柱不要动,后腰筋膜一鼓一鼓的。有人精于整劲错刹,他静静站着,瞧着你,丹田一颤,突然启动,后腰一撑,伸手就是一拳,他刹住,你被后坐力撞飞,这就是整劲。拳学结构力,不离点与线,精确误差小,省时又省力,还出大功夫。


打太极拳多体悟“点与线”,助你完善功架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