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小麦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粗纤维含量高(30%-40%),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加速生土熟化,改善土壤通气状况,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根系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作物生长,对减少碳排放、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降低氮肥施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监测点数据分析,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按还田秸秆15t/hm2计算,可增加有机质2250kg/hm2。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等养分含量平均值分别达到24.59g/kg、1.61g/kg、27.19 mg/kg,平均提高了0.69g/kg、0.04g/kg、0.55mg/kg,增幅分别为2.89%、2.55%、2.06%。

2、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秸秆还田后经过微生物发酵形成腐植酸钙和腐植酸镁,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增强通透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促进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稳产增粮奠定基础。试验表明,秸秆在分解前期需水量大,而分解后期秸秆所吸收的水分会逐渐被释放到土壤中,此时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清茬处理前,起到保墒作用。

3、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秸秆还田后,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具有加强呼吸、纤维分解、氨化及硝化作用,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另外,秸秆分解过程中能释放出CO2,有利于加速近地面叶片的光合作用。

4、增产、增益、保护生态环境。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了充分利用,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增加了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涵养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有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平均增产率为7%~9%,既降低了化学肥料的投入量,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还能解决秸秆乱堆乱放随意弃置的乱象,减少秸秆焚烧隐患,降低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