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十大施肥误区,赶紧注意啦

关注天下农书,随时随地掌握科技!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十大施肥误区,赶紧注意啦


误区一:重氮磷肥,轻钾肥。

钾元素,被誉为“品质元素”、“保健元素”。增施钾肥,可明显增强作物的抗逆、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从玉米长期定位试验中可以观察到,不施用钾肥的地块,上午不到10:00,玉米叶片就开始打蔫,但此时农田土壤并不缺水,也不干旱,这个现象就是由于植物缺钾造成的。

误区二: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

肥料施入土壤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作物出现缺肥症状后再施肥,会造成作物缺肥时间加长而减产。如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施肥工作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特性以及光、温、水、施肥方法等因素来确定施肥时间。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同时,农作物的养分吸收也与光、温、水、施肥方法(如干施、淋施、根外追肥等)有关。光照强、温度高、水分足则加快作物养分的吸收,相反,则吸收放缓。根外追肥因养分直接被叶片吸收,所以见效快,可迟施,但浓度要低,以防损伤叶片。淋施可使肥料直接渗入植株根部,见效较快,也可适当迟施。干施肥效慢,应早施。

误区三:看别人,随大流。

在农技指导过程中,经常听到农民说:“××今年用的肥料效果挺好,明年我也用。”其实肥料在田间表现得好与坏,不仅与肥料本身品质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与肥料品种的选择、施用方法及各种养分之间的合理搭配也密切相关。所谓合理施肥就是根据土壤条件、作物本身的营养特点进行施肥。看别人,随大流,既不科学也不正确。

误区四:忽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

近年来,由于土壤连年耕作,造成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症表现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作物对中微量元素需求量很小,但是如果不足,易引起一些生理性病害。如缺钙,引起苹果苦痘病,西红柿、辣椒的脐腐病,白菜的干烧心。缺硼引起“花而不实”,苹果的缩果病。缺锌引起黄叶病、小叶病。因此,建议重视施用中微量元素,小肥可生大效。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十大施肥误区,赶紧注意啦


误区五:只要施入肥料,就会有肥效。

施肥的肥效与土壤特性、作物养分吸收特点、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以及水、气、热等诸多条件有关,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则极易造成养分流失、缺肥等现象的发生。沙质土肥效快,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少施、多次施的原则进行。黏壤土肥效慢,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钾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特性及时施肥。有机肥、磷肥肥效慢,流失也少,应早施。碳铵挥发性强,可与有机肥或磷肥堆沤1~2天后施肥,可减少养分的散失。

误区六:磷酸二铵随水浇施。

磷酸二铵是一种以磷为主的氮、磷二元复合肥,若随水浇施,肥料易滞留在地表,造成氮素挥发,磷素留在土壤表层,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磷酸二铵做追肥时,采取开沟深施,施肥深度10cm左右,施后及时覆土并浇水。

误区七:有机肥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施用。

常用有机肥包括人或动物的粪尿肥、堆沤肥、绿肥、饼肥等,一般用做基肥。有机肥是作物矿质营养的直接来源,能够给作物提供持续的全营养,是长效肥料。但有机肥在施用前一定要经过处理,否则会产生一些问题。如鸡粪,它的氮是以尿酸或尿酸盐的状态存在,这种盐类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且还危害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因此,以鸡粪做肥料要先堆积腐熟,使尿酸盐转化。再者,鸡粪属热性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要先堆积发酵,使热量得到释放。如果直接施用,它会在土壤中发酵放热,则会烧种、烧根、烧苗。另外,发酵腐熟,还可以杀死鸡粪中的有害菌,并将一些大分子难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易被作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杀死一些虫卵及杂草种子。

误区八:选肥时重含量轻形态。

买肥料时,花一样的钱,肯定选养分含量高的。但养分含量不是决定肥效的唯一因素,养分形态同等重要。例如,氮肥有酰铵态、铵态、硝态氮等形态。酰铵态氮肥(如尿素)肥效慢。铵态氮肥不易淋失,但易挥发,肥效较慢,但肥效长。硝态氮肥作物易吸收,见效快,肥效短,不易挥发浪费,利用率高,但易淋失。同样,选择磷肥也要看水溶性磷、枸溶性磷的含量和比例,钾肥要分清硫酸钾和氯化钾,硫酸钾是天然钾肥还是由氯化钾脱氯而成等等。

总之,选购底肥时,建议购买尿基长效复混(合)肥,或者购买同时含有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速效加长效的复混(合)肥。选购追肥时,建议购买含硝态氮的复混(合)肥。

误区九:在蔬菜上直接施用人粪尿。

人粪尿中往往含有多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腐熟等无害化处理,直接在蔬菜上施用,会使蔬菜受到污染,食用后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人粪尿要先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加盖沤制、密封堆积、药物消毒等,然后再在蔬菜上施用。

误区十:盲目采用“一炮轰”施肥方法。

一次性施肥必须掌握施肥技术和施肥方法,盲目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必然导致减产减收。例如坡耕地、漏水漏肥地块,采用一次性施肥,易造成肥料流失,导致后期脱肥。土壤肥沃的地块,采取一次性施肥,前期氮肥供应量过大,会导致前期作物徒长,后期倒伏。在非干旱地区有两种情况不适合采用“一炮轰”或“一次施”施肥法。一种情况是生长期长的作物,如春玉米就不适合采用这种施肥法。另一种情况是在雨量适中或有灌水条件的地区,也不应该图省事而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法。这样做会使大量肥料有可能随降雨或灌水而流失一部分养分,难以充分发挥肥效。正确的做法是:高产地区,土壤肥力较高,应推行基肥加追肥的施肥模式;一般中产田,土壤肥力中等,可采用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结合的施肥模式。

有灌水条件的地区应强调分期追肥。总的来说,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营养最大效率期一般都是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这个时期作物需要吸收很多的养分,而合理追肥正是调节作物对养分最大需要和土壤供应养分不足之间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化学氮肥一次施用不宜过多,以免作物生长过旺和造成养分流失,因此应提倡分期追肥。实践证明,分期追肥的效果一般都比一次性追肥效果好,这是因为分期追肥可以发挥养分的接力作用,避免氮素养分流失,降低肥效,从而对作物增产有利。当然,分期追肥的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这要根据具体苗情和作物生长特性来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