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第一次聽說有一天兩頓飯的地方,感覺很好奇,你們都一天幾頓飯?我說的是正餐?

南風知我意126211997


現在的農村人沒有那麼重的活了,大部分都是二頓飯啊,吃多了反而對胃不好


笑看風雲k3261286859


——我們當農民的,習慣了一日三餐,而且是米飯,那怕再忙,就是到晚上八九點也要吃晚飯,不然晚上睡不著覺。

——前幾年,侄兒結婚,侄媳是益陽的,我們去接親,那天大約下午兩點鐘的時候吃了午飯,一直等到天黑不見喊吃晚飯,我們感到奇怪,便問侄媳,原來他們這裡一天只吃兩餐,平時他們只吃早飯和晚飯,中午喝茶,那天因為做酒擺酒席,晚飯提前,晚上喝茶。這對我們吃慣一日三餐的人來說,哪過得了,侄媳父母知道這個情況後,連忙為我們幾個做飯。唉,原以為一天只吃兩餐的是不吃早餐,沒想到益陽這個地方不吃午餐。


黃果樹36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我有個朋友在濟南工作,談了個對象,忘了他對象是臨沂那邊還是滕州那邊的了,談了好久,也該回家見見家長了,,於是跟著女朋友回家了,到了晚上說了些閒話,未來老丈人就說,不早了,早歇著吧,回到屋裡,他就做不住了,心裡發慌啊,是不是那句話說錯了,連晚飯也不管了,越想越發慌,再說吃習慣了,肚子也一個勁的叫啊,就問他對象,怎麼回事啊,是不是說錯話,惹老人生氣了,他對象聽完後,哈哈大笑,說忘了,人家哪裡就是兩頓飯,又忙給他下了碗麵條,回來後講給我們聽,我們都都捧腹大笑,當成笑話。


聊聊古代歷史


我們村以前就是一天兩頓飯。早飯九點左右吃,午飯下午三四點才吃。

以前學生早上天一亮就進學堂,九點左右放學回家吃飯。中午三點以後放學,才吃午飯。農村一般都是一天兩頓飯。

後來,學校改了上學時間。吃了早餐才去上學,中午十二點放學吃飯,下午六七點才放學回家。所以農村也實行了一日三餐。

這種變革,老人們都經歷過。年輕人當然不知道了。年代在變,風俗不同。






尤巧英1


幾年前有個東北的同事,他家農村的,他說他們那邊到了冬天一般都是兩頓飯,早飯九點十點,午飯四點左右,晚飯不吃了。當時,很驚訝,他家條件也可以,不像是吃不上飯的啊!他說是傳統一直這樣,我也一直想不明白!知道今年這個春節,我自己想明白了,前段時間在家裡,早上十點起床,十點半吃早飯,午飯吃到五點,一天兩餐!


平著飛


我今天第一次聽說有一天兩頓飯的地方,感覺很好奇,你們都一天幾頓飯?我說的是正餐?

我家是住在東北的,我家就冬季一般吃兩頓飯,其它季節正常吃三餐。為什麼呢?

1因為我們住在東北,冬季很冷,而且天還短,早上7點左右才亮天,晚上4點左右就黑天了。所以我們吃兩頓飯。

2我們東北的農村,一到冬季就是農閒季節,孩子也放假了,所以早上起來的都晚,8、9點鐘才起來,10點左右吃第一頓飯,第二頓飯4點鐘左右吃。正好一天兩頓飯,如果晚上要是餓了可以吃點兒水果。

3因為冬季天冷了,都不出門在家裡待著,在家裡也沒什麼運動,吃三頓飯不消化,受不了。所以我們一天吃兩頓飯正合適。







農家院小聶


我是幾十年來

早餐必吃,雞蛋麵條一大碗,比一般人飯量大;

午餐炒菜加主食,飯量比一般人小,1.5兩主食;

晚餐一碗粥(稀飯)。

需要注意的是,晚餐絕不能多吃,多吃,睡覺時會壓迫心臟,對身體不利,特別是老年人。

最近,聽說有很多人一天吃兩頓飯,考慮到我年齡已60多歲,退休沒事,也想嘗試吃兩頓飯試一試,估計對身體應該影響不大。計劃上午9點,下午4點兩個時點進餐。假如晚上餓了就吃點水果或睡前提前一小時喝點奶。

不知如何,請朋友指點!謝謝!






甲午金秋


很多人一天兩頓飯啊,究其原因就是扣,省一頓會省下很多錢的,都是會精打細算的人,大部分也是愛佔便宜的人,他們認為早上這頓飯吃了會多餘的,因為一會就到中午了,合著一頓吃了就行了,反正我是很佩服這樣的人,睡一晚上了也不餓,可能實際也餓,但是想想能省就省,真厲害,咱是一頓不吃就餓得慌!



泉眼觀世界


一位小學生因為和同學打架被老師通知家長,他的媽媽很納悶,自己的孩子向來很聽話,怎麼會和同學打架,急忙請假來到學校

一來到學校,只見兒子惡狠狠的朝自己咆哮道:說吧,還要瞞我多久,是不是別人不告訴我,準備永遠不告訴我[撇嘴][撇嘴][撇嘴]她媽媽一頭霧水,斥責道:你這孩子犯什麼病呢,兒子轉而號啕大哭:十年了,整整十年,同學不告訴我我還一直以為人一天只吃兩頓飯!!![流淚][流淚][流淚]




盛世年華18378822


一天兩頓飯很正常了!現在非常時期,好像很多人是兩頓飯。

春節回家是兩頓飯,一頓飯在上午十點左右,下午在四點左右。

早晨有時候喝一點米酒吃一根麻花,孩子喝一杯奶,晚上不吃東西也不感覺餓。

其實這樣的生活習慣挺好的,不都說過午不食嘛。

生活在城市,由於工作的原因不能一天兩頓飯,週六日可以嘗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