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是唐王朝的200岁生日,是即将削平藩镇叛乱、国家重新统一的一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继位以来英明神武,十余年达成“元和中兴”成就,是唐王朝中后期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可惜的是,当时41岁的唐宪宗仅剩下两年寿命,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不名誉的方式死去,唐王朝中兴大业就此结束。

当时的一位朝臣,武则天的后人、之前遇刺身亡宰相武元衡的堂弟武儒衡在上奏中说过:“大功之后,逸欲易生”,这是对唐宪宗最后两年的最恰当评价。

唐宪宗的变化,就要从元和十三年与首席宰相裴度君臣不和开始。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平淮西碑》重刻的背后故事】

在此之前,裴度亲临前线,指挥平定了淮西之乱,这本来是大功一件。

唐宪宗批准在蔡州立了一座《平淮西碑》,由韩愈撰写碑文。当时韩愈是裴度的行军司马,碑文当中有很多对裴度事迹的描述,“其辞多叙裴度事”(《旧唐书》)。

李愬的妻子是皇室宗亲,她的母亲唐安公主是当年唐德宗爱女、唐宪宗的亲姑姑。李愬妻子入宫向唐宪宗表示了李愬本应该是平淮西战功第一,碑文不实。

《全唐文》中还有一段记载,李愬的一个部将名叫石孝忠的,看过碑文后大怒,令人推倒石碑,在被捉拿之后还故意杀了一个小吏。事情闹大了,这就有了面见唐宪宗的机会,此人说就是想见天子把李愬所受不公讲述清楚,话说完了可以死了。唐宪宗赦免了此人,还命名为烈士。李商隐一首诗中说“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感谢韩愈的文名,他的《平淮西碑》碑文内容尚在。其中大书特书了皇帝的英明伟大,裴度在皇帝领导下才带领各路将领取得了这次胜利。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平淮西碑》)


文章中并无对裴度的过分吹捧,李愬的功绩也毫无隐瞒。对于在北线一直吸引淮西叛军主力的李光颜等人来说,此次战役作用虽然不如李愬一锤定音,但也算是劳苦功高,与李愬并列并不为过。

碑文中说明,裴度领导的北路军给了叛军极大压力,“尽抽其有,聚以防我,西师跃入,道无留者”,因此李愬才一举突袭攻下蔡州。

当然,把李愬招降的叛军将领称为“贼将”有歧视嫌疑,但这也是当时朝野上下尤其是文官们的一致态度。李祐、董重质等立下大功的降将都没说什么,你根正苗红的石孝忠表示这么愤怒是几个意思?

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全唐文》)

因此,把碑文磨掉重新刻写,只能说是一次政治事件,而非闻过能改的实事求是作风。

结合唐宪宗最后两年裴度的经历,就清楚了实际上唐宪宗针对的是裴度,磨掉碑文只是一个结果。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裴度佷多地方让唐宪宗不舒服】

之前唐德宗朝时,唐德宗经常派人刺探大臣之间的交往,于是大臣尤其是宰相级别的高官轻易不在家中会客。裴度当上宰相之后,就请示唐宪宗,允许在家中接见大臣和各路奇人异士,以有利于军事行动。唐宪宗虽然答应,但想必对此是有保留的。

淮西之战后,裴度已经功高盖世,私下就有人说裴度吞没了淮西的妇女珍宝,唐宪宗听了之后“颇疑之”。

之后各路功臣入朝,唐宪宗想举办一个盛大的庆功宴会,准备修缮一处宫殿。但户部经费不足,有个将军就说要进献一笔私财修缮宫殿。裴度听说之后,说国用就是国用,怎么能用私人钱财?又让唐宪宗很不痛快。

唐宪宗的一个亲信宦官以放贷为第二职业,追债追到一个官员身上,结果弄错人了。但宫中宦官要钱谁敢不给,弄错了也不还。御史弹劾宦官“暴横”,裴度也坚持要处置宦官。唐宪宗说山东正打仗呢,你和我说宦官放贷欺压良善的小事儿?裴度说,用兵事小,宦官滥用职权事大!唐宪宗无奈杀了这个宦官,“

向者为尔使我羞见宰相”。

当一把手不想见自己副手的时候,就有一个人要倒霉了。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聚敛之臣”入朝为相,是冲突最严重的一次,但被淄青战局掩盖】

元和十三年九月,裴度因唐宪宗要任命皇甫镈【bó】、程异二人为相,为此首席宰相与皇帝爆发了较为激烈的冲突。

二人都是负责财政方面的官员,其中程异是当年王叔文永贞革新被贬的二王八司马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被重新赋予重任的,在财政方面政绩卓著。但程异这一辈子受排挤已经习惯了,又是走的是容易被评为“聚敛之臣”的财政路线,在裴度反对后并未行使相权,自请外派,但尚未下诏就去世。

程异也就罢了,皇甫镈为相可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连市井中的贩夫走卒都颇多反对言论。皇甫镈在淮西战役时身为户部侍郎,负责为前线供应粮草物资,裴度对其具体工作有不满意之处,程异也有这方面的失误。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裴度反对二人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是两个积极为皇帝贡献钱财的“聚敛之臣”。最近这些年,二人在负责财政事务的同时,“数贡羡余钱,助帝营造”,其中大多是为皇帝私人享受服务,修缮宫殿、佛寺是要花钱的,而且还是花大钱。

男人有钱就学坏,皇帝有钱更不是好事儿,尤其皇帝的私房钱多了不是好事儿。

裴度已经发现,唐宪宗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从谏如流的皇帝了,不但有了自己的想法,还会绕开宰相想办法实现,尤其是关于个人享受方面的事情。

当时淄青战事正紧,裴度没有继续坚持下去,皇甫镈却办了一件大事,直接导致了唐宪宗的死亡。同时,皇帝已经确认自己的首席宰相是在结党,是在架空和限制自己行使皇帝权力。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被骗子骗了】

元和十三年十月,刚刚当上宰相的皇甫镈向唐宪宗推荐了一个人,一个会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方士——柳泌,唐宪宗愉快的接受了推荐,把此人召入长安炼制丹药。

过了一段时间,骗子开始提条件了,说台州天台山有灵草,如果自己能主政此地,必能为皇帝炼制仙药。

唐宪宗开了大唐的历史先河,不顾群臣反对,把柳泌任命为台州刺史。甚至说了一句狠话:我为天下之主,仅仅用一州之地就能让我长生,你们这些臣子难道还舍不得么?

柳泌在台州混了一年一无所得,就准备跑路。但其他官员一直盯着他,在深山中抓住柳泌,押送到长安。

而皇甫镈保柳泌就是保自己,于是不知如何花言巧语让唐宪宗仍然对柳泌抱有信心,并开始服用柳泌炼制的丹药。

如果裴度还在,必定会阻止。

可惜,元和十四年四月,在淄青平定两个月之后,裴度被外放为河东节度使,朝中再无功勋宰相能够劝谏唐宪宗了。

当年七月,唐宪宗下诏磨去韩愈撰写的《平淮西碑》,并让人重新撰写刻制,这位唐王朝的中兴之主对辅佐自己实现中兴的首席宰相的恶感在几个月后仍然没有丝毫消退。

至于李愬,或者李愬的妻子和部将,无非是这个过程中的棋子而已。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亢奋、暴躁的唐宪宗】

离开了裴度这位辅佐者的唐宪宗,表现出积极的工作势头,甚至可以说是“亢奋”。

当年夏末,宰相们与皇帝商量国事后准备离开,唐宪宗说,几天才能见到你们一次,我不怕热,也不累,于是继续商量了很久,“久之方罢”。

离开了裴度这位劝谏者的唐宪宗,对不满足自己意图的臣子表示出更加的不耐烦,这种不耐烦实际上之前就有,皇帝这种生物与生俱来就带有这种习性。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人从凤翔法门寺迎接佛指骨舍利,已经是刑部侍郎副部级高级官员的韩愈上书劝谏,说一个夷狄的舍利不能让皇帝长生不老,还拿狂信徒梁武帝被饿死的事情举例。唐宪宗大怒,险些砍了韩愈的脑袋,在裴度等人劝谏下才贬到潮州当刺史。嘴痛快的韩愈身体遭罪,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的名句。

服用长生药之事,有大臣劝谏,说应该让炼丹方士自己先服用一年,看效果皇帝再服用。似乎知道自己没有一年寿命了,唐宪宗又是大怒,把此人贬到外地当了一个小县令。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宪宗之死】

到了元和十四年年底,唐宪宗因服药身体不适已经多次不上朝了,身边服侍的宦官宫女经常被他一脚踢开,喝令推出去杖毙,宫中人人不安,担心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睡梦中的唐宪宗被身边已经因恐惧失去理智的宦官陈弘志缢死,一代中兴之主就此死亡,享年四十三岁。

皇帝可以被权臣杀死,可以被叛军杀死,甚至可以被自己的儿子为了篡位而杀死,但这么不名誉的死在服侍自己的宦官手下,实在是太憋屈了。

《旧唐书》中明确记载,“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

如果说一个未经证实的推断是真实的,那唐宪宗还算死的值了。有人分析,当时唐宪宗的宠妃郭妃主使宦官杀掉的皇帝。郭妃想当皇后被唐宪宗拒绝,因此怀恨在心,下这个狠手是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为帝。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唐宪宗不能让郭家再出一个皇后。

二十多年后,唐宪宗的儿子唐宣宗继位,追查唐宪宗的死因查了六年之久,处置了不少人,基本上报了唐宪宗的仇。唐宣宗对郭太后的态度,侧面为这个推断提供了旁证。

皇甫镈被当时继位的唐穆宗贬到海南岛,当年就死在了那里。

柳泌被唐穆宗杖毙。

陈弘志杀害唐宪宗的事实被暂时掩盖,十余年后才被唐文宗杀掉。

安史乱后唐王朝的复兴,造就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一代中兴之主唐宪宗景陵)

唐宪宗死后不久,河北再叛,短暂的元和中兴,短暂的唐王朝重新统一,唐王朝失去了最后一个恢复初盛唐辉煌的机会。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