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是时代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朝廷腐败、不恤民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的卖炭翁,描写了一位可怜的卖炭老人。老人在山中砍柴、烧炭,在雪天穿着单衣、赶着牛车到长安城中叫卖。谁想,从宫中出来两名宦官,用“半匹红绡一丈绫”强行将一车炭换走。

‍什么是“宫市”?‍

白居易自言:苦宫市也。何谓宫市?就是派宦官到市场低价采买宫中日常用品,还要卖家把东西送进宫。名为买卖,实为强抢,长安及附近商户深受其害。卖炭翁,就是宫市的受害者。

《卖炭翁》是时代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朝廷腐败、不恤民生

《卖炭翁》被收入教科书,但教科书上只是把宫市的原因简单归结为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统治者掠夺人民。历史果真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宫市是唐德宗末年所设,需要说明的是,唐德宗非昏庸无能之辈,也都知道宫市的弊端。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造成的。

唐德宗削藩

唐德宗李适(kuò)生于盛唐,13岁遇着安史之乱,亲身经历了唐朝由盛世到乱世的转折。20岁时,李适担任兵马大元帅,名义上指挥天下兵马平定安史之乱。虽然只是名义,真正的指挥者是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但李适也算是了解军机。李适即位之初,胸怀大志,力图削平藩镇,重回盛世。

  • 藩镇叛乱

781年,唐德宗即位第三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要求袭位,魏博节度使田悦也上书帮李惟岳。这是节度使们对新皇帝的试探,试一试新皇帝对他们的态度。唐德宗拒绝了节度使们的要求,坚决收回朝廷对节度使的任免权。同年,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叛乱。

  • 叛乱扩大

唐德宗命令诸道讨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打败了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想要兼并其地。唐德宗本意是削藩,怎么可能允许呢?782年,心怀不满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德宗派遣神策军(中央军)讨伐李希烈,又从泾原镇调集5000人援助。然而,由于唐德宗没有给泾原军赏赐,泾原军也反了。

  • 削藩失败

中央军大都派出去平叛了,长安空虚。乱兵冲入长安,唐德宗逃往奉天(陕西乾县)。不久,太尉李怀光(靺鞨人,赐姓李)叛,唐德宗又逃往汉中。直到784年7月,唐德宗才返回长安。

《卖炭翁》是时代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朝廷腐败、不恤民生

这次叛乱一直持续6年,以唐德宗下“罪己诏”,与节度使们妥协而结束。削藩失败。

没有钱什么都做不成

但唐德宗真的甘心吗?不甘心,他大力捞钱也正在于此。这次削藩战争中,唐德宗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钱、钱、钱,打仗要用钱;第二:将领靠不住,还不如宦官。

  • 刚即位时,天真的唐德宗

唐德宗即位之初,崇尚节俭,禁止天下进贡珍奇之物,拒绝藩镇进献,废除了一系列杂税。但是,削藩战争打到第二年,国库就撑不住了。只能想出各种杂税搜刮民财,尤其是富商,逼死许多人。

《卖炭翁》是时代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朝廷腐败、不恤民生

唐德宗即位之初,疏斥宦官,亲近朝臣。但是,在乱兵冲入长安时,将领招不到兵卒,是百余名宦官护送他逃走。这让他对宦官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 唐德宗捞钱

所以,唐德宗后期,开始扩编神策军(中央军)、增加各种杂税、向节度使索要贡品、派宦官去各地衙门索要贿赂,“宫市”也在这一时期出炉。反正各种捞钱的手段都用上了。这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也是因此,继任的唐宪宗才能平定川西、镇海、淮西、缁青、昭义五镇,逼服河朔三镇,使得唐朝呈现中兴气象。若非唐宪宗早逝(可能是被郭贵妃联手宦官毒死,因为唐宪宗不愿立郭贵妃为后),唐朝真有可能翻身。

  • 时代的悲剧

韩愈曾记载了一件事,一个农夫去城里卖柴,遇到“宫市”。宦官只给农夫数尺绢,要农夫把柴送到宫里。农夫哭诉:“我全家老小就指望我卖柴养活,不给钱,我只能死了。”怒殴宦官。唐德宗知道后,罢黜了这个宦官,又赐农夫十匹绢,但终究没有废除“宫市”。大概唐德宗心里也矛盾。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或某些“坏人”。历史不是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