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都租不出去的商铺,还能卖出去吗?答案引人深思

说来也很惊奇,今天跟一个朋友闲聊,年前把店里的货备得差不多了,又在各个知名的景区租下了临时商铺,准备趁着过年期间扩大市场,为今年做铺垫,不巧的是疫情到来,导致经营计划取消,原本交的临时租金也没能退回来,总的加起来也有几千块,虽然不多,心里面中觉得不踏实,不甘心的他准备年后依旧按照原计划进行,扩大市场经营,其实大部分实体店都在观望中,即使投资也不会倾尽所有,但是他是以熟食品加工为主,市场目前还是空白,如若不早些铺垫市场,就会前功尽弃,最终落下“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三年都租不出去的商铺,还能卖出去吗?答案引人深思

于是在开年之际,他找到了开发商的管理公司,想要扩大加工场所,他的店铺旁边就有空了一间很久的商铺,据他观察,这件商铺既没有卖出去又没有租出去,对他来说是个机会,跟商管公司谈判时,对方给出的报价超出了政策的三分之二,对方出60元/㎡/月,按照他的成本来看,只能出20元,说实话这个价格对于加工厂来说已经非常高了,并且这个商铺空着对于商管公司和开发商而言没有任何收益,与其年复一年的空置着,倒不如低价出租,他的这个想法其实非常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开发商始终不让,给他的回复就是超过了政策底限,对此他很是苦恼。

三年都租不出去的商铺,还能卖出去吗?答案引人深思

为什么开发商宁可“空着”也不愿意降价?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股票,房子等等,自己好不容易认准的股票却一度下跌,亏损后总想着以后会涨起来,于是长期持仓,甚至还会加倍补仓,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到自己链完全断裂后才开始醒悟,再如投资房产的人群,买二套房的大部分抱着投资目的,等到房价涨得不能再突破时,赚取最大利润值,结果等来的却是有价无市,卖家价和买家价总是存在差距,这时候投资者降价卖又不甘心,原价卖更是无人问津,开发商同样如此,我们从对市场的把控、预期、止损三个角度来看待:

三年都租不出去的商铺,还能卖出去吗?答案引人深思

1、对市场把控不够准确,导致对自身项目定位与市场脱轨。随着城市商业地产不断发展,总商业面积越发积多,项目之间采用的竞争方式千姿百态,都围绕着给商家扶持吸引入驻,在商家眼中,更加关注成本与利益之间的衡量,一旦判定利益较低时,再低的租金也不会感兴趣,而利益高时,租金再高也会被触动,这时候开发商还坚持着过时的思维发展,显然吸引不了商家,在老政策的加持下,商户的数量更容易决定楼盘的“存与亡”!

三年都租不出去的商铺,还能卖出去吗?答案引人深思

2、对房地产预期过高,盲目追求高收益。对于从事商业地产多年的开发商尚且还有控制风险的能力,特别是第一次做商业地产的房企,最容易出现高姿态。例如曾经一个房企,最初的租金制定得很高,对他们而言全部租出去能利润最大,但是在这个租金条件下并不能快速达成招商率,于是每年降低一些租金,第一年降30%,第二年降20%,第三年降10%,最终租金价格从75元/㎡/月降到37.8元/㎡/月,这个价格也依旧难以出租,越是降价显得越贬值,商家反而越不买单,就这样三年内,商铺既租不出又卖不掉。

三年都租不出去的商铺,还能卖出去吗?答案引人深思

3、领导人在决策方面缺乏止损观念。这里对纯商业体而言最能体现,目前市面上的纯商业体大多是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对于购物中心来说还好,直接跟品牌企业合作,以“轻资产”模式打包给乙方,然而商业街大部分由开发商自行运营管理,善于做购物中心的商管公司也不愿意跟商业街合作,一方面利润不高,另一方面管理还复杂,不得已自己经营的开发商在商业街面前就如同小白一般,对招商和销售无法恰当接轨,只知道财大气粗的往里面砸钱,最重要的是,这钱就如同小石头入大海一般,不冒一个水泡!

三年都租不出去的商铺,还能卖出去吗?答案引人深思

从这三点来看,商业一旦运营不起来,无论是降价还是追加投资都很难挽救市场,使得商铺既难出租又难出售,即使在成本允许的前提下降价,也很难得到商户的再次认可,因为在商户眼中,租金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商户开的价格总是会比出租方开得低,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开发商也没有了“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反正这个价格租出去也解决不了当下资金问题,还不如搁置在哪里等待有“实力”的商户接手。

这样的现象发生在我们周围还真引人深思,如果自己开实体店因为租金过高或者商管公司运营不佳导致倒闭,想必会十分气恼,装修资金犹如石沉大海一般难以捞出,而开发商因为前期低租金,后期再不断上涨租金也会让商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其实市场随着时间流逝最终并不会倾斜,做得最长久的永远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也就是开发商或者商管公司与商户之间利益对等,所以从长远来看,开发商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过分提高租金价格,毕竟商户才是商业地产的“上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