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该不该玩儿手机?有什么利弊?

南开孙药师


每个时代,都有孩子“不该玩的东西”。我们小时候,大人说不能看电视,看电视影响学习。后来大人们说不能玩电脑,玩电脑会有”网瘾”。而现在,手机成了一大问题,孩子不能玩手机……

玩手机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可以看看各大公共场所,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玩手机,因为玩手机有各种隐患,最主要的是安全问题。

比如说,去年过年期间,六衡妈在老家的医院的公告电子屏幕上,就看到少玩手机的建议,有以下几点:1.玩手机有害健康,尤其伤害视力 2.玩手机不安全,比如走路玩手机,开车玩手机等都非常危险3.提醒家庭聚会时不要玩手机,应该多和家人交流。


又比如说,现在在火车站的检票口,都能听到不要玩手机建议,还有某些城市公交车上和众多公共场合,都会看到不要玩手机的建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玩手机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成了社会问题。

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孩子该不该玩手机?其实这不是孩子问题,而是大人的问题!作为大人,如果你不玩手机,孩子喜欢玩手机的可能性会小很多。而如果你总是玩手机,刷视频,打游戏,看小说,那么你的孩子也会看在眼里,对手机产生好奇,变得爱玩手机。


手机一开始只是一个进行通讯的工具,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开发,它的功能变得丰富多彩。除了打电话,还可以实时视频语音,可以看电视,可以玩游戏,可以听歌曲,可以拍照,可以查询信息,可以搜集资料,可以在线学习等等,手机的功能变得异常强大,而这些无不在剥夺着人的时间和注意力。大人们往往都无法做到不玩手机,何况是孩子?

孩子是不该玩手机的,他的时间应该交给书本,教给户外活动,教给游戏,交给其他的小伙伴。如果让他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那么他会损失以上这些让他变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手机除了通讯的利处以外,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的。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或者少儿节目,那么不妨打开电视;如果孩子要用来学习英语或者网络课程,那么不妨打开电脑或屏幕大一点的平板,如果孩子想用来听听儿歌,这可以用收音机或者一些专门的早教产品代替。

让手机的功能回归到它原始的功能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事实上,你可以不玩手机的,孩子也可以不玩手机。当你不再享受手机的诸多充斥着诱惑的“便捷”,以及摆脱了“思想的懒惰”,当你已经习惯用其他事物代替手机的“陪伴”外,你会发现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你的孩子也一样。此时,你更不会纠结孩子该不该玩手机这个问题了。

【感谢阅读,我是六衡妈妈,所有文字皆一字一句敲出来的,您的关注和点赞是最好的支持!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请联系我删除】

六衡妈妈


我现在还没有小孩,但是家有4岁小侄女,基于小侄女的情况,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我觉得小孩子可以玩手机。

其次:说说利弊。


我们家会给小侄女玩手机,但是会定一个时间,会提前告诉她可以玩多长时间,时间一到就会结束,大家约定成俗,小侄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配合的,玩手机的时候她会看动画片,想看什么自己选择,每次固定打开爱奇艺,看少儿专栏。

通过她自己看的这些动画片,她会选择教小孩玩玩具的,也会看别人玩游戏录下来的视频等,每次我跟她闲聊天,可以给我讲很多故事,也锻炼了她的语言组织能力,拓宽了她的知识面。


也会有小侄女不配合的情况,比如时间到了,但是她还想继续玩继续看,这时候积木等亲子玩具就派上用场了,拿出来后有人陪她一起玩,她会立马放下手机,小孩子还是更好动的。

以上希望可以给题主一个参考。


暖酒人生


我觉得不该,孩子玩手机就会上瘾 ,现在好多家长都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他玩上了说他都不听,既影响了孩子大人学习,甚至有的孩子看了不该看的,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以前小的时候放学写完作业和同学玩点游戏,运动运动,现在的人小孩学完习就拿起手机,什么都不干,有的孩子学习心都在游戏里,以前的孩子哪有几个是近视的,现在十个都有六个是近视的,比大人的度数还大,我家孩子我就不给他玩,习惯了他也不玩,我在看手机的时候,他还会说,妈妈别看了,眼睛会看坏的,


明天更会好151271406


我的女儿不到三岁,除了跟外公外婆奶奶视频,基本不给她碰手机。我们一玩手机,她也立刻跑过来说:爸爸妈妈不要玩手机了,眼睛会瞎掉的。

小孩喜欢玩手机,无非是绚丽的色彩,或者动感的音乐,或者刺激的游戏画面让她们沉迷其中,除了对感官的各种破坏,我想不出有其他作用,孩子一旦沉迷于各种游戏,动画,很快对其他东西不感兴趣,得不偿失了。

我想到的手机有用的,就是父母带孩子过程中,如果孩子吵闹,是很好的敷衍方法,可以打发时间。但是长远来看毫无益处。


陪乔乔一起长大


近日,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禁止智能手机进中小学”的建议,让网友们开始重新正视手机的问题。

有的网友拍手称好,认为身边很多孩子就是因为手机而耽误了学习;但也有网友认为,没必要妖魔化电子产品,远离手机,还是需要引导和自律才行

手机的危害,不言而喻:它会导致孩子沉迷游戏,不爱学习;近视;不爱交际等等,条条都是板上钉钉的罪状。

除此之外,还有:

  • 对孩子身体的伤害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曾做过一个测试,结果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接受到的电磁波量比成人多了60%。

电磁波辐射会给人体造成什么影响呢?北方交大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人体吸收的手机电磁辐射中,有1/4会被大脑吸收。长期使用手机的话,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以及一些潜在的生物破坏。

之前一则“五岁宝宝玩手机三年,午睡醒来得斜视”的新闻,也给不少家长敲起了警钟。虽然我们不知道玩手机是否是引起斜视的罪魁祸首,但手机对孩子视力、颈椎的伤害,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有人说,想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行。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 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伤害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测试,将5岁的孩子们分为三组画画,第一组是几乎不看电视和手机的孩子;第二组是每天看电子产品大概三个小时的孩子;第三组则是从来不被限制看电子产品的孩子。

结果显而易见:第一组孩子画的画最漂亮细致;第二组孩子的画呆板、机械;最后一组孩子的画则最糟糕,不是手脚不完整,就是只有局部内容。

被动接受电子产品,让孩子们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很难再弥补。除此之外,爱玩手机和看电视的孩子,专注力和沟通力也会大打折扣。

虽然种种迹象表明,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伤害很大,但事实是,我们没法将手机割裂出我们的生活。因为有的学习app会要用到手机,有趣又好玩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致。

但即便如此,还是应该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次数,因为它的弊大于利:

1、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然后再接触电子产品

曾有网友在机场偶遇一群日本小学生,他们在候机的途中,大都安静地坐在地上或椅子上看书,这与国内孩子吵吵嚷嚷打打闹闹,或者是低头玩手机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孩子习惯了从书中去获取知识,从书中开拓眼界的时候,就不会再沉迷于虚幻的手机世界不可自拔了。

可见,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会更有自制力对抗电子产品的侵蚀。

2、 设置好玩手机的时间

孩子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千万不要图一时的轻松,让“手机保姆”、“电视保姆”上线。

每天可以单独留出不超过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明确的规定,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能玩。

而严格遵守规定,不仅能让孩子更有时间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3、 出去玩,不要待在家里

小时候的我们,娱乐生活是极度匮乏的,听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出去玩,不要待在家里”。于是爬山、野炊、玩泥巴等等,就成了我们撒欢的方式。

当然,现在孩子的娱乐生活不再可能是这样。但如果想让他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视,就应该鼓励他们多出去玩。结识新朋友、接触大自然、在玩中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因为,手机之外,有太多新鲜又好玩的东西。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走出去而已。

4、 父母以身作则

想要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必不可少的。试想一个回到家就窝在沙发里,然后不停刷手机的父母,有何底气要求孩子放下手机呢?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空的时候多陪陪孩子,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更不要把给孩子玩手机当成是一种奖励。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你用它学习,它就是学习的利器;你用它玩耍,那么它就会变成吞噬精神的毒药。

荷兰教育学家伯纳德.李维胡德曾说: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多陪陪孩子,影响他们一生的终归是父母。

(欢迎关注:菈妈亲子,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


菈妈亲子


首先阐明我的观点吧,我认为小孩玩手机是十分正常的,不存在有什么该与不该的。

本身手机和其它手表电视电脑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它们仅仅是一个提供方便的工具而已。仅就手机本身而言,它是属于中性的。

当然作为中性的手机,在不同人的手里可能会发挥不一样的作用。针对题主所说的指示对象为小孩。我会考虑到小孩身心发育尚未健全,对于事物尚没有分辨能力。因而小孩儿玩手机具有较高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

利:小孩所触及的外部世界是有限的,而手机打开了外面更大世界的窗口,小孩儿通过玩手机可以开阔他的视野,增加见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迅速促进大脑发育;

手机本身自带社交属性,无论是玩还是聊天,都是在与别人进行交往和联系,如果同班同学都在用QQ或微信聊天,而你的小孩却被要求不准玩手机,迫于家长的权威小孩会乖乖顺从。不过他很可能在同学聊的热火朝天下郁郁寡欢,容易打击到小孩的自尊心。因此在手机全面普及的环境下,小孩玩手机也是一种必备的社交;

小孩的主要义务是好好学习和成长,在这个阶段,小孩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他都来问你,我想你也会困惑吧。你可以指引他学会自己寻找答案或者解决方案,这样也培养了他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弊:小孩较缺乏自制力,容易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而网上的东西又太多太杂,小孩难以分辨。就比如人们普遍担心小孩玩游戏成瘾而不思进取,荒废学业。这种事例举不胜举。

小孩一般都未成年,身体各方面处于发育状态,如果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眼睛近视,一般来说玩手机都会情不自禁的低头,也会影响颈部并且容易造成驼背,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加之玩手机会占用一定时间,从而其它学习或者户外活动的减少,而与家人的沟通交流可能也会减少。

小孩一般会拿家长的手机玩,小孩出于好玩心理,可能会在手机上进行不理性的网上消费,增加支出,容易引起家庭不必要的误解。

这是就自己的一点想法来说的,其实玩手机不是说非好即坏,如果真那么简单就好了啦。事物具有两面性,小孩玩手机这事关键还是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行。


JWingler


现在时代不同了,信息化时代了人人都知道人工智能互联网。作为祖国的花朵,不让接触这些新鲜事物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再说,现在的小孩子多多少少有点攀比心,别人都会玩的自己不会玩,会感觉没面子。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有自卑心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说明小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作为父母和监护人,一定要耐心负责的认真教育引导。小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及时引导,性质比较严重的错误(比如,私自拿人家东西,随意欺负嘲笑别人)可以适当严惩,让他从小就明白,犯了错误是会受到惩罚的。对于玩手机,家长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学习之余可以陪孩子玩一些益智的小游戏,看一些励志的正能量小视频,每天或者每周固定一些时间,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养成习惯。个人感觉这些对于小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沉迷于电子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游戏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玩手机更是游戏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平时多鼓励小孩子之间一起玩耍,周末可以带孩子玩一些需要自己动手的游戏,教孩子自己制作一些小玩具,既玩得开心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总之,小孩子玩手机有利也有弊。父母和监护人要帮忙把握好尺度,尽量多抽时间陪孩子过一个健康愉快的童年


青春不散梦想依旧


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玩手机

有专家说小孩子三岁前是不建议玩手机的,三岁前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发育不成熟,安全感也不强烈,这时间段是需要父母陪伴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经常玩手机,很容易上瘾,而且和父母的感情容易不亲。

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玩手机

三岁孩子可以适当玩手机,三岁左右是孩子学习能力超强的阶段,很多网上学认字或者英语的课程还是很棒的,孩子学的快也好吸引,但一定要规定好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我家二宝五岁了,平时就是因为先生经常看手机,他天天也吵着看抖音,平时有好玩的事,也还吵着录一个呗,如果平时和他一起看书,他就很认真的看书学习。自己一个人很久都想不起来玩手机。

大宝12岁了,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动不动就容易生气或者心情不好,然后就会给我申请要玩游戏,说是这样能缓解心情,我一般都是周末给他玩一小会,平时做完手机作业就不会给他玩手机。完全不给孩子玩手机也不可能。

玩手机的危害:

15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自控力的,玩手机时间太投入,没有时间概念,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孩子做了七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扁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首先,注意力不集中。上海社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无法持续和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

其次,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影曾对2000多名10岁到18岁的青少年做一项,向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她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样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李新影说,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

最后,冷淡了亲情。平时家长忙工作,孩子上学,本来相处时间就少,如果青少年儿童长期着迷手机,那更没什么亲子交流时间,长此下去,亲情也会越来越没味道。


书霞育儿说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宽泛,又很沉重的话题,问题的背后,折射出了很多的家庭、社会矛盾,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谈一下我的看法。

3岁以内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手机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做过分析,3岁以内的孩子,接触手机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看手机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1-3岁的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词汇的输入来刺激大脑,同时,通过各种沟通表达的机会,来训练自己的发音器官,形成语感,积累词汇,建立基本的语言逻辑,3岁的孩子,正常来说应该能够说简单的短句,能够基本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了。

如果长期让孩子看手机,手机里面的语音是没有场景的,而且频繁变化的视频、丰富的色彩和图案的变化,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孩子的听觉器官没有经受充分的训练,对孩子的听力造成负面的影响。

此外,手机视频的单向输出,缺乏沟通,孩子不需要进行语言的互动就能接收信息,自然也就懒得说话了,语言表达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训练,影响孩子未来的语言发展能力。

(二)看手机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

1-3岁的孩子,应该以游戏、玩耍为主,不论是攀爬、跳跃、奔跑的大运动训练,还是玩玩具过程中的手指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的联系,如果孩子长时间依赖手机,运动量不足,很可能导致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运动能力弱、平衡感差、肢体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三)看手机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

2岁以上的孩子,开始进入社交需求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孩子玩耍的时候仍然是各玩各的,但是在群体性的环境中,往往会通过互换玩具、协作游戏等方式开始结交一些朋友,学习和同龄孩子之间的交往准则,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父母家人的互动需求增加,这个过程同样有助于孩子学习和成年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

如果让孩子长时间的玩手机,孩子会降低这种社交的诉求,缺少了比较的社交训练,会对孩子以后的社交能力发展造成阻碍。

(四)看手机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

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的屈光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导致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

儿童尚处于眼球发育的可调期,如果用眼过度,很容易导致孩子过早的变成近视眼,戴上厚厚的啤酒瓶底近视眼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变性或脱离,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

(五)长期看手机,容易导致依赖成瘾的问题发生

长期看手机或电视,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很难戒除。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从1岁多开始,只要吃饭的时候就要看动画片,否则就不吃饭,时间长了之后,变成了一个固定的习惯,很难戒除,折腾了好几年,直到上了小学3、4年级之后才慢慢的改观过来。

3-6岁的学龄前阶段孩子,可以适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3-6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很多能力敏感期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内,比如语言、阅读、想象力、绘画等能力。因此,在这一时期,可以适度的借助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一些电子产品,让孩子进行更充分的训练。

3岁以上的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智力的发育已经到了相对比较好的一个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益智类智力训练的软件给孩子玩,比如“Scratch”、“Minecraft我的世界”等游戏类教育软件,有助于孩子进行智力的拓展,不过即便是这类游戏,也同样需要控制孩子玩耍的时间,避免造成视力等方面的损伤。

此外,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英语启蒙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纯英文的动画片如《小猪佩奇》、《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

《超级飞侠》、《海底小中队》、《神奇校车》等,通过这些优秀的动画片,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磨耳朵培养英语语感,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相应的童书进行学习。

上学的孩子,需要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社交、联络和资料查阅,有正当的需求

现在的孩子,并不同于我们当年小的时候,社会活动丰富,信息来源多样化,孩子们之间有着很充分的沟通,很多的信息获取和知识的学习会通过网络来进行。此外,很多学校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会有一些需要在APP软件完成的作业,因此,已经上学的孩子,确实会有使用手机的正当需求,如果完全禁止,会给孩子的学习、社交、出行安全带来不便。

让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电脑,需要同时训练孩子的自制力

对于孩子而言,手机是个双刃剑,使用的好,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使用的不好,则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沉迷游戏和各种毫无益处的网络垃圾。

如果家长缺乏有效的管控,孩子又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的话,就很容易面临失控的风险。

作为家长,需要及早的训练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诚信的价值观,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让孩子在允许的范围和时间段内合理的使用手机。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让孩子玩手机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除了少数益智类的游戏软件之外,大多数手机游戏充斥着暴力、色情的成分,打怪升级、打打杀杀,毫无营养价值可言,而且这类游戏会导致孩子高度紧张,精神疲惫,影响孩子的睡眠、学习和身体发育,对孩子的智力、社交、运动能力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大意,不要为了让孩子不打扰自己、不给自己找麻烦,就扔一个手机给孩子任由发展,这样的做法,只会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三岁之后就可以教宝宝开始识字啦,我闺女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认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猫小帅识字】挺不错的,我闺女用了1年多了,特别喜欢,现在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棒棒哒。


七寸忧伤


我还没回答问题之前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知道所有人都会回答有利有弊,以前是网络,现在是玩手机,换汤不换药罢了,那我就回答一点具体的,让父母参考一下如何处理好玩手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1.三岁以前坚决不让孩子碰任何电子产品!很多父母辛苦上班一天,没时间陪孩子玩,就把平板扔给他,让他自己玩,又方便又省事!很多孩子的习惯基本都是在三岁以前养成的,千万不能忽视孩子三岁以前的教育!而且研究显示,最早7个月的孩子就可以分辨好坏,而网络上又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广告,对于孩子无形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无论是色情,还是暴力的,对孩子都不好吧!



2.三岁到六岁,控制孩子时间!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都上幼儿园了,与外界已经有了很多接触,给孩子玩一会手机也不伤大雅,因为这时候孩子与孩子之间需要有话题去沟通,以前我小时候我妈不让我看电视,我觉得跟别的小朋友插不上话,自己啥都不知道,自然语言发展能力也会受影响,更加甚者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长时间玩影响视力,性格等也是不言而喻的。



3.青春期这时候基本是管不住了,提醒孩子别用手机干某些不好的事就行了,比如网上赌博,借钱等等。这时候学业压力也大,周末最好与孩子可以约法三章,家长还是要宏观管控一下孩子手机,无论是放任自由,还是强制管制都不可取,这时候的孩子是最叛逆的,极端化的行为只能是鱼死网破!这个年纪的孩子就需要家长委婉的处理问题!

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们,欢迎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