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真空不空,本文說的明白

導讀:為什麼真空不空,本文說的明白。真空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虛空"中,聲音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卻不受真空的影響。事實上,在真空技術裡,真空系針對大氣而言,一特定空間內部之部份物質被排出,使其壓力小於一個標準大氣壓,則我們通稱此空間為真空或真空狀態。真空常用帕斯卡(Pascal)或托爾(Torr)做為壓力的單位。在自然環境裡,只有外太空堪稱最接近真空的空間。

愛因斯坦在用場論觀點研究引力現象時,已經認識到空無一物的真空觀念是有問題的,他曾提出真空是引力場的某種特殊狀態的想法。首先給予真空嶄新物理內容的是P.A.M.狄拉克。狄拉克於1930年為了擺脫狄拉克方程負能解的困境,提出真空是充滿了負能態的電子海。

本文摘自靈遁者先生科普書籍《變化》的內容章節。

為什麼真空不空,本文說的明白


正文如下:

真空不空,真空具有能量。我甚至相信這句話應該被作為定律被科學家所熟知。

支持真空的不空的理論有很多而且是相聯繫的。更體現了它的正確性。

支持理論1. 絕對零度不可達到,真空也不例外,所以真空是有能量的!!

支持理論2。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地測出一對共軛量,所以,可以“空”,不能“無”。因此,在真空中,粒子不停地以虛粒子、虛反粒子對的形式產生,而又互相湮滅,在這個過程中,總的能量保持不變。

為什麼真空不空,本文說的明白


支持理論3、一個瑞典物理學家小組成功地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中生有”——首次從真空中創造出閃光。

該小組讓一個特殊組件在磁場中以1/20倍光速移動,並通過改變磁場的方向導致該組件出現“震動”。這樣做的結果是從真空中產生了一束粒子流——這完全符合理論預計。這一不尋常的發現被認為是物理學的一項重大進展,並引起了全世界物理學界的關注。

這一現象基於一個詭異的理論:量子力學。這一理論提出:真空並不存在,所謂的真空中其實充斥著粒子,只是這些粒子太微小,並且不斷的產生和消失,因此難以探測。

支持理論4、卡西米爾效應。即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平坦金屬板之間的吸引壓力。這種壓力是由平板之間空間中的虛粒子的數目比正常數目小造成的。

為什麼真空不空,本文說的明白


為什麼要突然提出真空這個詞,還是因為時間和空間,物質不可分割,且無處不在。我們有相對時間的感念。就要在這個時刻提出相對空間的概念和相對轉化的概念,

相對空間自然說的是空間,而相對轉化的概念則是指物質和能量。雖然對於這樣的轉化我們瞭解的不多。但是事實觀測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的設備和目前的知識積累使得我們還沒有打開她的大門。

但是我們已經站在了這扇門的門口,可以嗅到裡面的氣息了。

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論述,上面這點釋性認識遠遠不夠,但有了這些認識,會幫助你看懂後面我們關於空間和時間的深入分析。

為什麼真空不空,本文說的明白


興趣閱讀:你就一下個卡文迪許!

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1731年10月10日——1810年3月10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1731年10月10日生於撒丁王國尼斯。1742—1748年在海克納學校讀書。1749—1753年期間在劍橋大學彼得學院求學。在倫敦定居後,卡文迪許在他父親的實驗室中當助手,做了大量的電學、化學研究工作。他的實驗研究持續達50年之久。1760年卡文迪許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成員,1803年又被選為法國研究院的18名外籍會員之一。

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許在倫敦逝世,終身未婚。卡文迪許公開發表的論文並不多,他沒有寫過一本書,在長長的50年中,發表的論文也只有18篇。但他的貢獻卻足以讓我們銘記!

據說卡文迪許很有素養,但是沒有英國的那種紳士派頭。他不修邊幅,幾乎沒有一件衣服是不掉釦子的;他不好交際,不善言談,終生未婚,過著奇特的隱居生活。卡文迪許為了搞科學研究,把客廳改作實驗室,在臥室的床邊放著許多觀察儀器,以便隨時觀察天象。

他從祖上接受了大筆遺產,成為百萬富翁。不過他一點也不吝嗇。有一次,他的一個僕人因病生活發生困難,向他借錢,他毫不猶豫地開了一張一萬英鎊的支票,還問夠不夠用。卡文迪許酷愛圖書,他把自己收藏的大量圖書,分門別類地編上號,管理得井井有序,無論是借閱,甚至是自己閱讀,也都毫無例外地履行登記手續。卡文迪許可算是一位活到老、幹到老的學者,直到79歲高齡、逝世前夜還在做實驗。卡文迪許一生獲得過不少外號,有"科學怪人","科學巨擘","最富有的學者,最博學的富豪"等。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書籍《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