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和鲁迅先生谁的影响更大?两位先生是否有过交往,你怎么看?

予莘少侠


  • 我认为两人的影响力不差上下。一个是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华文化革命主将,被誉为“民族魂”。一个是国务院授于的“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人民作家”也是对巴金生的文学成就崇高评价,充分肯定他的一生对祖国和人民有及大的奉献。
  • 鲁迅与巴金年龄可算师生上下,在文学的影响力只是一个前者和后起之分。巴金先生从抗日到援朝也写有大量小说和文艺通迅,亲切感人的笔调描绘受到了解放军和志愿军最高的评价。新时期以来,他仍然笔耕不辍,创作勤奋。“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火》《第四病室》《憩园》等长篇作品和短篇小说,还有《随想录》他的《随想录》被人们誉为“讲真话的大书”。巴金先生是新文学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声誉。也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和荣誉称号,是一位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作家。
  • 鲁迅与巴金两位先生的文学都是笔力扛鼎,两位可同称文学创者巨匠,两位的影响力不分上下。


红色一立


回答巴金先生与鲁迅先生谁的影响更大等问题,很高兴。我的观点是巴金先生要比鲁迅先生的影响力小。也就是鲁迅的影响力更大一些。下面,我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可撼动的。鲁迅地位和影响力是超然甚至无以伦比的,他是中国文坛白话文的开路先锋,所以说,他的地位和影响力那是谁也撼动不了的。巴金曾经担任文学季刊编委,那个时候茅盾是文学季刊的主编。巴金比茅盾大概还晚了十年,当然他的个人文学成就应该说也是无人能比的,如果纯粹说文学作品的成就,以及对中国近代文化形成的影响力来说巴金还是比不过鲁迅。

其次,关于两位先生是否有过交往的问题。巴金于1934年9月与鲁迅相识,10月即前往日本,同鲁迅的交往多集中在他1935年秋天他归国之后。回国后,鲁迅曾经多方照拂他,帮助他出版刊物,在巴金等人受到攻击时挺身而出保护他们。巴金自己曾在作品中写道:“鲁迅先生是我永远的老师。”。

由此可见,巴金与鲁迅不可比,也就是说,鲁迅的影响力比巴金大的多。


鲁源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曾发自肺腑地说,“鲁迅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现实生活中,鲁迅确实给过巴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关系不是师生胜似师生。巴金之所以这么说,更多的是出于对鲁迅的尊重和敬仰。

  鲁迅比巴金大十三岁,他们之间的交往虽不多,可这对忘年交相处的很好,性格和年龄的差异并不是问题。鲁迅与巴金是在1934年9月相识,同月鲁迅离寓避难,10月的时候,巴金就远赴日本留学去了。巴金是在1935年秋回国,鲁迅去世于1936年。鲁迅与巴金的实际交往,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鲁迅病重的期间。但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使命,使他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忆美致词


我个人认为从二个人的影响力讲,鲁迅的影响力要大于巴金。第一,鲁迅的文学影响,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第二文化影响,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启无数法门”。第三精神影响,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还有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百折不老的战斗主义精神。鲁迅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科书里保留了很多的鲁迅作品。

我认为巴金和鲁迅相互认识,但时间不长。巴金曾发自肺腑地说,“鲁迅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现实生活中,鲁迅确实给过巴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关系不是师生胜似师生。巴金之所以这么说,更多的是出于对鲁迅的尊重和敬仰。鲁迅比巴金大十三岁,他们之间的交往虽不多,可这对忘年交相处的很好,鲁迅与巴金是在1934年9月相识,同月鲁迅离寓避难,10月的时候,巴金就远赴日本留学去了。巴金是在1935年秋回国,鲁迅去世于1936年。鲁迅与巴金的实际交往,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鲁迅病重的期间。但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使命,使他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丹尼小猪影视作品


两人影响都非常大。巴金被称为世纪老人、人民作家、中国的卢棱丶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思想进步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而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国文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石。他是现代杂文的开创者,把杂文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鲁迅杂文"。并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宝库!

巴金曾发自内心肺腑地说"鲁迅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现实生活中,鲁迅确实给过巴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他们两人的关系不是师生胜似师生。巴金之所以这么说,更多的出于对鲁迅的尊重和敬仰。

综上所述,论影响力鲁迅更胜一筹。鲁迅的影响不但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鲁迅的思想精神在世界文化建设中,永远是值得我们珍惜宝贵的财富。最后用帕拉图的一句话作结束语:人们只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要挣扎着觉醒过来。


张文禅


感谢题主出题。大家好,我是苏州诚简,一名文化领域爱好者。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巴金先生和鲁迅先生,我认为鲁迅先生的影响力更大!

巴金与鲁迅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1904年出生,1921年毕业于成都外语学校,1927年留学于法国,1929年回国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之后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巴金主要代表作有:《雾》《雨》《家》《电》《春》《秋》等小说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81年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1902年留学日本,1904年入仙台医科学医,1906年回国,后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当时正值清朝末年,外强入侵中华大地,而孙中山已经开始了革命以挽救家国。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是想通过文笔来改变当时中国人麻木的内心和被封建势力长期压迫的传统思想,唤醒中国人的心灵,唤醒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

鲁迅的高度以及文学成就

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所有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故乡》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鲁迅的这些作品,给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鲁迅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和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甚至毛泽东都给过鲁迅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后记:鲁迅作品当中,数十部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作品。可见鲁迅的文学创作实力非同一般。

所以,综上所述,两者相比,我认为是鲁迅的成就和影响力更大!至于巴金和鲁迅是否有交集,我认为没有或者很少。巴金1929年开始从事创作,鲁迅1936年于上海病逝。两人在创作领域的交集很少,但是鲁迅对巴金的文学创作肯定有一些影响。而巴金也尊称鲁迅为自己的“老师”。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回答,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各位朋友留言指导,祝生活愉快!


我本无心争天下





独空100276630



戏如人生4928


巴金先生是个作家,他写的小说《家》《春》《秋》都被排成电影了,还有雷雨 日出,我们都看过,写的很好,还有别的是我不知道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政治家,他写的书很多,我记得上中学学过《痛打落水狗》,和《朝花夕拾》《呐喊》和一些诗文,鲁迅原名是周树人,是母亲姓,鲁迅是他的笔名,他在日本留学,学医的,回国后决定先救中国从政了 敢于向敌人斗争,他的一生早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因此比巴金的贡献大。




金秀云


我是铁剑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分享我的一点浅见。

开宗明义,这个问题分两部分,逐一回答。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论各方面影响,鲁迅先生的影响更大一些。

首先,如果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朋友,或者对此稍有一些了解,哪怕是只看过王小波的书的朋友,应该记得,有个词叫“鲁郭茅巴”——王小波曾开玩笑说,初看此四个字时,他好像被打了一闷棍,还以为是个蒙古姓名——实际上,完整的说法是“鲁郭茅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顿、巴金、老舍和曹禺六位先生。

这个排名是有先后的,抛开其他四位先生不说,这里面鲁、巴两位的排名争议不大。

虽然这是官方的排序,有时代背景,里面也没有沈从文、张爱玲等,但是就事论事,鲁迅和巴金两位,排位正常。

其次,说到文学作品,不管是多年的教育渗透,还是实际的作品产出,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容易就脱口而出,小说、诗歌、杂文、散文,精品多多。说到巴老,尽管也有《家》、《春》、《秋》、《雾》、《雨》、《电》,但是毕竟在其它方面有欠缺。

鲁迅先生虽然说小说作品不多,尤其是长篇小说,但是作品的文学地位和篇幅没有关系,更何况,只拿出《阿Q正传》和《中国小说史略》两部著作,鲁迅先生就可以在小说和文学理论方面碾压很多人。

再次,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巴金先生生于1904年,相差二十多岁。鲁迅先生去世早,但在他生活的年代,是绝对的文坛翘楚。巴金先生是百岁老人,两人在文坛的时期,有一点“错位”,尽管后来巴老地位也不低,但论时代和作品影响,却是略逊一筹。

第二个问题:两位有过短暂的交往,但影响深远,尤其是鲁迅先生对于巴金先生的影响。

首先,鲁迅先生一生中有大量的时间,用来给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写信、回信,只要力所能及,都会帮忙。

鲁迅先生曾写信指导校样的修改方式:“巴金先生:校样已看迄,其中改动之处还不少,改正后请再给我看一看。”

虽然仅此一处,但是巴金先生却写了长文《怀念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的文字:

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见到先生向他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这说明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我不能不想到自己工作的草率和粗心,我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才发现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一本书刊,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我暗中向他学习,越学越是觉得难学。我通过几位朋友,更加了解先生的一些情况,了解越多我对先生的敬爱越深。我的思想、我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我感觉到所谓潜移默化的力量了。

其次,从时间线上来说,两位先生在1934年9月相识,同月鲁迅离寓避难,10月的时候,巴金就远赴日本留学去了。巴金是在1935年秋回国,鲁迅去世于1936年。鲁迅与巴金的实际交往,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鲁迅病重的期间。

1934年10月6日,巴金决定远赴日本留学,有好友设宴为他饯行,鲁迅也应邀参加。鲁迅不但向巴金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也向巴金解答了文学观念上发生的重要变革更替的内涵,以及新文学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坚持。

所以,交往尽管不多,但是都弥足珍贵。

再次,不要忘了的是,鲁迅先生因病溘然长逝,当天巴金曾去拜访,却没想到已是阴阳相隔。在送殡仪式上,巴金先生亲自抬棺。

总体上来说,两位先生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明灯,两人的交往,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都很有风骨。

最后不能不说明一点的是,尽管巴金先生影响小于鲁迅先生,但作为后生晚辈,一定要记住的是,巴金先生曾力主为文革建立纪念馆,只此一点,令人钦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