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還看不到人力資源新機遇?對於風險,企業只好硬抗

現如今,人力資源的作用在互聯網和金融企業發揮的非常不錯,而對於製造業、餐飲業等傳統行業,最多隻能算人事工作,基於種種原因,這些企業的管理者僅停留在人力資源六大模塊的具體事務上變換花樣,因此在出現風險波動時,即便發現了人力配置的不合理帶來人工成本的不合理,但企業只能硬抗,無法很好的去應對。

疫情實際上是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遇到的一次風險,這種風險絕對不是最後一次。不過正是這次疫情,給企業來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

疫情對企業人力資源帶來的挑戰

企業因為疫情遇到的困難有很多,那麼這裡主要談談在人力資源這塊遇到的挑戰,其實這些挑戰也都是平時遇到的老生常談的話題,只不過此時發生的比較集中,企業疲於集中應對。

一、疫情期間,大部分員工沒有給企業創造收益,但工資卻要正常支付,勞動關係成了“包袱”。

這是《勞動合同法》之下企業要承擔的責任,而對於這種情況,也有規定要求停工一個月的按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支付,超過一個月的,則可以約定一定數額的生活費,有的是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支付。

所以2月份基公司所承擔的工資成本是非常高的,再加上租金等其他成本,企業壓力由此而來。如果說承擔1月份的工資支出是法律賦予企業的義務,那麼如果超過1個月以上呢?就沒有很好的方式來應對嗎?

疫情之下,還看不到人力資源新機遇?對於風險,企業只好硬抗

二、因為疫情問題無法復工,一面是招聘難,一面是企業人才流失。

因為疫情問題,打亂了很多企業年初的經營計劃,年前招的員工無法及時到崗,時間長了出現流失。同時很多企業想提前招聘一些員工以保證疫情結束後到崗,但因疫情嚴重影響到招聘的效率和準確度。

這期間因為在家辦公、復工等問題,造成員工脾氣爆發而辭職不幹的不在少數,這也嚴重影響到疫情結束後的工作銜接問題。

三、疫情期間工資如何計算,社保如何繳納,已引起一些勞資糾紛。

最近經常遇到諮詢關於這一塊的問題,大體上分為以下幾種。

1、疫情停工期間公司不給工資,或者要求員工請事假。這是最多的,很明顯,這種方式基本上會帶來勞動仲裁。

2、疫情停工期間,公司用年休假來抵扣。特別是抵扣2月9日之前的,總之一些企業也在想辦法最大化的降低疫情期間的人工支出。

3、疫情停工期間社保費用全部由員工承擔,包括公司的部分。這種也是違規點,一些員工也會因此去投訴。

4、在家辦公時公司安排的工作8小時做不完,是否能算加班費。這種雖然員工很難證明,但帶來的糾紛,也會讓企業疲於應對。

疫情對人力資源領域帶來的機遇

一、最熱門的在線辦公,無疑是新機遇。

特別是對於有些崗位,完全可以在家完成的,比如程序員,可能偶爾去一次公司即可,而工作的過程完全可以在家裡完成,公司只需要確保安排的工作,員工都能在家按質按量按時的完成即可。這種大多見於互聯網、金融公司。

疫情之下,還看不到人力資源新機遇?對於風險,企業只好硬抗

這是人力資源領域的模式之一,讓部分企業不用把考勤強調的那麼重要,轉變為工作定額制。嚴格意思上這也不算新模式,畢竟還是有部分公司實行了這種方式。

二、共享人力資源的方式來彌補應對風險的能力。

簡單說,就是員工變成像U盤一樣的即插即用式員工,讓企業擺脫束縛。大家最熟悉的保險公司、微商的人力資源運作方式,自身並不需招那麼多銷售人員,而是把外部的人員變成自己的銷售人員。這種模式是將傳統的一家企業用多個員工,轉變為一個員工面對多家企業的局面。比如做保險、微商的人,一個人可以做多家品牌的銷售,而且雙方可以做到好聚好散,少了束縛。而對於其中遇到的優秀人才,也可以隨時招過來作為自己的員工。

疫情期間,因為勞動關係是存續的,公司必須要承擔相應的工資、社保等。但如果是勞務合作關係等共享人力資源的方式則不一樣。

比如網約車司機、外賣超市配送員等這種彈性工作人員,與公司之間形成勞務承包合作的方式,公司發任務,別人接單交付並拿到報酬後,互不相欠。

再比如自媒體人員、直播人員與平臺之間的關係,不像以往傳統媒體,還得招編輯、招記者等等,這樣的平臺只需要招聘最小的人員,管理大量的外部勞務合作人員,這樣在環境波動時候,對於風險的應對能力明顯很強。

三、在不損害員工利益的前提下,獵頭拓展下沉成為人才共享中心、善用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不是新事物,但本身是個好東西,結果現在弄的人人喊打,為啥?現在勞務派遣對企業有好處,對員工沒好處。但勞務派遣絕對是增強企業應對人力資源波動風險能力的好方法,特別對於效益淡旺季明顯的企業,用這種方式可以做到從容應對。即便在這樣的停工期間,人工成本也可以轉嫁或者共擔,大大的降低了自身的風險。在日常中,企業在使用勞務派遣時,與派遣公司之間應儘量確保派遣員工的待遇問題,形成勞務派遣的良性循環。

疫情之下,還看不到人力資源新機遇?對於風險,企業只好硬抗

獵頭這一塊可以下沉,以往獵頭給人感覺都是推薦高大上的職位,實際上一樣可以囊括其他職位,形成實時的人才共享庫。有人會說,這些招聘網站上不是已經有了嗎?但實際操作中,招聘網站推薦的簡歷五花八門,屬於普遍撒網,靠譜比例不夠,而且缺乏第三方實際考察,精準度不夠。而獵頭則可以在行業領域內做精轉化,與對應企業形成中高端人才的合作關係,降低企業在勞動關係中的風險,並可以用派遣的方式用工,優中選優,形成企業低風險的人才團隊。

總的來說,此次疫情停工讓企業人力資源這塊的弊端徹底露出水面,而企業卻應對乏力,所以更自由的彈性用工、更精準的選拔淘汰體系一定是企業在人力資源這一塊的新機遇,也帶給了很多企業管理層對未來人力資源沉重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