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業,程序員35歲危機如何救贖?

有一名37歲的程序員,暫且叫他小劉吧。

小劉本科畢業後,就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做軟件開發,從一個小白做到了資深工程師職位。

但是,多年持續的付出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

今年公司效益變差時,想到了裁員。

小劉作為資深工程師,月入5萬,在公司技術優勢很明顯,但在公司危機時刻,高工資反而成了劣勢。

老闆認為他的工資太高,卻沒有體現出相匹配的價值,所以主張將他裁掉。

小劉一直以來都處於舒適期中,除了寫代碼,什麼都不會,被裁後只能在網上投簡歷找工作。

本以為憑著多年的經驗,會有大把的OFFER等著自己挑。然而,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

失業4個月,投了500多封簡歷,才收到3個面試,更別掉OFFER了。

有些好心的獵頭告訴他,很多崗位限定在35歲,只有部分管理崗可以放寬到40歲,但是卻不適合小劉。

小劉也考慮過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但也還是同樣限定在35歲。

35歲,似乎成為了程序員跨不過去的一道坎。


IT行業,程序員35歲危機如何救贖?

35歲程序員

該如何救贖呢?

要探索自我救贖之路,我們需要先了解程序員的35歲危機是怎麼來的。

一、什麼是程序員的35歲危機?

在互聯網行業有一種現象,35歲之後找工作會越來越困難,而對於本公司的35歲員工,因為太“貴”,激情和創新力不足,所以很多公司選擇進行“優化”,也就是裁員。

而且,很多技術驅動型公司,會把程序員崗位的招聘年齡也限制在35歲。

如果他們想在35歲的年紀轉崗,也很尷尬:除了寫代碼,其它的什麼都不會。

可以看出,程序員在年滿35歲時,會有幾種不得不面對的情況:

得不到信任,會被公司以信價比不高為由裁掉;重新找工作,也鮮有面試機會和OFFER;除了寫代碼,大部分程序員幾乎沒掌握其它職業技能。行業內把這種現象稱為程序員的35歲危機。

二、為什麼會有程序員的35歲危機?

很多職業有35歲危機現象。

比如空姐、運動員。

程序員,從表面上看,越複雜的技術工作,對人的技能和經驗要求就越高。35歲的年紀,應該處於年富力強、經驗豐富、越老越妖才對,怎麼就有危機了呢?

原來,程序員這個職業,對腦力要求很高,而根據大腦發展規律,35歲之後,腦力開始出現衰退的趨勢,很多人無法勝任一線編程的工作,而其它崗位程序員又做不來,或者不願意嘗試,所以就容易成為公司裁員的對象。

當這種裁員現象普遍之後,就容易被總結成程序員的35歲危機了。


IT行業,程序員35歲危機如何救贖?

程序員有35歲危機


李開復曾說,編程序是藝術而不是工程,程序員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過了30歲仍然可以幹這行。

作為程序員,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到了30多歲就戛然而止,為了得到延續,程序員又該如何做自我救贖呢?

三、程序員該如何自我救贖?

1.主動減少可替代性強的事務,大力發展能忽略年齡而重視經驗值所需的能力


IT行業,程序員35歲危機如何救贖?

大力發展能忽略年齡而重視經驗值所需的


程序員到了35歲之後,很多人為什麼會被替代?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所做的工作可替代性強,替代他們的成本低廉。

一個應屆生,工作兩三年,完全有可能在同等工作條件下,無縫對接老程序員的工作。

而老程序員薪資普遍很高,普遍在3萬或以上。而應屆生剛開始的薪資很低,一般不超過1萬,而掌握的技能卻沒有低太多,精力又比老程序員旺盛,還不在乎996。

在這種情況下,老程序員就容易就替代。

馬雲曾說,在職場中,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經歷過什麼。

你擁有985、211的學歷,那只是你的起點,如果你的職場經歷不豐富,一樣會被打回原形。

如果能把自己的經歷轉換成相應的能力,吃一塹長一智,那麼老程序員將變得不可或缺,在職場上,就不容易被替代。

這就要求程序員在工作的時候,主動減少一些可替代性強,重複性和熟練程度都相對高的工作,轉而發展需要依靠經驗值才能掌握的能力。

比如說,程序員做得最多的編碼調試工作,在自己年齡偏大後,可以把它讓出來,自己轉而做一些搭架構之類的複雜工作,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變得不可或缺。

放手讓其它缺乏經驗的同事做一些相對具體的工作,自己才能騰出時間來做一些更復雜的事情。自己的工作能力才會隨著工作複雜度的提升而提升。

2.轉管理崗


IT行業,程序員35歲危機如何救贖?

轉管理崗


前華為 OpenStack 社區開發部技術經理孔令賢曾說,普通的研發工程師“太傻太天真”,缺乏大局觀,缺乏溝通技巧,缺乏技術高度,缺乏鬥爭經驗,剛開始只會老老實實做技術,修改問題,實現需求。有的人就這樣默默幹了一輩子,而有的人,慢慢開竅了,於是逐漸成長為“技術專家”,甚至走上管理崗位。

走向管理崗,這是一個多數程序員會考慮去實施的方法。

因為多數程序員35歲並不會退休,而是想方設法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

但是對於程序員來說,轉管理崗是一件有挑戰且不易做到的事。

原因就在於,管理崗對人的要求比較全面,特別是技術管理崗,除了要求技術能力過硬外,還需要一定的跨部門溝通能力。

這就要求程序員在平時工作中,需要主動去做一些和人打交道的事情,比如跨部門主動聯調等。

而且,在平時的工作彙報中,也需要體現自己的組織和溝通能力,儘量用簡練的語言來描述項目中發生的問題,這也是一種溝通能力的體現。

3.發展副業


IT行業,程序員35歲危機如何救贖?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副業

程序員之所以到了35歲就有危機感,是因為他們除了編程外,平時很少關心外界的事務。當危機來臨時,才發現連根救命稻草都沒有。

所以,在平常工作之餘,應該主動的有意識的去發展自己的副業。

搜狐公司CEO張朝陽曾說,自己在2016年開始嘗試做線上直播,通過英語新聞的方式進行英語教學。每週6次,至今已經有3年多。

又比如我,除了本職工作外,偶爾也會接點私活來做。這些私活,只佔用下班後的時間,而且和公司業務沒有利益衝突。

如何接到私活呢?

朋友或前同事介紹;我的大部分私活,就是朋友或前同事的介紹來的。兼職網查找;只要善於搜索,還是能找出很多兼職網的(為避免廣告之嫌,就不一一列舉了,不知道哪些網站能接私活的可以留言)。技術扣扣群;只要你足夠用心,就可以從一些技術交流群獲得一些兼職項目的相關信息,只要自己做得來,完全可以承接下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一些和本職工作不相關的副業。

比如在網上寫作,只要自己能夠堅持,加上一定的文筆功力和技巧,就可以賺到一些生活費。

有很多人,後期甚至把寫作當成了自己的主業。

發展副業,並不是為了把主業拋棄,而是為了在主業危機降臨時,還能有個“備胎”先頂上,不至於“斷糧”。它可以是個過渡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是未雨綢繆的一個設想。有了它,才能讓自己的退路變得有選擇。

總結來說,程序員確實有35歲危機,不光是程序員,很多職位都有危機感。但是危機也意味著機遇,只要自己過了35歲依靠的是不可或缺的經驗來做事,適當轉管理崗,以及注重發展副業,相信當35歲來臨之時,自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與成熟。


IT行業,程序員35歲危機如何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