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可汗親自上陣卻被一百多騎兵嚇退:因這群騎兵的主帥叫李世民

前文提要:李唐的崛起已成定局,突厥操縱的割據政權僅剩下兩個,兩大帝國勢之間的直接衝突在所難免。距離武德六年十月雙方達成歸還馬邑的和平協議不過五個月時間,戰端重啟。攻勢一直持續到武德七年八月,似乎還有繼續加強的趨勢,面對這等亡國危機,李唐朝廷上下展開了一場關於遷都的論戰。李淵贊成燒掉長安遷都襄樊、鄧州一帶,只有李世民堅決反對並阻止了這一建議。


突厥已經數次圍攻原州,並且兵鋒還曾深入觸及陰盤等地,其目的相當明顯,下一步恐怕就是要沿涇河直入關中。其實突厥無論是從慶州方向來還是從涇州方向來,只要想入關中反正都要經過豳州,那麼好吧,先加強豳州的防禦。其實突厥打原州這麼長時間,敵方主帥是誰李唐也應該早就得到情報了,既然頡利和突利共同前來,那肯定是傾國之兵了,那麼唐朝方面也以秦王和齊王共同出陣吧——古代信息不暢,交通不便,否則哪那麼巧啊,剛好主帥在前線同一方向相遇。


兩大可汗親自上陣卻被一百多騎兵嚇退:因這群騎兵的主帥叫李世民

▲圖/網絡。


照理說在這種比較明瞭的形勢下,玩戰略突擊是不大可能的,頡利從固原一路走來,直到豳州其實就一條主道,沒啥迴旋的餘地,而且前期幾十天在原州一帶的攻戰肯定有大量情報已經遞交到了唐朝統帥部,並且作為當前最直接的威脅,唐朝方面肯定也應該在從原州以南沿線大量派遣斥候偵察窺視,防止遭突襲暗算。

可是儘管如此,當頡利會同突利率領一萬餘騎突然出現在豳州城西五隴阪的時候,還是給豳州守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懾。突厥的兩位可汗,竟然同時出現在同一戰場。

因此一般將士們直接就被嚇得不敢出戰了——根據史書的說法,又是李世民親自率領貼身的近衛騎兵一百人嚇退了突厥,並且在陣前光明正大使用離間計造成了頡利突利兩位可汗的矛盾——當然這麼說其實有點過了,頡利和突利的矛盾不是李世民造成的,他只是很好利用了他們兩人之間的固有矛盾加深了他們的隔閡而已。突利可汗是突厥的中興之主始畢可汗的兒子,在突厥老百姓心目中那還是很有地位的,而今被頡利耍手段強奪了大可汗的汗位,恐怕就突厥內部來說不滿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大家通常敢怒不敢言而已。對涉及這個問題的事情,頡利自然也是非常敏感的,李世民的成就在於完全把握了兩人的這種相互猜忌的思想,拿捏的恰到好處,進行了語言和肢體語言的成功挑撥。並通過與突利結盟和拉攏阿史那思摩為東突厥汗國內部埋下了兩顆威力異常強大的定時炸彈。


兩大可汗親自上陣卻被一百多騎兵嚇退:因這群騎兵的主帥叫李世民

▲李世民劇照,圖/網絡。


歷史上的五龍坂交鋒發生於武德七年的八月十二日,隨即雙方又通過和平談判達成了和親的初步協議。


然而,和親歸和親,談判歸談判,談判達成初步協議後雙方卻是照打不誤。八月,庚寅,岐州刺史柴紹破突厥於杜陽穀。杜陽穀位於今陝西麟遊以西約幾十公里處,這地方四處交通條件都不好,真奇怪突厥人是怎麼鑽到那裡面去的,不過這至少說明當前局面的嚴重性——杜陽穀往南往東只要再走上二十來公里就出了四面八方的褶皺丘陵和山脈真正進入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了,而那裡是騎兵運作的天堂。

突厥派出阿史那思摩為首席談判代表入唐(據說此人在突厥內部雖然官位不高,但是輩分挺高,是頡利可汗的族叔,也就是隋文帝時代的啟民可汗那一輩人),唐朝也派出首席宰相裴寂前往突厥交好(其實是次席宰相,真正的首席宰相是李世民)。


兩大可汗親自上陣卻被一百多騎兵嚇退:因這群騎兵的主帥叫李世民

▲裴寂劇照,圖/網絡。


談判繼續,戰爭也繼續。武德七年“九月,癸卯,突厥寇綏州,都督劉大俱擊破之,獲特勒三人。”突厥的中段攻勢就這樣被打散了。“冬,十月,己巳,突厥寇甘州。”甘州就是今甘肅張掖,在河西走廊地區,頡利幹嘛一下子跑這麼遠?從甘州到原州一個來回基本上即使一匹膘肥體壯的馬按照正常速度走一回馬力也就消耗完了。所以這一條比較奇怪。進攻甘州的搞不好其實是西突厥,或者是東突厥的小部落,而不可能是頡利本部主力。


武德七年的最後兩個月,唐突之間總算沒再發生戰爭——大概古代交通不便,雙方首腦的談判成果要一兩個月才能傳達到邊遠地區吧。

終於迎來了武德八年的元旦,新年剛剛過完,元月二十二日丁巳,李淵遣右武衛將軍段德操徇夏州地——叫你丫引狼入室!叫你丫引狼入室!老子打不過突厥還打不過你小子麼?給我打!狠狠打!打出屎來!打突厥暫時沒那雄心,先除掉狗漢奸翻譯官還不容易?李淵大概是這麼想的,也確實,先消滅掉這些突厥的前哨基地確實是必走的一步。


當然打仗歸打仗,貿易還是要做的,由於連年打仗,正常的貿易中斷,雙方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物質短缺——突厥方面大概需要糧食、茶葉、布匹、絲綢之類生活必需品(不知道缺不缺鐵,突厥人的祖先打鐵出身,照理是不大缺鐵的,這一點和匈奴、蒙古可能不同),而唐朝方面也急需發展農業生產的牛羊等物,於是雙方的貿易就活躍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