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中國通商銀行舊制

1897年,中國近代第一家華資銀行通商銀行正式成立,而日本的第一家日資銀行三井銀行早已於1876年成立,中國晚於日本20年。與此相應,中國第一家中央銀行戶部銀行的設立也比日本晚了20多年。其實,早在1885年,李鴻章與醇親王兩位大佬就曾聯手先後兩次要求朝廷設立近代銀行。然而,這場在後世看來利國利民的建議,卻因為一群“愛國者”的阻撓而幻滅。

難道辦銀行就不愛國嗎?

一、兩位大佬倡議官辦銀行

19世紀60年代,面對西方工業文明入侵的咄咄逼人之勢,中日兩國幾乎同時邁出了近代化的腳步。日本的明治維新敲響了“文明開化”的鐘聲,而大清的洋務運動此刻正蒸蒸日上,一間間兵工廠、民用工廠在這個古老的國度拔地而起。

然而,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工業建設的籌款問題,逐漸成為設廠修路的絆腳石。以錢莊票號為支柱的傳統金融系統,越來越難適應近代工業大量的資金需求。行政機構的集體腐敗也使得款項運作效率低下。此刻,洋人藉助條約在通商口岸設立的新式銀行,以高效廉潔的金融運作方式,引起了洋務領袖李鴻章的注意。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影視劇中的李鴻章

光緒十一年(1885年)八月,李鴻章奏請慈禧試辦官辦銀行。不過,辦銀行會牽涉到戶部和地方官府的財權,李鴻章自知此事必然會遭遇阻力,所以他早就跟醇親王奕譞溝通過,就官辦銀行達成了一致意見,兩人決定聯手推動此事。

李鴻章是大清最具影響力的洋務領袖和疆臣之首,而身為皇帝生父的醇親王奕譞此時也正處於一生的巔峰。最重要的是,大清當家人慈禧對官辦銀行也隱隱表現出支持的傾向。從表面來看,李醇兩位大佬聯手,慈禧傾向支持,官辦銀行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誰知,此時京城竟然掀起了一股強烈反對官辦銀行的勢力,官辦銀行一事前景堪憂。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醇親王奕譞

二、戶部與御史反對官辦銀行

遵照慈禧旨意,李、醇與戶部堂官會商官辦銀行事,誰知以崇綺、額勒和布、閻敬銘為代表的戶部堅決反對。雙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官辦銀行是否允許洋人參辦這一點上。

讓洋人參與官辦銀行,的確很敏感。但是李鴻章覺得,清朝官僚腐敗嚴重,中國的官商都不能取信於民,而辦銀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用,所以主張洋人參辦。而戶部官員則要求官辦銀行必須由戶部主持,不準洋人參與。

其實,戶部也不是完全否定官辦銀行,他們就是擔心官辦銀行設立後匯兌地方稅項對自身財政權力的侵奪。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李鴻章與美國總統格蘭特合影

為了爭取戶部妥協,醇親王在會商結束後建議戶部商討一個折中的方案。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戶部固執己見。慈禧只好親自召見額勒和布、閻敬銘,暗示他們辦銀行有利,再慎重考慮一下。結果戶部連慈禧的面子都不給,堅決不退讓,還附上清單12條,歷數辦官銀行的種種弊端。

從戶部的清單來看,他們之所以反對官辦銀行,無非是擔心洋商通過收實銀、發紙票,將銀兩裹挾出國等等。李鴻章和醇親王正面回應了戶部的質疑和擔憂,說“各省稅收是否由官辦銀行匯兌由各省自主決定”,即使是由官辦銀行匯兌也必須“交納銀錠,不準交納洋錢”,不過戶部死活不讓步。

除了戶部反對,這時候以文海為代表的一批御史,也堅決反對官辦銀行。面對朝中的反對浪潮,慈禧也動搖了,中國人第一次嘗試官辦銀行,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影視劇中的慈禧

三、李鴻章再請籌辦商業銀行

李鴻章是個腦子很活絡的人,眼見官辦銀行失敗了,馬上又轉向籌辦地方商業銀行。由於此前官辦銀行未得到朝廷支持,所以他這次的爭取對象轉向了國外。

光緒十三年(1887),美國費城財團委派米建威來華商討中美合作銀行事宜。雙方達成了有關華美銀行的意向協定,會談結束後,中方還派馬建忠赴美討論詳細章程,並處理相關事宜。

不久後,李鴻章私自與洋商合辦銀行一事傳到京城。一時間,京城上下議論紛紛,批判李鴻章擅權乃至出賣國家利權的輿論甚囂塵上。其中,批判李鴻章最賣力的,就是以御史為首的清流。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中國通商銀行舊照

“人臣無外交”,身為封疆大吏不經朝廷批准就與外人結交,更是嚴重的擅權行為,這是為官之大忌。因此,此事立刻就引起朝廷的注意,嚴旨李鴻章立即上摺子交代事實。

御史們的彈劾直戳慈禧心口:臣子貪腐可以,但擅權萬萬不能!於是命令軍機處四百里加急,嚴令李鴻章停辦銀行。慈禧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了,李鴻章只能“唯命是從”,商辦銀行一事,又中途夭折了。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多少政令從慈禧的褚秀宮發出

四、自辦銀行後續——物是人非

清流們反對開辦銀行,一個個言之鑿鑿,那他們彈劾李鴻章、反對辦銀行的依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可靠嗎?

原來,他們彈劾的依據是從上海傳來的真假未辨的銀行立約利害清單。若把這份清單與華美銀行意向協定條款對比來看,就會發現,這份清單中有很多地方都曲解了事實。

比如,此前被御史用來批判借開辦銀行牟利的“北洋大臣借款無利息,中國國家借款有利益”一條,其實協定條款中根本就沒有國家借款這一條。類似曲解事實的地方還有很多,御史不辨真偽便大肆圍攻,連慈禧也一味地聽信言官,將此事直接推倒。直到1897年,盛宣懷奏請開辦通商銀行,將近10年,自辦銀行一事基本沒有再議。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印有李鴻章頭像的大清銀行兌換券

然而,此時的大清經歷了甲午戰敗,同光中興帶來的迴光返照早已不在。《馬關條約》簽訂後,包括銀行在內的國外資本大量湧入,大清錯過了自辦銀行的最佳時機。三年後,八國聯軍侵華,清廷終於下定決心實行新政,並於1904年建立了第一家官辦中央銀行——戶部銀行。此時,距李鴻章奏請試辦官辦銀行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而鄰國日本已經建成了包括中央銀行、地方銀行、商業銀行等在內的完善的銀行體系。當年近乎在同一個時間線上逐夢近代化的中日兩國,此刻的差距已不可以道里計。

1904年,大清成立了戶部銀行。

這一年,那位老人已經去世三年。

愛國還是誤國?這群“愛國者”,使中國銀行業落後日本20年

李鴻章享堂

文史君說

李鴻章兩次奏請自辦銀行,在後世看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然而此事卻在清流們的“愛國”聲浪中幻滅。回顧整個過程,我們不能說李鴻章不懂官場權謀,沒人比這位疆臣之首更懂官場;我們也不能說那些御史清流迂腐不化,他們中不乏對洋務感興趣之人。雙方都將自身放在“為了大清好”的道德制高點上,然而在他們的爭鬥中,卻無處不見權力爭奪的影子,甚至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居中裁判時也單以權力均衡為導向。大清第一次試辦銀行以失敗告終,我們作為後人對於時人難以妄加評說,只能說,在當時的中國,人人愛大清,人人又不愛大清。

參考文獻

劉文華:《李鴻章與中國首次創辦銀行的嘗試》,《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劉文華:《李鴻章建立華美銀行的嘗試》,《中國檔案》2020年第1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