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你最钟爱的一道美食是什么?谢谢分享?

大日照吃货孙向上


大家好,我是爱美食的--少爷的瓜思乡忽从秋风起

白蚬莼菜脍鲈羹

无论是深山闹市,抑或弹丸之地,美食的缔造总是融合了先辈的智慧,小家庭的创造力和辛勤的汗水。对美食的认可,是对这种智慧的赞叹,而美食的赠与,则是创造者对食客的真情表白。舌尖上的家乡,从来都不贫瘠落寞,它带着特有的情怀,是行动酿造出的美味,深沉悠远的经得起各种风雨。

家乡的味道真的是永远都忘不掉的,你的家乡在哪?从麻辣小龙虾到腌笃鲜,从兰州拉面到白斩鸡……最令你魂牵梦萦的“家乡菜”都有啥?

在你记忆里的家乡是什么味道?

美食是我们与一座城市的交流方式

毕竟,世界那么大,我总想尝尝看

自从离开

再不见故乡春秋

记忆里只有夏冬

家乡的味道像是味觉定位

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

记忆深处的故乡

如果你跟我是“胶己人”

那抹萦绕在心头的味道,你一定忘不了!

如果要来票选普宁最具代表的小吃,大概要数到肠粉了。白花花的米浆炊成薄薄的一层,加上青菜、萝卜干、肉碎、鸡蛋、鱿鱼丝、香菇、虾米等原料。

普宁肠粉

潮汕地区大概找不到像普宁人这么爱吃牛肉的的城市了,而且动不动就是一场全牛宴。普宁的牛肉粿基本上都是湿炒的,干炒的几乎没有,一盘炒的香喷喷的粿条上面盖上一层牛肉和芥蓝,再加上一碗牛杂牛肉丸汤,这不就是潮汕的味道吗!

湿炒牛肉粿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这些就是家的味道。那些美食,传承着一个地方经久不衰的特色,传承着一个人对于一个地方唯一的记忆。或许这才是舌尖上的家乡。

我的家乡沂蒙山区,世代以煎饼为主食。据历史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沂蒙人民就开始食用煎饼。那香喷喷的煎饼卷大葱和极具食欲的红烧肉,不知诱惑和征服了多少人的味蕾。吃着煎饼长大的我,对煎饼也有着深深的情结。

薄如纸张的煎饼,是世间最不可思议的食物,只有它散发出的最原始的粮食的味道。无论你卷上什么,大葱韭菜,辣酱咸菜,鸡蛋咸鱼,它都是一顿让人享受的美食。卷上煎饼,到处都可以是你的餐桌,田间地头,村头巷口,大家边吃边唠,天南地北,家长里短,人们也常常交换煎饼的卷菜,时不时揪一小块卷点好吃的给身边淘气的孩子们,笑声在那个时代就如这煎饼一样的淳朴。

山东煎饼

美丽南方的浔州是我的家,四季层次分明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就是这一个地方,充满了思念,闻到了味道,带来了喜悦。那粽子、酸糟、大扣肉、猪脚粉,还有,还有那跳跃于我舌尖上永久记忆,妈妈亲手制作豆腐酿。你看,在我眼里,妈妈每次做豆腐酿,都是在精心、味道、颜色上下功夫,加上一份耐心。一大早到菜市场,买新鲜猪肉,新鲜圆豆腐,腐竹,香菇,葱花搬回家。妈妈提前把糯米泡水里几个小时,然后把猪肉剁碎,把腐竹,香菇,葱花切小丁,再把猪肉、腐竹、香菇放油盐酱油耗油爆炒好,然后放到泡洗干净的糯米里,把所有用料一起拌均匀,最后将圆豆腐轻轻掰开,把拌好的馅温柔的塞进去,包好后直接上锅蒸半个小时,一锅沸腾腾外表金黄色的豆腐酿便可出炉,吃上一口,齿颊留香,是那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味道。每当我每次吃上老妈亲手做的豆腐酿,吞没口中的涎一刹那,脑海里一切都是那么清晰,让我清楚的看见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锅金黄色的豆腐酿透出的那一缕清香。

浔州豆腐酿

黄土高原的沃土养育了三晋大地的好风光和山西人直爽的性格,粗中有细、沉稳豪迈的三晋儿女在故乡的土地上演绎着自己的生活、传承着时代的饮食习惯。山西人最善发掘食材的新做法,再配上独特的名字,会让食客对菜品充满了好奇。栲栳栳、猫耳朵、擦个斗、蘸片子、推窝窝、搓鱼鱼、碗秃等等,这些单看名字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食物成了山西面食的一大特色,而流行于晋中地区的拨烂子就是粗粮细作、让外地人懵圈的一道极受欢迎的家常主食。

山西拨烂子

让我最为怀念幼时的美食就是糍粑了,糍粑和柳州著名小吃露水汤圆类似。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煎着吃等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平南又湿又冷,一家人经常围在火炉边烤火取暖,其乐融融。硬邦邦的糍粑用叉子固定,放在火上烤,烤糍粑时火不能太大,以免把外皮烤焦,烤的时间又不能太短,因为里面还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糍粑肿胀得像个包子时就烤熟了,咬一口糍粑,那真是外焦里嫩,让人百吃不腻。家乡这些朴实无华的特色美食,在寒冷的冬日里,温暖填饱过儿时空虚的胃。故乡的滋味,总在舌尖萦绕,百转千回,鲜活如昔,无法淡去。

柳州烤糍粑

八〇年高考后我到临沂求学,在跟中学老师辞行的时候,他说:“临沂的肉糊涂很有名,味道很好,不妨一尝。”他说的“肉糊涂”,就是“糁”,一种当地人非常喜欢的早餐小吃。

糁是用鸡、牛肉、薏仁、大麦等为原料,配以姜、胡椒等辛料,熬而为粥,香、辣、麻、烫,具有肥而不腻,醇厚隽永的特点。据说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带到临沂,设摊售卖,当时叫“肉糊涂”,明代方称为“糁”。《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

临沂糁

家乡的味道真的是我们永远都忘不掉的。家乡的美食不仅是一种美食感官享受,弥漫在其中那浓郁的美味儿,家乡情怀仿佛一碗心灵鸡汤,让身在外地的人们从心底品咂出难以忘怀的情感。不说了,药妹儿擦口水去了!


榆木脑袋


老妈烧的一手好菜,而我从小到大最钟爱的一道菜就是她做的红烧肉。老妈的红烧肉是我儿时最深刻的味蕾记忆,甜咸互补、肥瘦相宜、不柴不腻,至今仍是我家家庭聚会最期待的一道菜。

作为美食爱好者,作为红烧肉的铁粉,后来的我想尽办法打听大厨们的做法,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尽管怎么样都比不上老妈的手法,但也算是拿得出手了。

其实,这道菜用的都是家常食材、平常调料,能不能做好,关键看经验、看火候、看细节。做到100分不容易,90分还是可以的。我相信,只要按照我的做法一步步来,成功就在不远处。

具体做法如下:

所需的食材

带皮五花肉

所需的调料

料酒、姜、葱、八角、花椒、冰糖、香叶、小茴香、干辣椒、香菜、生抽、老抽、盐、食用油。

方法步骤

1.取600克五花肉,清水泡不少于2小时,去除血水。

2.将五花肉的皮擦干,铁锅大火烧热,五花肉放入锅中,皮朝下反复摩擦,直至肉片焦黄。

3.将肉放入水盆中,用钢丝球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备用。

4.锅中加适量清水,加入1勺料酒、2片生姜,将肉块倒入水中,不盖锅盖,大火烧开后再煮2分钟,撇去浮沫,捞出肉块沥干备用。

5.将一大块姜拍松散、葱白切4、5段,取1颗八角、20粒花椒、5块冰糖、1片香叶放在盘中备用。

6.取锅中倒入少量食用油,将盘中姜、葱、八角、花椒、冰糖、香叶一齐加入锅中,小火炸出香味,倒入五花肉,改大火稍加翻炒,从锅边淋入2勺料酒,翻炒几下,再加入3勺生抽、1勺老抽,继续翻炒出香味,加开水至没过肉块,放入两根香菜、两个干辣椒、一小撮小茴香,盖上锅盖转小火炖50分钟。

7.50分钟后,挑出葱段、八角、香叶等香料,加入适量盐,开大火翻炒收汁,关火后盖上锅盖焖20分钟后即可食用。

小贴士

  1. 将肉皮烧成焦黄,一是为了清除不干净的猪毛,二是为了去除猪皮的腥味。

  2. 转小火炖肉期间,要15分钟左右晃动一下铁锅,如果有必要需要稍加翻动,防止糊锅底;同时,也要关注肉汤的多少,如果太少就需要加适量开水。

  3. 如果炖肉期间需翻动,要在之前挑出香菜,以免烂在锅里。

我是大胜,关注我,分享更多美食,体验多彩生活!


大胜家的小厨房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钟爱的美食面食居多,包子饺子面条烙饼真是百吃不厌。




这个饼是妈妈给我烙的从老家拿到现在居住的城市。


虽然我和弟弟从小并不挑食,但是妈妈还是极尽可能的给我们变换花样,印象最深的就是春节时候的杂烩菜。 各种丰富的食材过年肉,白菜,肉丸子,丸子饼子(肉汤淀粉粉条做的一种食物),毛头丸子,喜欢还可以放海带豆腐,焖子,炖上一锅,那味道真是美!


我这里没有杂烩菜的图片了,这张是年肉烩白菜。肉是村子里杀的年猪,白菜是院子里自己种的


下图就是丸子饼子,用韭菜来配味道也很绝,丸子饼子QQ弹弹的口感真是赞极了,丸子饼子也是我们本地宴席上一道主要食材。 现在的运输真的很发达,我们一个内陆城市,天上飞的海里游的也应有尽有了,偶尔也会买些高级的食材打打牙祭,但最爱的还是家乡的这口!


老妍儿0


一种农村叫安乐菜的,是我从小到大吃过的最难忘的一道菜!

诸位你们可知道什么叫安乐菜吗?也许你吃过?但是究竟叫什么菜你可能叫不上名子,只有从农村过来的年近五十岁左右的人,方可晓得这种菜的来处和做法,

这是一种生长农村的田埂和荒地上,叫马齿苋,夏天长的最旺盛的一种植物,也叫马踏菜,就是马来回踩踏也死不掉的一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这是我小时候,我妈常拿来做的一道菜。

那时候生活水平不高,农村蔬菜,果子种类不多,夏天里我们家种些辣椒、茄子、韭菜、冬瓜、南瓜之类,天天吃这些东西,真叫吃伤吃够,为些母亲每年夏天到田埂上挑些马齿苋回来,放在锅里烀熟,然后滩开冷却再用草灰揉一揉,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三五天,收起,平时里改善口味常吃它,一般放在节日里吃,做法是:把它洗净和五花肉一块儿炖,二个小时后,揭开锅盖,一阵浓郁的带马齿苋香味和肉香味儿仆鼻而来,令我们馋得口水都淌了下来,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吃得最难忘的一道菜,母亲告诉我们这道菜叫安乐菜,她还常说:吃了马齿苋,到老无病恙。平日子很少吃到这到菜,只有到节日里吃得比较多,因为它叫安乐菜吗?也就是图个平安和快乐的意思,节日里吃了这道菜,很具有象征意义了。


随着我们长大,自己也成家立业,拖儿带女了,母亲教给我们这道安乐菜做法,也继承了下来,我在夏天里到农村里常采集马齿苋,烀好用草灰揉一揉,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在冬天里洗好和五花肉一起炖,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是我们最难忘的菜了。

安乐菜是我从小到大吃过的最难忘的一道菜了,另外马齿苋还有一种做法:用锅干焙熟,拌蒜泥,精盐,具有清热解毒,治拉肚子有特效,所以马齿苋在农村做菜,有各种吃法,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深受农村人喜爱!


我是合肥宝迅,安乐菜是我从小到大吃过的最难忘的一道菜了,你们那里有什么从小到大吃过的最难忘的一道菜,是什么?说出来我们也听听!


合肥宝迅


我出生在东北农村的一户普通人家,父母靠种地养活我们兄弟姐妹五个,虽然家庭生活困难点,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是妈妈烙的鸡蛋饼,因为当时家庭困难,记得我九岁时,妈妈为了省鸡蛋,又想让我们五个孩子吃饱,就烙鸡蛋饼当菜给我们做着吃,我还记得妈妈经常用,四个鸡蛋,一碗白面,一棵大葱,切成葱末,适量的盐,适量的水搅匀化成面糊,锅中放入少许油,把面糊放入锅中慢慢烙熟,再切成均匀的小块,再出锅装盘让我们当菜吃,非常的香。等到我十二岁那年,我又喜欢吃妈妈冬天用大锅做的白菜炖土豆,酸菜炖土豆,锅边还贴上一圈玉米面大饼子,夏天用大锅炖茄子或炖豆角,转圈也贴上一圈玉米面大饼子,每次我放学,妈妈掀开锅的时候,锅中扑出来的菜香和大饼子的香味,我特别爱闻,可现在我怎么做也做不出妈妈的味道了!在我十七岁那年,我上吉林老叔老婶家吃饭,记得老婶当时为了招待我们,做了满满一桌菜,其中一道糖醋鲤鱼酸甜可口我特别爱吃,直到现在我也经常做这道菜,但也吃不出老婶做出的味道来了。


超越美食


首先我是农民,70后,已经五十有找了。从小到现在也没感受过什么叫美食,我食的都是家常菜,很普通。

水豆腐我觉得就是从小到现在都喜欢食的吧,记忆里小时候也不是每个月能食到,但过年过节或下雨天(连续几天)就有水豆腐食的。

由于是农民,家里一般都种黄豆的。当想食豆腐时就自己做(那个年代没有豆腐卖的),浸(泡)黄豆,一般得浸三个钟,然后洗磨石开始磨豆浆,一个人推拉磨一个人放黄豆,想食豆腐是很费时的。

豆浆磨好就倒进一个豆腐袋里(面粉袋),加水不停的压榨,现在叫浆楂分离。

将豆浆放煲里煮滚(开),煮豆浆时同步做石膏,石膏磨成粉茉,将石膏粉用少许豆浆慢慢洗,砂去掉。将煮滚的豆浆倒到洗石膏的桶里,再找一个桶番倒一次(让石膏充分和在豆浆里),然后静止一个钟就成了豆腐脑了,找豆腐布,豆腐格将豆腐脑放到豆腐格里滴干水就成豆腐了。

当时的豆腐做法简单好味,家里都种有块(九)菜的,洗净切碎加点花生米加盐,加油(猪油)拌匀,

烧镬放猪油,放豆腐稍微煎一下就放水,放九菜滚二十分钟,然后放点生粉加水,加生抽收汁就做好了。豆腐热食最好,好食饭

当然现在豆腐我每个月还会食一次左右,但市面上买的不是石膏水豆腐,没有豆香。我有个贤惠的妻子,想食就自己做的。但现在做法也多样了,配合豆腐的配菜也很多

闻说豆腐天天食也不是很好,所以我现在一个月都是食一次左右,怀念这个味


肠粉大辉


其实对于我来说,从小到大我的口味都在变化。在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我特别挑食,有的时候家长会拿着饭碗跟在我的屁股后,我自然是又瘦又小,也记不得当时喜欢吃什么了,唯一记得的是每次发烧感冒时,我姥姥给我做的雪里红炒肉沫,再配上一碗大米粥,吃完睡一觉,起来就好的差不多了。

再大一些,上小学吧,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大家都喜欢吃辣条,那个吃的多了,饭就更吃不下去了,所以我那个时候是弱不禁风。

上了初中以后,我开始吃的多了,我还记得学校午饭的时候会特别准备盖浇饭,就是一个铁盘子,底下一层饭,上面有三个菜,分别是土豆丝,烧茄子,胡萝卜鸡丁,对于从小挑食的我来说,不知为什么会食指大动,最有意思的是盖浇饭是限量的,所以每次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的时候,我和同班的几个同学都会奔跑在去往食堂的路上。也没白吃,那阵子长得很快,也算是对我玩了命跑的一种回报吧。

等到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食堂确实是惨不忍睹……所以对于美食的回忆只能是在家里了,可能是学习累,长身体或者其他什么吧,那个阶段我对肉的渴望让我现在都感到惊讶,举个例子吧,我一顿可以自己吃一只烧鸡,一大碗饭,一大碗骨头汤。涮火锅的时候别的不吃先吃两斤肉。每次吃完都感到特别的满足,可能那个时候,美食对于我来说是一肚子的肉吧。到高中毕业,吃成了一个快到180斤的胖子。

上了大学,一切都不一样了,我开始有了体能训练,刚开始跑3公里,现在跑5公里。作为一个180斤的胖子,我该何去何从啊!只能控制饮食了,所以吃的也少了,大一大二的时候我还会吃猪肉,现在连猪肉吃的都少了,吃肉的话也是鸡肉和牛肉,一个人一辈子吃多少都是有定数的吧,多吃少吃都会在以后找出来。但我还是喜欢吃我家楼下不远的一家火锅店,坐在铜锅前,饥肠辘辘,看着不断向上窜的水蒸气,等水沸腾了,马上往锅里下肉,涮了几下后,由红色变成了浅褐色,夹起蘸上满满的麻酱料,放到口中,慢慢咀嚼感受着手切羊肉独特的厚实口感,酱汁和羊肉鲜美的味道顺着舌头蔓延到你的大脑深处,一股暖流涌向你的胃,好舒服,我可以吃一大盘!

其次就是去吃烧烤了,叫上室友,点牛羊肉什么的,再加上一盘蚬子,几个生蚝,喝点啤酒,吹吹牛,聊聊有趣的事,时不时蹦出个国家大事,再说说谁的绯闻。几个空酒瓶,桌子上散乱的签子,斜倒在椅子上的人和空气中弥漫的醉意。

即将毕业了,我可能被分配到大江南北,或许我会爱上那个地方的美食,但我忘不掉的是我生活在我家乡的点滴,不管是小时候的雪里红肉沫还是初中的盖浇饭还是火锅,这都是我的回忆,想起这些食物,就会陷入曾经的美好,嘴角也会不经意的上扬。那些人,那些事,都是财富,饮食的文化,每个人的体会不同,但那都是故乡的味道,仅仅一口也能让人陷入回忆的涡流,唇齿间,其实是我们回不去的童年和青春。





张浩vlog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总逃不过对面食的热爱。从小到大也吃了不少的面食,直到我吃到了一个卷馍,至今让我欲罢不能。

那就是许昌学院小吃街上的梁三卷馍

筋饼包裹着爽口的黄瓜丝,在锅里一直咕噜咕噜煮着的豆筋和豆芽,截然不同的口感再配上诱人的芝麻酱,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于是乎我也跳进了卷馍的世界了,在家乡鄢陵也终于有了梁三卷馍,再也不深夜跑几十里路去吃啦。有幸的都可以尝一下啊!





梁三卷馍鄢陵总店


小时候街上经常摆着卖油条、油饼的,一看见就想吃,吵着要爸爸买,爸爸偶尔会买给我们吃,我们可高兴了。因为是油炸食品,吃多了会上火,所以小时候爸爸不会经常买给我们吃,偶尔吃就觉得这油饼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现在长大了也很喜欢吃油饼,但是也不常吃,主要是为了健康,所以从小到大最钟爱的美食是福建油饼。



凌若曦苑


从小到大我最钟爱的美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必吃的饺子

小时候爸妈每周都要包饺子吃

我小时候最盼周日啦

因为可以吃到爱吃的饺子

东北的酸菜饺子

春天的韭菜饺子

白菜饺子

小时候最不爱吃芹菜了

即使芹菜包饺子也不爱吃

现在我却非常喜欢吃芹菜

咋吃都爱吃了

真是一个时段一个样啊

现在我也没事儿爱包饺子吃

我女儿不爱吃饺子的

我顿顿吃都喜欢^O^

只要是饺子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