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具備條件的在華外資企業已經陸續復工復產

2月19日,在外交部舉辦的網上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答了關於在華企業復工情況等方面的問題。耿爽表示,中方有關部門正在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在投資、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影響。據瞭解,一些具備條件的外資企業已經開始陸續復工復產。

外交部:具備條件的在華外資企業已經陸續復工復產

資料圖 圖片來自CNSPHOTO

耿爽表示,當前,中方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正在取得成效。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支持和推動各類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這其中就包括外資企業。

“近期,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許多外資企業表示,相信中國一定能很快戰勝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疫情沒有影響他們在中國投資經營的決心和信心。”耿爽表示,美國知名製造企業霍尼韋爾中國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在中國的21家工廠已有18家全面復工,另外3家部分復工。美國大型汽車製造企業福特中國公司負責人表示,中國龐大的市場剛性需求還在,福特對中國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耿爽強調,總的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中國政府在提振經濟方面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和迴旋餘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們有信心完成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高度融合,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就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疫情當前,幫助中國就是幫助世界。

“當務之急,國際社會應當團結協作共同戰勝疫情,儘快恢復國家間的正常交往與合作,為國際經貿活動的正常開展和世界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創造便利條件。”耿爽說。

據媒體報道,多家外資企業認為,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在所難免,但其普遍看好在華長期發展。首先體現在從消費市場的潛力,看到了經濟復甦的苗頭;其次,受益於政策利好,眾多外企積極參與城市物資保障。

章和投資管理合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高國壘表示,中長期來看,這次疫情不會影響在華外企的信心。一方面,中國政府出臺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且對外資企業一視同仁。這讓外資企業確實感受到了國民待遇、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實實在在的幫助,長期來說會增強他們在華髮展的信心。

據悉,《俄羅斯報》、塔斯社、路透社和韓聯社等多家外媒報道表示,自2月10日起,特斯拉、空客、卡特彼勒、三星、LG等大型在華跨國公司相繼復工。

“雖然困難不少,但中國正努力復工。”《紐約時報》表示,當新的一週開始時,中國這臺產出佔據世界製造業1/4的巨大機器已經閃現重啟的曦光。2月17日,日本豐田在長春和廣州的工廠恢復生產。在上海的美國商會稱,其大多數會員企業都已至少部分復工。

“全球焦急等待中國恢復正常”,德國《焦點》週刊2月17日評論說,中國是世界的工廠,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世界希望中國加快復工步伐。

(綜合自環球網、澎湃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