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我都32歲了,但是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怎麼辦?正常嗎?

陳意先生


我也是,我昨天出去打了一份麥當勞,由於是疫情期間,只能外帶。我就跟兒子在超市門口蹲著吃(已深夜,幾乎無人)仰天長嘆,我覺得自己太幼稚了,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深覺自己無法養大孩子。我就問兒子,媽媽,太笨了,沒有辦法養你。兒子說:別說。[黑線]他說他願意跟我過...以後我就指著兒子照顧我了,我是沒辦法照顧他。


耶啵41251362


很正常[捂臉]我都36歲了,大的兒子都8歲了,小女兒才幾個月[捂臉]我還不是天天玩得比他們還多和瘋。

我怎麼做了2個孩子的老爸都不知道[害羞]我買玩具可狠了,幾千一個手辦,什麼遊戲機。都要買,2個房間放滿了我的寶貝收藏[捂臉]

我朋友說你兒子再大幾年都要教你做人的道理了,一點不像爸爸,更像小孩。無事的,你肯定正常,高興就好,有什麼比高興的生活更好?


超人200574499


我是1988年12月31號的生日,過了年我也32週歲了。對於樓主的苦惱我也深有體會。

這事很正常的一件事,樓主不用在意的,只要我們能保持每天開開心心,每天認真生活,認真工作,關心家人,就好了,不必糾結這個問題了。

我們生活在快節奏的大環境裡,更不用在意這個問題,有時間我們看看書,學習一個些新知識,豈不美哉?

每個人的家庭的教育不同,環境不同,接觸的人和事也不同,所以不必糾結這個問題,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可以了。

我們生活的社會是由各種各樣的群體組成的,我們這種年齡還是天真爛漫,不是挺好的嗎?


競奕時光


這種現象不正常。32歲還有這種心理,表明提問的人心理不太健康,心理上存在異常。初步判斷或有人格障礙。

所謂人格,心理學上是指一個人在其生活實踐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個體心理特點的總和,也稱個性。它包括個人的能為,氣質,性格以及興趣,愛好等等,是一個人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和情緒反應。一般來說,如果個體能與社會環境相適應,就具有正常的人格。而少數人,他們不能適應社會環境,待人接物,為人處事,情感反應和意志行為均與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協調,心理學上就稱這類人患有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患者常常難以正確估價社會對自己的要求,及自身應當採取的行為方式,難以對周圍環境作出恰當的反應,難以正確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人格障礙的表現十分複雜,心理障礙的診斷統計手冊以臨床常見的有偏執型,自戀型,迴避型等等。

如果己近成年,還總以自己是孩子自居,需要看看是不是患有依賴型人格障礙。

根據《心理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依賴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

1.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對日常事物不能作出決策,

2.無助感,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什麼職業等,

3.被遺棄感,明知他人錯了,也隨聲附和,因為害怕被別人遺棄,

4.無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或做事,

5.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6.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7.當親密關係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8.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只要滿足其中五項,就可斷定為依賴型人格。

對此類人格障礙的治療,一是習慣糾正法,每天記錄自主決定的事件,逐步鍛鍊凡事自己做決定,為防止別人代替自己做決定,最好找一個人監督。

二是重建自信法,一是消除童年不良印跡,把童年時長輩,父母,朋友對自己說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整理出來,並認知改造,讓他們在你試著幹一些事情時,不要指責打擊你,而要熱情鼓勵支持你。二是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週做一項,如獨自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參加一項娛樂活沙或一週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無論什麼事,也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增加勇氣,改變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總之,一個成年人要用成年人的思想行為來要求自己,承擔成年人應盡的責任義務,如果還以孩子自居,確實欠妥。





美貓李小白一家


永遠保持一顆童心,這樣挺好的呀,說明你不急不躁心態好,家裡大小事情有父母擔待著,不用你過多的操心,年輕的心為什麼要佈滿灰塵和滄桑呢?

曾經一個與你同齡的年輕人,父母因病相繼去世,姊妹三人,他是老大,下面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沒有父母的孩子在村子裡受人排擠和欺負,可悲的是這種欺負來自於他自己的叔嬸,農村人爭宅基地,種植面積,婚後又因為創業虧了二十多萬,這二十萬全是打工攢來的錢,本想做生意能夠賺點錢,讓一家人的日子過好點,哪想事與願違,生意剛啟動幾個月就虧空了,還有外債,因為窘迫的日子,妻子離他而去,兩個孩子由妻子帶著,他每個月付撫養費,住著在城裡租來的房子,靠打工維持生活,每次跟妹妹打電話都是哭,哥哥在這頭哭,妹妹在那頭哭,妹妹很懂事,說要一直幫忙哥哥撫養孩子。

這年頭實體經濟不好做,投資有些盲目,覆水難收啊!

這個與你同齡的孩子,面對眼前的生活壓力,幾乎鬱悶,每天都想哭,每天都想自殺,精神幾近崩潰,然而為了他年幼的孩子、還有尚未成家的弟妹,他得撐下去,他連死的資格都沒有。

這是今年一位頭條粉絲告訴我他的真實經歷,真實的事情,可想而知這個孩子是有多麼的無奈、多麼的掙扎,揹負著大山一樣沉重的生活!而我除了揪心,只能一聲嘆息!

相比較而言,你是幸福的,有父母罩著、疼著、幸福著,多好啊!

32歲,九零後的孩子,計劃生育時代的孩子,多半是父母手心裡的寶,享受著平坦的人生,在這個美好的時光裡生活著,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我們的前輩從苦難和貧困中走來,我希望,你們這一代人不要有太大的波折,太大的壓力,珍惜幸福,簡單的生活。或許,與你同齡的孩子還在揹負著房貸的壓力,雖然沉重,卻也是一份幸福的期待,奮鬥的動力。

如果可以,我希望這個世界一片純淨,不管什麼年齡,所有的人都有一顆童真的心,乾淨、毫無雜質,在複雜的世界裡簡單的活著,那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可惜這種願望太奢侈也太天真。

年輕人,願你永遠保持一顆童真的心!永遠幸福!因為我的孩子幾乎與你同齡,寄希望於你,也同樣是寄希望於我的孩子。





楓樺葦岸


正常的,你可以心理上是小孩子,但不能像小孩子一樣活。

講兩個笑話:有個105歲的老人溜著彎兒,別人問他為啥不去公園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他說:我才不跟這群小屁孩玩;前幾天有個外國老人過生日,他一直以為自己只有90歲,孫子提醒他其實他已經過百了,他非常驚訝,再三不情願的確認過自己的年齡後,像個孩子一樣氣的跳腳。所以,

無論你多少歲,總有人把你當孩子,你也可以把自己當孩子,心態保持年輕,你就能收穫孩童般的快樂。

說明了前一句的原因,那麼後一句是因為你看我們想到小孩子首先想到就是:頑皮、沒有獨立能力,依靠大人來生活。而成年人與之不同的是有負擔、責任。這是成長帶來的必然結果,你需要考慮生活,需要考慮上有老下有小,自然就失去了小孩子的任性。

所以,你可以保持童心,但在行為上是需要先把責任義務盡到。

想起在網上很火的一句話:——為什麼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年還是那個年,只是因為快樂的人不再是你了。

題主不必擔心,你這種心態是非常正常甚至是令人羨慕的,每個人如果都能以童心去看世界是可以看到更多的色彩,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滿意的朋友可以給我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我,愛你們。


海苔飯糰


我都三十五也覺得自己是個孩子,十八歲的心態!不是經常說要保持一顆童心嗎?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看什麼事情都很美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個又可以讓自己的青春更長久,心裡青春年輕,但不能幼稚,即便是真正的小孩子,也不希望自己幼稚……

總之是好事,不是壞事,不要把這想法常掛在嘴邊,不然不免會被別人誤判為幼稚…… 抖落憂愁,清空無邊的煩惱。收起鬱悶,漾出快樂的笑臉。挑戰苦難,增加堅強的勇氣。直面挫折,再現無畏的童心,永保純真。





小豆芽媽媽


如果我們渴望成長,就必須走出舒適區。

If we're growing, we're always going to be out of our comfort zone.



水木清華76318705


有,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首先你要知道掙錢的不易,花錢的時候要節制一點,要為別人多想一點,要是你沒成家,希望你多攢一點錢,為父母想想,如果你成家,希望你能為妻子和家人多承擔一點,多想一想,看你是否做到了以上的幾點?你就知道你是否成熟了,能為別人著想的時候,你就真正意義上的成熟成熟了,不要攀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家庭和實際情況,所以買東西做事的時候多考慮一下週圍的環境,有責任心的時候,你也就長大了!


妙手歸財


不必太過憂慮。

你這個年紀正處於“成年初期”,此時已進入“心理自我”時期,這個時期是不斷的在理想和現實之中做鬥爭的時期。

其具體表現為:

成年初期心理特徵(mental characteristic in earlyadulthood) 個體在18歲~35歲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智力繼續向高一級水平發展。(2)辯證邏輯思維成為思維的主要形式。(3)自我的形成與自我同一性的確立。(4)人際關係的發展。(5)心理的兩極性。(6)人生觀的形成與穩固。研究襲明,成年初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穩固時期。[1]

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智力繼續向高一級水平發展。知識的獲得與應用形成良好的有機結合,使成年初期智力結構中各要素在基本保持穩定的同時,繼續向高一級水平發展。觀察力具有主動性、多維性和持久性的特點;機械記憶能力有所下降。但其有意記憶、理解記憶占主導地位,記憶容量很大;想象中的合理成分及創造成分明顯增加,想象更具實際功用。韋克斯勒1981年研究認為,22歲~25歲左右是智力發展的高峰,然後開始衰退,衰退速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遞增。個體的大多數智力成分在質和量的方面均繼續發展並達到成熟。(2)辯證邏輯思維成為思維的主要形式。成年初期的早期階段,形式邏輯思維仍處於發展狀態,成年初期以後思維中形式邏輯的絕對成分逐漸減少,辯證成分逐漸增多,辯證邏輯思維逐漸發展成為主要的思維形式。中國學者王極盛研究指出,創造性思維的最佳年齡區是25歲~45歲之間。(3)自我的形成與自我同一性的確立。開始擺脫對外界和自我的膚淺的、表面的認識,對自我的關心日益強烈,促進對未來自我的追求意識,從而促進了自我的形成和自我同一性的確定。(4)人際關係的發展。開始學會深入體驗人際關係的內涵,並能熟練掌握與人交往的藝術。(5)心理的兩極性。在意志和行動中始終存在著積極消極、勤奮和懶惰、認真和馬虎等矛盾的兩極性;在人際關係方面存在著友情和孤獨、親密和冷淡、投入和旁觀等矛盾的兩掇性;在內心世界的袒露上,既不像青年前、中期那樣天真、直率,又不像成年中、晚期那樣深沉、老練,表現出閉鎖性和開放性的矛盾。(6)人生觀的形成與穩固。“人應該怎樣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究竟是什麼”等與人生命運密切相關的問題,始終墨青年乃至整個成年期思索並探求正確答案的問題。研究襲明,成年初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穩固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