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茶碗为何以建盏为首?是否能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现在说到单色瓷器,很多人的反应都是青瓷和白瓷,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瓷器,深沉而含蓄,那就是黒釉瓷。

在青花瓷、白瓷、彩瓷作为主流收藏器的今天,谁能想到在宋代,黑釉建盏风靡整个宋朝,不仅普通老百姓在用,皇帝士大夫们也非常追捧。传到东瀛之后,更是被日本人尊称为“无上神品”,即便现在,曜变盏还是日本官方钦定的国宝瓷器。

那建盏这一只小小的黑碗到底有何魔力,为何能成为黒釉瓷的代名词?建盏与青瓷、白色三分天下是否言过其实?

讨论中国的瓷器文化,是离不开历史地理背景的,青瓷始于商代,历史最为悠久。隋唐时期,瓷器工艺开始快速发展,到了宋朝,瓷器文化更是到达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所谓八大名窑就是那时出来的。

黑釉茶碗为何以建盏为首?是否能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黒釉建盏的流行

宋代窑口一般流行单色釉,在青瓷、白瓷“霸屏”的时代,黑瓷正如它的颜色一样,以黑马之姿冲了出来,在宋代与青瓷、白色呈三分天下之姿,而生产的黑瓷窑口又以建窑建盏为尊。

但黑瓷出现的时间很早,釉中含铁量越高,颜色越深,烧制技术在唐代就很成熟了。那么建盏为何在宋代才风靡起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呢?其实这与宋饮茶文化有关。

中华饮茶文化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而且不同朝代的饮茶文化是不同的。唐朝之前流行煮茶法,唐中后期又兴起煎茶法,以至于到了宋代,点茶法又开始流行开来。

因为煎茶法所处的茶汤颜色偏黄,用白瓷盛装会呈现出红、黑、紫等不同视觉效果,而青瓷盛茶会让茶汤发绿,更有美感,这也是唐代青瓷、白瓷盛行的原因。

至于建盏的流行,则与点茶法有很大关系。唐末五代点茶法替代煎茶法,然后斗茶也开始盛行。宋代斗茶,汤色鲜白者为优,汤花咬盏时间长、水痕出现更晚者为上。这种情况下,身为黒釉瓷的建盏就非常适合了。

黑釉茶碗为何以建盏为首?是否能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黑釉茶碗为何以建盏为首


宋代建盏的流行,除了与当时风潮有关之外,还与当时皇帝的喜好有很大关系。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建窑生产的“供御”等底款的建盏不断送到朝廷。其他窑口看到这一点,也开始烧制黒釉瓷,光福建境内就有好几家窑口。

既然宋代烧制黒釉瓷的窑口也不少,为何偏偏建窑建盏最著名呢?宋徽宗又为何舍近求远,一定要用千里之外的建窑建盏呢?

其实,原因也不外乎三点:

1茶盏的颜色必须足够黑

2盏的保温性必须要好

3盏型必须要好,防止茶汤敲击时溢出

而建盏就好像为此定制的一样,釉色纯正,色彩繁多,且摆脱普通黒釉瓷的单一性。加上建盏含铁量高,胎体厚重,保温性能好。此外,建窑盛产的束口盏,盏底够深,且盏口下方有一圈注水线,有效防止了茶汤溢出,非常适合建盏斗茶。

因此,建盏被称为斗茶神器,名副其实,它的地位自然也高于其他窑口,所以建盏也有“宋代第一茶器”的称号。

黑釉茶碗为何以建盏为首?是否能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建盏与青、白两瓷能否“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这个说法看似有些夸张,但还是有一定的事实基础的,毕竟在宋代,建盏风头可是极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建盏是为茶而生,正儿八经喝茶的茶具。而青瓷和白瓷这些窑口,不但制作茶器,瓶、碟等瓷器也是他们的业务范围之内。因此,以建盏这种小的集合,对比青白这种大的集合不太合适。若单论茶具的话,建盏在宋代的地位则远远大于“三分天下”这个标准,独领风骚还差不多。

黑釉茶碗为何以建盏为首?是否能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综上所述,建盏是宋代茶具的魁首,不过随着饮茶风尚的变化,茶器的风潮也跟着变化,毕竟没有谁是永远的第一。虽然,建盏在近些年越来越火热,但还是很难复制宋代的盛况。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