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东方文化倾向于人性本善,你怎么看?

迷迭香Love


没有一种文化是教人做恶的,只是存在角度不一样而已!对世界的认知不同


醒悟78


古老的文明,源于东方。人之初性本善,体现的是品德方面上的文明。由于西方追求的是物质上的文明,因金钱的诱惑,而产生了人类,贪婪的罪恶。


揽山晓月


我认为人性本来就是丑恶的!因为外国人做过实验,只是我们被现实的一些东西有所束缚而已!如果没有法律没有道德的约束,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走入罪恶的深渊


A倾城4


中西方思维,认识的最大区别,西方人的思维具有哲学性。这可以从西方的几位大哲学家的观点体现,恩格斯认为,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我比较认同西方人的人性论。大家想想,如果人性本善,那么人在社会上的一切活动,为什么还要受各种规矩,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约束?为什么还要从小施于道德教育?恰恰是人性本恶,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在社会中的活动,就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培养,并用道德,法律,法规加以矫正,约束。否则,人性本恶会越来越恶。

人性本善或本恶?从一个人处于婴幼儿(尚未接受教育培养阶段)最能体现人的本性,本真。人生来就有自私,占有欲,排他性,不是吗?你观察一个婴幼儿,天生就想要东西,抢东西,多占多得就乐,少占少得就哭,闹,还有与同伴在一起,大的总想欺负小的,等等纯真的行为恰恰是人性最原始的表现,所以,人性本恶,才应该去教育,去塑造,对吧?

因此,西方文化还是更有哲理。


天马行空80476


西方文化从近代开始就以宗教为先导,以《圣经》为核心,认为人生来有罪即所谓原罪,必须用一生来赎罪,来忏悔,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获得灵魂的拯救。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从古代开始就以儒家为主体,以《四书五经》为核心,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强调自我修养保持本性。这两种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决定了东方和西方在国家治理方面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自儒家成为主体开始,强调伦理治民,伦理治国,从上到下推广仁义礼智信,又叫五常,推广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又叫三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官办高级学校比如太学,培养一批精英成为伦理治国的实践者,一方面鼓励地方办私人书院,加强对百姓的宣传和引导,从而培育整个社会的伦理氛围和秩序,为伦理治民和伦理治国打下基础,所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很长时间都是以伦理为首要,以法律为辅助来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但西方不同,他们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不相信人能自觉为善,而认为人生而有罪,必须加以管理和制裁,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条款,也就是法律 ,所以西方世界伦理薄弱,而法律健全,我认为正是由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西方走出了不同的治国思想和道路,各有利弊,各有所长,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实际上伦理和法律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国家治理既充满了人情,又充满了理性。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最好的治理永远是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这才是良性的治理,才是人性的治理。单纯的争论人性是恶还是善,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既有恶的一面又有善的一面,为此应该是伦理法律都要用,才能真正的惩恶扬善,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类才能更好发展。




现实历史影视的三农


这两种观点造就了~中国以德治国,西方以律治国;先德而后律,方才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哪些动不动都说外国人素质高什么的,其实是他们法律健全,惩罚措施厉害,才造就了他们自律,这些从哪些西方人在中国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先学怎样做人再学治国理政,而现在包括中国的偏西方重成绩的教育已经到了急待改革的关口了,想一想如果教育出来了一些有文化的流氓,是多么可怕的。





洞悉时空


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环境教育很关键。人其实有两面性,善恶只在一念间,只是哪一个被点燃。有修养的能控制化解,生死攸关利益面前任性会暴露无遗。真善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有牺牲精神。



奋斗的一年900


恩格斯曾说: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人属于动物界,具有生物性,受欲望和本能的驱使。但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同时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因此,在人的本性中既有善的成分,也有恶的成分。

探讨人性,小孩是最好的观察对象。在未经过教育熏染成为社会人之前,小孩的绝大部分行为都是天性的自然表露。我们可以看小孩子既有纯真可爱、善良大方的一面,也有暴戾乖张、自私残忍的一面。

比如:当看到有人伤心难过的时候,小孩子一般都会安静下来,表情凝重,面露恻隐之情。

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绝大多数小孩子都乐意伸出援手。

这些是人性中善的表现。

小孩子对小蚂蚁、小虫子、小蝴蝶等小昆虫都很好奇,经常捉来玩,但玩厌之后,他们会残忍地把蝴蝶的翅膀扯掉,把蚂蚁、虫子踩死捏死。

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小孩有时候会抢夺别人的东西,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小孩。

这些都是人性中的恶。

正因为人性善恶并存,所以才需要教育。

通过教化使人性中善的成分逐渐增多,恶的因素被抑制和克服,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张老师谈教育那些事


人性本善还是恶?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回归现实。

一、人性本恶,所以社会需要法治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荀子,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提出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两个人,李斯、韩非,这两个人在荀子的思想基础上发散发挥,并付诸理论与实践,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韩非则成就法家集大成的《韩非子》一书,促进了中国法制思想的发展,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人性本善,所以社会需要德治

儒家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性天赋美德观念,因后天环境影响,导致天赋的掩盖。所以儒家主张教育感化激发人性本来面貌。

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不受重视,人性本善因而没有起到应有的社会重用,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社会广为认同,不过历代统治者多数是把它当作一种奴化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骨子里还是以法家思想为主,也就是所谓外儒内法。

尽管如此,人性本善的儒家学说对社会还是作出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达到了孔子当初用道德完善社会秩序的初衷。

三、善恶同体,德治、法治相得益彰

经过不断验证实践,人们越发认识清楚,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都有其道理,都能够对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德治与法治最终手牵手走在了一起。


谋略残卷


大家好,我是“沧浪有话说”的住持,原来是“沧浪”,刚改成“前度刘郎今又来”。就这个问题,聊点个人看法,与各位交流。

东方在人之初性的善恶问题上有三个观点。告子提出人之初无善恶之分,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本恶。西方圣经里面提出性本恶。我赞成告子的观点。


01 人的初始就是一张白纸

当人来到世界,所具有的只有本能,就是白纸一张,他所有的对世界的认知,都是后天形成的,与生长的环境、受的教育、人生的经历等休戚相关。借用伟人的一句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脑子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这三种实践中来。看了伟人这段话,我想就不用再作赘述了!

02 人是在成长中变化的

孔子的学生子路,原来就是一个小混混,经常寻衅滋事,有次还把孔子消了一回。但是,他师从孔子后,最后位列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在卫国结缨遇难,舍身取义,享受儒家祭祀。

西方的性本恶,源于圣经里面提出的“原罪”说,是说亚当夏娃偷食禁果后,人类就开始有了罪身。在这点上,荀子的说法和这个类同,意思是,人性的恶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我认为,人生下来,只有本能,谈不上善恶!正如前文所说,随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人生的经历等,人是一直变化的。

观点总结:所谓人之初,认为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好,都是唯心观点。人之初,没有善恶观念。所有的都是后天形成并会变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