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两个儒学大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分歧?

诗夜城主


荀子就是刻意要针对孟子的观点而论说。

经史合参,不喜寻章摘句,具体的原文我就不摘录了,认真读过《荀子》你就知道,荀子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指孟子,反其道而行。

荀子是齐国稷下学宫出来的,以管仲为代表主行“霸道”,重军政法治,而以鲁国孔子为代表走的是“王道”,崇尚心性周礼德治的路子。“王道”“霸道”没有褒贬的意思,而是总结春秋以前,炎黄以下诸子百家分野的二分论。

“霸道”讲求“以武一切,用文持之”,从黄帝开始,为治可以接受军事等非常规手段,政治色彩浓厚,多以功利为先,至姜太公“因其民减其礼”,齐国管子以得其用,于下黄老之学大抵多可见其端倪。

“王道”下传孔孟儒家,以仁义为论,多重思想色彩,繁文缛节以从身修国治,上可追溯周公制礼作乐,而举舜让之德,炎帝重农轻武之为先。

纵观“王霸”思想,分径合流都是因时而兴,乱世以霸,治世以王,从来是讲究“致中和”“时中”的。

孟子出于邹国(鲁国的附属之地),学于子思,后来成书的《礼记》可以看出,主题是围绕心性修齐展开的思辨。

齐国的荀子晚孟子而出,他更多的是采稷下学宫的学术,对孔孟儒家的“心性”之见,不以为然,所以也无怪乎处处针对孟子,其行文也非之。

儒家讲修身养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思得孔子心传,作《中庸》谓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是生命当然赋予的样子,乃后天之有,生命之所赋。古人以生言性,左边“心”右边“生”,“性”还有上边“生”下边“心”的异体字写法,“性”含有生命与生俱来,成长倾向、趋势的意思。

人性或善或恶,往哪种方向发展都是一种可能的趋势,所以孔子强调“性”与“习”(积习)的关系。

其实人之生性,徒辩之于善恶,如鸡生蛋生之无穷尽矣,因为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在人类世界的善恶却又是绝对的,因为人类社会有道德之约束,发展皆期望于好的方面,所以某种角度来说,古人择善固之,甚且用之于《三字经》等童蒙之教,以启发善思维。


任缘中


孟子被商鞅批到无法抬头,还有什么权利说人性!儒家思想独尊,统了几千年,就没落了几千年。封建文明止步不前,连四大发明都止步不前。儒家思想,为了独尊,统,进行修书,对于文化,百家,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修到脸目全非,改到称心如意!只不过,为自己脸上贴金吧!儒老,儒少一讲出话,一写出文章充斥别人思想,百家之精髓,这就是偷吃不抹嘴,被人抓现行的!

善与恶,决定着环境与风气,风尚。什么文化决定国度本质,国民气质!①,马上民族,夸马,用弯刀杀人如切菜!②,穷秦,私斗成风,人好斗,向武!③,看看,我们志愿军,战斗英雄黄成!多少英雄儿女!向我开炮!作为一个民族,应该有点精神,气节,骨头,骄傲才是!只有儒家思想,儒老,儒少,才老是嘴冒泡泡,说什么人性善,什么人性恶呀?作为一个古老民族,远古传承,就应该有本民族精神,品质,气节,骨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老是人性,人性善恶,儒家思想真是垃圾,舍本求末!连民族精神不追求,没有气节,骨头,精神,民族优秀品质,那么就从了儒家思想所谓人性,善恶!那又怎么样?那时还不是洗干净脖子任人杀,从1840年,到抗日战争,小鬼子可不理你中国人,人性善与恶,东洋刀可是见血的!儒家思想有媚骨,无血性,那样?成为没落民族!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又跑又送,升得快,这就是媚骨,迎奉!也就没有所谓理想与境界!

为什么说国人无信仰呢?其实,国人敬天,畏天,人在做,天在看。也就是天作裁判,成为国人共识,国人意愿,国人信念!也就是心中有善恶,天做裁判,超越信仰!




说道231960427


孟子所说的性和荀子所说的不是一个性!

天性:六祖的自性;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释迦摩尼的如来智慧德相。都是讲的这个性。

习性:贪、嗔、痴、慢、疑。这些都是这么产生的呢?接释迦摩尼的上句:皆因妄想和执着而不能证得。

还有告子说人性是无善无恶。

还有基督教也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忏悔忏悔忏悔,还记得葛优吗?在教堂里不住的忏悔把神父都搞蒙圈了😂😂😂

孟子的学说还是跟孔子非常相近,认为人性本善,荀子那时候社会更加远离道德,到处都显现人性恶的一面。

所以他俩说的都没问题,一个说的天性,一个说的习性。


不东先生


人性本善,安常规现象,人都需要善良,也都希望自己是善良的人,这就是人性的一致性,这一致性就是(人性本善)!

没有人认为自己是恶人,只有人承认自己做过恶事,这足以证明(人性恶)是后天造成的!

人类进入帝皇时代,随着权力的无限扩大,人的私欲也随之而来,不断澎漲,为所欲为!(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的变化就是实例。

历代帝皇的兴衰变化过程,都是因为私欲的不断澎漲,为所欲为进入更新换代的过程。

几千年来的帝皇更新换代的不断变化,原因的一至性,都是因为恶的内涵造成的!

尽管朝代的更替是因为恶果的必然性,但是,在执政时期总是为民作主,以(善)面目展现在民间的。

旬子的(人性本恶)是因为看到了帝皇时代执政者的本来面目(伪善)。

孟子的(人性本善)是站在人之初的角度上,是人的(自然本性)。

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结果。


邹忠伟2


因为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荀子。所以分歧就很大。其实一个人自己有的时候跟自己还自相矛盾。他俩的这点小矛盾算什么?

其实人性的善与恶,根本就不是问题。它只是一个定义。你把它定义成善的他就是善的,你把它定义成恶的,他就是恶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证明它。你也永远证明不了她。既然没有办法去证明的问题,就说明人刚出生的时候,就不具有善恶的本质。善与恶都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当中逐步生成的。

刚一出生的小孩,他所具有的素质很明显能看得出来的制质是:勇怯,有的孩子出生的时候胆子就特别大,有的出生的时候胆子就特别小,例如男孩和女孩,在这方面明显差距较大。这一点我们是可以证明的出来的,所以,人出生的时候只有勇怯之分,没有善恶之分。


破立2016


孟子说人性本善,但也需要后天的教育否则有可向恶。荀子说,人性本恶,但也需要后天的教育否则难以向善。两人意见相左,但殊途同归,都需要后天的教育。所以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恶。


走自己的路182757971


说的都对,有些人天生就是魔鬼,有暴力倾向。也有些人天生善良,如天使一般。这些都不重要,还有一部分人天生无善恶。但是后天影响很大。



90后鹰派李黑


这俩对现代科学无知的古人,都是错的。他们没有听说过DNA,没有听说过基因交叉的遗传算法,更不知道算法的随机性和过度拟合是什么。人口几十亿,人心也就几十亿,怎能笼统偷懒地把所有人性格被统一、被代表?必须用基于统计学原理的科学算法去思考问题,人之初,性随机,基因交叉,排列组合,千变万化。所以中国现代人老是盲目崇拜古人就会阻断自己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发展。


gyhsjddhddhd


孟子与荀子不是亲兄弟,见解不同思维更不同,人之初性本善,后生恶习养成,粒粒麦子跟种传。


罗春华23


如果他们相信生死轮回,这个问题就不会有分歧了,如果他们相信狼和羊的实质也不会有分歧了,还是圣经上说的好,人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无善恶之分,再说人的今世虽道成了人形,前世是人还是畜类有谁能知晓?来世又会是人还是畜类又无人能知了,本性善与本性恶根本不存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愚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