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話說在1910年的吉林榆林,新年即將到來,一家旅店的老闆卻收到了一個壞消息,店小二告訴東家,住在南頭屋裡的兩個哈爾濱客人死了,老闆連忙問:“投店時還好好的,是怎麼死的?”店小二說:“怕是病死的,剛去看了,吐了不少血,渾身還起了好些黑斑,嚇死人了!”看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什麼病這麼厲害?其實這種病各位小夥伴肯定聽說過,它叫“鼠疫”。中世紀的歐洲管它叫“黑死病”。14世紀那會兒,這種可怕的瘟疫使歐洲三分之一的人死於非命。為什麼這兩個哈爾濱人會得上這種病?“鼠疫”為何忽然在東北爆發?瘟疫流行,日俄虎視眈眈,誰能夠挽救萬千百姓?解剖病人、焚燒屍體,百年前的防疫人員都做了哪些驚人之舉?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百年前的那場“鼠疫”!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百年前的東北鼠疫源頭

1910年10月,大清王朝最後一個冬天早早的降臨在了東北,當時在咱們國家和俄國的交接處皮毛密實、鮮亮保暖的貂皮,深受俄國人的喜愛。貂皮的昂貴也就吸引了一大批獵人捕殺野生貂。隨著這種毛茸茸的小動物越捕殺越少,中俄商人裡也不知道哪個缺德鬼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們竟然用毛色相近的“旱獺”冒充紫貂糊弄買家,他們大肆招募闖關東的老百姓,讓他們加入到獵殺旱獺的行動中。這些無良商人不會想到他們賺的這筆黑心錢會在不久之後斷送東北數萬人的性命。

因為旱獺這種小動物一旦染上鼠疫就會失明、失聰,老趴在一個地方不動彈,然後被其他旱獺趕出洞外。本來在東北有經驗的獵人是不會去輕易動那些染病的旱獺的,可這會兒大量的外地勞工被驅使的去捕獵,他們哪明白這其中的道道,偶爾見著趴在洞外軟綿綿、慢吞吞的旱獺,還挺高興,將它們剝皮吃肉之後,悲劇發生了。在俄國境內的一箇中國工棚裡,7名中國工人忽然暴斃,屍體全起了紫黑色的斑點,俄國人當場嚇得魂不附體,他們忙不迭的將工棚和工人的衣服、行李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並將工棚剩下的工人全部趕回了中國境內。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這些工人當中的兩名返回了中俄邊境的滿洲里,當時他們自己可能也沒鬧明白是什麼狀況,就找了家客棧投宿。那會兒的東北苦力歇腳的客店基本上都是大通鋪,晚上十幾認甚至幾十人緊閉門窗,睡在一個大熱炕上,結果僅僅6天之後,這兩名工人在客棧中忽然死亡。同一天,客棧中的另外兩名客人也相繼沒了命。更恐怖的是這4個人的死狀出奇的一致,剛開始都是咳嗽、發燒,然後人在極短的時間內開始吐血,最終一命嗚呼。死後屍體上都起了大片的紫色斑點,可惜那會兒的滿洲里是個閉塞的邊陲小城,城裡死了4個無名之輩,這不沾親、不帶故的,誰都沒留意,更不會有人朝瘟疫這個方向來琢磨。在知會了官府之後,4個死者被草草掩埋,自此之後,“鼠疫”以驚人的速度在東北大地蔓延開來。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鼠疫在百年前的東北肆虐蔓延

在咱們開頭提到的旅店裡,兩個哈爾濱客人離奇死亡之後,店裡的一個夥計也以同樣的方式死去了。這下把住店的客人都嚇得夠嗆,大家紛紛收拾行李,逃離這恐怖的地方。眼見客人都跑沒影了,老闆也是沒辦法,尋思著也快過年了,索性打理完旅店的事物,關門回了老家。然而在本該閤家團圓、其樂融融的除夕夜裡,這位老闆竟然也去世了。家裡人依照當地的習俗,為這位老闆停屍5日,這一停更是停出了問題。他們家的53口人竟然接二連三地倒下,最終32人命喪黃泉。緊接著全村不斷開始有人死去,寧靜的村莊被死亡的陰霾緊緊包裹。

這位旅店老闆的故事是鼠疫流行期間東北的一個縮影。然而在如此嚴重的情況下,當時的官府人員卻毫無經驗,麻痺大意,結果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在100多年前的清末,別說是微生物知識,好多人還以為瘟疫流行是鬼神作祟。所以東北一下子有那麼多人死去,官府的處理方式卻簡單得令人髮指。那就是凡是死去的老百姓,官府出錢補貼一點喪葬費,家屬願意在當地找地埋了,就在當地找地兒埋了,願意帶著棺材回家鄉安葬的官府也不攔著。這種處理方式當然是瘟疫蔓延的最佳助力。於是民間謠言四起,有人說是東瀛人在水井裡投毒引發瘟疫的,還有謠傳鴉片和貓尿能夠治病的,結果民眾蜂擁而去抽鴉片,大煙館裡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貓尿更是到了一尿難求的地步,甚至還有些邪教打著信教不得病的幌子忽悠老百姓入夥,將本就混亂的局面攪活得更加糟糕。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眼看著鼠疫在東北肆虐橫行,而且有著向關內蔓延的趨勢。日本和俄國政府忽然冒了出來,他們說清朝廷既然無力控制疫情,日本和俄國願意代勞,接手當地的防疫事務。當然為了防疫工作的需要,教育、商貿、鐵路、司法這一系列主權也得交給他們。日俄政府真正想要什麼?這已經是禿子頭上的獅子明擺著了。好在清朝廷總算還沒徹底失智,他們婉拒了日俄的要求,並任命防疫大臣到處拜訪名醫,希望可以找到能人去東北主持防疫工作。可現在東北都那副模樣了,往關外跑,這不等於送死嗎?

一眾名醫的腦袋搖得都跟撥浪鼓似的,直到防疫大臣找到了一位年僅31歲的大夫,東北防疫的重任才有人接下。這位年輕的大夫叫伍連德,作為那個時代的逆行者,他帶著一個助手和簡單的醫學儀器在平安夜到達了哈爾濱。而到了當地,伍連德發現情況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糟糕。首先是當時東北地區壓根沒有像樣的西醫院,大夫滿打滿算剛剛湊夠兩位數,而且在1910年那會兒,針對鼠疫病也沒有什麼特效藥,抗生素要等到19年以後才會被英國人發現。更可怕的是馬上就要過年了,一大批闖關東的漢子攜家帶口準備回到自己的關內老家,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戴著棺材,裡面裝的正是屬於病死親人的屍體。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伍連德成為防疫工作的先行者

另外還有一點,分離出鼠疫桿菌的日本科學家認為,鼠疫是由老鼠傳播給人的,人與人之間不會相互傳播,所以想要遏制鼠疫就只有一個辦法,滅鼠。不過考察了哈爾濱的實際情況之後,伍連德對日本科學家的說法產生了質疑。東北的冬天零下二三十度,那都不叫事兒,這種溫度老鼠不凍死,那都是奇蹟了,還能滿街竄?於是伍連德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會不會這次鼠疫有其他的傳播途徑?比如說人傳人!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伍連德急需解剖屍體,確定病源。然而在信奉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的舊社會,這樣的想法堪稱大逆不道。伍連德能成功嗎?同行的兩名東北大夫聽說伍連德有解剖屍體的想法,都嚇了一大跳,畢竟這要被死者家屬發現,給打死都沒地兒說理去。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然而伍連德主意已定,誰勸都不好使。恰巧在這個時候,一個與當地人通婚的日本女性患病去世,於是在一間無人的民居里,伍連德開始了全東北,也可能是全中國的第一例鼠疫患者屍體解剖。伍連德發現死者肺部充血嚴重,肺部淋巴也異常腫大。另外他在死者的血液裡找到了鼠疫桿菌,確認他的死因的確是感染鼠疫。據此伍連德認為,在東北大地上流行的瘟疫可能是一種更為兇險的鼠疫,它僅僅通過飛沫就可以在人和人之間傳播。伍連德將這種鼠疫命名為“肺鼠疫”,然而在當時沒有人相信這位年輕的大夫,和他一起主持防疫工作的法國醫生梅斯尼就是其中最激烈的反對者。這位北洋醫學堂的首席教授還是堅信滅鼠的老一套。為此他甚至要求免去伍連德防疫總醫官的職務,由自己取而代之。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遭到拒絕之後,梅斯尼滿心不服,前往俄方醫院現場查看病人。當然為了防止自己感染,梅斯尼還是做足了準備工作的。他穿上白帽白袍,帶上了膠皮手套,隔絕了一切可能跟老鼠產生親密接觸的部位,但因為他堅決不信伍連德鼠疫會通過飛沫傳染的猜想,所以這位首席教授偏偏就是沒戴口罩。後面的事兒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梅斯尼不幸感染了鼠疫病,在發病後的第3天就一命嗚呼了,此時距離他到哈爾濱也才過去了僅僅9天。梅斯尼的死猶如在哈爾濱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當地政府和各國使館全都嚇蒙了。

要是連當時中國醫學最高學府的首席教授都不安全,自己還有個好嗎?在巨大的恐慌下,伍連德的工作忽然獲得了空前的支持和配合。高官們甚至在第一時間收拾好了自己的官邸,堅決要求伍連德醫生和自己同吃同住,伍連德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之後,迅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防疫工作。他將哈爾濱疫情最為嚴重的“傅家甸”劃分為4個區域,分別隔離監控,並且調集了數百名軍人和警察封鎖隔離區,尤其嚴防死守皮貨商人,堅決不許放進來。另外梅斯尼用自己的生命給伍連德提了個大醒,伍連德設計了數層棉紗縫製的簡易口罩,命人發給老百姓。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伍連德防疫舉措之“病源隔離”

伍連德還找俄國借了一些空置的火車皮用於隔離病人。俄國政府一琢磨,中方那邊要是失控了,這一病遲早要找上俄國,所以也就同意了。而在交通方面,東北也開始了空前的管制,各個火車站都設立了病院、檢疫所,甭管您是什麼身份,哪個國家,不觀察個六七天就別想走!就連當時的欽差大臣都滯留在山海關5天,才被放回北京。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伍連德還是遇見了重重困難,老百姓對他的隔離充滿了恐懼,大夥都私底下流傳說隔離所是個不祥之地,一旦被送進去,甭想再活著出來。所以幾乎每個村口都多了一些放哨的孩子。防疫隊的人一來他們就回家通風報信,病人被家裡的人藏在大衣櫃裡、草垛裡,甚至連屍體都會被藏匿。一些愚昧的老百姓把屍體埋在雪裡,藏在房頂上,甚至鑿開厚厚的冰層,將屍體沉入江中。好像只要防疫隊沒瞧見,他們就不會被傳染一樣。這些不配合的人拖慢了防疫進展的速度。雖然伍連德處理方式得當,疫情卻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伍連德控制傳染源

轉過年來的1月,伍連德來到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墳場,忽然意識到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當時因為鼠疫死亡的人數太多,哈爾濱的冬天又極為寒冷,土地全都風動,所以大量屍體被堆放在了公共墳場上,等待來年開春埋葬。這些既沒有深埋又沒有焚燒的屍體變成了細菌的樂土。一旦動物接觸,病菌又會被重新帶回人群,知曉事情嚴重性的伍連德當即立斷,上書清朝廷請求焚屍。大家試想一下,在流行入土為安的年代,伍連德的呼籲能不捱罵嗎?要知道之前他堅決隔離人群的時候,就有商家因為生意下降遷怒於他,聯合起來不賣給防疫隊一粒米一片肉,現在伍連德要求焚屍,立刻就有人跳出來說,這瘟疫就是“疫氣”引起的,一燒屍體“疫氣”就散發出來了,大傢伙就都得玩完。不過當時鼠疫已經逼近北京,清朝廷也弄的人心惶惶,多方權衡之下還是同意了伍連德的建議。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於是就在農曆大年初一這一天,200多名工人來到墳場,他們將屍體分成22堆,澆上煤油,沖天的火光在哈爾濱北邊熊熊燃起,果然在焚屍執行一個月之後,哈爾濱的發病和死亡人數逐日下降,大傢伙見到了一線曙光,全東北開始紛紛效仿。而針對民間流言四起,今天說死了1萬被說成死了10萬的狀況,防疫局選擇每天發佈頭天死亡的確切人數,並在報紙傳單上刊登漫畫和大白話,教授老百姓防疫知識。慢慢的大夥對隔離也能接受了。1911年3月1日,在到達哈爾濱的第67天,哈爾濱城內再無一例死亡、一例感染,這場吞噬了6萬多條生命的大災難終於過去了。

100年前的東北鼠疫橫行,31歲年輕醫生力挽狂瀾,成勇敢的逆行者

100多年後,當我們再度講起在鼠疫中逆行的年輕醫生,以及當時支持與反對他的那些聲音,是不是仍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有些方法和舉措,即便是現今也依然在沿用,只不過現在用的更好、更完善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