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到自負的隋煬帝,最終葬送了父親的江山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去世,他的兒子楊廣繼承帝位,是為隋煬帝。楊廣的繼位,稱為眾望所歸也毫不為過。畢竟,這個小時勤勉自律,天賦異稟,長大後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出類拔萃的二皇子,很難讓人們與任何不好的事情聯繫起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萬眾矚目,從小到大幾乎完美無瑕的人,卻一手造成了14年之後隋朝的土崩瓦解。

自卑到自負的隋煬帝,最終葬送了父親的江山

隋朝形勢圖

隋朝的滅亡,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都是令人難以想象的一件事。在南北朝長達幾百年的戰爭之後,楊堅統一了天下,結束戰亂局面。與此同時,也實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使隋朝的經濟獲得了極其迅速的發展,社會穩定,民生富庶,史稱"開皇之治"。理論上來講,楊廣即使不能將社會進一步的發展,但守住目前的江山應該是毫無問題的。哪怕什麼都不做,坐吃山空也能安穩的渡過一世。但是,楊廣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在他即位14年之後,隋朝這個本可能繁榮富強下去的朝代,土崩瓦解。

然而,隋朝的滅亡真的是因為楊廣的"暴政"嗎?我認為不然,楊廣的種種政策,無論是對內的鑿運河,築長城還是對外的破契丹,徵琉球,都很難稱之為"暴政"。只是這一系列政策實施的過於急促,稱為"急政"更為貼切。因此,隋朝真正滅亡的原因乃是種種"急政",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楊廣的極度自負的人格。

自卑到自負的隋煬帝,最終葬送了父親的江山

隋煬帝楊廣

自負型人格的定義及表現

自負型人格是指過高的估計個人的能力,盲目的自大,沒有自知之明。具體有以下四點表現:

①:自以為是,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很難聽取旁人的意見和建議

②:好勇鬥狠,對於不服從自己的人偏向於用武力打擊以使對方服從

③:任人唯親,對忠於自己的人給予極大的權限

④:生性多疑,對任何人都不放心,潛意識裡將所有不忠於自己的人看做敵人

以上四種自負型人格的表現,均存在於隋煬帝繼位後的14年之中

一、自己為是

在楊廣繼承帝位之後,他確信自己能夠比自己的父親做的更好,能夠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然而,隋文帝已經給他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開局,國庫充盈,社會安定。楊廣環顧四周,只能走上了對內興建土木,對外大舉攻伐的道路,想要以土木及四周鄰國的臣服來展現自己的能力。

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起,楊廣開始了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建設。營建東都,開鑿運河,修馳道,築長城,蓋行宮,造龍舟等等,極大的消耗了民力,饑荒四起,民怨沸騰。但是楊廣卻無視了國內的種種危機,在自己開始修建一系列大型工程之時,他將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周圍各國,以雷霆之勢擊破契丹,征服吐谷渾,控制西域,南平林邑(今越南南部),東征琉球(今中國臺灣),宣慰赤土(僅馬來西亞地區),使周圍各國紛紛承認隋朝宗主國帝位並遣使入朝,稱臣納貢。幾乎同時進行的興建工程與對外征伐,遠遠超過了隋朝當時的國力,歲隋朝的整個社會經濟與民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害。

直到大業七年,各項工程紛紛竣工,周邊各國陸續稱臣。楊廣心中的一幅盛世藍圖已經成功的書寫了下來,而書寫這幅藍圖的代價,就是使隋文帝"開皇之治"時安居樂業的社會千瘡百孔,民怨沸騰,為後來的各地紛紛起義埋下了隱患。

直到此時,如果楊廣停下他的腳步,讓隋帝國修養安息,也不至於造成未來隋朝的滅亡,甚至可能因為他修建的諸多工程使隋朝國力更加的強勁。但他沒有,他把目光瞄向了高麗。


自卑到自負的隋煬帝,最終葬送了父親的江山

隋朝大運河

二、好勇鬥狠

高麗即高句麗的簡稱,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扶余人在西漢末期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大致位於現在的遼寧東部,吉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自隋朝建立以來,高麗一直對隋朝陰奉陽違,表面上臣服與隋朝,實際上一直在尋找機會與隋朝分庭抗禮。在隋文帝時期的開皇18年(公元598年),高麗就聯合東突厥妄圖與隋朝分庭抗禮。隋文帝隨即發兵征討高麗,但途中遇到洪水和瘟疫,只能在遭到嚴重損失的情況下班師回朝。自此,高麗變成了隋朝的心病。

其實,高麗的臣服於否,對於隋朝而言並無本質的區別,也沒有重要的影響。但對於楊廣而言,卻非常重要。他的父親都沒有能夠征服的地方,他一定要征服,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比父親更強。

於是,在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楊廣北巡時,讓高麗使者向高麗王高元轉告讓他入朝覲見。而高元卻置若罔聞,找到藉口的楊廣隨即開始擴充軍備,準備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在大肆興建土木和對外征伐的背景下,隋朝已經無力再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隋朝的滅亡,在楊廣決心出征高麗的這一刻,就已經拉開了帷幕。

首徵高麗,因為遼東城的久攻不下,水軍的遇伏以及前軍糧草的不足被迫班師回朝,遭到了慘敗。此時,國內已經有竇建德等小規模的叛亂存在了。但楊廣卻充耳不聞,在半年之後悍然發動了第二次進攻高麗的戰爭。

二徵高麗,隋軍再次在遼東城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在進攻了二十多天,耗費了無數物資的情況下遼東城巋然不動。就在此時,卻傳來了國內楊玄感叛亂的消息,不得已,楊廣只能再次班師回朝。楊玄感叛亂不同於其他的農民起義,楊玄感是隋朝貴族,開國元勳楊素的兒子,時任禮部尚書,在隋朝上層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的叛亂,幾乎在一瞬間就有十幾萬人響應,因此,楊廣不得不重視。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進攻之後,楊玄感不敵,國內最大的一支叛亂武裝被消滅。回過神的楊廣,第三次想到了高麗,於是,他再次向高麗舉起了大棒。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楊廣親率大軍第三次出征,一路上,士兵紛紛出逃,屢禁不止,當年七月十日,楊廣終於帶領軍隊抵達懷遠。而此時的高麗,已經被前兩次的進攻搞得元氣大傷,沒有實力再抵禦第三次的進攻,只能低頭臣服。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楊廣竟然接受了高麗的臣服。到了此時,楊廣已經知道,自己的天下已經不是那個太平盛世了,經不起自己再這麼折騰下去了,只要高麗認輸,給楊廣一個面子,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這樣,耗費了二百多萬士兵,無數糧草兵馬的三徵高麗草草結束,所有參與戰爭的士兵如鯁在喉,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最終卻只換來了高麗的一紙降表。


自卑到自負的隋煬帝,最終葬送了父親的江山

三徵高麗

三、任人唯親和生性多疑

在三徵高麗之後,隋朝已經千瘡百孔,叛亂四起。在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楊廣在東都舉行新年朝賀,天下卻有二十多郡的賀使缺席,這些郡城,要麼落入叛軍的手中,要麼賀使在途中叛軍所殺。直到此時,楊廣才真正的將國內的叛亂重視起來,派遣十二路招討使分赴各地鎮壓叛亂。

同年五月,楊廣向大臣們詢問叛亂的情形,寵臣宇文述等人都表示大部分已經被平定,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了。楊廣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此時,滿朝文武中只有蘇威對楊廣說:"奏報多有不實,從前叛賊據有長白山,離洛陽一千多里,現在叛賊近在汜水,離洛陽只有一百多里,怎麼會叛賊越少離東都越近呢?"。楊廣聽言,勃然大怒,找了個藉口將蘇威以及他子孫三代全部罷黜。

此時,天下叛亂愈演愈烈,眾多朝臣心知肚明,但楊廣僅願意聽信宇文述等寵臣的話,對於其他大臣的話一概不信。到了秋天,楊廣決定南巡。

此時,一位有良知的官員不忍保持沉默,大將軍趙才第上書楊廣。現金百姓疲憊,國庫空虛,盤在四起,希望陛下早日回京,安撫萬民。

楊廣收到上書後,直接下令將趙才第收監,龍舟照常起航。途中,大臣仁宗。崔民象、王愛仁陸續勸諫,卻陸續被殺。龍舟行至梁郡時當地百姓上書"若陛下執意南巡,天下將不再為陛下所有"。楊廣命人將上書的百姓全部砍殺。

自此,沒有人能夠阻止龍舟向江都行駛,也沒有人能夠阻止隋朝的滅亡。

自卑到自負的隋煬帝,最終葬送了父親的江山

隋煬帝下江南

公元618年4月,叛軍終於殺到他的跟前,隋煬帝楊廣要求服毒自殺,叛軍不同意,將楊廣活活勒死。

隋煬帝楊廣,接手了父親留給他近乎完美的局面,卻因想超越父親的想法葬送了父親親手打下的江山。有時,我會想,楊廣,到底是自負還是自卑?自負到自認為天下第一,還是自卑到永遠活在父親的陰影下?也許,自負,也是自卑的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