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對我們來說,有比累、迷茫、頭髮少、工資少、不被認可,更讓人心慌的嗎?

一位同事說:“其實這樣的心慌是日常性的,已經習慣了;

暴擊則是聽說領導年紀比你小,比你小的人創業成功了,而你還停留在原地。你不僅沒趕上同齡人那趟車,現在連比你小的都要拋棄你。”

讀者白木說,自己剛去了家互聯網公司,發現領導比他小兩歲;後來還得知隔壁程序員小孩,通過校招進,工資和自己一樣。每一次暴擊,他都心頭一緊,陷入短暫的自我懷疑。

但還會安慰自己:自己經驗足,會升得很快。

可事實是,做的最吃力的是自己。他加班到凌晨做的方案,提交給小自己 2 歲的領導審,換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


偶爾被問及年齡,再聯想到自己做的事,就像是沒能力的自己被拿出來鞭屍一樣難受。

他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猶豫和情緒崩潰。

而且一旦我們和別人對比,關注點會從事情上,轉移到自己身上:我怎麼比她差那麼多?我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我是不是不行?


這麼問的我們,其實是一直盯著自己,忽視事情本身。

這當然會陷入:自我懷疑、猶豫徘徊,甚至情緒崩潰。


“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公司一個 95 後同事周南,有段時間非常崩潰,這份工作還是她第一次面臨著這麼長期,這麼晚的加班。


“工作完不成就是完不成,別管你是想吃夜宵,還是哭的撕心裂肺,還是萬分想睡覺。你都得把工作幹完,而且得做好。”這麼努力了,可她寫的稿子閱讀量還是不及格。


很長一段時間她陷入自我認知的矛盾中:以前覺得自己有天分,現在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

後來讓她繼續堅持的,是一位學長跟她說:“工作一開始,就先收到密密麻麻挫折和打擊,沒人能順利接受。

可這就是工作啊,你可以辭職,但無論在哪,都要學著接受和緩解這些壓力。因為無論去哪裡,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完一件事。

你適不適合?行不行?做的怎麼樣?甚至你為此崩潰,這都不重要。




《我就是演員》有一期,請來了演員李晟、惠英紅給一個片段做配角。過程中李晟的鏡頭少、臺詞少,到了有鏡頭的地方也不在狀態,像是在唸臺詞。


到了導師點評環節,章子怡、徐崢、吳秀波把其餘演員誇了個遍,獨獨忘了李晟。輪到自己發言,李晟說:“我特怕聽到喜歡的導師批評,但結果現在連批評都沒有。我還真挺失落。”

“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李晟有這樣的失落,其實是在做這件事情時,太關注自己,也想得太多。反而無法全情投入事情本身。

前輩惠英紅給她的建議是:“你把心情豁出去,可能出來的表演效果會更好。”

“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因為事情沒做好,我們傷心、自責等,都是自己的情緒;而旁人看到的,是這件事情做的漂不漂亮。

惠英紅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要過飯的,也跌倒過的,但是我一步一步走過了那片荊棘,我的目的地,我都會去到那裡的。”

比 “沒人肯定,我很難過” 更好的是 “我會好好學,我用行動說話”。

事情做得不好沒關係,去反省,去行動,你總會做好。





你們經常在後臺問我:

我是選擇柴米油鹽?還是選擇那份未竟的夢想?

每天要被這份工作壓死,想辭職但下不了決心;


——覺得這樣的生活自己不想要。

我換了很多工作,一直是底薪狀態。快 30 了,還沒存款,感覺人生走到頭了;

我覺得自己性格不適合現在的工作,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能養活自己嗎?


——覺得適合自己的工作永遠是下一份。

家裡的工作,看起來光鮮,其實糟心事很多。想辭職去外邊闖闖,但沒別的本事,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知道想要的自己沒能力做到。

我們很容易陷入以“我”為中心的糾結、迷茫、猶豫,和自我懷疑中,甚至最後情緒崩潰。

而那些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的人,是不會有這樣的困擾的。他們想的是: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解決方案是什麼?我可以找誰幫忙?我需要花多長時間應對?

“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這是一種打遊戲心態:你總是要試幾次,才知道怎麼玩。

如果你總是想著自己行不行?適不適合?就會變成:

“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如果你想著“我就是要做這件事”,則會:


“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一位朋友一開始工作也經歷過各種否定:提的每一個方案都被否定;甚至就算方案通過,效果也不怎麼樣。搞得每天上班她都在哭,週末還要去看心理醫生。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


她說:“最崩潰的時候,我都沒想過辭職,因為我這是我想做的。而且我的確在這個工作裡得到了很多進步。”


如果你想嘗試一件事,一定要豁出全部力量去行動,這時你的恐懼會被勇氣、和行動取代。


我曾給你們推薦過曾國藩的自傳,他說的一句話我印象深刻:“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便做之。”即做事情有一半的把握就開始做。因為事情會牽著猶豫不定、自我懷疑的我們往前走。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會覺得自己的事業到了一定瓶頸,也覺得自己可能沒能力去做一件事。其實,這沒什麼好遲疑的。

就像曾國藩說的,決定成敗的,不在高處,在窪處,不在隆處,在平處。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處,耐得住煩。

他流傳很廣的故事,是小時候在家背書,小偷在樑上聽。小偷都會背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這樣的故事從來不是告訴人如何快速成功,而是告訴人:

如何挺過長跑。


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如果真誠地投入每一件事,也可以有很了不起的成就。


“我,85後工作5年,現在我的領導都是95後”


我知道你累,你迷茫,你每天要默默崩潰好多次,你還經常這麼問自己:

要不要做喜歡的工作?

在老家還是北上廣?

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想去創業但又不敢?

……


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在完成事情的過程中,才能得到一個好結果;你想要的目標和終點,也只能通過完成事情一步步去接近。

人真正的強大,是拋卻自己,拋卻自我猶豫、自我懷疑,以及做事不順時偶發的脾氣……然後低下頭,去做自己想做卻又一直猶豫的那件事。

能力不夠,做事不順,那又怎樣?

不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