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應對疫情的諸多舉措,不僅牽動著全國億萬民眾的關心,也引來世界各國從官方、媒體到民間的高度關注。與過去十多年間同樣影響全世界的重大疫情相比,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網絡傳媒的進步讓疫情信息的傳輸更為便捷;然而發達的交通,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日益密切的中外聯繫也為本次疫情防控制造了新的困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的患者可以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走遍全國各地,而位於疫情中心武漢的中外人員,也可以通過國際航班,在不經意間將病毒傳播至世界各國。

“日本社會對改善日中關係有共識”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13日,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將親自題寫了這句古詩的《中國世界遺產影像志》送給14歲的“最美日本女孩”,感謝她和夥伴們捐贈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籌集的善款。這名日本女孩日前身穿旗袍,在池袋西口公園野外劇場懷抱捐款箱,從早到晚拼命向路人90度鞠躬為武漢籌集資金的視頻讓人淚目。而她只是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向中國伸出援手的眾多日本人中的一員。

  日本社會對於改善中日關係是有共識的,日本這次積極援助的表現對於改善中日關係會有很好的作用。日本各界積極參與援助中國抗擊疫情,這背後其實有政府的支持。

  在日本的援助背後,有長期致力於促進中日友好關係發展和兩國文化交流的個人和團體。如96歲高齡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視頻裡舉著親筆寫的“武漢加油”四個漢字,嘴裡說著“加油”,為中國鼓勁。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說,“鄰居遇到困難,幫助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常講患難見真情,日方願舉全國之力,不遺餘力地向中方提供一切幫助,與中方共同抗擊疫情”。二階俊博一直致力於發展日中關係。日中政治關係陷入谷底時,他曾在長城腳下培植“中日友好萬人友誼林”。在2003年“非典”疫情最嚴重時,他也曾到訪北京。自民黨日前宣佈,將從該黨所屬的國會議員3月經費中統一先行每人扣除5000日元(約合318元人民幣),用於支援中國抗擊疫情,此舉在日本實屬罕見。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近日為武漢加油時用中文演唱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主持人深情地說:“數千年來,中國教給日本無數寶貴經驗與智慧……”松山芭蕾舞團自1955年開始就和中國保持著良好交往,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中國電影《白毛女》改編為芭蕾舞劇的藝術團體。

  疫情暴發以來,日本馳援中國的腳步從未停過。1979年就與武漢結成友好城市的日本大分市率先向武漢捐贈3萬個口罩。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實施委員會隨後緊急從多種渠道購買約2萬個口罩等物資送往湖北。包裝紙箱上用中文寫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唐代鑑真東渡時的偈語剛剛“爆紅”網絡,“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等一大批貼有中國古詩詞的馳援物資又從日本各地寄到中國,帶給中國民眾諸多感動。

  “疫情不分國界,相信中國能戰勝疫情”

  各行各業的日本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援中國。1月底,日本佳能所屬的幾家企業向武漢同濟醫院捐贈了總值近30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CT設備。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小澤秀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司“感動常在”的口號正是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提出的,當時還發起一些活動鼓舞大家共同面對疫情。他希望在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時,它仍能“創造感動、傳遞感動”。小澤秀樹說:“在此次疫情中,‘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令很多人印象深刻,我認為這句話也體現了中日兩國作為近鄰的深厚友誼。疫情不分國界,日本政府、企業和民眾都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這也正是兩國良好關係的生動體現。”

  曾在華髮展的日本演員黑木真二得知中國暴發疫情後,製作了一條短視頻,裡面有很多日本民眾用中日雙語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當他請日本朋友協助拍攝時,沒想到大家都非常願意,有的人還特意學怎麼用中文說“武漢加油”。

  在北京經營日料店的谷岡一幸春節回日本休假,原本計劃同家人去旅遊,臨時得知中國急需一批醫療物資後,他和家人的旅行成了途經東京、山口、熊本等地的“口罩搜尋之旅”。因很多藥妝店掛出“缺貨”的牌子或限量出售,谷岡就在社交媒體上呼籲大家捐贈,沒想到很多客戶、朋友甚至匿名人士都出手相助,短短數日募集到4.5萬個口罩,足足15個大箱子,總重550公斤。谷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每天更新“戰況”,看到很多中國朋友給他留言表示感謝,這讓他格外感動。據瞭解,谷岡為募集物資已投入200多萬日元,因北京的餐廳受疫情影響仍無法正常營業,他每天都要面對租金、人工費等壓力。但谷岡說:“現在來不及想這些,總之先幫中國再說。疫情無國界。中國一定會戰勝疫情!”他還用中文喊道:“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中日韓幾個東亞國家有著密切的人文交流和經貿往來。韓國首爾市長樸元淳近日說:“感謝北京市政府5年前在首爾因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遭遇痛苦時給予的幫助,現在該是首爾報恩的時候了。”日本駐重慶前總領事瀨野清水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自1975年進入外務省以來,瀨野曾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重慶等地工作,前後在中國生活了25年。“日中是一衣帶水的鄰國,中國打個噴嚏,日本也得感冒。當日本發生‘3·11大地震’‘熊本地震’等災害時,中國都給日本捐款捐物,給予非常大的支持。中國的困難就是日本的困難!現在日本願意幫助中國,想必也是出於同感。而且,現在出現的災難,今後也有可能發生在日本。”

▲部分日本網友為中國加油打氣的評論除了日本官方的及時援助,日本民間也有不少商店、企業、組織團體通過各種形式,向我國的各級政府、在日遊客提供支持與援助,例如在日本大街小巷的藥妝店中,很多店都貼出“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支持中國對抗疫情的中文標語,一些商家甚至主動降低口罩價格、優先出售給中國遊客甚至是華人。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日本商店內的中文標語此外,日本國內也組織了對中國的募捐活動,據初步統計,截至2020年1月30日17時,旅日僑界及日本各界累計為我國募集善款1357.8萬日元(約合86.6萬人民幣)、人民幣1132.5萬元,籌措近284萬枚口罩、7.3萬餘套防護服、8萬餘副護目鏡、1噸消毒粉、2.6萬副橡膠手套、6000個體溫槍、1萬個體溫計。這些物資是由華人在日商會、各大學校友會、日本的科技醫療機構以及成都伊藤洋華堂、豐田汽車、花王等團體和企業共同籌集的,其中還包括了日本道觀、日本阿含宗等宗教組織。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日本東京晴空塔點亮紅色燈光聲援中國對抗疫情日本在第一時間的雪中送炭,展現出相當一部分日本人極高的國民素質與覺悟,對中國人而言,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個人角度出發,日本的行動都值得尊重與讚賞。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類似標語還有很多然而在日本援助中國新聞成為熱點後,網絡上也不乏一些厚此薄彼、過度吹捧的不和諧聲音,在一些博主大V的渲染下,日本似乎被打造成了成了悲天憫人、大愛無疆的“聖人”形象,而中國則被扣上了拘泥於歷史、心胸狹窄的帽子。事實果真如此嗎?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軍武菌覺得,無論是社會眾生百態,還是世界國際往來,史學大家司馬遷在兩千多年前留下的告誡,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實際上,在國際關係中,一國受災別國給與適當的人力、物力援助,本就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外交於合作方式。通過援助可以改善、鞏固與受災國的關係,在受災國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甚至可以起到“破冰”的決定性作用,通俗的說是“花少錢辦大事”,這些積極作用對援助國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汶川大地震時,日本向中國派出救援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日本第一時間向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參並先後提供了共計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649.3萬元)的經濟援助,為當時中日關係迎來短暫“破冰期”(2008-2011年)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中國迅速向日本災區派出了專業救援隊,並在3月14日即決定向日本政府提供三千萬人民幣的援助,隨後又向日本無償援助了1萬噸汽油與1萬噸柴油,並追加2000萬人民幣的援助。據估算,中國向日方提供的援助總價值超過2億元人民幣,僅各種燃料價值就高達1億6650萬元人民幣(以2011年物價計算)。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2011年3月12日在日本災區救援的中國國際救援隊為遇難者默哀相比較而言,作為發展中國家、石油資源並不充裕的中國,向日本提供援助金額更高、投入更大,不可謂不是“大手筆”。由此看來,日本這次對中國的出手相助,既有促進中日關係改善的目的,也包含了感恩報答的寓意。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中國向日本捐贈的救災物資正如很多日本官員民眾所說的,“中國曾幫助過日本,現在中國有難我們也應該盡力相助”

,感謝日本自然是理所應當,但也無需妄自菲薄、過度吹捧。沒有中國過去打下的“交際基礎”,可能現在也不會有別國的熱心支援了。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2011年3月17日北京某大學校園內中外學生為日本募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除了國家間的“禮尚往來”,國家援助也要為本國謀求一定的國家利益。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首要貿易伙伴(日本的前三大出口貿易伙伴為中美韓,前三大進口貿易伙伴為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若受到疫情長期負面影響導致經濟受損,對日本的電子、汽車、旅遊等多個產業都不是什麼利好消息。此外,日本經濟增長率放緩已是大勢所趨,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2019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僅為0.9%(2017年為1.7%,2018年跌至0.7%),經濟的不景氣也給日本全國上下帶來了焦慮與壓力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退出TPP文件美國的退出導致這一協定的“含金量”大大下降了承載日本厚望的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因為美國“退群”而沒了下文,日本不得不重新把視野投放到持續多年的中日韓三國自貿區的構想與談判中,在歷時7年十六輪談判後,三方在2019年年底一致同意加快談判進度。按照原本的進度,中日韓自貿區在2020年初可謂是“初現曙光”,這對日本長期不振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中日韓三國自貿區對三國經濟都有利但因為三國間複雜的關係與各種恩怨糾葛導致長期以來談判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勢必會對這些合作的推進造成不可忽視的不利影響,客觀來說,這也是推動日本在本次疫情中表現積極的一個重要因素。總而言之,當前中日逐漸回暖的關係與緊密的經濟聯繫等諸多影響日本國家利益的因素,也決定了日本與日本企業不可能對此次疫情充耳不聞、坐視不理。從日本民間的角度來說,日本全國上下對中國的援助體現出了較高的國民素質、道德水準,這些都是不容置喙的事實,不過日本的善舉也並非代表全國上下“對華友好”,更沒有部分網友描繪的那麼誇張。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日本多災多難,始終認為幫中國抗疫就是幫自己”

  日本在援助中國的同時,本國也因疫情擴大面臨巨大挑戰。然而,多名日本受訪者給出的答案驚人一致:“中國的情況更嚴重,還是應該先幫中國。”

  “除夕夜東京塔點亮中國紅”以及為武漢祈願活動發起人之一劉莉生已在日本生活十餘年,談起此次日本各界積極支援中國抗擊疫情時,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他們始終認為幫助中國抗疫實際上就是在幫助自己。”劉莉生說,現在日本和中國的關係盤根錯節,自己周圍的鄰居或多或少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的在中國做生意,有的在中國留學,有的和中國人結了婚……隨著近年來民間交往愈發緊密,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剪也剪不斷。

  瀨野清水,他對武漢的遭遇感到痛心,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因為他現在也不方便去中國。退休後,瀨野每年還要來五六次中國,致力於幫助福島的動物園“邀請”一對中國大熊貓。希望可愛的大熊貓可以幫助那些在“3·11大地震”中失去親朋的人們治癒心靈的創傷。談及今後的中日關係,瀨野認為,“患難見真情”,正如孔鉉佑大使所寫的——“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經此戰“疫”,日中今後的聯繫只會更加緊密。

▲中日民意調查新聞發佈會2019年10月,第15屆中日民意調查公佈了“中日兩國民眾對彼此的好感度”的年度最新調查結果,調查顯示,45.9%中國人對日本有好感,創下該調查自2005年開展以來的新高,而對中國有好感的日本人僅佔15%。已經持續8年,超過8成的日本人對中國抱有不好的印象。2019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4.7%。中日民意調查由日本的非營利組織“言論NPO”與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於2005年開始聯合舉辦,至今已有15個年頭,本次調查樣本也達到了2597人,可以說,這份好感度報告是具有一定說服力的。那麼問題來了,在總體對華印象下行的大環境下,為什麼日本還有不少商店、民間團體個人向中國伸出援手呢?軍武菌覺得,其中最大的主導因素不在於外部,而在於日本民族骨子裡延傳千年的危機意識。學過一些地理知識的小夥伴應該都有所瞭解,日本是一個島國,各種資源匱乏基本全靠進口,地形多山地少平原無法耕種,還“不幸的”處在了火山地震帶上,諸多原因,讓日本人始終生活在危機感中。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時的末世景象從古至今,無論是古代日本的神鬼傳說還是近代日本的對外擴張,乃至現代日本種類繁多的描寫怪獸、災難襲擊的文創作品,都無一例外地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迎合了日本民族的危機意識。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日本打造的著名怪獸形象——哥斯拉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級的末世怪獸文化品牌本次中國出現疫情,同樣也令不少日本人感受到了危機,相比於歐洲、美洲等地區,中日兩國的地理距離較近,且交通往來極為頻繁緊密,中國疫情如果控制不力,必然會有更多的病例進入日本(事實上日本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是由中國遊客帶入),這必然給日本民眾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其次,在中國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提升、日本對華開放旅行限制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中國赴日旅遊人數持續上漲,已經佔年度赴日旅遊外國遊客數量的25%以上(2018年3119萬名外國遊客到訪日本,其中約有800萬為中國遊客),在日本逗留期間,中國籍遊客平均消費20萬7235日元,遠超整體平均值的15萬3000日元,帶動了日本國內大量的商品、服務消費,業已成為日本旅遊、零售等第三產業的支柱力量。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中國疫情持續,日本的旅遊業、服務業勢必會遭受重創,因此無論是出於提升中國遊客好感度、促進消費的目的,還是從日本相關行業對前景的預期來看,中國越早從疫情中恢復,日本大小商家、從業者的利益就越有保障。說這麼多,軍武菌並不是故意要打破網友心目中“美好的”形象,而是儘可能還原日本援助真正的初衷與目的,我們應該注意到,除了日本,也有包括俄羅斯、德國、巴基斯坦、韓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對中國都給與了慷慨援助,諸如俄羅斯、巴基斯坦在內的一些國家,援助力度並不遜色於日本。對待日本的捐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保持客觀理性,感恩讚賞,但無需過度吹捧。此外,對於一些在日本援助中國後就妄自菲薄,甚至為日本軍國主義洗刷歷史罪孽,大搞歷史虛無主義的不理智言論,我們也應當加以鑑別與抵制。微博上一位網友的評論說的好——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日本為什麼表現得特別友善?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作為一衣帶水,擁有千年歷史淵源的近鄰中日兩國友好合作共贏才是中日關係的未來“我們無法代表過去原諒日本,但可以代表現在感謝日本”,無論是銘記歷史還是感恩當下,都是為了中日兩國未來的福祉,而不是民眾用以宣揚仇恨、自我矮化的精神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