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效益比籽食玉米更高,“变现难”让很多人不愿意种

前言:

青贮玉米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饲料性作物,产量高,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而且其“耕”、“种”、“收”都以基本机械化,管理十分方便。青贮玉米不仅对于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重要方式,并且通过扩大青贮玉米的种植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草原饲草供给压力,放牧压力,从而解决草原恶化、退化的问题,起到保持生态环境的作用。

青贮玉米效益比籽食玉米更高,“变现难”让很多人不愿意种

优质饲用作物—青贮玉米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饲草料面积要发展到9500万亩,青贮玉米面积要达到2500万亩;在2018年3月22日中国青贮饲料大会上,丁光省会长也曾大胆预测,到2030年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可发展到一亿亩。

根据政策和专家的言论,我们可以推断青贮玉米行业在未来必定会再攀高峰,成为我国食草型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奶罐子”和“肉罐子”的安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每个与青贮玉米行业相关的人都需要更充分的了解它的特点、它目前的局限性、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利用它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青贮玉米相对于普通玉米种植的优势


  • 青贮玉米与籽食玉米的经济效益对比

锦州农业科学院的阎巨光的专家曾对比过青贮玉米品种“晋单4号”和锦州主栽的普通玉米“丹玉39号”两者之间的综合经济价值。他在相同条件下管理两种作物,按照青贮和籽粒的收获方式分别收获。然后分别进行奶牛饲喂青贮和奶牛饲喂玉米面+玉米秸秆的产奶效果实验。

青贮玉米效益比籽食玉米更高,“变现难”让很多人不愿意种

普通籽食玉米


最终他得出结论:

青贮玉米比籽粒玉米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青贮玉米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非常可观;通过饲喂试验分析,同样条件下,用青贮玉米喂奶牛与用籽粒玉米的玉米面和玉米秸秆喂奶牛相比,效果非常显著,不难想象出每亩青贮玉米的产值要比每亩籽粒玉米的产值要高。 按每年10亩地养一头奶牛计算,用青贮玉米饲喂奶牛产奶量要比同等面积籽粒玉米饲喂奶牛产奶量高893.5kg,每千克牛奶按2元计算,辽西要发展 100万亩青贮玉米 , 养 1 0万头奶牛可以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7亿元人民币。

由专家得数据可知,青贮玉米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但是目前我们青贮玉米的种植户绝大多数都不是种养结合

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是两个不同的个体。那么青贮玉米是否能够给两者都带来经济效益呢?种植户卖得出,养殖户买得到,那么不愁两者挣不到钱!

二、“流动性差”和“变现难”延缓了青贮玉米的推广


种养结合能够将青贮玉米产品变为牛羊等肉产品,不仅能将青贮产品变成现金,还进一步提高了价值,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但是如果仅仅种植青贮玉米,其实是很容易找不到销路的。所以目前的青贮种植户(非种养结合户)一般都是订单式的为养殖场、饲料加工公司种植。

  • 青贮玉米商品化程度低,流动性差

青贮玉米收获农时紧张,一般需要在几天之内完成,否则可能会造成大量营养流失,甚至出现卖不出去的结果。而且收获后青贮玉米需要尽快调制、密封保存。这一切没有高效率的机械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一般300亩以下的中小型种植户只能依托养殖场、牧场发展。大多数都是公司开机器前来收获青贮玉米、并于田间收购。

青贮玉米效益比籽食玉米更高,“变现难”让很多人不愿意种

裹包青贮


目前田间每吨青贮玉米的收购价一般在280元左右。这些特性也是造成青贮产品流动性差,消费的区域基本上局限在当地的主要原因。而当地市场始终是有限的,在市场饱和区,青贮玉米的发展也因此遭遇了瓶颈。裹包青贮的出现提高了青贮产品的运输、保存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要达到像普通玉米那样“变现”容易,青贮玉产品的社会化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青贮玉米行业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虽然我国的青贮玉米产业发展迅猛,呈现节节攀升的态势。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自己目前与国外的差距。我们的青贮玉米品种、相关配套机具、社会化服务服务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1.优良的青贮玉米品种匮乏

目前国内大部分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与国外品种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意味着别人1吨的青贮产品能够抵我们1.05吨的青贮产品。营养物质含量高5%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依照丁光省会长所说,我国种植面积于2030达到了1亿亩,那么我就国每年就可产出5亿吨青贮产品,而5%的营养物质就是2500万吨的青贮产品,就相当于少种植了500万亩的青贮玉米。

  • 2.国产农机具可靠性不足,核心技术被人“卡脖子”

青贮收获、裹包青贮都是十分依赖于农业机械的。目前我国的青贮收获机的可靠度不高,普遍存在着籽粒破碎不完全的问题。这也算是一个被“卡脖子”的技术。由于国产青贮收获机可靠性不足,仍然难挑大梁,目前一台进口的青贮收获机动辄就要两三百万。

青贮玉米效益比籽食玉米更高,“变现难”让很多人不愿意种

CLAAS青贮收获机


  • 3.青贮产品社会化服务匮乏
  • 青贮产品的流通能力和商品化能力不足限制着青贮产业的发展。提高提高社会化服务是重中之重。


四、政策推动和市场导向的双重作用下,青贮玉米产业链将持续快速发展


  • 1.“粮改饲”政策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将继续带动青贮玉米产业发展

“粮改饲”政策是农业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自2015年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以达5000万亩。“在粮改饲”政策下,我国不仅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显著,在保护了“镰刀弯”地区的生态的同时也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更从侧面减轻了我国粮食的压力。

事实证明“粮改饲”的政策是经得起考验的,在未来肯定会走得越来越远,也会带动着草业、青贮玉米产业等飞速发展。

  • 2.牛羊肉产品市场占比提高,饲草需求大幅上升,推动青贮产业快速发展

在发达国家中,他们市场消费的猪肉、禽肉、牛羊肉十分均衡,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这也是我国未来理想的肉产品消费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更新换代,高脂肪的猪肉产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猪肉产品一家独大的日子肯定不会太长,人们对优质畜牧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更多优质饲料作物也会被需要,会迅速拉动我国草业、青贮玉米行业以及相关服务业行业迅速发展。

青贮玉米效益比籽食玉米更高,“变现难”让很多人不愿意种

牛肉


  • 3.青贮玉米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产供销”形成闭环链将促进青贮玉米可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推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有关青贮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的各种服务行业会逐渐被小型企业、个体户所抢占,逐步形成“产供销”的闭环链条,真正丰满我国青贮饲料行业的羽翼,反向拉动食草性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断优化我国种植业结构、肉产品消费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

青贮玉米效益比籽食玉米更高,“变现难”让很多人不愿意种

青贮机会


青贮玉米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在如此好的政策下,不种青贮玉米其实是真的可惜了。如果确定想要种植青贮玉米,而当地无合适的企业收购,可以选择种养结合,有魄力的也可以选择当这个带头人,收购加工青贮玉米,生产裹包青贮。如果当地已有相关的收购企业或者养殖场,可主动去约谈合作,订单式的生产。

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目前其产业链还不是很完善,可以从入手的角度很多。无论是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都是充满活力的,都有着大把的机会。这一点在非粮改饲试点区域尤为显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