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農民並不在乎自家的地?

老梁話三農


其實你說錯了,農民很在乎自家的地!

與其說不在乎,更準確的詞叫無可奈何!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農村人經常為了田邊地角,發生爭執。也許有人會說那是那幾年,現在不存在了,朋友,就算他土地荒著的,你去他田裡種糧食不給他說,你覺得他在乎不?就算山林的樹不用,你去悄悄砍伐一根試試,一定找你算賬,我覺得依然很在乎,只要是自已的,就算沒用都在乎的。

為什麼說無可奈何,沒得選。大家想想假如是你,在家務農能掙到錢,你還願意離開自已的老婆、孩子、老人,外出打工嗎?唯一出去的理由是,無可奈何,家裡掙不到錢。

近幾年國家大力支持三農,農村道路、網絡、電力、房屋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土地也相應出來了許多政策,允許土地承包、流轉經營。但是還有很多因素制約農村發展,比如人才、物流等諸多因素。農民不注重務農的現象還會出現很多年。

但是相信一定會更好,產業會更多、農村會更美,最終很多人願意回到農村。





用戶47652138078


答:怎麼說呢,應該有兩種,其中我家的情況屬於第一種

第一種:像我們家這樣,雙女戶,都嫁出去了,就把地抽走了,就是沒有我和我姐的地了,母親呢常年身體不好,家裡的地若只有我爸一人種的話太吃力,所以呢家裡的地都包出去了,包括菜園都讓別人重了,也是無能為力

第二種:或許真的是不在乎,經濟條件稍微好一些,做一些買賣,忙不開,僱人又化不來,農民本身如果幾年不種地,地就不養莊家了,家裡地裡的一些工具也不齊全,收拾起來也麻煩

我覺得吧,農民出身,生活一般話的話不會撂下種地的,生活特別富裕的才會不重視自己的地,還是重視地的多😊


新農村痘痘姐


為什麼有的農民並不在乎自家的地?

今天是清明時節,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過去,清明前後農民就忙著春耕春種,這個時候走在田坎上,能看到的農田裡到處都是農民忙碌的身影。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因為種地難難種地,各種農資產品不斷漲價,農村生活成本也不斷增加,糧食價格卻跌跌漲漲不穩定,繼續靠種地就難以滿足日常所需。因此,當前農村農民拋荒土地比較突出。


實際上,這些農民不是不在乎自己的承包地,而更多地體現出一種無奈。

之所以說這些農民還是在乎自己承包地,是因為當前拋荒土地是一種無奈之舉。一方面因為他們在外打工而無法繼續種地,但並沒有退出承包地;另一方面很多拋荒土地讓周圍鄰居種了。而且,他們知道農村土地越來越緊缺,如果現在退出承包地就難以再申請到了。

對於大多數不種地的農民來說,其心裡還是很在乎自己土地,要是自己承包地被別人佔了,你看他們急不急。


當然了,也不排除在不在乎自己土地的情況,但畢竟也是少數,至於要問為什麼?鄉鑑認為這少部分農民不在乎土地的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種地賺錢養家難。

二,年輕人不會種地,老農民沒力氣種地。

三,種地即“靠天吃飯”還講技術,打工相對輕鬆。



聚焦“三農”,關注【鄉鑑】,更多精彩等你拿!

鄉鑑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我國都是農業大國,長期以來,農民以耕種土地為生,全家老少的吃穿費用、上學就醫全部依靠土地出產的糧食而生存。可以說,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現在農不少農民開始不愛惜自家的土地,不願意耕種土地,甚至出現了拋荒現象。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是現在的農民不在乎自家的土地嗎?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

在剛剛實施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後,那時,農民為了保護自家的土地,在兩家地界處立樁樹碑做記號,有時因為地界長草,或地畔彎曲伸直等其他各種原因時,農民寸土必爭,寸地不讓,甚至大打出手,拳腳相加,毫不示弱,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自家的土地利益不受侵犯,每寸土地都要保護。為什麼我的眼裡含著淚水,因為我對土地愛得深沉。雖然現在部分農民不願意耕種土地,但農民承包村集體經濟的土地的所屬權益沒有變。

第二,農民依然愛惜自己的土地。

雖然農民對土地沒有以前那樣的熱愛,這主要是農民增加收入途徑地增多,改變了過去農民單純依靠土地生活的方式。現在的農民可進城務工,可做小買賣,可發展經濟農作物,可發展養殖業、運輸業、服務業,等其他各行各業,這樣為農民的增收創造了許多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雖然沒有以前對土地狂熱,但依然愛惜自己承包的土地,尤其是土地確權以後,農民更加愛惜自己的土地了。

第三,農民獲得了土地使用的自由權。

隨著土地確權後,土地將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主要途徑,自己可以不耕種,可以拋荒,但當有熱愛耕種土地的職業農民、農村經濟合作社組織等人和群體時,將以流轉的方式流轉到農民的土地,這可就是很好的收入途徑。當前,雖然農民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但是因地塊小,無法實施機械化作用,形成了投資大,收入少的現象,種植農作物的收入根本無法滿足家庭生活需求,而迫使青壯年農民不得不外出打工,但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更加靈活和自由。

第四,農民在土地上的利益受到限制。

不得不說,現在的農民更多的為了追求經濟收入,而放棄了耕種土地,因為社會物價飛速增長,而糧食遲遲無動於衷,農民耕種土地沒有良好的收益,在遇到天災年景時,或者豐收後出現滯銷等現象而虧本,這樣的情況無法調動農民耕種土地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民耕種土地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所以,農民不怎麼重視自己的土地,但並不代表農民不在乎自家的土地。

總之,當前農民耕作土地的過程中,還是收益太低,或者處於虧本的狀況,自己的耕種土地收益沒有保障,所以就出現了疏遠的狀況。當通過土地流轉,增加農民收入的情次品下,並且土地呈現出靈活多樣的增收形式時,農民依然很重視自己的土地,依然珍惜土地。只能說現在的農民沒有過去那麼格外重視土地,而不能說農民不在乎自家的土地。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在我們這裡我沒有看到不在乎自家的地,土地可以說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作為農民不種地的畢竟是少數.

在老家,我是沒看到把地荒起來不種的,即使在外面做生意,承包地的價格再低,也會讓別人去種的.

1.大面積種植果樹的,婆家附近幾個鄉鎮的村裡家家戶戶都有果樹,不管是桃樹還是蘋果樹都是一家挨著一家,根本沒有空出來的.桃花,梨花和杏花已經開過去了,蘋果花這兩天正在開放.



2.孃家附近幾個鄉鎮有好多都是在外面做外加劑的生意,土地大部分都承包出去,雖然一畝地只有200元,但不至於讓地荒起來,現在又不交農林特產稅,簡單一點,種兩季,小麥收了回茬玉米也不錯。

3緊挨著汾河的河灘地都被承包出去,種山藥,種棉花,昨天聽說河灘的大米品質還不錯。

4西瓜只能種一茬,好多不種小麥的地都被承包出去大面積種植三白西瓜.




你說還有閒下來的地嗎?

不知道題主是哪裡的,反正我們這裡沒有荒起的地,在乎不在乎地都有人在種起.


黃曉紅果果


認為農民不在乎自家地,實際上是不瞭解農民,不瞭解現實:

土地對於農民,是生存根本,沒有人不在乎;只是現在許多年輕人已經沒有土地了,而有土地之人,經過多年變遷,手中可用土地也已經不多了。

別得地方,不曉得,我們這裡第一次承包責任田是1982年,以當時人口為基礎,進行承包。

以後又根據實際情況和人口增減,又調整了兩次。1992年以後,就沒有調整了,也就是說,1992年以後出生孩子,只有農村戶口,而沒有農村田、土了。



現行政策,一般情況下不允許隨便調整承包期內土地。也就是說,新媳婦和新生兒,除非家庭中老人去世,有田土留下,家庭成員可以繼續承包。否則,要想得到承包地,已經蠻難了。

人多地少,只靠種地,日子難得過:

最新土地確權,我們村裡,哪怕只按老戶頭分,人均也不過是三分多一些。



就是這點地,還都在山溝裡,原來種田人比較多時,渠道里經常有水,現在種田人相對少了,渠道也幹了,沒有水,水稻是種不下了。

為了不荒廢土地,許多人便將稻田給來種經濟林;這既符合國家政策,也比種水稻效益好些。

因地制宜,生產經營:

現在農村,至少我們這裡是這樣,在生活方式上,已經和城市沒太多差別了。

拿我家來說,米到超市買,肉到市場砍,就連疏菜都到擺地攤老人手上買。

平日裡,早晨起來,孩子上學,大人上工;老人閒得沒事,便找人聊聊天,打打牌。

晚上回來,老人看電視;小孩做作業,大人看手機,玩網絡。

整個生活節奏,和城裡人差不多了。

對於土地利用,也沒原來那麼嚴了;只要不荒,種糧食作物行,種經濟作物也行,實在冇得人管理,全種樹,也可以。



然而,不管怎樣經營,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認為農民不在乎自家地,是完全沒有根據之詞。


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為什麼有的農民不在乎自家的地?

其實我覺得並不是不在乎自家的地,而是有了比種地更好的途徑。身為農民大部分還是很在乎自己家的地的,因為以前剛解放的時候很少有人出外打工,農民見識短淺,所以大部分人認為只有靠種地才能保證自己以及一家人的吃穿和花銷。但也確實如此,只有種地才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經濟來源。

現代社會越來越的農民加入到農民工行列,外出務工雖然辛苦但是比種地收入要高很多,所以有一部分人就算了一筆賬,比如自己家有三畝地,每年收穫和播種兩次,就需要從外地請假回家務農,中間需要花銷的不只是路費,還有農忙時的工資粗略算下來比如一個月六千元,路費花銷五百元左右,收穫和播種最快需要七天每天就虧損了200元這麼一算每次農忙時就要花銷將近兩千元。而按照小麥畝產800斤每斤一塊一毛五,才六千六百多元,秋季玉米就不用算了最近幾年玉米的收成都是用來買化肥和種子了還有農藥和機器的費用,這麼一算的話,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外面的收入不會選擇地裡的。

話雖這麼說,但也有一部分人選擇種地,最常見的是典型就是家裡上有高齡的老人,過了法定退休年齡,而自己也確實還有勞動的能力,下有尚未成年的子女。或者是工作地點離家比較近,還有就是本地種地大戶,種地大戶就是專門承包那些放棄田地外出務工人的地。


爆米花苞米花


您好!作為一個農民沒有理由會不在乎自家的田地,就像我的家鄉,在一個山溝溝裡,村裡總共就幾十戶人家,現在除去外出打工的村裡大概也就幾十口人,基本都是老弱婦孺在家待著!

現在,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在家種地已經養不起一家子人,有的外出打工掙錢了,都搬出了農村,到城市去生活,把自家的田地分給隔壁鄰居或者親戚種植!

雖然,在農村隨處可見荒田荒地,並不代表農人不在乎,而是生活所迫!田地才是農村人的根本,比如小編現在就在農村發展,種個地,搞搞家鄉的特產!

最後一句:自家的東西沒有誰會不在乎的

感謝閱讀,關注皖南兄弟一起分享農村生活






皖南兄弟


為什麼有的農民並不在乎自家的地?

要說前二十年,有些農民不在乎自家的耕地,這個可以理解,那會兒剛剛分地的時候,像一些貧瘠的土地就沒有人要,因為不收莊稼,還要交農業稅,簡直是負擔。

而現在農民不再乎自己的耕地的已經寥寥無幾了,不論什麼樣的土地,只要登記造冊,就可以領取補貼,種上糧食,棉花同樣還會再領取一些補貼。

所以現在好多人回家去確認自己的耕地去了,當初隨意交給別人種植的耕地,都要了回來,收取一定的租金租給想多種地的人們,並且還可以領取國家補貼。就因為這樣的輕框導致還多人反目成仇,打血架的也是有的,親兄弟反目成仇。一邊想要回自己的耕地,一邊免費種植好多年不想給,只要兩家拼命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事不是我胡說八道,都是發生在身邊的真事,還有就是人品差的,想佔小便宜的。兩家地鄰之間有隆起記號,作為兩家耕地的交界,就這個記號,兩家老是吵架,還有打架的,後來家家戶戶都在邊界上種樹,確保邊界不會變動。

最說不清楚的就是打井的通道,這個要兩家都留出一點耕地,作為進入的通道,但是現實生活中呢,開始留好了,他就慢慢的往你家靠攏,最後就變成了,整個通道都是你家的耕地,他家一點也不留,把你家的耕地邊界的小溝給你填平,把車停在你的耕地裡,把地都壓硬了。

頭兩年,耕地裡常常丟棉花,家家戶戶也是每天晚上去耕地裡轉一圈,帶個大長棍子防身,碰到不說理的地鄰,自己丟了棉花就認為是你偷的,天天來你家又吵又鬧,無憑無據的讓人怎麼辦。

說著說著有些跑題了,現在還是說,農村人沒有不在乎自己的耕地的。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變化,土地流轉,土地入市,土地確權的紛紛頒佈,農民手中的耕地越來越值錢。誰和錢有仇呢,大家說是不是呢。


華北老農民


其實不是農民不在乎自家地,而是現狀讓人很無奈,現在的農村一戶人家的田地基本為幾畝到幾十畝地不等,很少有上百畝地的,就算有的也是承包別人的土地,一般土地一年可以種植兩季莊稼,每畝地每年收入大約在兩千元左右,但是每畝地的種子、化肥、耕種及澆水管理等投入就要一千多塊錢,而且還有時間的成本,一年下來辛苦勞作收入也就一兩萬元,而且這還是平原地帶,如果山區收入會更低。



同時糧食價格基本都維持在國家最低基準價,投入多收入低,大豆及花生等經濟作物每年價格不穩定,一般企業都會進口大豆等,而且進口的大豆類成本還低於國內大豆價格。

現在物價及通貨膨脹嚴重,種子化肥等也在上漲,而且農村現在孩子結婚都是要買樓買車,光靠種地幾輩子都不可能買樓,同時一般年輕人也不會選擇在家種地,一般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每年打工掙錢的收入畢竟是種地收入的幾倍,所以說也是無奈之舉。



所以現在農村種地的基本上是上了年紀的人,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農民也許會慢慢的消失,以後的農民會職業化,農場式千畝為單位進行種植,而且未來全部是機械化智能化來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