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1.5元时代会不会在两到三月之内到来,大家说说看?

三农创始人


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了市场上养殖行业大量需要饲料或者粮食,主要是因为封村、封路的原因造成了饲料和粮食的运输车不能够运到农村,而农村养殖业储备的粮食或者是饲料,在近一个月的疫情防控当中基本上消费一空。这样就在疫情期间粮食的价格不断的上涨,特别是玉米的价格上涨的速度比较快,至少比年前每斤上涨了0.1元左右,即便是价格比较低的黑龙江地区的玉米价格也上涨到了0.96元左右每斤的行情。



由于近期玉米价格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作为大宗商品每斤上涨了在10%左右,可以说这个价格上涨的幅度非常大的。似乎开始有人咨询在两三个月之内,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5元每斤的行情?从目前的玉米价格行情来走势来说,玉米达到1.5元每斤的可能性没有,即便是南方玉米价格最高目前也进行在1.2元左右每斤。

玉米价格之所以上涨就是疫情期间农村手中的玉米卖不出来,而市场上的玉米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这就造成了玉米消费市场玉玉米供应市场之间因为疫情导致的市场脱节问题。可是经过一个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目前除了湖北地区其他所有的省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且连续16天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降。目前全国也有好多地方对农村实行的封村、封路解封,恢复正常的交通,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顺利销售和运输。

就目前国家取消了高速公路的收费,这样会极大的降低了玉米销售的运输成本,也就相应的降低了消费者采购玉米的价格成本,这是玉米价格近期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的主要原因。目前玉米价格比前两天每斤下调了0.03元左右,主要是因为农民手中的粮食可以顺利的迈向市场了,进而拉低了消费市场的玉米价格。更何况去年我国玉米的产量为2.6亿吨,而全国的玉米成交量仅仅为5925万吨。对于这样农民手中的玉米还是非常多的,所以玉米价格在近两三个月上涨到1.5元每斤的可能性不存在。



总之,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了好多农村的粮食卖不出去,而养殖行业的养殖家禽家畜也很难卖出去,这使得饲料和粮食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进而拉升了玉米的价格。但是近期由于疫情在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农民手中的玉米已经逐渐地拥上市场,所以近期玉米价格有所下滑。当然加上屠宰企业陆续复工,这会使得收购养殖的成品活禽家畜等等数量大幅度的增加,这也相应的减少了玉米的消费量。目前市场上的玉米的价格有所下调,基本上玉米的平均价格在0.98元左右每斤,比前两天每斤平均下调了1~3分钱左右。所以两三个月以后,国内的玉米价格不会上升到1.5元每斤的行情,而且国内的市场玉米供应量是充足的,因为我国还有5000万吨的玉米的储存量在等着拍卖,农民手中的新玉米还有2亿吨左右。更何况我国的玉米价格普遍比国际玉米价格要高,一旦国内市场的玉米价格提升到1.5元每斤的行情,那么国际市场上的玉米将会大量涌入我国,迅速的会拉低国内的玉米价格行情。


宗元三农堂


要说玉米价格最低的可能就是我们东北地区了,均价是8毛左右1斤,从去年秋收开始,最高价格在9毛5左右,一直就没突破过1元,所以对于这个1.5元/斤的时代真的是一种“痴心妄想”,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说的这几个原因,你看完可能就会懂了。

一,粮食“掮客”趁疫情压价

这种“趁火打劫”的事情,对于粮食收购商来说太轻车熟路了,记得在16年的时候,因为一场冰雹打倒了我们村近千亩的玉米地,好多玉米地都出现了大幅减产、甚至绝产的情况,农民靠天吃饭,如果不让你丰收真的就是一场冰雹、一场大风的事,就这样,收购粮食的人看着玉米就各种理由、比如含水量大、玉米坏的太多,等等原因压价,最后让你没有任何方法应对,而这次疫情也是,很多玉米都卖不出去,这也给了粮食收购商的可乘之机,官网说价格是9毛一斤,实际出卖的价格可能也就7毛-8毛之间,这就是实际的玉米收购价格。

二,粮食的宏观调控

玉米和小麦、水稻是我国的三大主产粮,因为关系着全国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在价格方面一直都是有一个保护价,而这个保护价,不是说保护你不赔钱,而是保护粮食价格没有太大浮动,保证物价的平稳,而现在全国最高的玉米价格应该是华北地区在1.1元/斤左右,如果你突然上调到1.5元/斤,那么其它品类的粮食一定会出现很大的价格波动,所以在宏观调控下,粮食价格是达不到1.5元/斤的。

三,粮食存量多

像我们村,因为疫情不能卖粮的有数十家,每家的粮食都有几吨到几十吨不等,而气温每天都在上升,现在很多交通也解除封禁了,相信在近期会有大批的玉米存量会上市,到时候就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能保持平稳就是非常不错的了,想要上涨确实有些难。

通过我以上的叙述,大家应该对这个玉米是否能升到1.5元/斤心里有数了吧,农产品一直都是有一定的上升下降区间,但对于保障粮,基本不会出现大的浮动,毕竟保证民生是这些粮食存在的意义,所以不管是2个月还是3个月,玉米价格都不会上升到1.5元/斤的。


一起种植


我家现在还有5万斤玉米存粮,虽然我不种玉米,但是父母种玉米也有10多年了,对于这个1.5元/斤的价格,父母也是摇摇头的说道“这是不可能的”,在农村只有农民最懂玉米,每年的玉米价格多少钱,他们是最清楚的,在我印象中,玉米曾经最高的价格达到1.2元/斤,那时候主要是因为天灾,产量减少,所以为了补贴农户,价格才高的,平时的价格就是0.7元-1元左右,没有太大涨幅。

为什么会有1.5元/斤的说法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这场疫情,疫情发生后,农村的道路全部封闭,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也实行了管控,这就使得交通陷入了一个瘫痪状态,交通的不便利使的玉米价格出现了水涨船高的局面,尤其对于很多养殖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次为了应对疫情,国家加大了国储粮投放市场用来保障百姓的正常生活,所以在疫情过后,一定会加大粮食储备,这也使得很多农民都有信心断定在疫情过后粮食的价格会上涨。

但情况真的是这样么?

答案肯定不是的,首先玉米作为三大主粮,在储量上一定是保证能自给自足的,而国家的粮食自给率是可以达到95%的,就算全国不种地3年,咱们的粮食也是可以正常供应的,所以对于疫情影响粮食的价格是不会存在的。其次,在2月17日,有关单位就下发了全国公路免费的通知,时间是截止到疫情结束,这个因素会直接影响粮食价格走势的,费用的减免一定会降低玉米价格的。最后就是疫情过后,很多因为交通管制不能卖的存粮一定会大量投入市场,到时候的局面就是供大于求,这个也会影响价格下降的。

综上所述,玉米想要在3个月左右提高到1.5元/斤,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奉劝广大农民,在疫情结束或者趁着现在政策放宽,赶紧将手中的粮食出手,因为天气变暖,粮食在不卖很可能会发霉,到时候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布衣小农人


我是去年过年之前将我家里的所有玉米都卖了,因为玉米太干了,玉米放在家里重量是越来越少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损失,因为即使玉米涨价,也就是涨几分钱,涨的价还没有因为玉米干燥而失去的斤两多,而且在农村,农民储存粮食的地方也很紧张,家里放满粮食还会遭到老鼠的破坏。


我卖的时候是每斤八毛六分钱,本来打算玉米到九毛钱的时候再去卖,但是玉米价格没有涨反而跌下来了,看样子玉米的行情真的是很难预料。

玉米会不会在2到3个月之内涨到每斤一块五呢?每个地方的粮食价格也不一样,可以肯定的回答,在这里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只要玉米能涨到一块钱,都是非常高的价格了,更别说是每斤一块五了。

虽然说今年也发生了疫情,但是最主要的农作物,比如我们这里的小麦和玉米是没有多么大的损伤的,毕竟在过年的这段时间也是农闲的时间,而且再过一段时间,等天气暖和了,那时候疫情也应该过去了,我们便可以播种早玉米,加上有的农民家里的玉米还没有卖,本身就有一定的存货,因此想让玉米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大幅度上涨是不可能的。

玉米价格一部分是调控的,防止有些人炒作,或者保障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一方面是由市场决定的,而玉米在货源上是充足的,在需求上比如那些养鸡养鸭养猪的人,也没有多么大的变化,因此我觉得玉米的价格应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之内。

总之,主要的粮食作物,比如小麦,玉米,大米以及生活必需品,它们的价格是不会有大幅度的波动的,再加上这些粮食作物,也可以从外国大量进口,它们的价格往往比较平稳!


乡村小二哥


我的老家在河南农村,我们当地每年都会种植大量的玉米,眼下农田里种植的都是冬小麦,那么在小麦收获之后紧接着就会种植玉米,就好比我家去年的玉米产量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去年种植玉米的时候也没少进行浇灌,因此当时的每亩地产量是1300斤左右,但是玉米的价格一直以来就非常的稳定,也就是说一直在1元以下,当然有点饿时候也会上涨到一元以上的价格,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

就现在我家里还有五千多斤的玉米没有卖掉,当时想着过完年2月初再卖掉,因为每年在二月份左右的时候,玉米的价格相对来说就会上涨一些,但是这个时候卖玉米其水分基本上没有了也就是说特别的干,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因此我家的玉米从去年收获,直到现在依然还在家储存着,因为现在我们当地的一些收购粮食点,因为疫情的影响暂时未开业呢。

但是我父亲昨天也去询问了解了一下目前我们当地玉米的价格,我父亲说现在玉米的价格是0.93元每斤,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价格可以看出确实有所上涨,但是其上找个的幅度并不大,因为刚开始的价格是0.85元每斤,现在是0.93元每斤,那么至于说“未来两个月至三个月之内,玉米1.5元每斤的时代会不会到来”首先我个人认为不会的。


因为对于玉米这种农作物包括其它的像“大豆”“小麦”“水稻”这四大农作物的价格,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幅上涨,但是其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因为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基本上来讲都是非常稳定的,毕竟现在咱们的粮仓都是特别的充足,要知道粮食是咱们的基本保障,其稳定的价格是非常重要的。


纪录乡土


我作为一个农民,就得站到农民的角度出发,一切对农民有好处的事我们都欢迎,农民必定是弱势群体,所以我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很兴奋。

兴奋归兴奋,还得要面对现实,本人认为,玉米1.5元时代别说在二到三个月,就是到年底也达不到1.5元一斤,我不是泼冷水,而是实在不现实。

玉米是粮食中的三大主粮,玉米的作用不可小觑,它的价格可以说牵动着养殖、制药等一切和人类相关的大事,它如果漫无目的上涨,就会带动一切物质的上涨,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话又说回来,现在玉米虽然市场说了算,但是价格的确是有点低,导致农民种地不剩钱,所以我呼吁,应当给农民一个和理的价位,让农民种地能挣钱,不能让农民年年失望,这是农民都企盼的。

我认为,玉米的1.5元时代不会在二到三个月来临。


肖为华


先来看看近期的玉米价格,2月10日发出的粮食收购价格周报显示,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0.89元/斤,环比上涨1.4%,其中东北主产区的玉米收购价为0.78—0.99元/斤,华北产区的玉米价格为0.86—1.05元/斤,四川地区玉米价格为0.9—1.18元/斤。而到2月20日时,多地玉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比如山东地区,玉米收购价为0.91—0.94元/斤,四川地区的玉米价格为1.05—1.09元/斤。年后玉米价格的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多地玉米收购价突破1元/斤,但这种上涨是短期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所致的,很难具有持续性,随着多地物流运输恢复正常,玉米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在未来2-3个月,玉米价格能否达到1.5元/斤?微尘微视界认为这样的预期希望渺茫,原因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主产区基层农户手中,依然还有不少玉米粮源待出售

按照往年的习惯,大部分农民会将玉米粮源放在年后出售,通常情况下,元宵节之后会迎来一次售粮小高峰,不过今年的情况跟往年有所不同,很多地方农民想卖粮,但实际情况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基层粮源无法顺利出手,粮贩也不能像往常那样到处活跃。从近期的收购数据来看,基层农户手中还有不少粮源,截止2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5925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23万吨,这也意味着主产区还有将近50%的粮源待出手。实际上短期玉米市场粮源供应紧张,不是因为玉米产量供应不足,而是因为运输环节不那么顺畅,一旦基层粮源可以顺利流向市场,那么玉米价格想要上涨30%以上就基本上没希望了。

二、需求企业自身利润空间有限,收购价无法提高至1.5元/斤

年后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是需求企业上调收购价带动的,特别是饲料企业,由于年前备货量不是很多,没有预料到年后玉米收购会延后,而下游养殖户又对饲料采购较为迫切,企业为了提高厂门口到货量,只能不断上调收购价。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玉米深加工企业,还是饲料生产企业,本身企业的利润空间是比较窄的,毕竟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当玉米价格突破1元/斤时,部分企业就处于亏损的边缘。在企业产品没有大改变的情况下,玉米作为基础的原材料,如果价格上涨30%以上,那就意味着下游产品价格要上调50% 以上,否则企业很难正常运转,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基本上不太可能。



三、临储玉米依然起到调控作用,玉米价格大幅度提升的难度很大

一直以来,临储玉米发挥着调控的作用,既不会让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也不会让玉米价格明显回落,让玉米市场保持基本稳定是大方向。年后多地饲企玉米采购出现困难,随后相关方面就启动了玉米定向竞拍,累计投放了1000多万吨政策玉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饲企采购压力。当前山东、河北地区玉米价格是相对较好的,但也只有部分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超过1元/斤,如果在未来2-3个月内,玉米价格上涨至1.5元/斤,其涨幅就会超出了市场预期,宏观调控必然会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防疫的关键时刻,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增加,会出现一些连锁反应,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会有明显影响,这样的局面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四、内外价格差明显扩大,会利好于玉米进口

一直以来,进口玉米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企业在采购时,也会将进口玉米和国产玉米做对比,站在企业成本角度考虑,肯定是希望采购到价格更实惠的,由于进口玉米到达我国沿海港口的价格不足0.8元/斤,与国产玉米价格相比,存在一定的的价格优势。如果国内的玉米价格达到1.5元/斤,那么内外价格差就会明显增加,对进口粮源来说,就是很大的利好,会促使玉米进口量大幅度增长,贸易商会想办法从中赚取差价,国内的需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也会加大进口量,另外玉米替代品的进口也会明显增加,从宏观角度来看,进口粮源带来的冲击会比较大,对国内的种植户来说,并不能从中受益。



总之,未来2-3个月,国内的玉米价格总体上会保持相对平稳,不会有大的波动,更不会上涨至1.5元/斤。毕竟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虽然取消了玉米收储制度,但宏观调控依然是存在的,一双无形的手会让玉米价格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不会大涨,同时也不会明显下跌。粮食作物跟其他的农产品有所不同,其价格明显波动时,会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主粮作物价格基本稳定是大势所趋,农民在卖粮时不宜盲目惜售。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玉米价格会不会在两到三个月内达到1.5元/斤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玉米的1.5元时代会不会在二到三个月内到来,大家说说看?看来题主对未来玉米的走势太乐观了。

我个人认为玉米不会有1.5元的时代到来,大家想一下,现在南方各地受疫情影响,玉米供应非常紧张,仓库中少量库存的玉米,也只有涨2毛钱一斤。像我们这边,年前是1.15一斤,疫情来临后是1.3元一斤,涨幅也还不算太大。现在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饲料店出了库存的货,暂时没有货源补充,所以给了许多人有了玉米在未来大量涨价的联想。当然了,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讲,我还是希望玉米涨点价,农民可以增加l点收入。但是站在养殖户的角度来讲,又不希望玉米涨价,因为养殖业现在已经陷入困境,玉米再涨,会把许多人逼入绝境。

那么,在未来2~3个月内,玉米会不会涨到1.5元一斤呢?我个人觉得这个基本不可以。因为现在东北的农村玉米储备还是非常充足的,今天就有许多人在头条上面提问,问东北农村玉米滞销,要捂发霉了,该怎么解决。我认为,只要疫情一结束,大批量的北方玉米就会迅速的补充市场,玉米的价格上升空间就没有了,又会迅速跌落原价。

但是也不能排除,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原本南方各地仅存的库存耗尽,那么玉米在南方上升到1.5元/斤还是有可能,但是北方一直是玉米产出大省,出货价要上升到1.5元一斤基本不可能。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会对这些农产品价格会进行严格调控,严禁价格大起大落。



总之,现在全国并不是缺玉米,而是由于受疫情影响,玉米流通不正常导致的。这个只要疫情结束,玉米流通畅通了,涨价的空间就没有了。所以我认为,玉米在未来2~3个月内,是不可能涨到1.5元/斤的。


坏男人说小龙虾


导读:玉米耐旱,便于山区,丘陵,高海拔,土地贫瘠地区的农民种植。玉米较水稻来说,种植好管理,加上勤恳劳动农民的,挑粪,杂草堆肥,用牛耙地,起沟排水,再到秋收时的采摘,扛包,脱粒,晾晒。一个播种季和收获季,农民的手中至少起一层老茧,还要夏季施肥,除草。同时,还要防治中暑,被毒蛇咬伤。天老爷给力,可以收获1200斤左右,出穗灌浆期干旱,运气好的500斤,运气差,只有收玉米秸秆了。终于,做好了所有管理工作,玉米可以卖钱了。



首先,咱来看看玉米去年年底的玉米收购价格:



可以看出多数价格在1992~1997元/吨,也就是1992【1997】除以2000大致在0.991【0.9985】每斤,一亩地按1000斤来算,可以毛赚991~998.5元,除去一年的机器耙田费,种子化肥钱大致400元,可以得到纯收入600元左右,种田的老把式可以种10地不成问题。600元每亩乘以10等于6000元,一天大致可以得到3块钱。

对于,玉米是否可以进入1.5元时代,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其次,玉米是饮食,养殖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带动了饲料加工,制酒等相关产业。如果,玉米进入1.5元时代。必定带动相关产业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引起无价上涨。


最后,根据去年粮价的数据来看,对于玉米能否进入1.5元时代,改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丰收不丰产我和广发农民一样,拭目以待!!


荆山朵朵


玉米的1.5元时代会不会在两到三月份之内到来,大家说说看?

我的个人看法是不到可能出现的,现在玉米价格是在特殊时期,玉米交易不畅才导致玉米在涨价的,目前来说,玉米价格还没有达到1元,如果涨到1.5元一斤,就是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上涨50%,这样的上涨幅度不大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年后是玉米价格会出现上涨的情况的,主要是因为年后养殖户在年前储存的玉米饲料都已经用完了,必须要重新购买玉米饲料了。所以,在年前玉米价格不是很好的时候,很多农民把玉米没有卖,而是储存起来的。

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农村封村封路,玉米收购买卖不畅,这也导致玉米价格不会一下子涨这么多的原因。再一个现在农村的玉米也不能再等了,现在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农民的玉米怎么保持不捂也是一个难题啊。否则玉米回潮发霉,就没用了。

玉米毕竟是国家的储存粮食之一,国家是可以通过开仓放粮来平和价格的,所以玉米价格不会涨太高,我预估玉米价格能卖到1.2元左右就不错了。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