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家裡面有幾口大缸?現在有什麼用途?

魯H天天向上


之前家裡有四五個大缸,現在家裡只剩兩個了,一個放水,一個放飼料,剩下的大缸現在都沒用了。


富平小田


我是一個出生在農村的80後,記得小時候隔幾年家裡就會買一口大缸,大缸本身特別容易爛了,主要是我們家裡是三個男孩子小時候比較調皮。以前家裡的大缸主要是盛水,糧食以及醃製鹹菜用的。但是現在隨著咱們國家的快速發展家家都富裕了,現在我們村也是小康村了,由於我上了大學所以結婚比較晚,所以家裡的大缸都留給我了。對於這些大缸我是這樣利用的:



在冬季的時候可以利用這些大缸種植蒜黃或者蒜苗。

也許帶卡可能覺得奇怪,小菜園裡也是可以種植蒜苗的啊!可是蒜黃就不一樣了,蒜黃需要在封閉的空間裡不能見光的。所以把大缸裡面放上土,把大蒜栽種到缸裡面就可以了,然後再往缸上蓋一塊木板或者鐵皮都是可以的。

大缸現在依然可以放小麥麵粉和大米。由於咱們農村的老鼠比較多一些,所以把麵粉和米放到剛裡面能夠防止鼠害。

由於家裡有幾口大缸呢,也曾經用大缸種植過蓮藕,養過魚和種植一些比較小的果樹和觀賞花。

用大缸種植蓮藕是很不錯的,這樣既能夠在夏季的時候看到蓮花也能在冬季的時候收穫蓮藕。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種植蓮藕也是需要肥沃的土壤的,自己可以用發酵腐熟有機肥的土壤放到缸裡面。一般在3月中旬的時候就可以把蓮藕種植了,要選擇藕節比較短淺水藕種植。可以把發芽的部分露出土壤,然後再放水就可以了,剛開始水不能放的太多。

自己在家裡面種植的蓮藕,日常管理也沒有那麼複雜,但是缸裡不能缺水了,如果說蓮藕長勢不旺的話可撒施一些水溶肥就可以了。最好能夠把種植蓮藕的缸放到太陽能夠照射的地方,因為蓮藕的生長需要很多的陽光照射。

對於農村老家的大缸大家是怎麼利用的呢?


豫東小農


對於農村的老年家庭裡面家裡都有好幾口大缸這些大缸,有的是裝糧食用的,有的是裝水用的。對於農村裝糧食的缸都是非常的大的,平均高度在1米2左右,一口缸一般能裝四五百斤的小麥子。對於農村的水缸相對比較小一些,但是口是比較大的,這便於挑水方便向裡面倒水。記得那時候老人看看家裡有幾個兒子,如果賣大缸的人來了以後,感覺得大缸賣的比較便宜,於是就給每一個兒子先買一口大缸,這樣到分家的以後就以人一口缸,省得結婚以後再買缸了。畢竟那個時候比較窮,家裡也沒有什麼可以分的家產。


現在農村人不再用缸去裝糧食了,因為現在的糧囤比剛裝糧食還省事,而且保存的效果還好,房佔的地方比較大,糧囤佔的地方比較小。當然現在好多農村家庭存的糧食比以前少了,一般年輕的家庭根本不再存糧食了,所以一些缸也就沒有用了,基本上放在院子裡。如果把缸砸了吧,看著那麼大的一口缸不捨得砸。其實還有一些老年家庭還是用缸裝糧食的,比如我的岳母家裡依舊用剛裝糧食說這樣,蓋上嚴嚴實實的,不怕老鼠偷,而且還不上潮。

現在好多農村年輕的人就在缸裡養魚看,特別那些喜歡釣魚的養魚的人,會在缸裡面放上一些泥土,然後在裡面栽上荷花,這樣成了一道觀賞美景。我們家裡就有4口大缸放在院子的東院牆邊上,其中有一口缸壞了就在裡面裝上土栽上了一棵橘子,每年橘子都結的橘子非常的多,非常的好看。其他的三口缸裡面裝上餵養了一些魚,當然裡面栽上了荷花,每年一進入夏季,荷花就是開放非常的漂亮。當然到了大雪節氣以後,把裡面的藕扒出來,還能夠美美的吃上幾頓,過年基本上不用買藕吃了。


總之,對於農村那個時候家裡有幾口缸都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哪家子有的大缸比較多的話,說明這家子是比較富裕的,因為缸裡面裝的都是糧食,能夠解決家庭的吃飯的問題。現在這些缸基本上不用了,可是農民又不捨得把這些鋼砸了,直接廢物再利用,裡面或者放上魚,或者是栽上花花草草,非常的漂亮,又裝飾了庭院。其實在農村還有好多七八十歲的老年家庭,還是用著這些大缸裝水或者裝糧食,他們或許是用習慣了這種大缸。


宗元三農堂


我們家有兩口大缸,以前用來存糧食用的,後來隨著發展,有了裝糧食的袋子,還有帶蓋子的pp塑料箱,兩口大缸就被淘汰在老房子裡

了……

去年婆婆在家無聊把大缸收拾一下,拉到我們現在住的院子裡面。一個用來種蓮藕了,夏天開花吃蓮子,到秋天荷葉幹了就收起來用來食用。比如糯米蒸排骨,用幹荷葉包好放進鍋裡,待食物上桌的一瞬間,荷葉的清香,軟綿的糯米,香濃的排骨,入口即化,是一道非常搶手美食!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好奇另一個大缸用來幹什麼了?其實當時的我也特別好奇……直到我們家過年殺豬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做煙燻肉是這樣弄的……相信愛吃煙燻肉的小夥伴們,此刻是不是想做盤煙燻吃了……



花非霧秋水伊人


記得我家以前也有幾口大缸,是我母親來回走了二十多公里的山路,用背索揹回來的。這種大缸是瓦罐燒製的,大的直徑有六十釐米左右,小的有三十釐米,在農村可實用了。

瓦罐大缸在我們這裡幾乎每家都有,用途就是用來盛物。如:磨豆腐的時候用來裝豆腐腦,醃鹹菜時用來拌辣椒麵,宰年豬時用來醃臘肉,如果缺了口的話還會用水泥修修補補再用幾年。

我家有個小瓦缸,曬在天井邊時,雞飛到上面倒掉摔缺口了,我媽都捨不得扔,放在灶臺邊用來裝洗鍋水,裝豬食用。

我家還有一個石頭打的大缸,有幾百斤重吧,這個水缸,打從我記事起就鑲在廚房裡,以前沒有自來水,這個水缸是用來盛水用的。

到了二三月份,我奶奶還在這個大水缸裡泡谷種,因為那個時候,我家的人口多,田也很多,七八畝水田要泡一大缸谷種才夠種。

現在這種缸幾乎都沒人用了,有的人用來養花養魚,當是閒雜之物,幾乎都派不上用場了。去年我還從朋友家帶回來一個小缸,她說不要就要扔掉了,恰好我缺一個花盆,就帶回來種了多肉。

我家老房子裡的大水缸,去年清明節回去,也被我弄來放在門口養金魚玩了,這東西太笨重了,整整七八個人用杆杆撬了半天才裝上車。

前幾天去菜地裡拿菜,發現村裡的人太聰明瞭,竟然把廢棄的大缸拉到地裡,埋在土裡用來集攢大糞,腐熟後澆蔬菜。

你別說,用這種大缸做糞池,不漏水,又美觀又實用,上面蓋個蓋子,連臭味都嗅不到,這種辦法也只有勤勞的人們才想得出來。

瓦罐大缸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隨之替代的是塑料大缸,農村裡的人,現在還是有人在使用大缸,但都是塑料製品多,這種塑料大缸,大一點的一個也至要一兩百元的,據說有的人還買來當澡盆用呢。


泥糖小丫


你好,我是豫東南瓜,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家有三個大缸,一個小缸,以前家裡存放麥子,玉米不容易讓老鼠吃掉,而且還防潮,特別方便,也存放吃的水。

現在,我爸就用這幾個缸,發酵玉米酒,把玉米麵粉打成糊狀,放到缸裡,再放入酒麴,兩三個月就可以熬出酒來。

你也可以在裡種些花花草草的,做觀賞用。





豫東南瓜


每個農村家庭都有幾口大缸,既無用處又佔地方,丟了吧又可惜,這缸是怎麼來的呢?

以前農村沒有自來水,都是挑水吃,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敞口的大缸,其次,小的罈罈罐罐多不勝數,醃菜缸,酒缸,油缸。。。

現在都翻建新房啦,這些老物件用不上,丟了捨不得,用吧用不上。

就比喻這個水缸,在我家門口放很久了,還被不小心打破了一個口子,水是下雨自己攢的,我倒了些泥巴進去,把被雞啄得沒有葉子的銅錢草丟進去,竟然重新長出來了,還有幾分雅緻,後來我又丟了幾條小鯽魚進去,現在水缸也成為了門前的風景,我打算今年種一株荷花進去。

還有一個更大的缸,去年我爸拿來釀酒了,比較粗糙的那個,放在菜園旁邊積攢雨水和發酵肥料,只要善於利用,這些水缸依然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愛種田的小晴


我就是農村的,我們家到現在還有幾個大缸,從我記事起,我們家一直都有好幾個大缸,以前科技不發達,我們家都用大缸存放糧食,小麥,玉米,大豆,因為把糧食放在大缸裡,1是防潮,第2個怕老鼠吃,這樣儲放的時間要長一點,等到把糧食賣了之後,大缸就閒了下來,快要過春節的時候,家裡就買一些饅頭,放在大缸裡面,然後用硫磺燻一下,這樣不容易壞,放置的時間比較長,隨著時間慢慢的發現,科技越來越發達,大缸慢慢的就淘汰了,但是我們家的大缸還在,我爸媽沒捨得扔,雖然蓋了新房,我們兄弟姐妹幾個也都長大了,爸媽年紀也大了,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選擇了外出打工,家裡也沒人幫忙種地了,田地包出去了,所以大缸就閒置了,但還是沒捨得扔,一直在院子裡放在,現在就放一些雜物,我們家的大缸,就是我童年記憶。



頑皮霸王


看到這個問題,必須的回答。作為一個農村的70後,不僅用過大缸還去買過。在我們山西往北的農村,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大大小小十幾個吧。記得在我小時候,村裡有一個做瓦盆的窯。因為村裡有一種紅色的粘土,是做這種瓦盆的最好原料。記憶中到處是瓦盆,家家戶戶都用來放米. 糧食。但是這種瓦盆不結實,易碎。還有一種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種,就是燒製的黑色的厚重的大缸。這種大缸可以放糧食,還可以放水。小時候幾乎每天有叫賣的,趕著馬車,大缸都是成套的賣,外面的最大,裡面再套個小的,一套有四五個。最大的那個俗稱六擔甕,大缸我們也叫甕。通俗一點就是能放六擔東西。也是最大的缸了。那時候家家戶戶種地,存放糧食,這種大缸每家都的買幾套,又不怕老鼠咬還防潮。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沒用了,都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裡,扔吧有點可惜,農村有的是地方存放。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產物,大缸也隨著發展,逐漸退出了自己的舞臺。


山西華子


我就是農村的,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前小時候,家裡沒有東西放糧食,爸爸就在街上買了幾個大缸回來裝糧食。那時候也不貴,好像一個大缸也才要幾塊錢,不過那時候幾塊錢也覺得很貴了,有了大缸就方便很多了,裝上糧食後上面再蓋個蓋子,這樣就不怕老鼠去偷吃了。那時候家裡面有幾個大缸真的很方便,用途也很多,也可以用來裝水。而現在呢?都基本不用大缸了,要麼就放在那裡不用,要麼就拿來裝點其他東西,用處不是很大。我們家現在就還有兩個缸,一個是拿來裝米糠餵雞的,一個小一點的拿來醃酸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