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以色列是合法建國,巴勒斯坦是放棄了建國?

難得糊塗DAvid


巴勒斯坦地區的歸屬權挺複雜的,曾經有許多的人在那裡生活過,猶太人生活過,羅馬人生活過,阿拉伯人生活過,你說這土地歸誰啊,還真是說不清楚啊,並且這裡面還涉及到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問題,耶路撒冷不就是三教聖地嘛,錯綜複雜的很啊!既然說不清楚,那就誰拳頭贏,誰夠狠,土地就歸誰啦,國際社會生存法則不就是叢林弱肉強食法則嘛。以色列能建國除了猶太人夠狠之外,就是有美國人在幫忙,抓住了好時機,得以建國,而巴勒斯坦沒有建國是因為內部內訌不團結,加上有一群豬隊友專門坑自己,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建國還真難啊!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都想建國,這是毫無疑問的。猶太人由於有錢啊,收買了英國,英國人允許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區,所以從1917年到1948年,幾十萬猶太人遷回了巴勒斯坦地區,這就是問題了,當時已經很多阿拉伯人在那裡啦,猶太人是外來的嘛,土著和外來客自然會打起來,因為爭奪土地資源等等,大家互相鬥毆暗殺,搞的亂七八糟,聯合國看不下去了,於是在1947年插手,出臺了決議,你們別打了,分成兩個國家,一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大家佔一部分土地,各過各的不就完了嘛!當然這個決議真的不公平,以色列由於美國偏幫以色列,以色列分到了57%的土地,還是最好的土地,以色列開心啦,就在1948年建國了。巴勒斯坦沒有建國,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協議不公平,本來土地就是我的,憑什麼分給以色列啊,就算要分,也太不公平了,我人口比你多,就分到43%的貧瘠土地,誰都不願意啊,聯合國太欺負人了!於是巴勒斯坦人拒絕這個協議,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憤怒表示堅決不同意以色列建國,把以色列驅趕出巴勒斯坦地區,因此第一中東戰爭爆發了,最後以色列贏了,打了幾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人還是輸,不僅輸人,連本來的土地也被以色列搶了不少,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巴勒斯坦地區一直沒有建國,就是因為內部不團結,搞內訌,不團結一致對抗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佔領的地區其實有兩部分,一部分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區,一部分法塔赫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兩個政治組織理念衝突,尿不到一個壺裡。哈馬斯認為只有用暴力幹掉以色列,最終把土地搶回來,然後建國才是正道。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認為和以色列通過談判友好解決領土問題,然後建國才是正道!雙方誰也說服不了,於是就內部分裂了,自己人都分裂了,還怎麼幹的過以色列啊!以色列很狡猾,一方面用武力堅決打壓哈馬斯,一方面又溫柔對待法塔赫,以談判為誘餌引誘法塔赫,以色列這一打一壓,巴勒斯坦人內部更是矛盾不斷,都說對方是叛徒,更是沒有團結和解的可能啊!所以以色列狡猾的手段讓巴勒斯坦人內部一直鬧分裂,不能團結起來,那還怎麼斗的過以色列嘛!巴勒斯坦人也知道這個問題,所以這些年來一直在和解,當然問題還是有的,雙方一直在談,進展是有,但是還沒到最終和解的地步。如果巴勒斯坦人真的團結了,以色列就頭疼了,只有團結才能對抗以色列啊,以前都是各打各的,那怎麼行啊,組成抗以統一戰線才是關鍵之道啊,巴勒斯坦人被坑了這麼多年,才知道拳頭贏才是真理啊,拳頭必須手指頭團結一致才是拳頭嘛!



幾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群毆以色列一個為什麼贏不了呢,其實這些阿拉伯國家都是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說是幫巴勒斯坦人,暗地裡卻坑巴勒斯坦人呢,還強佔一些巴勒斯坦人原來的土地呢,最讓人生氣的是這些阿拉伯國家居然不收留巴勒斯坦人,說巴勒斯坦人在它們國家沒有居留權,巴勒斯坦人有苦也是自己吞了。說好的隊友呢,說好的友誼呢,說好的兄弟情義呢?怎麼友誼的船說翻就翻啊,這還怎麼讓人活啊!而五次的中東戰爭就是如此坑隊友,這麼多國家如果真的團結一致早幹掉以色列啦,結果這些隊友都是坑貨,打各自的如意算盤,我幫你巴勒斯坦人,佔一些你的地方,你沒意見吧,只是暫時幫你保管嘛,戰後一定還給你啊,結果戰後拖著不給,有這樣的隊友嗎?巴勒斯坦人真是遇人不淑啊,遇上這些豬隊友,打以色列個個軟蛋,這麼多國家群毆以色列就是打不贏,真是豬啊!但是打仗不行,坑隊友卻是一把好手,搶地搶資源比誰都快,巴勒斯坦人真是被坑的淚流滿面啊,有苦自己咽啊!還是那句話,最終能依靠的還是自己,把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是不行的,巴勒斯坦人要想建國,一定要團結啊,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以色列也會害怕的,記住,團結就是力量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這隻能說巴勒斯坦撒潑失敗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早在1948年時候聯合國曾做主將巴勒斯坦領土一分為二,切出一半給以色列建國,另一半給巴勒斯坦建國。巴勒斯坦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接受聯合國的決案,所以當時就一根筋的要挾聯合國,要麼不要要麼全要。

就此看來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就是腦袋被驢踢了。這是典型的沒本事脾氣還臭大!聯合國才不管你個人的態度,聯合國只關心利益,猶太人是用錢鋪滿了土地才換來了領土!當時的猶太人替英國償還了欠美國的60%的債務,折算成金錢是1500噸的黃金,而美國則是收款方,這兩個國家都在以色列建國中獲得了收益。換成誰也不可能因為巴勒斯坦人的撒潑就放棄了這種賺大錢的機會。

其次,蘇聯的態度。當時的猶太人也給蘇聯贈送了大約300噸的黃金,用來感謝蘇聯在二戰時期收留了大量猶太人。所以蘇聯在以色列建國問題上也是給足了支持,根本不可能去支持巴勒斯坦。

我們偉大的領袖曾在接待阿拉法特的時候也曾委婉的勸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自己的那一半拿回來,剩下那一半能拿回來則當成理想,不能拿回來也能當成一種奮鬥的目標,可是巴勒斯坦領導人就是聽不進去。


優己


不明真相的同學和那些對美國很反感的同學,可能會覺得以色列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搶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所以巴勒斯坦人想要把以色列人趕走奪回自己的土地,於是巴以衝突就連綿不斷,連年不絕。


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


在很久很久以前,巴勒斯坦那邊確實有個猶太人帝國,但是猶太人帝國後來被古羅馬帝國所滅,那麼猶太人就被迫遊過地中海,流浪到歐洲和全世界去了。後來阿拉伯帝國又戰勝了古羅馬帝國,於是巴勒斯坦那邊就成了阿拉伯人的地盤。


現在的巴勒斯坦人是早期的阿拉伯人和當地人一起通婚的後代。猶太人到了歐洲之後經常被各國鄙視和歧視以及迫害,尤其是一戰和二戰對猶太人的迫害很嚴重,所以猶太人就產生了想要建國的想法。


他們找來找去還是覺得回到老祖宗曾經呆過的地方比較踏實,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巴勒斯坦那裡。說到這裡重點來了,猶太人當初去巴勒斯坦的時候,那些土地不是搶來的,而是他們掏錢從當地的巴勒斯坦地主手裡買來的。


猶太人不停地買,所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就越來越多,他們的地盤就越來越大。於是一些商業化的東西出現了,比如說超市,比如郵局,還有圖書館,大學,廣場等等,聚集區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國家。


但是與此同時,巴勒斯坦人那邊依然還過著那種部落式的生活,還在享受著把土地高價賣給猶太人之後拿錢吃香喝辣的那種愉悅,根本就沒有想到隔壁的猶太人這是要幹大事的節奏。


當猶太人在1948年建國的時候,巴勒斯坦人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糾結起來,去攻打以色列,想把它滅掉,這個就是五次中東戰爭。但是以色列人視死如歸的精神,外加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支持,以色列沒有被滅掉。


在這個戰爭的過程中,以色列確實是搶佔了一些地盤,這些地盤不是買來的而是搶來的。這些搶來的地盤是最有爭議的,也是巴以矛盾的焦點所在。


再看對面的巴勒斯坦,一直到1988年才建立自己的國家,而且巴勒斯坦這個國家還一分為二。一部分在加沙,一部分在約旦河西岸;不但領土是分裂的,內部組織也是分裂的,跟對面的以色列相比,根本就沒有凝聚力。


局勢君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這是兩個問題,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說以色列是合法建國?

因為以色列建國是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的,符合聯合國憲章。只要聯合國承認,哪怕國土面積再小,都是合法國家,如果聯合國不承認,哪怕國土面積再大,也是非法國家。

以色列是猶太民族,公元前13世紀末就在巴勒斯坦地區生活,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後來又分裂成南北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在公元前1世紀先後被亞述人征服和巴比倫人滅亡,公元132年,猶太人被羅馬軍隊驅趕出巴勒斯坦地區,從此流落到歐洲和世界各地,18世紀開始,有數波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他們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定居,至1914年止,巴勒斯坦大約已有4萬人定居。

1920年,英國託管巴勒斯坦,英國將巴勒斯坦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為阿拉伯人居住區,西為猶太人居住區,以後就有大批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開始主要住在西部,猶太人不是會掙錢嗎?於是不斷向阿拉伯人購買土地。當然買的時候是好的,阿拉伯人也高興,但時間一長,兩個民族就起矛盾了,於是1939年,英國頒佈了一份白皮書,限制猶太人移民數量和限制購買土地,二戰時,歐洲發生了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迴歸,二戰結束時,巴勒斯坦地區已有60萬猶太人。

鑑於猶太人越來越多,與阿拉伯人的矛盾越來越深,雙方暴力衝突不斷升級,英國無力管轄也跑了,猶太人建國呼聲越來越高漲,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處理這個事情,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將巴勒斯坦分成兩個國家,當月底,猶太人的領袖大衛.本-古理安接受了這一方案,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正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這個國家,所以,以色列建國是完全合法的,也是無可指責的。

第二個問題,巴勒斯坦放棄了建國嗎?當然沒有,之所以一開始沒有建國,是由於對《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不滿,他們認為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固有領土,猶太人怎麼可以在阿拉伯的土地上建國呢?要說猶太人在二千多年前就在這裡生活,阿拉伯人認為,那麼長的時間誰知道呢?至於猶太人購買的土地,以後有錢了可以購回呢?不至於在我們的土地上建國啊!



再說,阿拉伯人對具體的《分治方案》也不滿,猶太人分得了1.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阿拉伯人才分得1.15萬,17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還被了國際化,阿拉伯國家都反對和拒絕該決議,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向以色列開戰,結果戰敗,分給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巴勒斯坦人就流落到許多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成了難民,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執委會主席,為解放巴勒斯坦一直和以色列戰鬥。



1978年9月,美國、以色列、埃及簽署了戴維營協議,在以色列佔領區,巴勒斯坦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想減少一些暴力事件,但巴解組織拒不接受自治。但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阿拉伯國家本身也四分五裂,五次中東戰爭也無法打敗以色列,更何況小小的巴解組織,於是十年後,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還是接受了《分治方案》,宣佈了建國,以色列也歸還了佔領的部分領土。


巴勒斯坦並沒有放棄建國,可以說是從未放棄過,只是對當初的《分治方案》不滿,他們要求建立的是大統一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國家,現在是面對現實,畢竟也打不過以色列,只好暫時先委屈一下了,大家說是不是?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以色列根據1947年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於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導致巴勒斯坦當時未能建國。但是,巴勒斯坦在1988年宣佈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巴勒斯坦國,所以現在巴勒斯坦也是建國了的。

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以分治決議,以色列抓住時機率先建國。但是阿拉伯國家認為巴以分治決議對巴勒斯坦人不公平,所以阿拉伯國家就替巴勒斯坦做主,拒絕接受聯合國181號決議,於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發動戰爭,軍事入侵以色列,但是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在當時,是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敘利亞、外約旦、伊拉克、黎巴嫩等)替巴勒斯坦人做主不接受聯合國181號決議,並發動戰爭,如果讓巴勒斯坦人自己決定是否建國,可能結局會不一樣,在當時很有可能同以色列一起建立起巴勒斯坦國。

阿拉伯國家試圖通過戰爭將以色列扼殺在搖籃裡,將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地區,但是幾次戰爭下來,阿拉伯國家不但沒有佔到便宜,還導致大片巴勒斯坦領土、埃及領土、敘利亞領土等被以色列佔領。阿拉伯國家發現通過戰爭手段已經無法戰勝以色列,於是埃及同以色列達成和解,要回了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至今仍被以色列佔據,巴勒斯坦大部分領土也被以色列佔領,阿拉伯國家試圖扼殺以色列,趕走猶太人的目標徹底落空。

巴勒斯坦當時未能按照聯合國決議建國,巴勒斯坦各派武裝組織繼續同以色列進行對抗。為了維護巴勒斯坦人利益,在聯合國爭取合法地位,1988年巴勒斯坦宣佈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巴勒斯坦國。但是,由於美國和以色列的阻擾,巴勒斯坦國至今只是聯合國觀察員身份,不是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銘蘇先生


1947年,如果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一樣,都接受了聯合國的分治協議,那以後中東世界也沒有那麼多的中東戰爭和複雜的巴以問題了。

反正兩家人家,一個蘿蔔一個坑,以色列背靠美國,巴勒斯坦背靠整個阿拉伯世界,各自走各自的路,再動手的概率並不高。

當年,聯合國開了個會,然後決定在這片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2個國家,其中,土地的57%給以色列,43%給巴勒斯坦。當然,這個方案對於巴勒斯坦人是不公平的,放大到整個阿拉伯世界就是群國激憤(之前聯合國裡的10個阿拉伯國家都投了反對票)。

消息傳來,以色列那邊歡天喜地,馬上建國。

巴勒斯坦這邊,拒絕在此方案基礎上建國,畢竟,如果宣佈建國,等於就承認了以色列,承認了現實,承認了自己只有43%土地份額。

阿拉伯國家迅速集結了數萬大軍,決心把以色列人推到地中海里去餵魚,把以色列的土地全部拿過來,給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完整版的國家。

不過,看似整個阿拉伯世界在圍攻以色列,其實真正出大力氣的也就埃及和敘利亞,次要主力是約旦和伊拉克,其他國家就出點錢,或者出點志願軍之類的搗糨糊。

再後來,1970年代埃及和以色列交好,約旦和以色列關係緩和,伊拉克陷於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只有敘利亞幾乎打遍了五場中東戰爭,當然敘利亞現在早就被打爛了,對以色列不再構成威脅。

如今的以色列,最大的現實威脅主要是哈馬斯的火箭彈,至於伊朗,雙方遠隔千山萬水,上千公里之遙,也就隔空對罵而已。

雖然阿拉伯世界看起來是在幫巴勒斯坦小兄弟,但實在是太不團結,雖然高舉“為了巴勒斯坦”的大旗,但自己人還搞窩裡鬥,比如約旦軍隊,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沒佔到什麼便宜,就索性把劃給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直接吞併了。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直接面臨亡國的風險,美國當時一度還沒下決心保護它,以色列只能緊急自救,在極短的時間內向全世界的猶太人要錢要糧要槍,幾天之內,不光大批海外的猶太人緊急前往以色列參軍,本土幾十萬猶太人裡的成年男子幾乎全部扛起了槍,各種軍火和資金也源源不斷地從全世界送往以色列,在這種高強度和高效率下,以色列頑強頂住了亡國的壓力。

而阿拉伯聯軍,缺乏有效整合,沒有把握時機,有的急躁冒進,有的慢慢吞吞,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時機,使得以色列人有足夠的時間集中優勢兵力,將各個方向的阿拉伯聯軍各個擊破。

一副好牌就這麼打成了爛牌,隨著以色列不斷強大,阿拉伯世界更沒機會壓制以色列。

巴以問題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幾場戰爭都沒法解決,想靠談判和斡旋更加不可能,只要巴勒斯坦人還不甘心,以色列人不願放棄到手的利益,巴以問題永遠沒法解決。


雲中史記


事實的確是這樣的,猶太人抓住了歷史機遇,而巴勒斯坦人錯過了建國的良機。

至於其中原因確實比較複雜,現在談起巴以問題來,大家頭疼。實際上,巴以問題的開始,比現在的局面還頭疼!

眾所周知,以色列是猶太人的國家。雖然猶太人是公認的聰明又有錢,可是猶太人卻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

早在公元前,猶太人受到巴比倫人和羅馬人的有組織殺戮,他們流離失所,分散到歐亞和地中海各地。因為基督教在西方世界逐漸成為主流信仰,而猶太人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猶太教,所以被西方世界有成見的基督教徒看做魔鬼。

猶太人在西方人意識形態中,被各種文學作品描述稱自私貪婪的民族,是惡魔的化身。這除了猶太人是異教徒之外,也跟猶太人經常放高利貸又關係。所以即使沒有希特勒,反猶太在歐洲也很有市場。


有些國家的政府,更是把猶太人當做出氣筒,猶太人的存在成了他們的心病。迫害猶太人,消滅猶太人種,成了他們的既定方針和基本國策。 在二戰中,德國納粹是猶太人實施了慘絕人寰的滅絕行動。納粹開動宣傳機器煽動消滅猶太人。猶太人被隔離,被驅趕,被集體殺害,被扔到萬人坑。幾百萬猶太人死在集中營,死在毒氣室,死於生物實驗。

可以說,二戰的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得到了頂峰,猶太人的苦難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也正因如此,猶太人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二戰結束了,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紛紛開始重建,但他們也沒有忘記歷經磨難的猶太人。

在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讓以色列人建國的181號決議獲得通過。 當時的美國和蘇聯等國投了贊成票,中國等幾個國家棄權,而阿拉伯國家一致反對。 決議的內容是——英國將劃出一塊殖民地交給猶太人建立自己的國家。這塊地一開始的候選地區有很多,包括烏干達,南美等等,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巴勒斯坦。

當然,如果認為英國人真的那麼好心把自己的地分給猶太人,也太高看英國人了。事實上,猶太人利用自己的財富,在戰後英國償還了大量的戰爭債務,才換來英國的如此“慷慨”。

萬里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猶太人建國也不是開始於聯合國的決議。 猶太人在世界各地的悲慘命運早就讓他們意識到,猶太民族什麼時候能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他們的厄運才有可能結束。

之所以選擇巴勒斯坦,因為猶太人在這裡有基礎。

猶太人在18世紀末就明確提出建國目標,但由於歐洲大國的阻撓,建國只是紙上談兵。一戰結束後,流浪中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返回巴勒斯坦。 由於猶太人在英美靠著他們過人的聰敏才智,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也掌握了先進的技術。他們早就在巴勒斯坦投資建造許多工廠,興辦實業,並且建立了不少城市。 所以說,正是由於全世界的猶太人的共同努力,他們已經具備了建國的條件,聯合國的決議只是把他們的夢想合法化。

而且,雖然時間已經過了上千年,可以色列的確是猶太人最早的故鄉,是耶穌的家鄉,是猶太教誕生的地方。擁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遠比烏干達的雨林更讓猶太人親切。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聯合國的這個決議不是單方面同意以色列建國的。當時的巴勒斯坦事實上是在英國人的管理下,所以決議規定,在英國對在該地區的統治結束後,這地方允許猶太人建國的同時還讓巴勒斯坦人建立一個阿拉伯國。

但當時聯合國投票的時候,阿拉伯國家就強烈反對,沒有同意這個方案,自然也就沒有讓巴勒斯坦建國。

他們也有自己的道理:這地方是阿拉伯人的,根本就沒有猶太人的份。因為你們猶太人出走多少年了,我們已經在這生活一千多年了,這地方早就跟猶太人無關了!

你們在別的地方受到不公正待遇是值得同情,但都是當地政府的罪過,跟我們都不沾邊,憑什麼他們犯錯我們買單?誰迫害猶太人,誰就負責讓出土地讓他們建國。你們的幸福不應該建立在我們的痛苦之上。

就這樣,在英國對巴勒斯坦的統治結束的時候,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向襁褓中的以色列國開戰。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聯軍不僅沒有把以色列國消滅在搖籃裡,反而以失敗告終。 此後進行的四次中東戰爭都是這場戰爭的繼續,阿拉伯人消滅以色列的目的始終沒有得到實現,巴勒斯坦建國的夢想也始終沒有實現。

昔日猶太人顛沛流離的命運又出現到了他們身上,巴勒斯坦人實際掌控的地方越來越小。每發動一次戰爭,巴勒斯坦的土地就被猶太人奪走一部分,現在巴勒斯坦的實際控制區已經遠遠沒有聯合國劃給他們的那麼多,巴勒斯坦人建國的夢想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實現。


小約翰


所謂的“合法”,只不過是合乎列強的法律意志而已,所謂的“放棄”,只不過是巴勒斯坦被迫無奈之舉罷了。

美英地盤那麼大,為什麼不劃一塊給猶太人建國呢?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要挾聯合國通過決議,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建國,而巴勒斯坦本身就是彈丸之地,怎可容納分散在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猶太后裔?

不同意就訴諸武力,在美英支持下,猶太人奪取了巴勒斯坦大片肥田沃土,並不失時機地建立了以色列國,這不能不激起巴勒斯坦人民的奮勇還擊。然而,巴勒斯坦面對美英列強,無異於以卵擊石,就算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又豈是它們的對手?

多年來,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數個阿拉伯國家發起了一次次解放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而今,巴勒斯坦周邊國家中,除了敘利亞、伊朗外,大多成為美國的盟友,這樣復國的希望更如海市蜃樓,可望不可即。

更讓巴勒斯坦人民無望的是,去年以色列在美國的幫助下,一舉將首都遷至耶路撒冷,這就等於斷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念想,使得復國簡直成了無止境的夢想,遙遙無期。鑑於此,不放棄又能怎樣呢?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這對水火不容的宿敵,何時能“相逢一笑泯恩仇”?都說解鈴還須繫鈴人,然而美英能夠辦得到嗎?它們本身就侵略成性,豈有菩薩心腸?看來,猶太人在外漂泊上千年終能建國,巴勒斯坦將很難擁有這一天。嗚呼,悲哉!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赤裸裸的說,巴勒斯坦人就是放棄了建國。

畢竟是聯合國決議,哪怕聯合國被西方國家和蘇聯操縱,哪怕以色列和猶太復國組織確實大把撒了錢,但這裡國際慣例就是倆國家了,難以更改。

可以理解巴勒斯坦人和背後別的阿拉伯族群,畢竟我們在這一直住著,百十年來以色列人一批批就過來紮根,現在還要在我們土地建一個國家,誰忍得了?但巴勒斯坦人和周邊其他阿拉伯人錯估了形式,以色列人有全世界猶太人支持,有東西兩大陣營默許支持,很多巴勒斯坦人就成了難民,背井離鄉,以色列不聲不響佔據更多土地。

至於,阿拉伯人要團結了,是一家人這樣的說法,建議大家看看《阿拉伯的勞倫斯》,可以說對這個民族諷刺的厲害,有外部誘因,主要還是自己內鬥,不思進取。“狗大戶”就靠著石油續命。

現在,巴勒斯坦建國了,聯合國和國際組織逐步接納巴勒斯坦,甚至以色列都默許巴勒斯坦溫和派別為主建立的國家(以色列堅決反對哈馬斯)。國際社會可以理解,以色列改變了點立場,原因讓人哭笑不得,是阿拉伯人的子宮武器,窮了吧唧的巴勒斯坦人,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失業人口有事沒事懟懟以色列軍警,加上宗教力量對巴勒斯坦人口的推波助瀾。地主家也沒餘糧啊,以色列也害怕未來被染綠,還不如確認一下邊界呢,個人感覺這也是未來大趨勢。

雖然放棄了早年的建國,但巴勒斯坦還是終究要成為被大多數國家承認的國家,這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我也不知道za弄了


此說不成立。猶太人創立國家是合法的,建立國家不合法。就像一塊土地,在土地上畫線,框出一個範圍。就是創立,然後在這土地上建房子,叫建立。聯合國決議是把巴勒斯坦這塊土地進行劃分,然後讓兩族人在劃定的土地上建國。猶太人越過劃定的土地建國當然不合法。由於猶太人違法建國,所以導致巴勒斯坦人無法建國。

當年,巴以雙方的官方在奧斯陸達成協議。看似徹底解決了巴以糾紛。如果雙方都能按照協議辦,那麼巴以問題是已經解決了的。

可是雙方的激進派都不滿意這個決議。拉賓總理被以色列激進分子刺殺身亡。而巴勒斯坦方面哈馬斯發動群眾抵制法塔赫。法塔赫失去巴勒斯坦的領導權。奧斯陸協議名存實亡。其實在以色列民間和巴勒斯坦民間,還達成了一個民間協議。關於土地劃分和耶路撒冷的最終問題都有解決方案。這些都隨著雙方的內部形勢變化而付諸水流。現在雙方都是激進派在話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