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魚可以哪些魚苗一起養才能讓魚塘得到合理利用呢?

農紀


不請自來!

首先農村養魚,要充分考慮到立體巡環利用,讓你所養殖的池塘,最大化的為飼養者創造經濟效益!

那麼何為立體化?就是水分上中下三層!中上層的魚類有白鰱和鱅魚!中下層的魚類有草魚和鯿魚。下層及底層魚類有,青魚,鯉魚,鯽魚,桂花魚等。


草魚和鯿魚以食草為主,只要草料充足,可適當增加養殖密度!魚苗期每畝可各投放一百到兩百尾之間,根據草料而定!

白鰱以食浮游植物為主,鱅魚以食浮游生物為主,這兩種魚有水體清道夫的美譽,白鰱可適當增加密度,如果水面在每畝養殖100只鴨子的話,還可再增加一些!但鱅魚必須按比例投放!每畝最多不超過十五條。否則會適得其反!


在底層可少量的投放鯉魚!因為鯉魚的破壞力太大,繁殖力又強!所以必須要少投放!

如果塘底螺螄眾多,可以適當的投放一些青魚!鯽魚是雜食性魚類,可以多投放一些!另外如果池塘裡小雜魚眾多,還可適當地養殖一批桂花魚!但是,桂花魚,青蝦和河蟹,對水質要求非常嚴格,必須水質要清瘦,否則肥水容易缺氧,造成死亡的後果!

需要注意的是,養鴨就不可同時養桂花魚和蝦蟹!因為鴨糞太肥水了,水色如墨!蝦蟹等接受不了!

如果不養鴨,就可以再套養青蝦與河蟹!

而如果養鴨,則白鰱鱅魚,鯽魚等幾乎每隔兩月,就會有一㧗成品魚上市!鴨子也為養殖戶增加了另外一項收入!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點心得!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農村養魚可以哪些魚苗一起養才能讓魚塘得到合理利用呢?

在食用魚的養殖過程,收益和魚的產量是分不開的,在同一單位面積養殖下要想達到高的產量與收益,首先得學會合理利用魚塘所有能利用的資源,如水體中餌料的利用,水體空間的利用等,但這歸結起來就是魚苗的合理搭配放養,那麼在農村養魚,在魚苗放養殖時哪些魚苗一起搭配養殖可讓魚塘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呢?踏火的經驗建議是:


  • 食性的互補性:如水質較肥浮游生物豐富的水體,可以白鰱和花鰱為主養對像,同時放養少量鯉魚、鯽魚和草食性的魚。這樣白鰱、花鰱以吃食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為主,從而維持水質平衡,而草食性魚可吃一些人工投餵的草或餌料,其殘餌或糞便又可以被鯉魚和鯽魚利用。這樣所有的魚類可以起到很好的食性互補作用,不會出現爭食現象。

  • 空間互補性:因為每一種魚的經常活動的水體空間是不一樣的,例是白鰱、花鰱喜歡在上層水體活動,草魚喜歡在中層水體活動,鯉魚之類的則喜歡在水體的最底層活動,因此我們在放苗時一定要考慮同一個水體層的魚不要放的過多,這樣會使這一水體層的密度過大而使魚的生長受限,最好的方法是根據魚的生活習性各水層的魚都放一些,這樣能更好的合理利用水體的空間。
  • 根據魚塘條件來合理放養殖,所謂魚塘條件則包括魚塘的水源、肥度、天然餌料等,例如魚塘水周邊青草多的可多養一些草食性魚,螺、蜆多的可多養青魚,這樣可更合理地利用各種天然餌料,以降低生產成本。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