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现在的校长是怎么来的吗?为何感觉学校领导大多数是高级职称?

Zyl老夫


这多简单了,你敢跟校长争荣誉和东西吗?也许都不给你争的机会。就是投票我想问问大部人会投你吗?就是大部分人投你了,结果不是还可以改,只是在形式上给你一个心理安慰,说这就是“民主决策”的魅力。


techerChen


我们这里地处偏远农村,一共有7所小学,其中大多数校长都是论资排辈“熬”出来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精通诸多门道,评上高级职称不足为奇。假如没有评上,就令人感到奇怪了。

下面是一位领导在教育局做的经验介绍:我镇7所小学,有4位校长的年龄在55岁以上(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老民办),他们淡泊名利,心无旁骛,遵循学校管理规律,潜下身来、静下心去抓教学……太多的溢美之词。

我曾在好几所学校工作过,耳闻目睹了一些校长的工作作风。有的校长靠着刻苦自学和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都能与时俱进,学校各项活动风生水起,老师称赞,家长、学生称赞;个别校长的所作所为,实在不敢恭维。贪图享乐,工作分给别人干,自己双手插进裤袋里作壁上观;拍马逢迎,请客送礼,钱权交易,心思根本不用在学校里;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脏话粗话连篇……

对了,有一次上课期间一位校长溜进校长室呼呼大睡。几位学生找他有事,隔着门窗听见里面鼾声如雷,学生们不敢敲门,只敢站在门口捂着嘴笑。后来校长知道了,把那几位学生叫进办公室里狠狠骂了一通。其实,老师们上课,校长睡觉已是大家公开的秘密。

俗话说“猪往前拱,鸡往后扒”,这些校长们大都干了几十年,他们各有各的法儿。

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除了身体力行抓好教学之外,校长还有许许多多工作需要做,比如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等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应该是给学校注入灵魂的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最重要的不是行政领导,不是长官意识的领导,而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的思想理念决定了校长的行为,校长的行为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也曾说:“一所学校因为有一位好的校长而迅速崛起,也因一位庸庸之辈而日落千丈。校长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躯体。”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


江山165940261


我是老师,我来告诉你吧。

第一:校长是上面认命的,即当地的教育局。

目前的校长都不是老师选举出来的,都是来自上面的任命。

校长的提拔有两个渠道。第一是学校的副校长提拔为校长;第二是教育局科室的领导到学校任校长。

第二:校长是慢慢成长起来的。

在学校任何一个普通老师都不可能一下子提拔为校长的。

一个老师要先做副主任、主任、副校长,然后才可能提拔为校长。

教育局提拔的也至少是副校长级别的才有可能提拔为校长。

当然,也有例外,我们这里的一个音乐老师去教育局干了一年科员,直接提拔为一个幼儿园的院长。

万事都有例外。

第三:校长并非都教过课。

我们学校三任校长,教课最长的校长也不过教了三年的课,有一个从未教过课。

校长不是看教学能力的,不是谁教课好就一定能当上校长。

校长与教学能力没什么关系。

第三:校长都是高级职称,是因为自身有优势。

校长确实都是高级职称,至少我们这里还没发现有一个校长不是高级职称的。

那么校长为什么都能评上呢?

1、在领导岗位时间长了,证书太多。

2、权利在手,获得荣誉的机会比一般老师多太多了。

3、职位高,评审职称积分也高,更容易评上。

4、就算当校长前评不上,当上也很容易评上,人脉广好办事。

当然校长之所以是校长,在某些方面肯定是强过老师的。

但目前的校长就算老师们再不满意,意见再大,也不能撤人家的职,老师们无权!

一个人一旦当上校长,只要不犯大错,不违法乱纪,基本都可以一直当到底,换个学校照样是校长!

所以,谁不想当校长呢?


人生如梦LLH


“三味”在农村初中从教30多年,所侍候过的校长近10位。校长是怎么来的?当然都是通过县教育局任命而来的!

不过,要怎样才可以让教育局任命,这里面的讲究可就多了。

俗话讲,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每个校长爬上“校长”之位的路是各不相同的。在此,我们不必知晓,也无力弄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真正凭工作能力和教学成绩挤上“校长”之位的,真的很少!

即使能力再强,教学成绩再好,如果你没有一点关系,不去上级领导面前“说一声”,那么,你在领导面前只能永远是一位“好老师”,决不会考虑将你提上“校长”的职位。

因此,在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中,教学能力极强、教学成绩很突出的比比皆是,但是在所有中小学校长中,曾是或依然是“优秀教师”的,真不多见!

“三味”所清楚的几位校长,基本上是这样当上校长的:

在“暑假人事变动季”,一些老师凭借关系,找到教育局领导,提出“当学校领导”的要求,然后,教育局给个面子,先让某老师进入学校“二层”机构。做几年后,积累了一定的资历,再一步一步提出更高要求,最终走上校长之位。

“三味”一直觉得,我们公立中小学校之所以竞争不过私立学校,在校长任用制度上,“唯贤是用”做得不够,“任人唯亲”陋习没能根除,是一个重要原因。

校长之职,通过从老师中竞选产生的制度,现今在公立中小学中极少实现。另外,校长职位一直采取“只上不下”的终身制,使得很多学校最终走向了哀落的道路。



教育界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足见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影响是很关键的。有时,选好一个校长,等于救活了一所学校,也就救了一方百姓的教育。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要说现在的校长是干出来的,我敢说,你敢信吗?

你去基层学校走一走、看一看,现在的校长,有几个还在带课的?而那些连课都不上,长期疏离讲台、疏离教室、疏离学生的校长,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又从何谈起?

要是嫌麻烦,你也可以随便到一所学校的校门口随便堵一个学生问问:你们校长是教啥课的?或者随便堵一位老师问问:你们校长的教学水平怎样?我保证:你得到的回答不是白眼就是嘲讽:现在的校长还有带课的吗?带课谁还当校长啊?!

你可别以为人家校长脱离了专业技术岗位,就与各种专业技术职称和荣誉无关了。恰恰相反,各学校的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师等职称和荣誉,基本上都是校长拿完了副校长拿,副校长挨个轮完了主任、副主任再拿,到普通老师这个层面,要是没有点歪门邪道,你一辈子都别想。没办法,评优选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等,制度都是人家制定的,资源的分配权都在人家手里,你一个普通老师,拿什么跟人家比?

遥想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但凡是个校长的,那都绝对是教学上有一套、品德又足以服众的,那时候的校长在许多人的眼里,可能不是权力最大的,但绝对是最有学识的。现在的校长有什么?连本校学生都不知道他是教什么的,你说他除了"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之类的虚名外,还能有什么?真是可悲啊!

强烈建议国家对中小学行政人员参评专业技术职称的行为进行规范,严格规定不带课或不满课时量的行政人员不得参评中高级职称,这样才对普通老师公平。

高级职称你们先上,各种荣誉你们先拿,绩效工资你们最多,凭什么?就凭你们是领导……啊呸!

(声明:现实中也不乏"实干型"校长,只是比例较低而已,本文并不针对这类有真才实学的校长,请读到本文的校长切勿对号入座)


我爱语文


我觉得应该是由古代的督学演变而来的。就像现在工地的监工一样。为什么现在校长大多数都是高级教师呢?因为校长一般都是觉得自己比一般的老师都要优秀。就像我们学校的校长,他年年把自己评为优秀,好像自己不优秀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好像自己不是一个高级教师,就不能在一般的教师面前高高在上,道貌岸然。其实他们当校长不是为了帮助老师进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帮助老师创造教学条件,帮助老师学习教学理论,帮助老师改革后进的教学方法。而是想在老师面前摆谱。强迫老师做这做那。做一些毫无用处的工作。做一些面子上的工程,做些花里胡哨其实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就应该像古代的地主一样使唤,指使其他的老师。做很多没有效果的事情,堆起来好像功劳很大的样子。其实我觉得好多校长把自己评为高级教师,就是为了那几百块钱,因为平常高级教师就会比一般的老师每月都将近高700块钱的工资。这在农村小学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在有些教师的眼里,可能就是天文数字了。总之小学教师的高级职称,一般都是由校长最先评上的。再过十几二十几年才会轮到一般的教师评上。我想到那个时候大多数教师都离退休只有两三年了。评上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雏鹰文学


不管校长,副校长,还是什么“长”。都是上级“长”任命的。对上级“长”负责。而非全体教职员工民主选举产生,对全体教职员工负责。

至于职称。“水涨船高”。职务高职称自然而然就高。因为评定职称的人大多都是领导,最终决定权也在领导。因为领导辛苦,领导优先。


居家活佛


校长都是上级任命的。校长大多是高级职称,有一部分是从教师中逐步提拔任命的,其中有些是教学行家,评上高级职称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更多的是利用职权便利,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有一个上级普遍认可的理由:既然是校长那肯定是教育专家,加之官本位的稳固地位,所以优先评上高级职称简直就是必须必然的。


其乐在衷


以平常心看别人。俗话说,若要公道,打个颠倒,现在我们试着把这个问题颠倒过来回答:为什么老师具备了中、高级职称后才能被选为校长?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一些,因为学校是一个业务部门,凭的就是业务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能力的职称晋升,还有很多硬性规定的,比如教龄、任职年限、担任工作、研究成果、完成任务情况、论文、工作态度等等,只有年复一年地慢慢努力、积累,较好完成任务,业务水平逐年提高,职称才能慢慢提升,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这才具备了担任领导职务的影响力,有了做校长的机会与条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从普通教师走上领导岗位时,他已经具备了中、高级技术职称,很少有才入职不久、只有初级职称的年轻教师做校长,毕竟能是业务部门,不能服众哪!当然,一些中级职称的教师在担任领导职务后,继续晋升职称也是很正常的,就和普通教师也晋升职称一样。当然,个别校长利用职务之便谋职称之利的也有,就像任何部门都会有贪腐一样,但这不是普遍现象。还有一点,即使使用了非正常手段晋升职称的,也必须要符合职称晋升 的基本条件,否则,人事部门是无法审批。也就是说,就算有人谋职称之利,一般也是属于道德层面的“插队”问题,至于有人为职称之利而违纪违法,则另当别论了。毕竟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不要把自古的“清水衙门”想象得那么混浊,不要把我们的社会想象得那么阴暗,想成功就得长期不懈努力!


坪沿子


学校一般分为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而学校校长自然而然的也要分为公办学校校长和私立学校校长,两种情况的校长的由来也不相同,让我们分开来讨论:

公立学校:

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的校长要么是教育局下派,要么是本校的副校长升迁,比例多数以前一种为主,也就是说教育局下派校长占多数。而目前,从学校老师到教育局工作的路基本已经断绝,多数算是借调,算不上正式过去,要想成为教育局的一份子,最起码要通过编制考试,不然,一切也只能算是为他人做嫁衣。

但问题来了,公派校长不曾站在讲桌讲课,能否当好校长?

在我看来,只要这些公派校长不太官僚主义,对一窍不通教学颐指气使,做好居中协调,管好人和财,这样的校长就是好校长,且校长还有若干校长助理,一切都好说。

至于说高级职称,对于校长而言,就更是小菜一碟,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缺,哪怕做做样子去课堂讲一堂课,学校老师和管理层也得捏着鼻子叫好,算是走过场吧。

再说那些实地副校长升为校长的人来说,本身就是实力派,对于高级职称,估计在没当选校长之前,就已经是囊中之物了。

私立民办学校:

对于这部分校长,除非是老板单独聘任校长,其余的便是有老板自己当校长,这部分校长算是比较特殊的,管理方法也更贴近于实际,更想一些企业,但如果是聘任的,能力肯定差不了,职称也只能算是一方面而已。

当然,现在的家长看学校不会看谁是校长,更多的则是关心教学成绩和老师,也就是最最实际的那些,至于校长如何,只要不是特别折腾,家长一般不会介意谁是校长。


总之,校长还是离家长和学生远一些,至于是不是高级职称那就更无所谓了,毕竟他们又不直接教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