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 這是 文山 的第 59

篇文章 -

作者 | 文山


艾滋病和癌症是部分人的絕症,拖延症是全人類的絕症。

最近對這句話真是深有感觸。

疫情的影響,一天的工作量,只頂過去半天的工作量,每天在家辦公本,還把交通通勤的時間省了出來。

擠一擠,比過去每天能多出3、4個小時。

我以為能抓住機會,學以前沒時間學的樂器,看以前沒空看的書,聽以前沒聽過的課。

結果呢,拖延這個魔鬼,讓我把時間耗死在刷劇、看電影上。

我拼命想要改變,卻越是拖延。

最後自欺欺人上癮,習得性無助的感覺油然而生,痛苦不堪。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01

“誰來告訴我,我到底有哪件事是徹底完成的”


翻開和拖延有關的書籍和帖子,我才發現除了程度上的嚴重與否,幾乎沒人不拖延。

名人達芬奇,他一生創造了大概有六千多頁手稿。

裡面有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包括飛機的手稿等等,但是他真正完成的真沒幾件,他一輩子成功畫完的畫也就二十多幅畫。

著名的《最後的晚餐》,他畫了三年,《蒙娜麗莎》他畫了四年。

就因為他不斷的拖延,好多機構都和他鬧掰了。

他的一本筆記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誰來告訴我,我到底有哪一件事情是徹底完成的。

你看,縱然是達芬奇,也難逃拖延的困擾,並且一輩子都陷入自責與悔恨中,到死也沒能解開。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普通人也是如此。

為了解決拖延的問題,我去翻看《拖延心理學》、《我的拖延女友》、《終結拖延症》等書。

想不到的是,在看書這件事上我就遭遇了拖延。

每次看書就走神,每次說看一集電視劇就看書,變成了一直看劇。

到了晚上後悔一番之後,又像打了雞血一樣,暗自發誓明天要看完2本書,並把筆記大綱寫出來。

結果第二天還是重複前一天的模式,起床拖半天,看書拖半天,到了晚上又悔恨自責,如此循環內心無比煎熬。

拖延的影響既涉及各種人群,也涉及方方面面。

《拖延心理學》的作者萊諾拉.袁和簡.博克,用了25年來做拖延症的調查,她們發現拖延幾乎遍及所有方面,諸如:社交、學業、財務、工作、家務等等。

其影響結果以各種形式體現出來,包括常見的自責、尷尬、屈辱、焦慮等心理現象,也包括金錢損失、丟掉工作、成績下降等。

拖延帶來的戕害是無差別的。

無論是自律與否,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無論貧窮富貴,拖延成了是全人類的“絕症”。

有人曾對拖延下了這麼一種定義:

它是一種沒有任何的原因,毀掉自己生活的一種行為。

拖延到底有沒有原因呢?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02

拖延是種心理綜合徵,還可能和人類先天特性有關


很多學者曾研究過拖延。

最成功團隊之一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資深心理諮詢師萊諾拉.袁,與心理學博士簡.博克。

她們花了25年,對800多項拖延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拖延的原因。

公眾第一次被告知,拖延和惡習、品行都無關,而是一種心理綜合徵。


  • 害怕失敗

有人是行為上的完美主義,容忍不得自己的行動有一絲缺陷,他會持續的改進,直到獲得完美的結果。

有的人是心理上的完美主義,容忍不得失敗之後內心後悔自責的痛苦,拖延成了唯一的“解藥”。

我爸以前是一名工程承包人,他經常拖拉著不及時參與競標,直到最後項目被人拿走。

這種時候,他總會忿忿的說:“我對送禮諂媚、跪舔別人沒興趣,我喜歡的是簡單、開心。”

事實上,心理上的完美主義者儘量避免自己參與到競爭中,他們害怕自己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痛苦、自責。

只要一直拖著不參與真正的競爭,就永遠不會有失敗。


  • 害怕成功

對,你沒看錯,人會因為害怕成功而選擇拖延。

有人害怕失敗不願行動,是不想讓人看到自己的軟弱和無能,有人害怕成功不願行動,是不想讓人看到自己的野心。

害怕別人聚光燈式的關注,也會讓一個人害怕成功,這樣的人往往是害羞的。

我高中的時候成績比較好,開學典禮時經常會上臺領獎,那時候我特別羨慕成績差的同學,因為他們可以帶在人群中不被人注視。

所以,每每開學典禮的時候,我都是拖著最後一個出教室去禮堂的人。

《拖延心理學》還指出了其他原因,比如害怕成功後得到更高的期待,害怕自己的成功給別人帶來傷害等等。

你看,這和我們平時想的不一樣吧,成功也會因為某種心理上的困擾,使人變得拖延。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 獲得控制感

看到這個解釋的時候,我真的有被狠狠擊中一拳的感覺。

領導在我不想做事的時候,給我佈置個任務,幾乎每次我都會拖到最後,一開始我以為是自己懶惰或者是沒心情。

現在我才知道,類似我這樣的拖延者,是想通過拖延來反抗被領導控制的感覺,越拖延越容易產生我反制住局面的錯覺。

直到截止時間臨近,才從虛妄的念想中痛苦的過渡到現實中來。

類似的事還有,移動公司告知我話費快沒了,我一般會拖到真的停機再交;小時候我媽叫我起床我一定會待到,她拿著棍子走進房間……

不是懶,而是人會潛意識的想要通過拖延來獲得事情的掌控感。

你看,從這個角度看,拖延竟然披上了爭奪控制權,贏得尊敬和獨立自主的外衣。


  • 調節親疏關係

拖延產生的原因還與人際關係的親疏有關。

有的人害怕疏遠,故意選擇拖延來延緩恐懼的到達。

比如,我一個研究生學姐,因為不想離開學校導師和同學,做畢業論文的時候總是拖,一直拖到導師亡命催。

有人害怕太親近,故意選擇拖延避免過於親密的不舒適。

比如,我曾故意延遲迴消息給那種得寸進尺的人,因為對方表現出的親密值虛高,讓我有種被冒犯的感覺。

人生是一個持續的非舒適區,我們不自覺的找若干讓自己舒服的姿勢,拖延是其中一種。


  • 耗盡所有資源是天性

不同於上面的心理原因,拖延還可能與天性有關。

1955年英國政治學家帕金森,研究英國官僚體系,提出了帕金森定律,即:

一個組織總是趨向於層級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忙,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

為啥呢?

人性決定了,人類從來不是幹多少事就用多少資源,而是有多少資源就耗盡多少資源。

同樣的道理,這也可以用來解釋拖延。

有多少時間資源,就耗盡多少時間資源,不就是拖延的真是寫照。

從這個角度來看,要解決拖延真的很難,因為這幾乎是件違反人性的事。

所以有人說,拖延就像是一朵蒲公英,你把它拔掉,它又會很快長出來。

那是不是,拖延的困境根本就沒法解決?心理原因尚且可以求助,反人性卻能難倒一大批人。

不,有辦法。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事也是反人性的,比如說學習。

但很多人把學習這件反人性的事就做得很好,這也就說明拖延可以被解決。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03

拖延的解決方法


關於解決拖延的方法,我在閱讀了三本和拖延有關的書,看了一些有意思的視頻之後,總結出以下幾種。


  • 不要報復性的自責

一旦拖延發生我經常會報復性的自責。

一邊想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幻想自己成功之後的場景,一邊後悔被浪費掉的時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最後甚至會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

“是不是我這輩子就這樣了?”

“難道我天生一事無成麼?”

越是自我否定,越是拖延不作為,最後陷入一個負面循環的怪圈,經常習得性的無助。

但事實上,拖延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人類的動物本能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而且已經運行了150萬年。

而人腦進化出能理智管理行動的大腦結構,往往抗不過本能的慣性。

所以,發生了拖延不要自責,尤其是不要報復性自責,拖延是人的本能在運作罷了。

接受產生拖延的生理原因,停止報復性的自責,才不會掉入負面循環的怪圈,這是我們解決拖延的第一步。


  • 足夠的改變動力

《我的拖延女友》中,女主葉子璐屢次戰拖失敗,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她的動力不足,渴望改變的慾望不夠強。

每次立了flag都會倒,每次承諾的事都做不到。

刺激她真正改變的是兩件事,一個是失業的打擊,一個是父親心梗意外去世。

兩次連續重擊,讓她真正意識到除了戰勝拖延,別無選擇。

前面說了拖延是本能運作的結果,所以沒有足夠的動力,還真的難以緩解拖延,打贏這場持久戰。

至於如何找到充足的動力,就是另外一個話題。

像渴望成功、忍受不了失敗的痛苦、現有生活壓力等等,都可以成為動力源,在這我們就不展開了。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 目標合理、具體化

《拖延心理學》作者簡博士她們發現,拖延者設定的目標幾乎是模稜兩可的。

“今天我得做些事情。”

或者是目標太不切實際。

“我想在這個領域做到第一。”

含混模糊、不可操作的目標,實際上更容易引發拖延。

因此,制定的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制定的計劃必須是可行的。

什麼樣的目標是明確呢?比如:

“我今天要看100頁《拖延心理學》”,就比 “我要看幾本拖延方面的書”更明確。

以此類推,明確的目標一定是可衡量的,有數字、有名稱,沒有模糊的量詞。

什麼樣的計劃是可行的呢?

《我的拖延女友》中葉子璐第一次興沖沖想改變時,寫了一份極為詳細的計劃,早上六點起床,洗漱15分鐘,吃早飯10分鐘,六點半開始看書……

結局當然很慘烈了,她不僅九點鐘才起床,還看了一天電視劇,定的目標一個沒完成。

改變是個過程,長期拖延的改善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制定的計劃必須要具有可行性,可以先從一個容易改變的目標開始,比如說早睡,或者說多看50頁書,給好朋友打電話。

比如,我定的目標是每2天寫一篇文章,但我的改變過程不是馬上達到這個頻率,而是比以往每天多寫500字,直到每天能寫5000字為止。

大部分拖延者的腦中只有“終點”,至於怎樣到達,他們往往不願意多想。

改變需要時間,衝動盲目的制定目標和計劃,只會像《我的拖延女友》中的葉子璐一樣,在持續性的挫敗中,磨光鬥志和希望。


  • 設置截止日期

TED演講,有一期一個嘉賓在講拖延時,給了個很形象的比喻。

我們的大腦中住著三個小人,一個是及時行樂猴,一個是理智小人,一個是恐慌怪獸。


及時行樂猴經常會跳出來干擾理智小人的掌控,人就因此而拖延,一會兒看看手機,一會兒刷刷劇,正事永遠被耽擱。

能驚走及時行樂猴的只有恐慌怪獸,而截止時間是喚醒恐慌怪獸的方法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在任務截止前幾天,會特別著急事情沒做完。比如,大學生的考試、領導佈置的任務等等。

除了別人設置截止日期以外,我們還可以自己給自己設置截止日期。

比如,《無效社交》作者李小墨,在2020年立了個flag,說自己不能三天更新一篇文章,就發一千元紅包給粉絲。

我們可以借鑑這種方式,交足夠讓自己肉疼的錢在朋友那,拖延了錢就是別人的。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 用運動減輕拖延

前面講了拖延產生的機理,這些認知能夠幫助我們一定程度上緩解拖延帶來的負面情緒。

這跟看著鏡子哭泣是哭不出來的一樣,直面拖延本質的時候,已經前進一大步了。

但長期拖延會帶來了根深蒂固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暴自棄,《終結拖延症》作者指出這些負面情緒處理不好,會適得其反,陷入放棄治療的深淵。

如何處理負面情緒,作者給的答案是先冷靜、再分析,這有些籠統。

我的經驗是用運動釋放情緒壓力。

科學上的研究也表明,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延緩內啡肽(一種能讓人快樂的物質)的衰變、刺激神經遞質的釋放。

這有利於調節負面情緒。

另一方面,運動時每一次發力的過程,都是情緒排洩的過程,這種情況下,心情會得到“治癒”。

所以,要戰勝拖延就撿起一項運動吧,我最喜歡的是健身、跑步。


  • 對外界干擾說不

《拖延心理學》的作者在25年的心理學研究中發現,患有ADD(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幾乎都有拖延的毛病。

難以管控衝動和干擾,是引起拖延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常人控制約束力雖然強一些,但大多數人的拖延就是被長年不斷的外界干擾滋生出來的。

比如,手機、電子遊戲,桌子上的雜物、鄰居的吵鬧等等。

前一段時間付費自習室在一些城市火了起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裡面干擾少,學習效果好。

我之前對比過在自己房間裡學習,和在圖書館學習,前者極容易被房間裡的雜物影響,遠比在圖書館拖沓。

要戰勝拖延,控制好外界的影響和干擾很重要。

清理桌上雜物,丟開手機,關掉WiFi……,控制好這些外界干擾,一定能有效緩解拖延。

從人的先天性重新認識拖延:看清5大誘因,掌握6種應對策略


04

總結


拖延的影響是無差別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

普通人會拖延,牛人也會拖延。

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查閱一些資料,本文列舉出5種:

  • 害怕失敗而拖延
  • 害怕成功而拖延
  • 為了獲得控制感
  • 通過拖延調節親疏關係
  • 耗盡所有資源是人的天性

先從心理角度挖掘拖延症和心理原因之間的關聯,再探討了拖延與人類天性之間的可能性,多一個角度看待拖延。

面對拖延的複雜成因,本文從認知、行動的角度出發,結合理論和自己的經驗,列舉了6種解決拖延的方法:

  • 不要報復性的自責
  • 足夠的改變動力
  • 目標合理、具體化
  • 設置截止日期
  • 用運動減輕拖延
  • 對外界干擾說不

總之,解決拖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是場需要耐心的持久戰。

我們不僅要在認知上有改變,還必須在行動上有策略的進行。

如果你也有拖延困擾,請收下這篇攻略,我們一起做個行動派。


作者:文山,一個死磕自己的90後,專注於個人成長,有時荒腔走板的侃侃新聞,聊聊人生,不毒舌也不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