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有素但未參加過實戰的士兵與未參加過訓練但參加過實戰的士兵,哪個更厲害?

海東青海東青


二戰時期美國新兵,咋把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老兵消滅了的。美國兵都是戰時臨時抽調的,日本人咋打不過。


波波033204


訓練有素的士兵與參加實戰的士兵,誰的戰鬥能力更強。不可否認,當然是參加實戰的士兵更強,筆者用親身經歷來說明這個問題,筆者是參戰老兵,訓練不到半年就隨連隊進入法卡山前線陣地擔任防禦作戰任務,進入前線陣地之前,筆者是軍區指定班排新戰術訓練大綱示範先行班機槍手,所謂的班排新進攻防禦作戰訓練大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在作戰中根據作戰經驗發現不足,而重新改正強化新的班排進攻防禦戰術訓練教案。迴歸正題,在前線陣地擔任防禦作戰任務二年半的時間,筆者和戰友的一起曾經接受無數批來前線陣地實習的各部隊優秀幹部,其中有陸軍軍官學校學員,內地部隊的營連排級幹部,筆者當過最高級別首長的班長是之前大軍區政治部的領導。這些優秀幹部到前線後都編入班排,與戰士們一起執行各種作戰任務,如陣地值班,邊境巡邏,越境潛伏,追捕特工,前沿敵情動態分析判斷,各種地形各種氣候條件下的應敵辦法等等。要深度去探討這個問題,需要時間去更深入說明,從個人的經歷來看,有實戰經驗的士兵比訓練有素的士兵更有戰鬥力。











老虎208626539



李宗仁回憶錄有個說法,他認為,在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國軍各部隊因為長期在軍閥混戰狀態,所以戰鬥經驗都是比較豐富的,而日軍在九一八之前的戰爭經驗就是日俄戰爭時期的,所以部隊的中下級軍官普遍缺乏戰爭經驗。所以,他認為如果指揮得當,是完全有能力擊敗日軍的。

但是一打起來,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日軍中下級軍官確實比較缺乏實戰經驗,但是日軍的裝備水平和訓練水平對國軍來說,完全是壓倒性的優勢。所以,雖然日軍的實戰經驗缺乏,但是在打起來之後,有之前比較高的訓練水平,加上有裝備優勢,所以完全彌補了實戰經驗的不足。李宗仁所謂的國軍實戰經驗豐富的優勢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就以步炮協同來說,日軍因為火力優勢明顯,各種炮齊全,炮彈充足,所以在打起來之後,就靠嘴角的炮兵轟,步兵衝,已經是國軍完全可望可不可及的優勢了。在日軍炮火覆蓋的時候,國軍因為炮和炮彈都比較缺乏,所以只能躲著,等到日軍開始步兵衝鋒的時候,才能抵抗一陣子。而等到日軍炮火覆蓋和延伸射擊結束的時候,國軍的陣地基本上就被打爛了。

而且,因為國軍士兵多數是長期在各種軍閥內戰中活下來的兵油子,所以戰場紀律是比較差的,執行命令都要打折扣。相比之下,日軍雖然缺乏實戰經驗,但是戰場紀律很好,在炮火覆蓋和延伸設計的時候絕不亂動,該步兵衝鋒的時候,沒有命令絕不後退。即使突然被包圍,日軍也能馬上就地組織還擊,而不會慌亂。


如果說陣地戰因為武器裝備水平差距太大,日軍是海陸空立體戰,國軍的戰鬥經驗無法發揮出來,那麼在遭遇戰中雙方的表現就可以檢驗出部隊的基本素質和戰鬥經驗。而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表現也是完勝國軍。日軍在被國軍突然包圍之後,也能就地組織還擊,佔領有利地形,堅守待援,而國軍如果碰到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全軍崩潰,完全看不出來國軍的經驗豐富在哪裡。

即便是在戰敗之後撤退的時候,國軍的表現也是完敗給了日軍。日軍在撤離戰場的時候都可以做到交替掩護,有組織的撤退,而國軍一旦戰敗,撤退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會完全潰敗,各級軍官會甩掉部隊先跑,部隊就會完全打亂建制亂跑,最後變成潰散,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時都是如此,一說撤退就變成了無組織的潰散和逃命。


蕭武


訓練有素的士兵(但未參加過實戰),有強大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支撐,可以做到揹負幾十公斤,一路摸爬滾打幾十分鐘後,射擊時依然做到不喘不晃,穩穩的命中目標。即使是長時間作戰,做各種進攻動作、隱蔽動作和裝彈動作速度也超快。或者在負重幾十公斤一路摸爬滾打後,依然近戰戰鬥力不減。無論是行軍速度還是戰鬥速度以及戰鬥力戰鬥耐久力,都超強。而且強大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可以支撐起各種戰術,甚至是超越常理的不可思議戰術。

弱點是,戰場經驗不足,容易很快就丟了性命…[淚奔]但是,有個半年一年幾年下來,基本就無敵了。

而實戰經驗豐富,從未參加過素質練習的士兵。毫無疑問,都是經驗豐富的、不,應該說是心眼多的。否則,在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弱的掉渣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久歷戰場後,還能生存下來的。這種士兵即使再能活,也只代表心眼多而已。因為未經訓練,只有普通人是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負重幾十公斤幾乎寸步難行,就算勉強掙扎著跑了幾分鐘,也會立刻連喘帶晃的根本無法持槍瞄準了,心肺功能和力量、耐力、敏捷都遠遠不達標…只需負重跑幾分鐘,攻擊、閃避、移動速度全面大幅下降…一旦打起來,這些人如果不是賣隊友,根本就是團隊戰術拖後腿的存在。這種人,大部隊前進,他負重跟不上;大部隊急速後撤,他負重也跟不上;執行戰術需要高機動力,他也不行,因為他即使空手都跑不動3分鐘…除非躲起來放冷槍外,正面戰場上毫無戰術和戰鬥力可言。因為這種人拿著槍、揹著子彈跑不動…正常人空手跑1000米就得累死,何況是戰場上負重做動作…所以,這種人只能脫離大部隊的戰鬥、脫離小團隊的戰術,自己貓起來裝死或者放冷槍…有時,甚至關鍵時刻不惜逃跑或裝死不出來出賣隊友。否則,這麼笨的人根本不可能經歷數次戰爭還能活下來…

有些人,看完答案覺得不服。我這樣給你說吧。1個訓練有素的人未必能在3-5秒內手撕一個未經訓練的兵。但只需劇烈跑3分鐘後(想想未經訓練的普通人體測1000米時那個蠢樣子,而且還是無負重、空手跑),1個訓練有素的兵,在劇烈奔跑3分鐘後,基本上可以依然保持100%的戰鬥力。而未經訓練的兵肯定是連站都站不穩,甚至只能躺在地上喘氣了,而且是隻有出來的氣,沒有進去的氣那種…所以,只需3分鐘,訓練有素的兵和未經訓練的兵的戰鬥力差距就會無限拉大…這時1個訓練有素的兵可以在幾個數之內,隨便手撕4-5個連站都站不穩(更別說想端穩槍射擊了)的未經訓練的兵…這些大喘著氣、連站都站不穩的蠢貨,只能眼睜睜的被像捏死螞蟻一樣,一個個的捏死,連跑都跑不掉(跑不動)。

所以,假如你是士兵,一旦你身邊有那種明明是弱雞,但是幾經戰鬥最後都能回來,但他身邊的戰友已經換了好幾茬人了。這時,你必須格外小心他。更多時候,我們不怕神一樣的對手,怕就怕關鍵時候出賣自己的人(裝死、找藉口、關鍵時候莫名找不到人、跟不上戰術、打亂戰術、關鍵時刻不支援、撤退需要人救、甚至搬物資都得需要人幫、利用隊友暴露換自己活命等等等等)…


小貓遊俠


道理很簡單,假如我是指揮官一定選擇從戰場下來的老兵,絕不會選擇訓練數年甚至更久的“新兵”,而且我也相信所有的指揮官都會這樣選擇。實戰經驗遠要比訓練過程更加值錢,這就是根本原因。雖然有些極端人士認為沒有上過戰場的士兵哪怕當了一輩子,也不算真正的士兵,這個奇兵就不敢苟同,戰爭年代有付出生命報效國家的方式,和平年代也有自己的方式付出青春,都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危,使命相同,代價不一而已,一旦發生戰爭他們照樣前仆後繼。


這裡我們還是圍繞主題來簡單定論一下,不要過於複雜,也希望各位親也別將價值觀摻入到裡面。現在各個國家大部分都稱作入伍兩年後的士兵為“老兵”,因為他們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完成了作為一名合格軍人的基本成績。他們的軍銜也由新兵生為上等兵、下士、中士以及士官等等,這就說名他們有資格稱為老兵,唯一的差別是現在不處於戰爭時期,所以沒緊著他們快速投入戰場。當今 除了美國為了“全球反恐”而忙的不可開交,大部分國家都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所以目前美軍出現的陣亡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主題的厲害兩字應該是指他們的作戰能力,實戰經驗仍然佔非常大的比重,因為日常訓練的體能、射擊等科目在實戰中會得到成幾何倍數增長。當然所有打過仗的老兵都是從新兵通過戰場洗禮磨練出來的,走出來之後他們的思維、心裡、甚至整個身體都得到了“昇華”。他們在戰爭中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看到了最親密的戰友從身邊倒下、看到了他們殘缺的身軀,戰友可能為了掩護他人選擇犧牲自己,熟悉了彈片和子彈在身邊橫飛的戰場環境,暈血、嘔吐、哆嗦、不會走路甚至槍都不會拿了等一些“初上戰場綜合徵”就會很好的避免。

從一些歷史資料以及實戰數據來看,戰場上新兵的陣亡率確實要超出老兵許多,所以這不外乎訓練的問題,而且現在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會將沒有受過任何訓練的人直接投入戰場,這屬於白送人頭。這樣的人從戰場上下來的質量不敢保證,沒有任何準備的人上戰場遭受身體和心靈創傷的可能性更大,有可能影響終生。最後要說的一點就是萬事沒有絕對,這裡也只是說個大數據,誰也不敢保證打了幾場仗下來的人都比沒上戰場的士兵要好。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您的觀點與交流,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戰武奇兵


918事件爆發時,日軍參戰部隊有多少人有實戰經驗,東北軍有多少人有實戰經驗呢?七七事變時國軍的士兵有過幾年戰爭的比例要遠遠超於日軍,最後誰贏了?作戰經驗並不能讓士兵升級,因為有時候你面對的對手完全不同,老的經驗壓根就沒作用。麥克馬洪的作戰經驗遠遠超過普魯士總參謀長毛奇,服役時間在7年以上的法軍士兵作戰經驗也遠遠超過了臨時徵召的德國士兵,但戰爭結果是怎樣呢,還不是總參謀長動員體制下的德軍打贏了作戰經驗豐富的法軍。二戰時美軍士兵的作戰經驗也比不上日軍、德軍,還不是用大大的火力和後勤,又是一路碾壓的日軍、德軍。非洲大陸上的黑蜀黍們戰鬥經驗十分豐富,但是他們的作戰技巧和經驗有進步嗎?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這要看具體訓練質量,還有各自一方的武器性能數量和後勤保障能力。一戰,沒有實戰經驗的美軍,在歐洲戰場表現就非常突出,一點不懼怕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德軍。

美國於1917年4月所作的準備很差。人口在一億以上,它的軍事實力卻只有十九萬六千人,其中七萬七千人是陸軍正規軍,其餘是國民警衛隊。軍事裝備不是過時,就是沒有。沒有單獨的空軍——陸軍的五十五架飛機是通訊兵的一部分,連執行偵察任務也是不牢靠的。

但是,在5月19日美國通過徵兵法,到秋天,首批300多萬應徵入伍者穿上了軍裝。潘興立即定下了調子:這將是一支在美國人指揮下的美國軍隊,而且師的編制要大,幾乎達2.8萬人,約為英法陸軍師的兩倍大。

而且,在美國國內,全國正在動員,包括人員、工廠和資源。全部工廠三班倒。規模更大的師,更多的武器,完善的新兵訓練。

自1915年以來,西線就從未用過騎兵,但美國陸軍部依然買了一百萬條馬毯,二百萬只飼料袋,九十四萬五千副馬鞍和二百八十萬個馬籠頭。美國人的資源太多,德軍已經頂不住了。


深度軍事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沒有經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士兵即便是參加過實戰那也只是野路子,不僅算不上精銳部隊,還是烏合之眾!這種兵一對一玩單挑可能還可以,但是用來打仗的話會死很慘,如果跟對面訓練有素的部隊交手就是送人頭的。

首先,部隊打仗不是個人單挑。更多時候需要配合的,比如有人擅長格鬥,有人擅長狙擊,然後經過部隊這個團隊大家分工,通過配合揚長避短,這樣打起仗來才會有戰鬥力。反過來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那麼一群人在一起就是一群雞鴨,他們可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但是卻因為不懂得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導致軍隊混亂無法指揮,這樣的軍隊肯定沒有戰鬥力。

其次,在現代軍事中,沒有經過訓練,即便參加過實戰也不會帶來什麼實際的經驗增長。簡單來說,未經過專業軍事訓練的人可能體能很好,可能單兵格鬥能力很強,甚至也懂得開槍槍法也可能湊巧不錯,但是呢,他分得清步槍機槍狙擊槍嗎?他懂得各種戰術規避動作嗎?甚至他懂得怎麼操作夜視儀,測距儀麼?這些東西很多都是需要專業知識才能駕馭得了的。


優己


這要看具體情況。

參加過實戰不等於戰鬥力強,屢戰屢敗反而會嚴重挫傷士氣,使之毫無戰鬥力。

軍隊中有一種人被稱為“老兵油子”,為指揮官所深惡痛絕。這種人戰鬥經驗豐富,但卻不是指導新兵有效戰鬥,而是把有關經驗用於保命,極易帶動所在單位怯戰避戰。

這種人怎麼談得上戰鬥力!

訓練非常重要,實戰未必能取代訓練,尤其在高科技時代。

美海軍經常處於戰鬥值勤中,經驗肯定豐富吧?可偏偏出了幾次非常低級的撞船事故。

驕橫大意是一方面,另一個原因就是長期出任務,擠佔了訓練時間,造成業務水平下降。

一味強調以戰代練並不科學。


真正鱷魚不哭


1、在冷兵器時代參加過實戰的士兵厲害。因為冷兵器時代士氣非常重要,影響士氣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士兵的勇氣。沒有參加過實戰的士兵,在平時訓練的再刻苦,一到了戰場上見到的了血,見到了死人,他就會腳發軟。冷兵器時代動輒上萬人之間的混戰,陣型綿延數十里,其實真正能夠短兵相接的也就是前幾排的士兵,其他人都堵在後面基本看不到前面的情況,這個時候一個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那些將軍提到的詞就出現了,那就是士氣,士氣弱的一方,也就是那前幾排雖然沒死多少人,但他們已經害怕了,然後就會邊退邊打,或者有幾個轉身就跑,這個時候後面的士兵一看,別人跑咱也跑,這就是所謂的兵敗如山倒,其實真正古代戰場上正面硬剛死不了多少人,死人超過兩成還沒崩潰的隊伍已經全是精銳了,一般死亡超過一成大家就都跑啦。然後那些大將軍就會收攏殘兵敗將,再重新鼓舞士氣。

2、而在現代的戰爭中,訓練有素的士兵就更加厲害了。因為在現代戰爭當中,一般不會出現太多的短兵相接。更多的士兵需要訓練他們的紀律性和操作武器的規範性。而訓練有素的士兵,他們只需要聽從上級的命令,他們只需要按照上級的命令操作自己應該負責的武器系統就夠了。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見到對方敵人的屍首就已經贏得了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