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職場中,別總是主動給同事出主意或主動幫忙”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職入龍門”觀點:如果在搞不清楚狀況時,幫同事瞎出主意,會讓人覺得你‘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一、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如果你想通過主動幫同事排憂解難,換來同事的投桃報李,那我勸你,不要執迷不悟了!

職場上幫同事可以,但要有前提條件!起碼人家需要、工作任務和自身條件允許才行!否則就變成了‘幫倒忙’,甚至會影響自己在公司的發展!這等於是動了自己在公司的根基,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如果只是一時興起的熱心幫忙還好,大不了同事不領情,你也不會有啥太大想法!

就怕是帶著不切實際的目的幫忙,當無法獲得預期中的回報,反而認為都是別人的錯,最後弄得職場人脈和工作一塌糊塗!

比如,以下兩種不切實際目的幫同事忙:

1、 討好型人格。不管同事是否需要都主動幫忙的‘生力軍’。他們總希望通過自我犧牲的精神來感化同事認可和支持自己!最後,往往是他們付出的最多,卻沒有得到多少人認同和理解。反而讓自己受到了傷害!留下一句總結:公司裡就沒有好人!

2、指望別人投桃報李!公司還有一種天真的‘熱心派’,以為這麼熱心是積善緣!哪天自己工作有難的時候,同事也會幫助自己!

但,遺憾的是他們普遍對同事人品和道德缺乏辨識度,不分小人君子統統熱心幫忙。

最後,工作中真有需求時,根本沒人搭理。

就像我公司有個同事叫老李!他因為學歷低在公司很自卑,為了讓同事認同他,他就在熱心幫忙上越走越遠:上班途中碰見同事拿著早餐,他會主動幫忙拿著;工作中看誰拿的資料多,他也會放下手中工作去幫忙拿……

最開始,被幫忙的人還有些不好意思!但由於老李太熱情了,導致他們也開始覺得理所當然。什麼雜事都找老李幫忙,對老李也不尊重。

最後,老李因幫同事耽誤工作,多次勸說無果,被老闆辭退了!走那天,他曾經主動幫忙的同事,一個都沒來送他,他覺得很難受……

【總結】老李是職場討好型人格的悲劇典型!

說實話,現在又不是舊社會,誰願意低三下四的討好別人呢!只是由於他對自己專業價值缺乏信心才做出了‘有求於人’的舉動!在他一維的認知中,覺得只有同事認可自己,就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自己的工作就一定能保住。

可事實上,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升職加薪要靠3個條件:

A 自己的專業價值

B 領導的保位需求

C 公司發展需求

而老李完全跳過這3點,把精力都放在如何討好同事上!這種南轅北轍的努力,越使勁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傷害越深!

那些表面上在公司裡吃得開同事,也只是和你一樣的普通員工!他能保證自己抓住升職加薪的機會就不錯了,哪還有餘力幫你呢?

另外,職場人還應明白一點社交常識:同事之間的主動幫助本來就是自願行為!不存在向受助者提出索取什麼回報問題!這隻能說明你的思想覺悟高!

因為在受助者看來,這都是你上杆子的行為,人家沒請你幫忙!

比如:你看某同事可憐就把工作機會讓給了他,並天真以為以後他也會如此回報你!結果,當你需要工作機會時,某同事壓根不提這事!

你能說人家做的不對嗎?人家對於幫助別人是有原則和底線的!他的底線就是讓一家老小越過越好!所以,他當然不會放過所有工作機會了!

而你的底線是幫助別人自己就很開心!至於是否會影響家人的生活質量,你就無暇顧及了!

你們倆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所以,對於幫助同事的底線和條件也各不相同。

人家即使當年受過你的幫助,如今不幫忙,你也只能自我調節,最多用道德批判他一下。根本不可以強迫人家做到和你一樣的標準。

同事之間可以幫忙,但一定是在一定原則和條件下進行!起碼底線是:不能為了幫助你而丟掉自己的工作!

二、事實沒有絕對!想幫同事也可以,但必須滿足3種條件!畢竟同事是職場社交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第1個條件:同事本人需要你幫忙!

這點是判斷熱心幫助是否有價值的關鍵條件!

比如:S同事被領導批評鬱悶難受時,同一部門的部門老王跑去替人排憂解難。為了讓同事接受你的好意,講了一些領導的醜事。最後,這件事被領導知道,老王受到處分。

【分析】S同事當時可能真需要幫忙,但人家想知道與領導溝通的技巧!而不是聽無聊的八卦浪費時間!

另外、身為部門老人和男人,老王積極幫S同事(女孩)的目的又顯得不單純!你完全是從展示男性魅力,討女孩子歡心的角度去幫忙!

完全不考慮S同事的真實訴求和領導批評她的真正原因,這樣的幫忙就屬於瞎操心,還特別讓同事反感!完全沒有沒有達到給對方好印象,讓對方支持你的目的!


第2個條件:工作是否許可!

有些朋友一看到同事有困難,就像箭一樣衝過去幫忙!這種見義勇為的行為在公司外可以提倡!在公司內,就要適度剋制了!

畢竟你也是拿著薪水在公司提供專業服務的員工!而不是同事專職‘服務員’有求必應!

你必須要先優質完成崗位工作,然後在業餘時間幫助同事!這是職場人的基本常識!

否則,隨時以丟下手頭工作而盲目幫助同事,會影響你的團隊的項目進程!因為你的眼中只有幫助別人,而沒有團隊合作共贏的目標!

最後,領導和與你有工作交集的同事都會合夥排擠你的!

第3個條件:自身條件允許!

這也是關鍵原因之一!

不要以為什麼人都有資格幫助別人!如果你自己在公司都自身難保,還天天熱心幫助其他同事,那你不是上杆子讓老闆藉口裁掉你嗎?

但,如果你在公司混得不錯,無論在個人修養和專業技能上都造詣深厚,那你就有能力在同事關鍵需求上提供積極幫助。比如:成為他們的職場導師。

這樣更利於你與同事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所以,當你不具備幫助同事能力時,請不要太主動熱心,量力而行就好!

“職入龍門”最後總結一下:

所謂同事,說到底是因為彼此被公司發展需要才能建立的合作關係!

所以,想要幫助同事之前,要先確保自己有公司需要的價值,你才有能力幫人家職業成長,自己同時也能收穫職業成長。這才是與同事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核心目標!

而不是盲目熱心幫忙! 因為公司不是公益機構。如果愛心和熱心氾濫,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去社會上做公益。與沒有利益瓜葛的陌生人接觸,更容易讓你獲得自我價值實現的幸福感。

大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職入龍門


有個同事馮,當初大家一起入職的。剛開始還好,等第二年下一批新人入職的時候,發現這個傢伙喜歡在新人面前出風頭,經常主動幫新人指導工作,有好為人師的癖好。

新人裡面有個小李,剛來的時候業務確實比較生疏,馮幫了李很多事情,小李初時很感激,而後漸漸反應平淡,直到有一天,下班後馮聽到李跟另一個新入職的員工聊天時說“馮老師這人感覺比較清閒啊,好像整天沒啥事幹。咱們一有什麼活,他就在旁邊指指點點的。”

馮很受打擊,晚上大家一起喝酒,酒桌上大倒苦水“怎麼我教他們怎麼做事,看起來還是我的不是了?”

“人家小李剛開始來的時候,啥也不懂,你教一下也就罷了,現在業務熟練了,再老是告訴人家怎麼做,會讓他感覺被指手畫腳,你在小瞧他,他能力不夠的樣子,你看現在是不是不領你情了。你沒發現你在他們背後指點江山的時候,領導經常在後面冷臉盯著你,估計心裡對你也有意見。”

另一個同事紀說:“我也感覺領導貌似對你有意見,搞不好還以為你想搞小團體呢,你不能再這麼搞下去了。這幫新來的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會自己來問的,你稍微給指點一下就成,人家還感激你。雪中送炭,可比你現在熱臉貼冷屁股強多了。”

換位思考一下,經常主動指點別人的工作,還真是犯了職場大忌:

引起領導的猜忌

  • 整個辦公室都是他的聲音,這麼清閒,是不是我工作安排的不到位,明天給他多安排活,不能養閒人。
  • 天天左右逢源,想搞小團體架空我,自己當領導?
  • 新來的幾個看起來能力不行啊,到現在還不能自己推進工作。

引起同事的反感

  • 我自己會做的,不用你教,搞得就像只有你會大家都不會一樣。
  • 一天到晚的刷存在感,是不是準備上位?不行,不能讓他上去,他要是上去了我上哪。
  • 跟唐僧一樣煩死了,領導也不管管。

主動幫人確實問題多多,那以後不幫忙了?

怎麼辦

  • 與其主動找別人,不如等別人來找你幫忙,化被動為主動。
  • 告訴他關鍵點,指明路子,其他的讓他自己發揮就可以。
  • 少佔用工作時間,儘量下班後幫忙,不要讓領導反感。

這樣,在領導看來你有能力,可以培養新人;在同事看來業務精通,樂於助人,是個帶頭大哥。可比平白遭受猜忌反感強多了,不是嗎?


山巔的詩與遠方


我在前公司的時候,有個同事,曉霞,她是影視設計部的,負責公司很多宣傳片及短視頻的後期製作。

聽說她在進公司之前,就是個提建議方面的能手,經常給大家提出一些看起來還比較合理的建議。

前幾年公司擴大了規模,也增加了幾個部門,曉霞也延續了這個好的習慣,依然是喜歡給領導提一些可行性建議。

但是從某個月開始,她再也不敢輕易的給領導提建議了。

原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曉霞發現自己提的建議,本來是出於好意,但最終的執行全部落在了她的頭上,給她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而且有時候,她為了完成自己建議中的任務,不僅影響自己的分內工作,有時候還會得罪同事。

我還清楚的記得之前發生了一件事:

有一次曉霞所在的部門,接到了製作一個大型企業宣傳片的任務,曉霞主要負責的是視頻後期剪輯和合成部分,前期的拍攝,建模及文案等工作由別的同事負責。

經過1個月的努力,那部宣傳片基本拍攝和剪輯完成,進入最後的後期製作和測試階段。

有一天剛下班後,曉霞在電梯里正好碰到了領導,領導隨口問了句曉霞這個宣傳片進展得如何了。曉霞想也不想的就說:“整體效果還可以,但感覺有兩處模型素材可以改成歐美風格的更貼近主題,另外文字表現也太簡單了,不夠吸引人,可以試著借鑑一些爆款流量文,更能增加我們公司品牌影響力和用戶的黏性。

領導聽了非常高興,連連誇是個好主意。然後,又說了一句經典的話“這個提議非常不錯,要不這樣,你今天就辛苦點,加個班把弄出來吧!”

曉霞頓時無語了,於是又返回辦公室,加了5個小時班,都快天亮了才把自己提的這個任務基本完成。

第二天,公司組織試播看效果,發現影片有閃黑出現,就是剪輯的片子不連貫,出了紕漏,領導狠狠的把曉霞訓斥了一頓。

最慘的是,負責前期拍攝和建模的同事,知道了曉霞提的建議之後,還對她一肚子意見,認為她多管閒事!


委辦大秘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職場很普篇的問題,我就曾經遇到過這種問題。

曾經我在一家家族建材公司做管理的時候,剛開始進去為了搞好同事的關心也喜歡主動的幫人忙。


後來才發現:在別人的想法裡是主動獻殷勤非奸即盜;有時候你主動在別人看來反而是那麼的勉強。


對於這種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和處理這種問題呢?

如果公司不是那種很依賴團隊合作的,最好是各守其職。在別人主動要求你幫忙的時候再根據問題來決定是否幫助對方,畢竟都是打工的沒有誰欠誰的。

在生活中要學會說NO!

如果在同事中樹立了一種誰讓幫忙都說yes的老好人,往後的日子裡可能會耽誤自身的工作進展。一旦你選擇不再幫他們了,別人會認為你之前做到都是裝!一票否決。


什麼時候說yes,什麼時候說NO!這是一個技術活,關乎情商的問題。說白了在職場很多關於為人處世的問題都涉及到情商。

在不得罪別人的情況下,又能把事情做得漂亮才是職場人的基本素養!


能把話說得漂亮的是能人;能把事做得漂亮的是高人;既能把話說得漂亮又能把事做得漂亮的是超人。


鬼哥談錢


我很贊同這種說法。

在職場中過於主動,望望適得其反,還是要專注於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第一要務。

而且以上行為,大都會造成以下不良後果:

出力不討好

這又可以歸結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團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分工和職責。

做到職責分明、分工明確,是保證一個團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保證領導精準實施團隊成員能力評定、績效考核和落實獎懲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你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對這種分工的模糊和對領導正確察人用人的干擾,在某種程度上違反了單位的人員管理等制度。

自己絞盡心思、費力吧唧的幫別人,到頭來還有可能擾亂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說不定還會連累別人受到批評等處罰,何必呢?

二是別人乾的工作並不是你所擅長的,難免導致給出的意見有失精準。

各個單位在落實人員分工和職責劃分時,是全面考慮了每個人的專業特長、經驗閱歷、性格特點等各方面的因素,力求做到人崗相適、專業對口。

因此,每個人從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自己所熟悉和擅長的,別人對於這項工作相對來說就比較外行了。

現在一個外行給一個內行出主意、提供幫助,其建議的正確性是沒有保證的,由此而導致的失誤由誰來承擔呢?最後只能是幫了倒忙,禍害了別人,自找沒趣罷了!

引起誤解和反感

這也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容易引起大家的誤解。

搞小團體、拉幫結派、過從甚密等現象,是職場大忌,也是領導整治的重點,它會危及到單位的團結穩定,影響到團隊協作和措施的執行力。

你在工作中的熱心,不管你的本意如何,難免給大家造成拉攏人心、團團夥夥的感覺,容易引起大家的猜忌和排斥。

二是容易引起領導的誤解。

領導為強化自己的領導力和執行力,高度重視自己在團隊中威信的樹立、鞏固和提升,也絕不會允許團隊中任何一名下屬對自己的地位和威信形成威脅。

你總是熱心的幫助同事,在單位自然增加了拋頭露面的曝光率,有意無意的給人一種籠絡人心、走群眾路線以提高自己影響力,另立山頭的感覺,勢必會動搖領導的領導力,削弱領導的威信。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你和領導的對立局面,你也就成了領導打壓的對象。

三是容易引起當事人的反感。

你這種熱心腸,往往容易忽視當事人的真實感受。

如果你的這種幫助是雪中送炭,當事人肯定是對你感激不盡。

但別人本來能夠把這項工作處理的很好,或者已經有了成熟的解決方案。你自作多情的去插一槓子,不可避免的對別人圓滿完成此項工作後的成就感和領導對他的認可度造成影響,引發別人的反感甚至怨恨。

四是可能害人害己。

不管引起當事人的感激也好,誤會反感也罷,你過多的給予別人建議、幫助,特別是固定於某一個或幾個人的時候,難免會引起其他人包括領導對當事人的能力產生懷疑,片面的認為當事人能力不足,不能獨立完成本職工作。

你也不可避免的充當了始作俑者的角色,有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嫌疑,別人也會對你的人品產生看法。

【職場忠言】:職場不需要古道熱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笑臥職場


筆者觀點:職場中,如果同事沒有向你尋求幫助時,請不要總是主動給同事出主意或者主動幫忙,這個時候要做職場中“低調的老實人”。

下面從企業管理者,被幫助的同事以及你本人3個角度闡述理由。

一、從管理者的角度看,總給同事幫忙,並不能說明你多優秀,相反會給你帶來副作用。

在公司裡面,公司的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有相應的崗位職責要求,企業管理者會根據員工的能力去安排相應的工作,每名員工都應該承擔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的職責,如果總是主動給同事幫忙,在領導眼裡,並不能顯示你能力多麼突出,相反會在一定的程度上給你帶來副作用,通常表現為如下2點:

1.領導會認為你的工作不飽和

領導會認為你有很多的閒暇時間,認為你的工作不飽和,會給你額外增加一些工作任務,如果其中有的工作你沒有按照要求完成,那麼你的工作能力可能會在領導眼裡大打折扣。

2.領導會認為你這是在過分的表現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總是過分主動的幫助他人,會讓領導產生一種你這是在過分突出自己,過分表現的自己的感覺,有的企業管理者不是很喜歡這類的員工,這對以後的升職加薪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從被幫助同事的角度看,你有搶功和越權之嫌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計劃,即使對待同一種類型的工作,每個人處理的方式可能也會不一樣,但最終的效果是一樣的,但過分主動的幫助他人,對於你和被幫助同事的關係會產生如下的不良影響;

1.同事會認為你在搶功

在職場中,有時候一個項目需要組裡面的人員共同協作完成,在項目組裡面每個人會承擔不同的工作,你把本應該同事完成工作搶先做完了,會讓同事認為你這是在領導面前過分的表現自己,你這是在領導面前邀功,你的同事不會因為你的幫助而感激你。

2.同事會認為你在越權

本來別人的工作,你總是在沒有受邀的情況下去做,這可能會打亂同事的工作計劃,影響最終的完成效果。同時每項工作任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成長和歷練的機會,你把其他人的工作做完了,那麼別人就失去了一次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造成的結果就是你的無心“越權”反而害了你的同事。

三、從自己的角度看,主動幫忙的同時,你不能承擔相應的風險

首先這是別人的本職工作,你並不清楚這項工作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你並不清楚事情的本質和這項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這種情況下,會非常容易因為你的主觀經驗產生誤判,可能會對結果產生不利的影響,但這項工作的主體是你的同事,你根本沒有權利去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

綜上,在職場中,當同事沒有主動向你尋求幫助時,別總是主動給同事出主意或主動幫忙,當你想這麼做的時候,先要問問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否已經做好;是否可以進一步完善;可否利用這個時間給自己充充電,學習一下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個時候你需要做職場中“低調的老實人”。



職場專屬管家


這個題目問得有些片面,“別總是”主動幫忙,偶爾主動幫忙可取麼?!

我贊同“別總是"這個觀點,不過,不是說不應該幫助同事,而是不應該“主動”去出主意或幫忙。

因為不主動幫忙的情況也是有前提的,如做行政的同事,今天休假,急需臨時接待或者物資發放,這樣的情況我們肯定是主動去參與完成的。常規情況是不會主動去幫忙。

我們的傳統或被教導,都知道和認為主動幫助人是好事,不管是陌生人、親人、朋友,對待工作中的同事更英愛主動幫忙,才能維護好職場中的同事關係。

那為什麼我贊同不應該主動提出給同事幫忙呢?

一、從個人角度來看:

1、工作畢竟是同事的,我們只是旁觀者

主動去幫忙,不會完全明白同事遇到的問題點在哪裡,工作思路、方向也會不同。要是主動去參與,我的判斷可能失誤,或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處理,還不一定得到對方的贊同,還不一定能給到正確的幫助。

2、不瞭解對方的為人,主動幫忙有風險

現實就是如此,工作中有的人就是不值得我們去幫助,幫助了還不落好,要是完成的不好或者失誤,還會背鍋,承擔失誤責任。

有個朋友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部門某些工作任務界定模糊、職責不是很清楚清,本身不是她的事,主動幫忙變成了:第一次是幫忙、第二次是配合、第三次就變成職責了。

所以,這也說明如果能幫忙,偶爾做可以,經常幫不可取。相信都聽過:有時候幫人多次,不見得會成為同事眼中的好搭檔,但一次沒幫,還就成了不負責的人。

二、從同事角度來看

1、同事可能更傾向獨立解決

有的人會更願意自己來解決問題,獲得經驗。要是不問同事需求就擅自插手干預,有可能影響到同事對他工作的自主支配,有的人還會認為這是在傷害他的自尊,認為他做不了這個工作。

2、同事會認為想搶他的飯碗

主動去出主意、幫忙,有的同事會認為我們是在炫耀,或者想要搶功勞,甚至搶他的工作來做,是領導安排或是你個人想要逼他走。

這就與我們的出發點背道而馳,還損害了同事關係。

從領導的角度來看

1、領導會認為你的工作量不夠

經常主動給別人幫忙,其實並不能顯示你熱情、積極、有能力,有的領導只會認為你工作量太少,才有空閒時間去管其他同事的工作,要找事來做。這樣一來就會給你增加工作量,要是有的任務完成得不好,領導就會認為你工作能力不強,還想對別的同事指手畫腳。

2、領導會認為你在刻意表現

不管同事需求,總是主動給同事出主意或主動幫忙,領導會認為你是在刻意的表現自己,覺得這樣的員工不成熟,或者有心計,有的領導不喜歡這樣的員工。

怎麼幫忙才合適?

1、詢問同事需求

如果看到同事對工作犯難,正好自己有時間、有方案,主動詢問“需要我幫忙嗎?有什麼我可以幫到你的? ”在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後,再決定是否出手幫忙,這也是禮儀。

最佳前提是不耽誤你的正常工作。

2、幫忙要講究方式方法,還要有分寸

若同事主動求助,在個人能力範圍內量力而為,自己做不了要會拒絕。只幫助對方不會的地方,其他留給他自行完成,別人會感激你,不會覺得你在搶活兒。

同事本身能做的工作還要找你來幫忙,就不必去幫,拒絕。不然就給對方養成總是找你的習慣,要知道職場 “老好人”是吃力不討好。

3、要注意幫忙的態度

幫助別人的態度和方式是虛偽傲慢還是友好謙遜,反饋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態度讓被人覺得被冒犯和不舒服,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要幫助他人,用別人能接受、理解的方式最好。

綜上所述,我認為不要總是主動給同事出主意或主動幫忙,經過對方地邀請或者授權,可以全力以赴的伸出援手。

畢竟,幫助同事,有助於維護同事關係,良好的同事關係也是職場潤滑劑。

但我們也要知道,完成本職工作,是個人本份,要相信同事與崗位是能力匹配的,同事不找你幫忙,是想要獨立完成工作。這就不必過份自我,認為同事不能或自己很能。


我是@藍筱軒,專注職工內容,歡迎關注。


藍筱軒


在職場中,別總是主動給同事出主意或主動幫忙。接觸得最多的人就是同事,因此跟同事之間搞好關係,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關注的事。我們經常看到有一些人,對同事特別“關心”,非常喜歡幫助同事,就算自己再忙也要去幫同事,他們在職場中很受同事們的歡迎。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很少幫忙,卻仍然混得很不錯。這是為什麼呢?職場老油條道出了實情。

參加了工作,就要迅速從學生狀態切換過來——你是來做事的,學習是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你的搭檔、師父是帶著你完成工作的,而不是你的人肉搜索引擎。

每個人都是從小菜鳥成長而來的。初入職場時的緊張、惶恐、焦慮,以後你依舊每天與它們惡戰。但職場就是職場,你進入它的劇場就必須迅速切換角色,不斷練習演好“專業。

一旦涉及到與他人接洽,最好是從對方出發,思考如何做能讓與你演對手戲的人方便。久而久之,別人才願意與你合作。


林海殘雪


這句話如果我們以生活中的一些思維去看待,會發現是鼓勵大家自私一點,不要多管閒事。但如果是我們放到職場中,會發現這句話、這種做法是合理,且是有必要的。

對於一些職場新人,不管是領導,還是前輩,都會建議其平時工作要積極一些、主動一些,但這個積極、主動絕不是讓你在別人沒有要求或者請求的情況下,一味去提供幫助。

為什麼?

一、在別人沒有請求你幫助的情況下,主動去詢問、去幫助,如果對象是領導,可能會覺得你在越權。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有時候,自己的領導會忙到焦頭爛額,如果是平時工作比較積極的人,可能會想幫領導分擔一點。

但這種情況下,建議不要直接和領導說某項工作你可以幫他做,

作為管理者,基本的技能就是要區分哪些工作是可以安排給下屬的,哪些工作是需要自己完成的。通常來說,會把一些下屬有能力完成、不涉及到一些不方便讓下屬知道的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安排給下屬,而涉及到一些核心機密、需要進行決策等的工作自己完成。

這種情況下,即使領導很忙,那些工作也是必須由他自己完成的。如果你直接去問領導什麼工作可不可以由你完成,如果表述不當,領導會覺得你是在越權。

二、 別人會覺得你多管閒事

就拿我們自己來說,自己負責的工作,如果在自己無法完成的情況下,自然會有自己的渠道去解決困境。

就通常的做法來說,當自己某項工作無法完成、需要別人的幫助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求助對象應該是自己的上級。一方面,上級有指導、幫助下級完成工作的職責,而作為同事,沒有這個義務;另一方面,即使上級無法直接幫助,也是需要通過上級去把工作安排給其他人,而不是自己私下去解決,因為一旦工作出現問題,幫助你的人、你自己都會無法承擔責任。

因此,如果是別人工作上有困難,人家自然有自己的渠道去解決。如果別人沒說,你自己主動去詢問,當事人可能會覺得你多管閒事。

三、自己主動幫忙,並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

如果是別人有困難需要你協助,那你只是一個友情提供幫助的角色。但如果你主動去提供幫助,你能對自己完成的工作百分之百保證質量嗎?

通常是無法做到每項工作都是你完全能勝任的。去給別人提供幫助,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些工作是別人的本職工作,但對你來說,可能並不是那麼熟悉。人在一些比較陌生的領域時,犯錯率會大大增加。如果工作不幸出錯,你能保證自己能承擔全部的責任嗎?當這項工作涉及的後果比較嚴重呢?

因此,提供幫助也是有一定風險的,且有些情況下,我們並沒有能力承擔全部的責任。

四、主動去提供幫助,可能會牽連到自己的上級。

我們在職場中,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工作是需要向自己的上級彙報的。如果你沒有經過上級的同意,就去主動承擔一些別人的工作,一方面,上級會覺得你工作量不飽和,或者會覺得這些會耽誤到你本職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我們可能自身並不完全具備評估風險的能力,當自己工作出錯時,承擔責任的不僅僅是自己,上級作為領導,也需要承擔責任。


劉大琪


這問題很有意思。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是中華美德,可這是職場。即使一個案子需要大家協同操作,在裡面也是各司其職,偶爾需要搭把手。總是給別人建議和幫助,如果關乎工作,那就是他特別弱,不能獨立自主工作,時時刻刻需要幫助,那他不適合這個工作。要麼就是總是主動幫忙的人,閒的,多操心,自己的工作這麼輕鬆就做完了,沒事就給別人幫忙。主動幫忙,一般不是同事不能幹,而是自己根本沒做好自己的活。我曾經有個助理,在公司是個熱心腸,經常幫設計師做圖,幫其他部門設計版面,我們組的訂單要做合同跟單,她總是心不在焉,或者找不到人,人去別的組幹活了。為了不耽誤工作,我們組就要分擔她的事情,說多了簡直傷和氣,工作顯得非常不專業。我建議她轉崗,去做喜歡的事,比如做圖,做表格,我好換人進來跟單。但是她轉崗以後,還是坐不定,還是滿公司幫忙,新部門也多有不滿。很多企業一個蘿蔔一個坑,自己的事情都要加班幹才行,自己幹不好,就會影響別的同事。處處主動指點別人幫助別人,影響自己的工作,只能勸退。工作中,先把自己事情做好,不給同事添麻煩,反而是幫助大家,推進了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