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在济南待过十年以上?哪些改变让你印象深刻?

山东房产圈


四岁来到济南,甸柳庄盖好之前就是一片一片的稻田,从住的朝山街往南,经十路宽也就七八米,路两边是一米多的排水沟!东面到羊头峪,西面到儿童医院就不是柏油路了。济南最高的建筑是东方大厦,四层以上的楼房都少,现在的南门外的工商银行算是高楼了,现在千佛山上看很显眼。经济学院还是打靶场,燕子山西面还都是荒郊野外


00后的大爷


我07年来的济南,就住在燕山立交南面的技师学院对面的环绿山庄,没想到,辗转12年了,那时候怪坡真的很怪,财经大学还叫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和技师学院之间有条小吃街,掺杂着臭水沟的味道,技师学院南面还是农村山沟沟,公交车只到技师学院门口;山师东路还是个脏乱差但是很出名的逛街的地方,我来的时候是济南大雨地下银座被淹后的一个月,都在盛传当时雨水淹了地下室地下银座淹死了多少的人;齐鲁国际会展中心还在修炼,旁边还都是农村,奥体还是一片荒芜,09年全运会给了奥体彻底翻身的机会;那一年,苹果、色戒接连上映,我第一次在网吧通宵看完了电影;那一年,我上课间隙在朝山街摆地摊,不知为啥莫名其妙被隔壁烧烤店的人掀摊打了一通,之后报警纠缠了好久,那年我才17岁,当时那几个人浓重的济南口音让我记忆犹新,对这个城市失望了,离开了一年,后来各种原因来了济南上大学,至今仍觉得济南本地土著的自身优越感和排外的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那又怎样,十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变,我人也步入中年,扎根在这,蜗居着………


Z—OOOO


826大暴雨淹了工人新村,现在的工人新村是重修的。当时大明湖的摩天轮因为雷击损坏了,摩天轮上面还困了些人。其实当年826损失比718大。

中山公园原来叫人民公园,里面当时有哈哈镜。

第一届城运会是88在济南开的,记得当时的吉祥物是个苹果人。现在的省体育场是当时济南市民集资修的。印象中当时开模式的时候有一条遥控的飞龙,结果失控飞走了,后来好像落到大桥镇了还是桑梓店了。

老济南火车站。

和平路电缆沟大爆炸(由衷感谢我们教导主任!在我们校长讲完话后他又要补充几句,一补充十来分钟,多亏了这十多分钟,要不我们放学正好那个时间路过和平路)。

四海香的油炸羊肉串。

济南市最早卖碳烤羊肉串的是在人民商场旁边中国电影院边上有几个鼻儿上的(真正的老济南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开始卖的,后来一九才开始大规模卖烤串。


真的弄不清


一九五一年,出生在济南。小时唱儿歌,现在记不全。想起了两句儿,凑个热闹儿;火车一拉鼻儿,来到了小北门儿。火车一拐弯儿,碰到了鼻子尖儿。两个月前,我还到出生地十一马路西市场逛了一趟,还拍了西市场的景象。



化道闲人1


04年毕业来的济南,当时还在修经十路,从东八里洼坐k93到环联走了3个多小时。从16里河租的房子2室1厅240/月,骑个自行车去杆石桥金龙大厦上班,工资450加提成800~1千,最好的一个月拿了2200。那时伟东新都4800一平还觉得贵,一丝买房的想法都没有。转眼15年过去了,现在有车有房有妻有娃,最主要是有一堆贷款和山一样大的压力。


呓语笑凡尘


说起我刚来济南的时候,还是08年大学报道。学校在黄台家具那块,刚开始过了北园大街,就是一路土路,我一度怀疑我是来村里上学了😅那时我们眼里最时尚的又好玩的就是老东门,我的天,没改造的老东门那时是大学生的天堂哈!洛口服装批发市场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哪里都有夜市,哪里都有快餐车,小吃,那时花园路还有天天向上还是幸福时光来,记不清了,流行KTV来,一说就想起了上学的时候😂十年很快,变化也很多,那时我还是大学生呢,现在都是宝妈一枚了😋


瞎捣鼓的郑能能


我到济南时公交车4毛钱,后来6毛,一块;那时候路边的烧烤摊3毛钱的串,4毛,5毛,8毛,一块,现在大部分三块起;那时候过街天桥上随时随地摆地摊,各种小玩意,小骗局都可以停下来看看;那时候的泉城路两边都是小杂货铺一间挨着一间,逛街就是那个味~

现在的济南有大都市的感觉了,却缺了那么点烟火气……


万万妈妈的朴素生活


我记得四海香的羊肉串和茶汤。记得泉城路上的加州牛肉面大王。记得卫巷快餐,记得小沧浪,记得贵和对面的大快活大排档,记得舜井街的时髦电器。还记得泉城路上的101电车,各种专卖店,第一家肯德基,还有一个胡同口有个老太太卖的鸡蛋大葱饼。记得八一立交桥底下有个做曲奇的店好吃的要命!记得华联商厦里卖的核桃果。记得国贸大厦里卖的水果蛋糕,白色纸包着。还记得三联一楼卖的卡夫的瓶装酸奶。我还买过一块电子表,蛋型里面有油和气泡,好像是个史努比的图案。还买过一直会打呼噜的熊,穿着睡衣戴着睡帽翘着腿,声控打呼噜,肚子还一起一伏,至今我还收藏。还记得第一家永和豆浆,油条豆浆都那么好喝。都是回不去的记忆。


可悲可喜可狂哉


那时候将军路正在修,历山路也在拓宽,经十东路还没多少车,山大路赛博附近人满为患,万客隆还没倒闭,八里洼还在建设,省体贵和生意兴隆,二环东路还没有高架,全运会还做过志愿者……弹指一挥间,一恍十余年,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取妻生子,安家立业。


吃亏是福如东海


96年来济南,生活在洪家楼附近。那时感觉济南比之老家农村高大上不少,有四层的金鹰商厦、路口耸立的历城影院还有和山大相依的天主教堂。当然也少不了每周在后山必爬一次的千佛山,还有红家楼花园路的夜市。

沧海桑田,世事无常。时间啊,它不止是杀猪刀,也是岁月变迁、城市发展的永恒见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