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3件事,重來都是被自己忽略的,看看你忽略了嗎

2020年開局註定是波折困難,如今瘟疫籠罩著大中華乃至全世界,大多數人自動隔離在家,充滿了焦躁、無措、煩悶、不安的情緒,但近期官方公開數值也在一路走低,頗有一番守得雲開見紅日的景象。

近20天的封閉與等待,每天都有太多的消息轟炸過來,好的、壞的、罵人的、讚揚的、悲傷的、難過的,平日裡難以想象的荒誕,在災難之中都接踵而來了,見識了人性的卑劣,也見識了人性的高尚,見識了愚昧的群眾、也見識了智慧的大家,如此烏合之眾的情形,無一不是提醒著人們要有自己的思想。

在沉靜中的思考,更加看清個人乃至社會,缺乏什麼需要什麼,無疑是我這場惡劣環境下的良性收穫。

第一,突然覺得金錢、地位、愛情、身份、享受......都不重要,唯獨健康才是我們需要的。

人在飢餓時,食物最重要,但不的等於衣服不需要。這種“只選其一”的想法,頗有一點只要米不要菜的情緒化,級不成熟。

人非常容易偏心,對於目前來說重要的東西,以至於說出“除了健康,其他都是浮雲”的話。

真的不重要嗎?

一個只有健康的人,在放棄金錢、地位、愛情、身份、享受之後,我很懷疑他還會不會“健康”。

很多人在疫情裡都重塑了三觀,此階段的重塑大都建立在個人的情感傾向上。換言之,新形成的想法並未結合長久的現實生活,很大程度上它是不成熟的。

不過,這個想法都用不著刻意改變。疫情之後,你面對經濟生活婚戀等問題……那些被你認為不重要的“金錢、愛情、享受”自然而然就再次回到你的需求中。

第二,疫情過後,去自己做想做的事,愛想愛的人。

這個未免太過於理想化。它符合人們的心意,但不符合所有人的現狀,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愛自己想愛的人,也不見得你有這個能力去實現。人人都在感慨煽情,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我要......

有的人已經開始言語,疫情過後——主動找喜歡的男人發起表白、小矛盾的夫妻去離婚、辭職去看世界、對人對事由著自己的性子、職場不再忍氣吞聲......

就好像平日過得多委屈、無趣、狼狽,就要用這次疫情作以翻身的藉口,日子不再細水長流的過了?就得轟轟烈烈、激情四昂、愛恨情仇、波濤洶湧,反正怎麼高歌怎麼來。

疫情就是疫情,不要給它加太多戲。大災之前或大難之後,量力而行才是成年人應有的行事準則。

理想色彩若是凌駕於個人實力,這才是災難的開始,可不會因為你經歷了一場瘟疫的小可憐兒就特殊對待。

反觀歷史,任何危機解除之後,從個人到社會最應該做的是整頓,而不是宣洩。

我理解的及時行樂,在有限的條件下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生活,無論災難與否。

這次瘟疫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就是在家裡關了半個一個多月,談不上“走了一圈鬼門關”後對於時間和人生,大徹大悟般的改頭換面。

日子在前,理想在後,少給自己加點戲,警報解除後絕大多人都加班加成狗。戲太深,怕你出不來。

第三任何時候的消息,希望都能結合事實理性分析情況,不要總被別人亂帶節奏。

如今互聯網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各種消息唾手可得,即使你不想看不想聽,但只要拿起手機,無奈消息也會自動跳到你眼前。

“每個人都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我對身邊朋友常說的一個忠告。不過分推崇某件事,亦不過分打壓某些事,而是能對事物的看待有結合事實依據的看法。中國官員應當如此,中國群眾更應如此。

看到任何的消息輿論用大腦想想,核實它的真偽,在恐慌時胡亂的相信任何人,在平日裡你也很難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要知道腦子是個好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