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法院“云间”互联网庭审 为当事人架起“连心”桥

2月17日下午,乌达区人民法院利用“云间”互联网庭审系统开庭审理原告朱某某诉被告王某某买卖合同纠纷案,经法官“远程”主持开庭,最终原被告双方和平达成调解协议,案件顺利了结。“互联网+庭审”方式线上远程开庭审理,解决了当事人异地诉讼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与称赞。

打好防疫攻坚战,乌达法院庭审不停歇。疫情当前,乌达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开启“云间”互联网庭审系统,确保疫情期间案件正常审理。与以往不同,“云间”互联网庭审系统,只需要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一部装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即可完成庭审任务。

乌达法院“云间”互联网庭审 为当事人架起“连心”桥

庭审前,准备工作要先行。主审法官徐宇鹰提前将网上庭审使用的小程序、注意事项等问题告知双方当事人,先一步进行测试,网络管理人员实时跟进做技术指导。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后,诉讼参与人每人通过手机号获得一个特殊的会议号,输入会议号进入房间,在承办法官的电脑显示屏上,便清晰显示了承办法官和原被告的多人视频模式。

乌达法院“云间”互联网庭审 为当事人架起“连心”桥

庭审中,数据同步促共享。当事人将证据上传至“云间”,通过桌面共享功能,进行证据展示。法官、当事人通过电脑屏幕即可看到证据内容并可对证据进行质证,法官通过法官端可掌握庭审节奏,指定原被告发言。庭审笔录实时同步生成,当事人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庭审笔录。整个庭审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全程留痕。

乌达法院“云间”互联网庭审 为当事人架起“连心”桥

庭审结束,签字确认更便捷。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徐宇鹰发起签名,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法官、书记员通过微信扫描“云间”弹出的二维码,确认无误后在手机上完成签名,该签名实时同步到庭审笔录中,当事人不用到庭,就完成了庭审笔录的确认。

此次互利网庭审调解的顺利完成,实现了法官、原告、被告、书记员的“隔空”对话,既保障了疫情期间案件审理的时效性,又诠释了智慧法院、“互联网+法院”的高效便捷,为疫情期间案件审理打通了新通道,开辟了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