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的成就會有多大?

秦長彬


歷史沒有如果,但站在“如果”的角度,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取得的成就一定要比劉備大得多!

說到劉備,在人們的眼裡他幾乎已經成了三國時代忠厚仁義的化身,在絲語看來他只不過是不懂得權變的迂腐,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做表面文章的“假仁假義”。

我們都知道打江山無外乎攻城略地,可以說上天也對劉備不薄,然而就因為他所謂的仁義卻一次次與“江山”失之交臂。第一次,陶恭祖三讓徐州而不受,使劉氏集團失去拓疆開土的根基;第二次,諸葛亮多次勸說他依計襲取荊州都不“忍心”,再次失去立足取天下的大好時機;第三次,諸葛亮從東吳求婚於關羽之事中看到荊州的危機,提議劉備用人替換關羽守荊州沒有得到採納,以至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身亡,並不聽諸葛亮等的勸阻舉蜀漢全國之力攻吳兵敗託孤,導致蜀漢由鼎盛迅速衰弱。

上述任何一次都是關乎劉氏集團發展乃至生死存亡的大好機會,都被劉備輕易放棄了,如果換成諸葛亮就會完全不同。

第一次,接受陶恭祖的徐州,盡得“其地”,盡享“其利”,不僅自身的發展有了依託,多了一份可以依靠的人財物資源,更大的影響是為自己增加一份打天下的籌碼,減去了曹操至少兩份以上爭江山的資本,接下來完成取荊州,佔益州的目標就要容易得多,快捷得多了,三國立足的時候,蜀漢和曹魏情況就得調換個兒,甚至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

因此,可以說劉備是成也“仁義”,敗也“仁義”,劉備最後不能一統天下,都是他所謂的仁義惹的禍,如果換了諸葛亮自己做主公,他的成就一定要比劉備大得多,乃至可以一統天下。

最後,再說一遍:歷史沒有如果,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如果”發現或找到歷史或歷史人物本身存在的不足,為我們今天的發展找到有用的東西,避免走不該走的彎路。

您說是麼?希望絲語的回答可以解決您想要解決的問題,滿足您的要求。期待您更多的關注、閱讀、留言和分享!🙏🙏🙏🙏🙏🙏


油茶絲語


應該說諸葛亮和劉備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使得諸葛亮只能跟隨劉備,做他的大管家,而不能夠成為一路諸侯。

首先諸葛亮號召力沒有自己的班底

亂世之中,什麼最重要?自然是要有一大票人才。可是這些人為什麼要歸附諸葛亮呢?總不見得,因為你長得帥吧?很明顯,在當時對於這些人才而言,有更好的選擇。

我們來看一看,同時代的幾位三國英雄的班底,曹操是一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的起家的隊伍都是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兄弟,這些人構成了曹操的核心力量。

再加上後來曹操控制了漢朝朝廷,這使得他在群雄中的號召力急劇增高,人才可謂是紛至沓來,投靠到曹操這裡,直接就是中央級別的公務員,那個吸引力可以說是槓槓的。

而江南的孫家也不簡單,孫堅時期的幾個部下都忠心耿耿,在討伐董卓時期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使得孫堅的名氣暴漲。而小霸王孫策更是不談了,不僅能征善戰,而且還特別擅長拉攏南世族,這時的孫家在江南站穩了腳跟,成為了江南才子投靠的不二人選。

其實劉備也不差,他有漢室宗親這塊牌子,以及自己標榜的漢朝忠臣的人設,也是他吸納人才的一大利器。

而諸葛亮,他的家族在這個時期之前並沒有太多的亮點,而且他出道的時間又太晚,自己的知名度又不算太高,只能算荊州當地網紅,沒有全國影響力。所以就算他成為主公,招攬不到人才,他依然是撲街的命。

再者諸葛亮在個性上也存在缺陷

諸葛亮剛正不阿,眼睛裡容不得沙子,這種在道德上有潔癖的人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領袖。這使得他的用人標準無法做到任人唯能,只能做到任人唯賢。

這在和平時期可以,但是在大爭之世,這套標準就行不通了。在這個時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而不能著眼於別人的缺點,用的是人才,而不是聖人。

不僅如此,諸葛亮事必躬親的性格也是他成功路上的攔路虎

諸葛亮這個人,從骨子裡就看不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人,認為事情與其讓他們去做,被他們搞砸,還不如自己辛苦點,大事小事一肩扛。他的性格弱點,被司馬懿充分利用,最終活活被司馬懿拖得過勞死。

作為一個君主,要懂得什麼時候讓權,讓手下們自由發揮,什麼時候收權,控制手下們的野心,在這種一張一弛之間,又把國事安排的妥妥的,而不能像諸葛亮這樣既當門將又當後衛,中場,前鋒,這非得累死。

所以諸葛亮如果成為君主,應該不會取得太大的成績,這也是諸葛亮為什麼在這個亂世躬耕於南陽的原因了吧。


歷史評說


談起三國演義,諸葛亮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這樣一個在三國裡面已經封神的人物在後世擁有著眾多擁躉,而如我們所知,劉禪時期的蜀漢,諸葛亮官居丞相,擁有蜀漢實質上的最高統治權。那麼如果這個三國演義裡面的“神人”如果自己當上主公,他的成就會有多大呢?

前期的諸葛亮是否有當主公的能力

三國裡面“三顧茅廬”的故事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即便是從沒有讀過《三國演義》的小學生都能把這個故事給你說個大概,劉備也正是通過三顧茅廬才請到了諸葛亮這麼一個大才。從這個故事當中,大家都認識到了劉備的禮賢下士,當然隆中對也顯現了諸葛亮卓越的戰略眼光。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的雙方身份對調一下的話,也許這個故事就不存在了,原因只有一個,諸葛亮並不具備劉備那樣的用人識人的能力以及禮賢下士的胸懷。

《三國演義》給我們塑造了一種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劉備似乎是通過”哭“才一路把江山給哭出來的,但是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不正確的歷史觀,即便是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來推理,我們也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那就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連日常工作想要完成得出色尚且不易,更何況劉備那樣在亂世之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

事實上,劉備是公元161年生人,在三顧茅廬的時候,劉備已經是47歲“高齡”了,從劉備28歲起兵開始,已經摸爬滾打了將近20年,這20年的鬥爭經驗不光讓劉備的軍事經驗大為提升,更重要的是,讓劉備有了一雙發掘人才的“火眼金睛”,試想,諸葛亮在還未出山的時候不過是個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空談家”,只是在民間有些美名,但是劉備所站立的角度和我們後人不一樣,我們後人看待那段歷史的時候站在上帝視角,知道諸葛亮有曠世之才,然而當時的劉備並不知道諸葛亮的能力,包括其他人也都不知道諸葛亮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能夠有毅力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單憑這一點就是絕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的。

此外,有了禮賢下士的胸懷還不夠,還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如果諸葛亮是個庸才,那麼劉備請他來做自己的軍師,那最後勢必會像張魯一樣兵敗投降,在與諸葛亮經歷過長時間的交談之後,劉備發現諸葛亮是一個戰略家,同時也有著與自身所定戰略相匹配的能力,所以劉備才放心請諸葛亮出山,讓這個僅僅只有27歲同時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年輕人直接出任自己的軍師,成為劉備集團當中的二號人物。

如果僅僅說劉備的才能的話,其實還無法證明劉備就一定比諸葛亮知人善任,因此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證明劉備和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巨大差別。無論是在古代社會還是在當代社會,像魏延那樣的人歷來是不受老闆喜歡的,沒有人喜歡一個不忠誠的人,即便這種不忠誠是因為老闆自身的問題,因此諸葛亮歷來不喜魏延,但就是這麼一個人,劉備卻非常賞識他的才能,後期更是任用他而不是跟隨自己時間更長且關係更緊密的張飛做漢中太守,而事實上魏延無論是在劉備入蜀還是在後期諸葛亮北伐戰爭中都有巨大貢獻,這就足以說明劉備在用人方面非常有眼光。

相反,諸葛亮卻因為魏延政治上的瑕疵而一直不喜歡他,甚至在死後都要設計除去魏延,這也足以說明諸葛亮用人不能做到不拘一格。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的用人,儘管蔣琬費禕等都被證明是治國理政之才,但是諸葛亮曾經想培養的兩個接班人,一個馬謖當初就被劉備提醒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事後街亭失守也被證實劉備所言不虛,另一個楊儀則更是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對於諸葛亮來說,用人失當是造就了其一生決定性失誤的因素,因此如果在前期諸葛亮是主公而非劉備的話,荊州集團也並不能比劉備當主公有更好的前景。

後期的諸葛亮當了主公是否能有更大的成就

到了後期,劉備去世後,劉禪繼位,諸葛亮貴為“相父”,已經是實質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其在蜀漢的地位相比曹操在東漢朝廷的地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當不當主公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

但是在三國中後期,魏蜀吳三家的地位已經確定,魏最強而蜀最弱的局面已經形成,這個時候蜀漢已經沒有能力擴大地盤,也沒有實力去和魏以及吳挑戰,這個時候不是光靠某一個人的實力就能扭轉整體局勢的,戰爭無論在任何時候打的都是綜合國力,任諸葛亮才智過人,也不能幫助蜀國變出十萬大軍,也無法幫蜀國積攢更多的糧草軍械,在雙方正面硬碰硬的時候,實力不如人即便偶爾取得幾場小的戰役勝利也無法改變大環境,因此就算是諸葛亮上位自己當主公,三國的歷史也無法改寫。


以上


宇說三分


如果諸葛亮當主公,那得看他什麼時候當。

如果在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的時候當主公,那肯定有人以為他是傻子,沒背景、沒班底,根本就沒號召力。人家劉備好歹也有皇族後裔這層身份,身邊還有張飛關羽兩名超級猛將跟隨。曹操和東吳更不用說了,那可是割據一方的諸侯。



如果在蜀漢後期當主公,這相當於諸葛亮篡奪劉禪的王位而為主公。我就笑了,難道蜀漢後期的諸葛亮,跟主公有什麼區別嗎?雖然名為丞相,蜀國什麼事還不是他說了算,那劉禪在諸葛亮面前屁都不敢放一個,這時候的諸葛亮其實已經算是主公了。

那麼這時候的諸葛亮有什麼成就嗎?

那還不是跟現實一樣!諸葛亮地位、背景、班底都有了,就跟篡位後的司馬懿是一樣的性質。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出生家族也差不了太多,司馬懿可以篡位,他諸葛亮也可以。但是諸葛亮篡位當上了主公結果還是一樣的,他仍然要北伐、仍然會失敗。



也有可能諸葛亮當了主公就不會北伐了,那麼他偏安蜀國,那麼蜀國和魏國的實力差會越來越大,因為魏國地大物博,科學的屯田政策會給魏國帶來更多的人才和兵力,最主要的是魏國的領導者同樣非常優秀,不管是曹氏還是司馬氏,就算諸葛亮長壽熬死了司馬懿、司馬昭,但能熬過司馬炎嗎?除非諸葛亮的後代能堅持到司馬衷繼位才有希望翻盤。那是不可能的事,事實上,公元263年,經過多年養精蓄銳,司馬昭早已安奈不住出兵攻打蜀國,一年時間就滅掉蜀國,這時候的蜀國是根本打不過魏國的。



所以諸葛亮當不當主公,成就都差不多,還不如當個丞相還會千古流芳呢!


博古論今天


歷史是不容假設的,但可以分析。諸葛亮如果自己當主公,那麼成就會如何呢?

實際上成就可能並不會大,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諸葛亮性格有缺陷。

雖然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家,也算得上一個政治家,但他與生俱來的性格,決定了他沒有稱霸天下的動力和勇氣。從他初出茅廬輔佐劉備,到實現三分天下的目標,不論在任何時候,他都不願冒險,孤注一擲。而縱橫捭闔、大開大合,卻正是一個做帝王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諸葛一生唯謹慎。”作為一個瞻前顧後、事必躬親、事事力求完美的人,智商雖高,卻也總是會與機遇失之交臂。陳壽評價他:“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司馬懿說諸葛亮:“亮慮多決少。……多謀而少決。”因此,也可以直白的說,諸葛亮是傑出的二把手,卻不是一個好的一把手。

第二,諸葛亮缺乏自己的班底。

這一點,從諸葛亮出山開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關羽對諸葛亮很敬重,但這份敬重,多少是看劉備的面子。張飛自始至終,都是不太看得起諸葛亮的。蜀國的其他將領也是如此。說實話,真正能跟諸葛亮推心置腹的人,在蜀國並沒有幾個。他的老對手司馬懿評價他“好兵而無權”,即是佐證。一個做大事的人,缺乏自身的人格魅力,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文武班底,完全靠自己單打獨鬥,最終一定是功敗垂成的。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什麼始終依附劉備,沒有自立門戶、單打獨鬥的主要原因。

第三,蜀國的實力不行。

三國鼎立之時,蜀國的實力是最弱的,不但在地盤上沒法跟魏相比,經濟上與吳也相差太多。所以入川之後,蜀國只能偏安一隅,戰略上處於守勢。傅玄說:“諸葛亮……入無餘力,出有餘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折戟沉沙,說到底也是實力不濟。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劉備沒有能力一統天下,諸葛亮同樣不行。

第四,諸葛亮身份卑微。

這一點在今人看來並不重要,但其實在漢末三國時期,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劉備出身帝王世家,雖然他的天子後裔身份存疑,但畢竟姓劉,也有很多人認可他的身份,這在注重封建正統觀念的當時,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成為號召天下強有力的基礎。曹操孫權的出身也不差,至少算是官宦之家。相比之下,諸葛亮出生布衣,來自社會最底層,所以缺乏政治號召力是可以理解的。

正因為這些原因,諸葛亮即使自己當主公,也很難做出什麼大的成就。





笑談古和今


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成就不會大,甚至說很小。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點,沒有雄厚的背景。

在古代,沒有背景的人是非常不容易成就事業的。

諸葛亮只是隆中的一介布衣,祖上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兄長諸葛瑾時下也只是江東的普通謀士。

曹操的家族是世代為官,並且都是高官;劉備是皇室後裔,雖說隔了好多代,但也是上了族譜的,是很正統的;袁紹是四世三公的後裔,更是聲名顯赫;還有其他的諸侯,都是有很雄厚的家族底蘊的。

沒有背景,就沒有號召力,那諸葛亮要拉起自己的隊伍就非常困難。

<strong>

第二點,沒有適合他當主公的土壤。

前面說過,他沒有正統的背景,那麼以什麼名義來爭奪地盤呢?

十八路諸侯打董卓,是以董卓欺君罔上,禍亂天下的理由,才各自拉起隊伍;而袁紹打曹操也是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罪名;其他亦然。

那麼諸葛亮有什麼理由來做一方的諸侯?既是做了,誰能聽你的?沒有威望啊,籠絡不了民心,也得不到將士們的支持。


<strong>

第三點,諸葛亮的性格決定他不會有大的成就。

諸葛亮的性格是事必躬親,基本上從來都不放心別人。

大家知道,大事小事如果都是自己一個人幹,那這個主公得多累啊。

而這就是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凡事總是不放心,勞心勞力,這也是司馬懿和他打仗,總是不和他正面衝突,老是和他耗時間的原因。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行事風格以後,就知道諸葛亮是勞碌命,肯定壽命不長。於是自己天天自己“左三圈,右三圈”地鍛鍊,保養得相當好,終於耗死了諸葛亮。

綜上所講,諸葛亮不適合當主公,即使做了主公,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strong>


白雲山水居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最令人佩服的當屬諸葛亮、關羽和曹操這三位人物了!只有有了諸葛亮的輔佐,劉備才會如魚得水,逐漸扭轉了不利局面!

這樣看來諸葛亮先生的本領,要遠遠的超過劉備了!那麼假如讓諸葛亮脫離劉備搞單幹可以嗎?答案是不可以!這樣說吧?假如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也拉起一支隊伍,試圖參予到漢末逐鹿天下的饕餮盛宴中去的話,或許他將一事無成!

或許有人會不同意這種判斷,認為以諸葛亮先生的雄才與謀略,是具有爭奪天下的資格的,似乎應該至少可以稱霸一方吧?實則未必!其原因大致有兩個。

首先是:漢末天下雖亂但漢室正統尚在,因此各路諸侯,雖儘可在自己的地盤上為所欲為,但卻不能拋棄漢臣旗號!所以已經在各地紮根的軍閥們,無不是藉助於其漢朝地方官吏的身份起家的,各處地盤都已經被他們瓜分殆盡了!

在各地皆已有主的情況下,即使是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在一無兵馬、二無錢糧、三無地盤、四無號召力的情況下,他又如何能夠起兵創業,又能去搶奪誰的地盤呢?

其次是:諸葛亮本來就不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的畢生志願也不是攪亂漢朝,而是想要成為重安漢室的忠臣!只是因為受到當時形勢所制,又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輔佐的主公,所以才寧肯躬耕於南陽,也不願意因倉促出山而錯扶了庸主!

假如不是因為劉備能折節下士三顧茅廬,而且劉備又有那大漢皇叔的名號,更兼兩人都有重興漢室的共同政治理念,因而能夠志同道合的話,那麼諸葛亮也不會出山相助!

綜上所述:本題所做的諸葛亮自己做主公的假設,是難以成立的!諸葛亮是既不能做,也不肯做的!應該說是諸葛亮的輔佐造就了劉備的蜀漢基業,同時劉備的信任與重用,也造就了諸葛亮這位千古賢相!


北疆同心


我只想說,諸葛亮非常不適合當主公,性格使然。

性格太剛烈,原則性太強,太理想主義,眼中容不得沙子,不拉幫結夥,不依仗不發展家族或者嫡系勢力,不擅於表達情緒,不提倡享樂。

放到現在也一樣,現實中,你身邊這種性格的人,往往不討喜,尤其在其職業生涯發展初期,這種性格想嶄露頭角是非常困難的。在很多地方,即使這樣的人非常非常有能力也會被打壓,甚至根本出不了頭;少數情況,憑藉特別強的能力出頭了,最高也就能做個分部領導,做到二把手都很難,別說當一把手了。這還是在有特別強的能力下,如果沒什麼本事還這麼剛,等著被社會好好摩擦吧。

放到封建社會,如果是盛世和平年代,這種性格的人如果有一定能力,做個皇帝或者做個大官,都是百姓的福分。放到戰亂年代,這種性格真沒好下場,能活著就是最高目標了。真自不量力的去混官場,想在別人的團隊中發展,會處處受排擠,得罪人多了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如果是更自不量力的想去像劉邦劉備那樣,自己拉起一個團隊試圖改變天下局勢,就這麼說,這團隊初創的時候拉不到人,建團都建不起來。

這種性格的人,必須在有一定資源基礎的情況下,才可以開始操作。如果他有特別強的能力,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讓資源越來越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大展經綸補天手。等到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他才可以自己當主公,而且當主公的風險很大,必須要保證自己的能力能壓住內部局面,因為政治鬥爭隨時都可以要你的命。

諸葛亮本人是非常清楚他的性格不適合當主公這一點的,他自比管仲,樂毅,並沒有自比齊桓公,漢高祖。他的願望可能是找個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能,但絕不是自己當老大攪得世界天翻地覆,他清楚他不具備當老大的人性格中的粗獷和豪氣。所以,他在荊州雖然跟大族聯姻,那只是為了有了解天下大事的渠道,他不參政不入仕,因為他性格里不想和沒有進取心的荊州官場同流合汙。他對亂世格局,對民生,對官場都不滿意,但是他清楚自己在沒遇到一個基礎平臺之前,自己並沒有能力改變任何事情,所以選擇躬耕隴畝,只不過是為了“苟全性命於亂世”。

劉備雖然不像他理想中那麼完美,卻也是當時最符合自己性格的選擇了。劉備在世時,雖然沒給諸葛亮100%的決策權力,但劉備前後所給的他的信任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君臣,足以讓他士為知己者死了。

所以吧,我的結論是,諸葛亮出山到大概入川前這段時間,由他自己來當主公什麼事情也搞不起來。如果是入川后到白帝託孤這一段時間,他有100%決策權的話,可能會比實際發生的情況要好,起碼可以避免夷陵慘敗,也不至於發生益州府庫被分賞光這種事情。至於白帝託孤以後,他除了名義上不是主公,實際上已經有100%決策權了。做個帝王師加上帝王義父這樣的臣子,這也是他理想中的模式了吧。


歷史隨筆談


諸葛亮不一定適合當主公,諸葛亮用現在的話說 他是一個神人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能掐會算 如果主公有這般能耐 那他就聽不進大臣們的建言 大臣們就沒有存在感 然後就變得頹廢 放到現在也一樣要是老闆什麼都會全能 下面的員工就如機器人 那很多有理想報復的人就會幹不下去 能幹下去的也就是些木頭人 這樣下去對公司是不可能有長期發展的 回到歷史也是如此 除了君王其他的都是木頭人 那這個國家也不會長久。





大笨牛008


筆者家鄉就是諸葛故里襄陽,源於這個特殊情結和自身尊重文史研究的性格特徵,參觀過幾次古隆中等關於這位先賢的文化遺存,一直非常關注對這個偉大人物的史實和客觀解讀材料。

[玫瑰][玫瑰]

回到本題,個人認為:

首先,歷史是特定的人和事的集合,不容假設,這是基本的尊重事實尊重歷史觀念,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轉換事實這種局面根本不可能出現,所以討論的意義不大。

[玫瑰][玫瑰]

其次:

劉備集團的主要矛盾分兩部分

一.外部:三國實力鼎立的格局

二.內部:原荊州派系人才和蜀地本土派衝突,

上述主要矛盾不是諸葛亮當了主公就能讓其消滅的。諸葛亮的主要才能是政治工作和治軍能力,不一定適合開宗立派。

所以:即使當了主公他個人成就不會超越既得的建樹。

[玫瑰][玫瑰]

最後,如果他自己當主公,有激發民怨和打破蜀地政治平衡的風險,對他要求的務實解決內政,外交,拓展戰果等方面也形成不了利好,那麼他的成就自然就不會獲得突破了。

希望對你有用[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