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日韓經貿合作的“新三國時代”

文 / 本刊記者 王莉莉

20年前,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馬尼拉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舉行非正式會晤,栽下中日韓合作的幼苗。20年後,通過三國共同培育,中日韓合作已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三國建立了以領導人會議為中心、21個部長級會議為主體、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等為支撐的全方位合作體系。務實合作涵蓋經貿、交通、信息、海關、環境、科技、農林等近30個領域。

“2018年三國間貿易總額達到7200億美元,相互間投資額接近120億美元。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18年人員往來超過3000萬人次,相互理解和認知不斷加深。中日韓合作為三國各自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為企業界和民眾帶來越來越多的商機和實惠,符合三國共同利益。”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開幕式時如是說。

“中日韓三國不是相互爭鬥的魏蜀吳,希望與三國的經濟界領袖一道,三國共同合作,構築與國際社會共同發展的‘新三國時代’。”出席峰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

韓國總統文在寅也談到:“中國的‘一帶一路’、日本的印度太平洋構想、韓國的新北方和新南方政策旨在連接大陸和海洋、(連接)心與心,幫助所有人實現和平與繁榮。”

三人頻頻提及合作和共識,傳遞出的信號十分明確:推動三方合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構建中日韓經貿合作的“新三國時代”


三國合作為全球經濟注入新活力

中日韓合作機制始於1999年。2009年首屆中日韓工商峰會在北京舉行,成為三國工商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10年來,三國工商界在綠色經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自貿區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許多領域達成了廣泛共識。

中日韓經貿合作的日益深化,給三國工商界帶來越來越多利益和獲得感,為增進三國人民福祉、促進地區繁榮穩定和世界開放合作作出重要貢獻。中國貿促會會長高燕在峰會致辭中指出:“2019年是中日韓合作啟動20週年,也是中日韓工商峰會成立10週年。經過10年發展,峰會已成為三國工商界交流往來、深化合作的重要平臺。”

高燕表示,展望新時代中日韓經貿合作,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深化重點領域合作。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迅猛發展,中日韓在科技創新、財政金融、節能環保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空間。三國企業在數字經濟、智慧城市、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綠色產業等領域可以加強產學研合作,構建共同參與、各獲其利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二是共同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要推進更高水平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為廣大工商界營造更加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環境。

三是積極開展“中日韓+X”合作。三國各具優勢,合作前景廣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為中日韓合作打開新空間。要支持三國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發揮互補優勢,避免惡性競爭,以“中日韓+X”合作模式共同開拓第四方乃至多方市場。同時歡迎韓日企業擴大對華投資,特別是對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

數據顯示,2018年底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24.5%,持續成為亞洲經濟繁榮的支柱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韓國最大的民間經濟團體——大韓商工會議所會長樸容晚表示,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國際形勢下,三國企業家們應該共同努力,推進相互關係進一步發展。2015年底,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生效,雙方貿易自由化比例大幅提升。在重慶經營化妝品生意的全鍾昊來自韓國。他介紹說,中韓自貿協定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便利,他說:“現在韓國和中國通關在自貿區、保稅區的速度較以前提高了很多。以前是先交關稅,現在自貿區是先保管貨,需要的產品分批通關,這有利於中小企業的資本流動。”

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審議員會議長古賀信行表示,當前,新興技術使各國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挑戰。在此背景下,中日韓三國需加強合作,共同實現在環境、能源、醫療等領域的創新,解決社會問題。

對中日韓自貿區充滿期待

2012年,中日韓三國啟動了自貿區談判。對此,參加本屆工商峰會的三國代表對中日韓自貿區充滿期待。

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表示,中日韓合作迎來了政治互信增強、合作共識增多的上升期,這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又進一步奠定了三國友好合作的基礎,為四川與韓日深化交流合作帶來了重大機遇。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進入中國的日本伊藤洋華堂總經理三枝富博表示:“中日韓三國在經濟方面都有自己的強項和短板。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值得期待的。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電子商務以及關稅等問題的解決方案。我想隨著中日韓自貿區的形成,這些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這將對企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的時代並不是過去的延長線,而是巨大變革的轉折點。”瑞穗金融集團公司董事長佐藤康博對未來三國企業間的合作充滿期待。中日韓三國產業鏈緊密相連,經濟結構高度互補。合作20年來,三國之間的貿易額從1300億美元增至7200億美元,三國已成為彼此重要的經貿夥伴。

在目前全球的供應鏈中,中日韓已經形成了緊密的關係。佐藤康博說,以電器產業為例,“日本向韓國出口原材料、製造設備,韓國製造成半導體、顯示器等中間材料,中國進口這些產品之後進行組裝,向全世界出口。”他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三國間的合作早已遍佈各類產業。

中國巨大的市場也讓韓日兩國的企業心動不已。“提供服務或者商品,必須在一定規模的消費市場中進行測試,當前中國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可以為中日韓共同研發新型技術和服務提供基礎。”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副社長樸起舜說。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表示:“三國工商界共同提出,要維護自由貿易,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支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三國政府應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打造高水平的中日韓自貿區,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

科技創新成為關鍵詞

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特別顧問山西健一郎介紹,當前中國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韓國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日本也將“Society5.0”(社會5.0)作為各項工作的核心。中日韓三國推動創新需要通過數字革新,最大限度活用數字化所帶來的利益,同時推動初創企業發展,注重創新的多樣性。

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是中日韓三國企業合作共贏的一個代表案例。該公司創始人鍾波介紹,和日本光學團隊的合作使公司逐漸實現了光機自主研發,並在光機亮度、色彩等各方面不斷優化;在音響、芯片、工業設計方面,極米科技長期和韓國公司合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樸起舜說,中日韓三國都面臨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而大氣汙染、土壤汙染等問題讓粗放式的增長成為過去,今後科技因素將對經濟影響更大,技術創新是促進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

樸起舜認為,在創新方面,中日韓三國的合作有天然的優勢。AI、大數據等技術應用,使產業、社會、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指出,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無人駕駛等技術的發展得益於5G通信技術的發展,而中日韓三國佔有全球約63%的5G通信技術專利,並且中日韓三國的文化、歷史和地理都有很大的共性,三國之間可以互為最優的合作伙伴。

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曲越川介紹,滴滴致力於通過共享出行,推動低碳和環保,目前滴滴已和日本300多家出租車公司進行合作,進入了日本20個城市。考慮到日本司機大部分是年長者,滴滴將手機的小屏換成了更方便的大屏,調大了字體,並配備了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2020年東京奧運會,滴滴和日本企業將通過合作,為全球旅客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

日本三菱商事董事長小林健表示,今後三菱商事會繼續致力於液化天然氣項目的開發,與中韓企業一同為保護環境和能源穩定供給而努力。

北京曠石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付英波談到:“我們希望與更多合作伙伴,特別是日韓企業一道共同努力,倡導科技向善和科技為整個人類造福。同時以創新為主旨,繼續用人工智能技術,為社會發展,為全人類生活質量提升作出應有貢獻。”

SK創新公司常務理事李存夏表示,汽車排放的溫室氣體和霧霾造成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為此,中國採取環保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制度。當下,電動汽車發展迅速,據市場調研機構預測,2025年,電動汽車在整個汽車市場將佔有四分之一左右份額,技術層面仍有不少需要改進的方面。中日韓三國發揮比較優勢共同應對,大有可為。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特別顧問山西健一郎認為,創新的第一個關鍵點是數字革新,從根本上激發社會結構的潛力。第二個關鍵就是多樣性,這不僅需要大企業、大學或地方政府等互相合作、配合,在人才、知識、資金方面形成循環結構,還需要建立開放性的創新生態系統。

三菱UFJ銀行顧問倉內宗夫表示:“全球化及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使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國際社會中,正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的舉措,這將為企業帶來巨大價值。希望中日韓能夠深化合作,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