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1

昨天閨蜜給我發來一個視頻、幾張圖片、和一段文字,視頻和圖片還沒點開看,配來的文字先讓我吃了一驚: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而視頻,是這些被剃去頭髮的姑娘,是甘肅省的14名護士,她們即將馳援武漢,而甘肅為她們舉行的“集體出征儀式”居然是剃光頭。

新聞是這樣寫的: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可視頻裡她們的表情是這樣的: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話會騙人,但表情不會——她們中,至少不是所有人都是自願的。

在被剃掉頭髮的時候,這些女醫護人員無論多麼堅強,那種隱忍和委屈的眼神都難掩內心的難過與悲傷。

明明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卻還是要集體剃光頭。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明明已經很痛心,卻仍然無所顧忌地拿剪下來的頭髮給你看。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昨天看完這個視頻,心裡非常不是滋味,因為它拍的太“殘忍”了,也太讓人心疼了。

她們到底是去上戰場,還是去赴刑場?

尤其是看到,同批的醫療隊裡,唯一的男士頭髮卻比女士的還長……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你便再也問不出“為什麼剪短就能達到目的,偏偏必須剃光了”。

因為本來就不用剃光啊。

再看同樣要出征的上海:

“上海仁濟醫院Tony理髮店”開業了。

由於心臟外科馮醫生在國外留學時訓練出了剪髮技能,所以這次他就化身tony給大家理髮。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在理髮之前,馮醫生會問“你希望自己剪什麼樣子的呢?”

“上面稍微扎一點,然後後面幫我剪掉。”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另一個女士是剃光頭,這裡是主動的。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剪完後會問一句:“按照你的要求剃好了,你自己用手擼一下,感受一下這個長度。”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很多醫務人員來了都一句話“越短越好!”“我能打理,我能(更方便)穿上隔離服,帶上我的帽子!”

這是她們共同的心聲。

我們當然知道長頭髮不利於穿戴隔離服,剃光頭是為了抗疫安全。

但是我們也知道什麼是起碼的尊重

明明可以剪短,卻非要集體剃光頭,難道是光頭比短髮更偉大嗎?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偉大的是醫生的逆行,而不是剃不剃光頭這件事。

就此為了宣傳而宣傳,我們並沒有看到一點感動,反而都是心酸

更重要的是,“如此宣傳”成風,如果只有那些在外貌、親情等層面作出犧牲和放棄的人才能成為宣傳的典型,那麼不具備這點“典型條件”的人,會被看到嗎?

也許不會,這就是為什麼有開頭這出“強迫剃光頭”的鬧劇。

我們敬佩那些自願剃光頭的女性的勇氣,但是以這個為標準去樹典型、提犧牲、講奉獻,合適嗎?

如果第一個剃光頭的女孩子,知道自己的一片赤誠,會成為其他女孩不得不對比、且達到的標杆,因此讓更多女孩被迫剃光頭,化作這些女孩的眼淚,她還會這樣做嗎?

女性就是這樣被捧上神壇,並失去走下來的機會的。

2

事實上,這種類似的宣傳,在整個疫情期間已經見到不止一次了:

她們是懷孕9個月的孕婦,是流產10天的女護士: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她們原本是特殊群體,是應該被照顧的對象,如今卻奔赴一線,為你我而戰。

這些被讚美和宣傳的背後難道不是問題的所在嗎?

我們敬佩且感恩她們的犧牲,但卻不願意看到她們變成煽情工具。

萬一母親和孩子出事,萬一身體日後有了不可逆的傷害,那個時候,會再有人為她們發文抱不平嗎?

不得不承認,她們真的很偉大,但比起歌頌,她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們被要求回去休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此才能更好的治病救人不是嗎?

他們是醫生妻子抗疫病倒被強制休息的民警,以及“強制休息令”背後系列的一線工作者。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我們都知道,過度勞累是身體免疫力下降的一個直接原因,而對於奮鬥在一線的“戰士”,我們都知道免疫力低意味著什麼。

可是,休息的前提是什麼?是有足夠的人手替換、是有合理的輪班機制。

如果有序,人人皆可休息;如果人手不夠,又談何休息?

眼下,比發這種文件更重要的,應當是合理的人手調配和輪班安排。

而對於那些有忘我精神、一心為公、硬是不願休息的個人,更是應當講明利害,讓他們知道過勞的危害:對抗新冠病毒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免疫力,過度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將會非常危險,一旦被感染,後果更不堪設想。

養精蓄銳,才是真正為了下一次戰鬥。

他們是捐出全部身家的孤寡老人。

重慶一位87歲的老人捐出了她的畢生積蓄20萬元,這是她攢了30年的所有錢。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老人多年來一直獨居,租住在一個老舊門市內,平時擺攤賣小百貨來補貼家用。

退休環衛工人,捐出了自己的10萬積蓄,卡里只剩下13.78元......

女醫護光頭,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事

我們國家的這一代老人,真的可愛又單純。

他們這代人,經歷過國家的艱難時刻,有著與這個國家共患難的榮辱感;也見證著國家越來越強大,有著作為祖國守護者的驕傲感。

基於這種強大的信仰,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不管是汶川地震、非典,還是現在的肺炎疫情,國家的每一次悲情大事件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那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甚至讓我們這輩人很難理解。

當大家看到上邊的那些新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好感動,甚至擁有穩定收入、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中年人都自愧不如。

可是,歌頌的背後是什麼?

是老人捐掉全部身家之後,他們將要面對的真實生活:

  • 獨居擺攤掙到的20萬畢生積蓄捐出後,87歲依然住在糊滿廢舊日曆屋子裡的她,
    還有幾個20年?餘生誰來保障?
  • 捐出全部十萬積蓄,卡里只剩13.78元的退休環衛工人,下個月吃什麼?拿什麼養老?

最重要的是,我們抗疫真的缺這些錢嗎?真的缺到需要犧牲弱勢群體和底層人物的地步了嗎?

並不。

武漢真正需要的根本不是捐款,而是物資,是錢也買不到的物資啊。

這些老人“傾家蕩產式”的捐款,一分都不該收。

比起收完老人的錢,繼而大肆歌頌,我相信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有人告訴他們:錢您拿回去留著自己用吧,不用擔心,我們的國家很強大,我們會挺過去的。就算有需要,還有我們年輕人呢。

就算真的無法婉拒,也應當像高曉松說的那樣,幫他們放入可撤銷信託基金,本金可以撤回,以備萬一老無所依。

3

博主 @麥雨香衣 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的媒體總是在歌頌弱者的苦難,以彰顯弱者的偉大。其實弱者更需要的不是歌頌,而是關懷。

歌頌弱者的苦難,就是把弱者綁上神壇。可是弱者最需要的根本不是上神壇。他們更需要的,是大家伸出來的,扶他一把的那隻手。”

特殊時期,我們需要感人故事,來鼓舞士氣。

是啊,不是說歌頌有錯。可是歌頌了,然後呢?

無論是逆行中的女醫護,還是捐空的孤寡老人,我們想看到的不是那種有悖常理還包裝成無私奉獻的故事。

相比較把他們包裝的多麼的無私,我們更想看到的是:

奮鬥在一線的工作者,緊缺的物資得以解決、合理的輪休得以實行,她們健康和生命安全得以保證安全。

詹青雲曾在《奇葩說》中說到: “文明社會,我們要看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創造更多的超人。

如果英雄沒有應有的保護、尊重和獎勵,甚至連普通人的待遇都無法享受,一味的讚美和歌頌,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還能看到更多“英雄”嗎?

這些被剃光頭的女孩子,終有一日也會成為媽媽,她們如今被如此對待,她們今後又會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