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才派遣新規頻出,企業急需建國際人才派遣管理體系

文 | 本刊記者 趙愛玲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升級,資本、技術、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市場等方面均呈現出全球化態勢。與此同時,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和“一帶一路”建設的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走出去,將業務拓展到世界各國,近年來,中國企業正加速在海外設立公司,全球貿易與投資環境又面臨諸多調整及不確定性,因此,海外人才派遣話題及派遣國人員相關的政策日益引起企業關注。

近日,普華永道全球派遣服務專業團隊與美世諮詢公司分別跟蹤不同國家、地區在近期頒佈的與國籍派遣人員相關的政策內容。面對諸多政策調整,專家稱,只有構建國際人才派遣全流程管理體系,優化設計國際派遣薪酬福利與人才政策,未雨綢繆管控風險應對挑戰,才能助力企業有效參與國際競爭。


全球人才派遣新規頻出,企業急需建國際人才派遣管理體系


人才派遣新規多涉及稅務問題

全球國際派遣大多衍生出相關稅務問題,普華永道全球派遣服務專業團隊合夥人朱錦華介紹說,2020年,歐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社會保障決定即將出臺。歐洲法院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從社會保障的角度解釋法律術語“僱主”。由於目前整個歐洲對“僱主”一詞沒有統一的定義,對於在兩個或多個歐盟或者歐洲經濟區成員國工作的派遣僱員來說,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僱主”可以是僱員正式受僱的公司(目前是最常見的解釋),也可以是僱員實際工作的公司。社會保障層面的僱主可能還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包括:最初僱傭員工的公司、僱傭期限、指導和監督員工的公司以及實際承擔最終勞動力成本方面。儘管法院關於“僱主”定義的最終裁決還有幾個月時間,但有關各方不妨提前規劃和應對可能受到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按情況重新評估、起草僱傭合同,量化因法院裁決而改變社會保障關係可能產生的影響,包括潛在成本和行政執行。

朱錦華稱,土耳其2019年11月22日批准的新立法提案將對納稅人和僱主產生重大影響。新法案將從2020年1月1日起適用於受僱所得,對於其他類型的所得,將從2019年1月1日起追溯生效。他說,新法案將年收入超過50萬土耳其里拉的個人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從35%提高到了40%,並要求提交一份年度所得稅申報表。針對某些人員(比如頂級聯賽的足球運動員),其工資適用的稅率將在2020年起從15%提升至了20%。企業高管、員工和他們的僱主應該提前規劃,評估上述變化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稅務申報義務、代扣代繳責任以及國際人才部署的成本。

中國香港今年也面臨一些政策調整,朱錦華說,香港稅務局(IRD)就薪俸稅中的免除雙重徵稅和股票獎勵計稅方式發表意見。在目前的規定下,如果一名香港僱員因海外派遣不符合香港稅務居民的定義,但在海外派遣期間,在香港逗留超過60天,該僱員可能會受到雙重徵稅且不能適用免除或者減免雙重徵稅的規定。對於因海外派遣入境的員工,在合理的安排下,可能會享受到更加優惠的股票獎勵收入的計稅方式。需注意該會議紀要中的意見並非法律,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僱主和僱員應該注意IRD表達的意見,審查目前的流動派遣人員的出境及入境記錄,以滿足對申請免除雙重徵稅以及股份獎勵優惠計稅方式的條件。另外需注意的是,香港終審法院就近期一納稅人起訴稅務局局長的案件做出判決,該判決明確了向納稅人支付的獎金以及納稅人因為僱傭關係終止加速行權獲得的股票期權收入不屬於僱傭收入,無需繳納薪俸稅。朱錦華稱,由此可見,法院對於上述的付款是否應納稅的考量還是實質重於形式的,僱主應重新規劃和審閱已有的僱傭合同和終止協議,以避免產生類似的法律糾紛。

朱錦華說,新加坡自2020年1月1日起,S Pass(簽證的一種)申請人的最低月工資標準將從2300美元提高到2400美元。在新加坡工作的中級技術人員需要申請S Pass。人力資源部明確列出了在2020年1月、2020年6月30日和2020年7月1日通行證到期需要續簽的相關申請及辦理要求。人力資源部在評估申請資格時還會考慮包括工作經驗、專業技能、過往記錄以及申請人教育機構的全球和國家排名等一系列因素。僱主應審閱其當前的S Pass申請人群,以確保員工在續辦時,符合相關最低薪資標準。同時,也應當將相應的要求和標準及時告知招聘團隊。

全球人才派遣隨福利政策的調整呈現新趨勢

根據美世諮詢公司2019年最新調研,從全球來看,2017—2018年有42%的企業增加了人才的派遣。就中國企業而言,全球化的動因主要是分為業務原因和人才原因。根據《美世中國企業海外派遣管理最佳實踐調研》數據顯示,國內市場飽和以實現市場多樣化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主要業務動因。與此同時,人才方面的動因是為實現人才的專業知識/經驗進行轉移,為企業提供當地獲取不到的特別專業技術或管理經驗。

不久前,《美世2019年全球人才趨勢調研報告》(下稱報告)發佈,報告稱,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也在不斷加強創新設計拓展海外市場,企業的眼光越來越注重區域化福利競爭力的設立和分析,並且正在尋求更多樣化的福利審視維度。《美世2019年亞太地區福利快速調研》數據顯示,78%的亞洲僱主正在重新審視或改變他們的福利待遇。這些變革說明增強企業福利競爭力正在成為新的人才競爭趨勢與取勝之道,一些創新型福利政策也逐漸被更多站在行業前沿的企業所應用。企業福利政策的制定與其所在國家福利制度息息相關,而各國政治環境及經濟環境的改變帶來了福利領域不同的立法變化。

全球福利立法政策有哪些重大調整需引起企業關注?據報告顯示,當前全球福利立法政策有四大趨勢:一是多元性與包容性。平等和歧視成為政府政策所更多關注的焦點,例如印度和韓國等地區政策正在致力於減少職場霸凌和騷擾。二是人口老齡化。當前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為補足未來勞動力缺口,政府偏向於制定更嚴格的養老金計劃資金要求和指導方針以及提高強制性退休計劃的退休基金繳費率,實行醫療改革,使人們更加關注醫療和健康保險。政府鼓勵老年勞動力再就業,併為其提供更多的基金援助。三是工作與生活平衡。彈性工作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政府對於那些需要照顧兒童的僱員,給予了靈活的工作時長以及方便調整的員工假期等彈性化福利,並在休假政策上提供了多種選擇。四是健康與安全。中國持續推進城鄉醫療一體化進程,菲律賓和印度為員工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保障,而澳洲地區的政策開始關注員工家暴問題。

此外,報告特別提到,目前員工多樣化對福利需求要求更高。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有相對更年輕的勞動力。而不同世代在個人需求,偏好的溝通方式和愛好等方面都顯現出巨大差異。提供個性化的福利方案以回應員工獨特的需求和願望以及全球化趨勢,對於招募和保留關鍵人才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