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抑鬱症患者群體存在的鄙視鏈,你如何看?

郭家心理姐


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抑鬱症。服藥四年,去年竟然住院電擊治療了。說心裡話,我是很同情她的。開始得病的時候,周邊人沒人理解,老公說她矯情,朋友都說她作。但是她日漸消瘦,悶悶不樂。後來確診到抑鬱症,不能好好上班,不能帶孩子,不能正常睡眠生活。老公辭職照顧她照顧孩子,這樣過了一年半。在藥物控制下,她可以上班了,雖然很多時候,還是神經質,服藥以後傻乎乎,但是相安無事的時候多。我一開始給她買書看,然後推薦她聽書,還帶她跑步,經常鼓勵她。我自己也經歷過抑鬱的階段,所以我儘可能關心她,讓她感受溫暖。在她做電擊治療時候,只記得她老公兒子和我,說明她還是理解我的用心的。我特別理解哪怕別人的一絲質疑和冷眼都會讓她敏感到失眠。但是身邊的人不是這樣,大部分在她面前都帶有色眼鏡,背後議論她,拿她的病情開玩笑。我特別想告訴所有的局外人,別那麼看不起脆弱的人,只是你沒有經歷過那樣的絕望和傷痛,希望大家善待身邊的個別朋友,不要特別照顧,不要有色眼鏡,要平等對待,要日常關愛。誰都有心理問題,千萬別輕視心理問題。


佛前淚溼透


我身邊有一個人,我姐夫姨媽家表哥的二婚妻子應該就是抑鬱症。

但是,現在聽到的都是她做的如何如何不對,甚至我姐說起來也是批判她,從來沒有一個人替她說一句話。

我私下裡覺得她挺可憐,全家人甚至是他老公都站在她的對立面指責她,卻沒有一個人體諒她是個病人的。



我們看一下具體是怎麼回事。

這個表嫂跟前夫有一個女兒,好像是因為家暴離婚的,離婚之後嫁給了姐夫的表哥。

而姐夫的表哥頭婚是奉子成婚,生了一個兒子,因為前頭的表嫂是南方人,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上分歧挺大,就離婚了,經人介紹,跟後頭這個表嫂結了婚。

開始的時候都挺好的,這個表嫂也特別會為人處事,姐夫的姨夫和姨媽甚至是跟前妻生的兒子也特別喜歡她,轉變就在她生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之後。



他們是和老人住一起的,姨媽伺候的她坐月子,結果沒出月子的時候就鬧起來了,說什麼姨夫姨媽答應她結婚後去城裡買房,大家分開住的,結果說話都不算數――起因好像是表哥給他爸媽買了一臺電視放在老人臥室,她心疼錢,指責表哥不給她請月嫂卻給他爸媽買了電視。

我們聽到的版本是這樣,然後大家一致的指責她有姨媽照顧還想請月嫂,不知足,又不捨得給老人花錢,不孝順老人怎麼怎麼,卻沒有人體諒產婦的心情,深究更深層次的原因。

反正我覺得她月子裡肯定不順心。



還有一次,是我姐轉述的,姨夫姨媽過生日,在家裡過的,表嫂做的飯菜,姨媽說她做的一道菜不對,不是那樣做,她竟然端起來就倒了,姨媽當時就下不來臺了,可能說了她幾句,她竟然就跟姨媽對罵起來。

這下她又成了眾矢之的。

再有一次,是大家一起吃飯,我在場,表哥喝了點酒,說表嫂有神經病,總是自言自語,一會哭一會笑,半夜還會把他拉起來嘮嗑,;又說表嫂怨氣深重,現在光管她生的小兒子,大兒子上學早晨都不給做飯了什麼什麼的,又說早晚把他也弄成神經病,他一定要離婚什麼什麼的。

我估計這時候表嫂的抑鬱症應該就挺嚴重了,她這時候也已經在吃藥了,就是身邊人還是不重視,或者說不肯為了她付出點什麼。

後來,聽說他們鬧離婚鬧得挺厲害的,表嫂還自殺了好幾回。



這之後我也見過這個表嫂,感覺行事比較跳脫,精神亢奮的樣子,還給我看她手腕上的疤,說再晚一點她就死了,就如了那一家人的意了什麼什麼的。

反正跟以前剛結婚的時候很不一樣。

她也說她一直在吃藥,雖然沒說什麼病,但我猜測應該就是抑鬱症。

我不知道她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成了現在這樣,但是看到我姐他們總是指責她的樣子真心覺得她很可憐,希望她的病趕快好了,周圍的人也能多體諒她一點。

也真心希望,這個世界對抑鬱症患者多一點溫暖和善意,每個人幫一把,幫他們快速拜託抑鬱症的困擾,回到我們中間。


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我是跟抑鬱症接觸最多的精神科醫生,對於我來說,一部分人對抑鬱症患者存在的偏見或者說歧視,給我和我的患者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我國抑鬱症患者的“病恥感”問題

什麼時候生病也是一件值得丟人的事情了?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道理?那為什麼別的疾病不被歧視,不被鄙視,而得了抑鬱症就會被周圍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因為這幫人根本不懂得抑鬱症患者的痛苦與無奈,他們只是錯誤的認為抑鬱症患者是小心眼,是矯情,是想不開。但這樣的言論其實對抑鬱症患者的影響可能還要更甚於日常抑鬱症狀帶來的痛苦感受。尤其是很多本就已經悲觀、絕望的患者,因為周圍這樣不負責任的評價,和惡意的詆譭,讓很多人因此產生非常普遍的“病恥感”,覺得身患抑鬱症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但因此導致的不利結果就是抑鬱症患者患病羞於到醫院治療。

這絕不是小概率事件,我國多年前曾經進行過一個這方面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所有患病的抑鬱症患者中,只有十分之一進行過抗抑鬱藥物治療,而其餘數量龐大的抑鬱症患者未經藥物治療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恥感。

用題主的話說,我們社會上部分人的鄙視鏈,直接導致了大部分抑鬱症患者不敢到醫院去治療,生怕別人知道自己患抑鬱症。

作為精神科醫生,我的看法

這種看法讓一名治療抑鬱症的醫生很苦惱,很煩。可以說,每天都要消耗很大一部分時間去解釋抑鬱症不丟人這個道理,在我看來這本就沒什麼好解釋的,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問題,卻嚴重製約了抑鬱症患者進行正規的系統藥物治療。

對於抑鬱症患者,周圍人和家人應該給予的是理解和支持,如果身邊的人都指指點點,說三道四,那麼試問本就煩躁焦慮的抑鬱症患者,又怎麼去接受本就不舒服的治療。

鄙視任何一名抑鬱症患者都是一種變本加厲的傷害,如果這種鄙視鏈存在代價,也許就會好多了吧。


我說精神


這社會上總是有那麼些人,通過對別的社會群體的偏見來獲得自我的優越感。他們通過貶低其他群體中的成員來補償他們自己的失敗。

偏見只要存在,傷害就不會停止。曾有一些家庭離異的孩子在某節目上說:當別人知道自己家庭破碎後,嘴上都說著沒關係。但在行為上會出現牴觸和排斥。很顯然,這樣的行為會讓被偏見者產生巨大的壓力,甚至是走向極端。

我想說,無論是身體上或是心靈上的不完整,這些都不是產生偏見的理由。我們不應該因為某些特殊的經歷或傷害再去傷害那些受過苦難的人。生而為人,那便不可避免的不完整,每個人都是如此。偏見不會讓一個人更優越,讓人優越的,往往是出色的思維繫統及客觀的評判系統。偏見,顯然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每個人都不應該放棄心靈的美麗。再好看的皮囊也遮擋不住平庸的靈魂,而優秀的靈魂,就算是在平庸的皮囊之下,也會更加閃耀。


楠柯心理


有鄙視鏈嗎?抑鬱症也是一種病,一種存在心理方面的病,誰也不願得病。鄙視是瞧不起看不上的意思,一般是對不好的事不好的人用鄙視,這個詞好像比歧視還嚴重。絕大多數人不會對此鄙視,即使不去關懷也會表示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