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轰炸伤亡情况如何?为何说其堪比核爆炸?

历史永动机


东京大轰炸其实就是“李梅火攻”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对原子弹,李梅火攻造成的破坏范围更大更广,在高温烈火的燎原之势下,能把轰炸区域烧的干干净净,非常彻底。

仅仅第一次东京大轰炸,造成的伤亡就超过了广岛或长崎核爆的伤亡数。

那是1945年3月9日夜间,一个初春的夜晚,上百万东京市民陆续要准备休息了,这时,334架B一29从关岛机场起飞直扑东京上空,它们总共扔下了2000多吨燃烧弹,顷刻间,东京市中心约41平方公里区域内,所有建筑都被夷为平地,化作一片焦土,约有9万人被烧死,26.7栋房屋被摧毁,另外还有约十万人被烧伤,上百万人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在火攻下,令东京市民恐惧的不仅仅有大火,还有上千度的瞬间高温,据幸存者回忆,燃烧弹造成的大火还没蔓延过来,他们身边的家具、车辆等等一切东西,都已经在几百上千度的瞬间高温中自己燃烧起来,混凝土里的易燃材料都被烧得一乾二净,不留丝毫痕迹,这是很多人无法逃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了这一次,东京还受到了接下来2次后续的空袭,第二次是1945年5月9日夜,当晚,又有300多架B一29轰炸机光临东京,这一次又扔下了2000吨左右燃烧弹,攻击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在之前破坏的基础上,东京市中心5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一切都被彻底烧光,。轰炸机返航后,飞行员在250公里外的太平洋上还能看到冲天火光。

这一次使用的燃烧弹经过了改良,有些地方整整烧了4天,因为之前东京市中心已经被夷为废墟,大火呼啸而来,日本人几乎无处可躲,除了烧死的,丧生的几万东京市民很多死于瞬间的窒息和高温,很多人纷纷跳入河道中求生,结果河流在长时间的高温下几乎濒临沸腾,跳进河的人统统难逃一死。

到了5月26日,李梅再次派出500架B一29进行最后“扫尾”,把之前炸的不怎么彻底的东京市区北部、西部进行“清扫”,先后投下4000吨燃烧弹。

大火自天而降,恰似上帝的惩罚降临人间,无数残破的楼房在火海中逐渐垮塌。从此东京成了“死城”,先后有上百万日本人逃离东京城,这里已经失去了轰炸的价值。

经过三次轰炸,东京死亡民众14万人,一半以上的房屋被彻底焚毁,100多万东京人无家可归。

除了东京,李梅还指挥轰炸机群对大阪、名古屋、神户等许多城市进行了3个多月的空袭。

几个月下来,日本先后有23万人被烧死,几十万人受伤,全日本四分之一的房屋成为废墟。

当然,李梅系列火攻不仅仅是为了打击顽固的日本人的士气,也是为了破坏日本的工业生产,有效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毕竟日本的工业体系和德国不同,德国是大工厂大生产,而日本当时的工业,一般是由散布在各个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件和预制件,最后才送到工厂里进行组装,传统的高空炸弹空袭对于日本城市里星罗棋布的工业小作坊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打击,而夜间火攻就能大范围地有效地摧毁日本的军事工业和战争潜能。

当然,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为日本在东京大轰炸等空袭下造成的巨大伤亡进行道德层面的争论,对于此,李梅火攻的总指挥官李梅上将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他坚定地认为大规模火攻是很有必要的,这使得日本的侵略战争提前结束,有效地摧毁了日本的战争潜能。

鉴于日本在对外入侵时,做出的无数灭绝人性的事情,在亚洲各地进行的疯狂屠杀和破坏,日本在李梅火攻下造成的惨重损失,不管情况有多惨,自然也让世人“认为必要”的略去了。


云中史记


东京大轰炸伤亡情况如何?为何说其堪比核爆炸?东京大轰炸确实是二战期间伤亡最为惨重的单次轰炸事件之一,而且其伤亡规模确实能与不久后的广岛与长崎原子弹轰炸相比。那么东京究竟有多惨烈,具体伤亡数字又如何呢?


东京大轰炸起因与经过

其实美国对东京的轰炸从1942年就开始了,当年4月18日,美国出动16架B-25米切尔型轰炸机对日本首都东京发动了空袭,而这次空袭其实也是对日本几个月前偷袭珍珠港的报复。不过这次空袭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主要是在心理上打击了日本的气焰,提振了美国人的信心。

而美国对日本具有实质意义的军事打击则是始于1944年5月8日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服役之后。这种战略轰炸机最大作战航程高达5230公里,并能在9100米的高空发动攻击,因此被击落的可能性极小。在二战末期,针对日本本土进行的空袭里有90%的炸弹都由这种轰炸机所投下,包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

正在进行空袭的B-29轰炸机

1945年2月25日,日本首都东京首次遭到了B-29轰炸机的燃烧弹轰炸,当天174架B-29轰炸机总共在东京投下了453.7吨炸弹,其中多数为燃烧弹,将东京2.6平方公里的地域完全化为灰烬。而在取得了满意的战果之后,美国军队于1945年3月9日深夜到3月10日凌晨,对东京发动了超大规模的燃烧弹空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东京大轰炸。

东京大轰炸当夜航拍照片

在3月9日夜,美国空军一共出动了334架B-29对日本进行空袭,其中279架的目标是东京。而在整个空袭过程中,它们在东京上空投下了总重量达1665吨的炸弹,其中多数为230公斤重的E-46集束炸弹,每颗这种炸弹会在610-760米的高空释放出38颗M-69型燃烧子弹,而每颗子弹在落地3-5秒后,其内部的凝固汽油弹就起火燃烧,喷射出火柱将周边建筑点燃。在空袭开始两个小时之后,有226架B-29轰炸机就将所载炸弹全部投下,使东京的所有防空系统完全瘫痪。而轰炸的目标区域则是以东京中心人口密集区为核心的一个大X型。整个轰炸共将大约40平方公里的区域完全化为灰烬,而在整个空袭过程中,美军只损失了27架B-29。

事后美军调查绘制的轰炸区域图

东京的伤亡情况

如此规模而且接近一边倒的空袭当然给东京带来了重创。据事后统计,此夜过后,东京的工业产值瞬间降低了一半,特别是东京的轻工业,几乎完全被摧毁,而因为其中很多轻工业是给重工业提供原材料的,所以此夜过后其实日本的重工业也遭受重创。

轰炸之后一片焦土的东京市区

而在人员伤亡方面,根据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的评估,当天的轰炸应该在东京地区造成了8.8万人左右死亡,4.1万人受伤,超过100万人无家可归。而根据东京消防部门的估计,则有9.7万人死亡,12.5万人受伤。而东京警视厅则估计有83793人死亡,40918人受伤,有28万6358座建筑与住宅被摧毁。

但事后很多学者都认为无论是美方还是日本当局其实都刻意把伤亡数字压低了,因为考虑到当时东京的人口密度,经过如此大规模的空袭之后,伤亡数字理应更高。比如美国学者马克·谢尔登就曾质疑说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密度、风势和幸存者统计,日本和美国官方提供的10万人左右的死亡数字明显显得非常低,而其实双方自身都有理由去压低这个数字。他认为:

东京地区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9万人,最稠密的区域很可能高达每平方公里5.2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工业城市,而当时的消防措施完全无法应对这种火势,而摧毁东京的当夜还有大风,风助火势使成千上万的人无法逃命。被烧毁的区域内总共居住有150万人。

但因为日美两国官方公布的数字都是10万左右,因此现在一般的说法都是“至少10万人死亡”,后来不同学者估算的死亡人数大致在7.5万到20万左右。而受伤的人数最高估计达到了100万人。

轰炸后被烧焦的日本人遗骸


因为死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左右,所以这也使东京大轰炸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死亡人数最多的空袭行动。这样一说肯定有朋友会说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死的人比这个多,但原子弹的伤亡更主要的是因为事后的辐射,有大量的死亡都出现在轰炸过后20-30天之间,因为重度辐射病而死。当场被炸死的人虽然没有特别确定的数字,但有些人认为分别在7万人和2万人左右,所以和东京在轰炸相比还是少了一些。而同一时期美英军队在德国进行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估测的最高死亡人数也与此接近,但较低的估测数字则认为只有3万多人。所以说东京大轰炸堪比核爆炸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了。但这一切也只能归罪于在亚洲各地无恶不作,滥杀无辜,最后给日本平民带来灾祸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了。


桃花石杂谈


不请自来!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开始至6月,对日本东京地区及其周边城市进行轮番地毯式的持续轰炸。因此,东京是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规轰炸死亡最多的城市。目前为止,还没有之一。

1945年2月后,美国为了彻底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制造能力,所以采用的是同欧洲战场对付纳粹德国类似的精确轰炸,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日本很多武器零部件是民间家庭式作坊生产,然后再将零部件运到工厂进行组装,所以目标非常分散。白天轰炸虽然目标清晰能炸毁总装工厂,却无法阻止小作坊持续生产。后来美军经过认真分析后,遂改为夜间低空高强度燃烧弹轰炸。



从1945年2月4日开始,美军正式分批次共出动近千架各型轰炸机,投掷近10万吨燃烧弹;向东京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连续而不间断的轰炸后,东京市中心4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几被烧成灰烬,中心商业区的63%、工业区的20%被烧毁,其中美军要攻击的22个工厂全部被毁,摧毁民房和各类建筑物244万幢,还有因轰炸造成的肺结核、饥饿和无家可归带来的疾病等难以计数,近50多万日本人死亡,近八百多万人无家可归。

因此,通过东京大轰炸,促使日本战时经济彻底陷入了瘫痪。从而也迫使日本人开始考虑到了停战……因此,东京大轰炸可说是人类历史上己知的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轰炸,其破坏力可以和后来的核爆炸相比。你们说对吗?




探寻历史,以鉴未来。欢迎评论!


西秦懒仙










早在两次大战的间隙,西方军事理论家都普遍认为,用大规模空袭来削弱,乃至消灭敌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抵抗决心,在未来会成为重要,且常规的战争手段。两位理论奠基人包括意大利空军军官,《制空权》的作者朱里奥.杜黑,以及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

在B29的故乡美国,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些军官也在大战期间推敲未来战争的空中战略。据说一次自然灾害给了他们极大的灵感:1936年,一场波及匹兹堡的洪水摧毁了全美唯一一家能够生产飞机变矩螺旋桨的工厂,造成整个美国飞机制造工业的停顿。由此可以推到出一个结论,现代工业国家的工业网络实际非常脆弱,只要有效摧毁某些“结点”,就能造成大面积的生产瘫痪与经济损失,所以美国空军逐渐形成了一种主张:在全面战争中,只要优先摧毁敌人的运输,电力,燃料制造提炼和钢铁工业,就能使对方完全丧失继续维持战争的能力。

1943年春是“二战”空中战役的转折点,这一年英美军队取得了西线制空权。但另一个关键事件发生在前一年,1942年2月出任轰炸机司令部司令的阿瑟·哈里斯空军上将是“轰炸机制胜论”坚定的支持者。他主张集中使用大量轰炸机,对德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实施大规模轰炸,摧毁德国的战争能力,这就是他发明的所谓“面积轰炸”理论。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和邱吉尔确定了英美战略空军的分工,即代号为冲拳行动的大规模联合战略轰炸方案,美国重型轰炸机在白天轰炸德国境内的军事工业目标,而英国轰炸机则在夜间轰炸德国城市。这种战术最终绞杀了德国军事工业体系,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共有超过16000架盟军轰炸机被击落,英美飞行员阵亡人数高达76000名。

柯蒂斯.李梅是在对德轰炸作战中,崭露头角的最优秀空军指挥官,37岁就成为少将。在奔赴欧洲之前,他是305轰炸机大队的中校指挥官,因严苛的要求,而被部下称为铁傻蛋。他善于从盟国的经验和实战中汲取一切有效的知识,比如每个轰炸机群都应该设置一架领航长机,由最经验丰富的机组驾驶,为了使整个轰炸机群每一架飞机上的每一挺机枪都能有效发射火力,他为轰炸机群设置了被成为战斗箱子的队形,每个编队都处于不同高度的空域,每一架飞机都不会处于邻机的正上,正下,或者正左右方。李梅也喜欢和手下的年轻飞行员一起执行战斗任务(后来由于他得知原子弹项目的部分机密,在对日空袭阶段美国陆军禁止他继续随队出击,使得他大为光火)

欧战即将结束时,五角大楼就考虑将李梅派往太平洋战场,利用他宝贵的战略轰炸指挥能力和经验,摧毁日本的抵抗能力和意志,李梅手里有了更致命的武器,波音公司研制生产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整个研发项目耗资30亿美元,被称为仅次于原子弹的最大赌注。B29作战半径1600英里,载弹量7.5吨,最大飞行时速357英里,升限38000英尺,采用四具R-3350十八缸氣冷星型发动机,单具发动机功率高达2200马力,为了强化高空性能,每具引擎还配有2具通用动力的B-11式涡轮增压机。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享利·H·哈普·阿诺德将军尚未看到原型机,就游说美国政府订购了1664架。由于采用了加压机舱,以及宽大的机体内部空间,b29机组人员的舒适是以往轰炸机飞行员无法想象的:不用穿戴厚厚的羊皮飞行夹克和氧气面具。除了美国引以为傲的诺顿轰炸机瞄准具,b29装备的12挺.0.5英寸口径机枪都安装在电驱动炮塔中,炮手可以用“黑箱”机械计算机中控系统对其进行遥控操作。此外,b29还配置了贝尔实验室开发的apq-13机载雷达,复杂的系统使得b29上总共装有7台发电机,全部电线累计长度达到11英里。 1944年上半年,大威力的b29开始被布置到中国四川境内的空军基地,由于当时所有补给物资只能从驼峰航线运进中国,平均每6个B29运输架次,才能满足一次b29远程轰炸所需的燃料和弹药需求,平均一个月只能出击4次,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高空轰炸精度太低,恶劣的天气也导致不少b29在空袭过程中产生机械故障或失事。

很明显,b29的作战方式必须改变,也必须被部署在距离日本本土更近,接受补给更为便利的地点。 1944年8月,太平洋舰队终于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10月12日,第一架b29由第21航空队指挥官“万能机”汉塞尔少将驾驶,在塞班岛的简易跑道上降落。在此后的2个月内,海军工程营的推土机和起重机把塞班岛变成了巨大的现代化飞行基地,包括机库,维修中心,军官和士兵宿舍,甚至教堂,电影院,餐厅,网球场。11月24日,第一批146架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机场起飞,轰炸东京附近的中岛军用飞机制造厂,然而此时气候不佳,每个月只有大约七天,白昼条件良好到足以让b29进行目视高空轰炸,从而导致只有24架 b29完成投弹,造成的损害并不严重,同样,日本本土羸弱的防空火力和战斗机也没有对轰炸机群造成损害。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情况依旧没有什么改变,曾驾驶过b17“孟菲斯美女”号的王牌飞行员鲍勃.摩根中校挖苦说,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轰炸简直是无益的演习。

阿诺德中将最终下决心,用李梅替换了汉塞尔。1月19日,李梅上任,他决定,利用自己在欧洲的成功经验,组织更大的轰炸机群,在空中组成“战斗箱子”编队。白天的高空精确轰炸既然效果不佳,就改为夜间低空密集轰炸,这样就能避开令人讨厌,影响瞄准精度和飞行稳定性的高空气流。高爆炸弹也被更加致命的燃烧弹所替代。这种由哈佛大学化学专家费赛尔研发的新型炸弹,成分是在汽油中加入环烷酸铝盐和棕榈酸,从而使汽油胶化,燃烧更加充分,产生可怕的高温和持续破坏,同时燃烧中的汽油凝胶会急速消耗附近空气中的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造成生物窒息。即将配备在b29上的M69集束炸弹由38枚6磅重的凝固汽油弹组成。

1945年3月9日夜晚,李梅的新编队出击了,目标东京,轰炸高度被降低到了5000至8000英尺,每架b29搭载了7.3吨燃烧弹,为了将负重保持在轰炸机动力系统的有效负荷之内,李梅命令除了一门尾炮,全部334架b29将其他自卫武器一概拆除,原本的战斗机护航也被取消,因为它们没有夜间导航设备。所有飞行员,包括摩根中校在内,都在咒骂李梅,感觉自己将被送进虎口,有去无归。

然而,3月9日晚间的袭击是李梅战术的巨大成功,1600多吨凝固汽油炸弹产生了恐怖的火焰暴风,部分地区温度甚至达到1800华氏度以上,试图跳入河流,池塘或者喷泉中避难的人被活活煮死,试图在传统防空洞或者壕沟中避难的人则被高温炙烤致死,遗骸如同焦炭,东京市区有16.8平方英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人数超过10万,百万居民无家可归,即使在8000英尺空中,巨大的b29轰炸机也因为燃耗产生的巨大热气流而“像乒乓球一样晃动”,遇难者尸体所发出的恶心臭味甚至弥漫到了机舱之中,令人作呕。亲自指挥这次轰炸的托马斯.鲍尔准将称这次行动为“军事历史上敌人所遭受的最大灾难””

在随后的一周内,大阪,名古屋,和神户也遭遇了类似的厄运,严重地挫伤了日本朝野的抵抗意志和本来就薄弱的军事工业系统。另一项同样重要,但不知名得多的行动是b29布雷,共有超过12万枚水雷被b29轰炸机空投到了日本各大港口附近水域,使得日本各港口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陷入瘫痪,因触雷而沉默的日本运输船只高达300余艘,再加上美国潜艇的不懈努力,基本断绝了日本从残存的海外领地向本土继续输入工业原料,燃料和生活物资的希望。

到了1945年6月,b29已经基本将日本所有大城市夷为平地,李梅将目标转向了30万人口以下的中型城市。日本陆基航空兵此时已经只剩纸面上的能力,无法升空拦截,为了向美国实施报复,日本人唯一想得出来的办法就是手工制造数千个米纸气球,挂上小型燃烧弹,希望太平洋上的季风能将其吹到美国西海岸,只有少部分气球顺利到达,在俄勒冈州的森林里造成了几起小火灾,共计6人死亡,然而为了制造这种气球并加固其外层,日本政府还宣布禁止制造传统调料芥末,以便征用其原料山葵来制作气球表面的涂料..... 就在日本滑稽的气球炸弹升空之时,一队经过特殊改装的b29轰炸机,代号509混合大队进驻提安尼岛,8月,隶属该中队的伊诺拉.盖伊号和博克之车号,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战争结束了 根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的统计,b29统共造成了66万人死亡,46万人受伤,超过300万人无家可归,66座日本大城市被毁灭,然而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损失则微不足道 :349架b29,3415名空勤人员死亡或失踪。对于这种战略轰炸造成的平民伤亡,李梅承认它“可怕,但必要”,因为它有效地迅速结束了战争,避免了美军登录作战造成的更大损失,日本投降时担任首相的天皇重臣铃木贯太郎也在战后表示“B29的轰炸,是日本政府决心接受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


用户69792950182


1944年中期,美军控制了塞班岛,终于美国远程轰炸机B29作战半径可以覆盖日本本土,人类轰炸史上最辉煌、最惨无人道、也最具有争议的空中屠城上演,美国首次使用了黑科技凝固汽油弹,将整个东京城烧为废墟,其造成的伤亡和破坏远比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更厉害!

在美国控制塞班岛后,美国开始策划对日本本土的轰炸。1944年11月24日,88架轰炸机在白天轰炸东京,轰炸机在1万米投弹,效果非常不好。只有约30架轰炸机找到了目标,仅仅10%的炸弹命中目标。原因主要还是天气不好影响视野,另外日本军工业是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再有大工厂生产,目标太分散,总结经验的美国轰炸机部队司令李梅将军开始尝试火攻战术,惨绝人寰的火攻大轰炸开始了。


1945.2.23~24日,174架B29首次携带燃烧弹进行大规模轰炸,直接燃烧了2.56平方公里。李梅将军发现轰炸中日本抵抗非常弱,于是大胆拆除轰炸机的防御炮塔,以便携带更多燃烧弹。

1945.3.9日,334架B29再次光临东京,而且大胆采用低空贴脸扫荡式轰炸,这次轰炸美国首次采用最新黑科技“凝固汽油弹”,东京本来大多就是木质结构,2000多吨的凝固汽油弹让东京陷入火海,大火造成的气浪连轰炸机上都能感觉到,甚至都熏黑了轰炸机的腹部,彻夜轰炸后整个东京1/4被夷为平地,41万平方公里的被烧毁,8万多人直接烧死或窒息而死,100多万人无家可归,美军计划轰炸的22个目标全部摧毁。

间隔1天后,317架B29再次夜袭名古屋;

13日,300架B29再次光临大板;

16日,轰炸机群又光临神户,所到之处就感觉大地在燃烧。

5月9日,为了庆祝德国投降,300架B29再次光临东京投下了1800吨凝固燃烧弹,炸弹直接扔在居民密集区域,大火冲天连250公里外海上都能看到火光照亮的天空;

5.26日,500架B29再次携带4000吨凝固燃烧弹对东京进行了一次扫尾,整个东京彻底变成了一个死城,已经再无可炸价值了。

这种惨无人道的对密集城市进行轰炸,恐怕至少造成了日本100万人死亡,无家可归的人就更数不胜数了,造成的杀伤力比2颗原子弹还多,给人造成的创伤更是无法磨灭的,甚至战后李梅将军评价:如果太平洋战争美国失败,等待自己的结果只能是上绞刑架,但是美国胜利了,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


狼烟火燎


东京大轰炸一般指的是1945年二战末期时美国对东京的大规模轰炸行动。这一次轰炸对日本东京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其损失不亚于原子弹。据多方的资料统计来看,东京伤亡人数应该超过二十万,其中阵亡人数大约在八到十万,受伤人数在十万到十二万之间,距战后估计来看这些数字其实还是被大大压低了。

那么,为何美军使用常规轰炸机对日本东京的轰炸可以造成如此规模的破坏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二战末期日本海空军已经基本没有了实力,日本空军对前来轰炸的美国轰炸机基本毫无办法,其所剩无几的战斗机,根本无法拦截美军先进的B-29战略轰炸机的大机群。所以说,每一架出发的美国轰炸机,基本都能把炸弹投到目的地。

第二,那就是美军针对日本房屋多为木质的特点,特意地使用了燃烧弹作为主要的轰炸弹药。对于日本的木制建筑,燃烧弹其实比高爆弹更加有效。在东京大轰炸的时候,据说东京市区的河流都变成了滚烫的沸水,所有房子几乎烧成了一片火海。选择了正确的武器弹药,也是美军对日本造成如此大伤亡的原因。

最后,二战末期美军的实力已经十分强悍,装备也极为精良。美军空袭东京使用了超过340架的B-29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每架轰炸机携带的炸弹可以达到9吨,一次就将3000吨炸弹投入东京市区。如此规模的轰炸自然会对东京造成巨大的破坏。


科罗廖夫


遭到轰炸后的东京

东京大轰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东京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从1944年11月14日开始到日本投降,东京总共被轰炸了106次,包括5次大规模空袭(发生在1945年3月8日-10日、4月13日、4月15日、5月24日、5月25日-26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发生于1945年3月9日-10日的这次空袭。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军开始执行火牛轰炸行动,派出334架B-29超级堡垒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使用燃烧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轰炸。执行任务的每架飞机,都挂载了6到8吨的燃烧弹。

遭到轰炸后的东京

334架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共投下了超过2千吨燃烧弹。由于东京有不少建筑物都是传统的木造建筑,所以使当晚的东京出现了火灾旋风,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区内所有可燃物烧着。在这次轰炸中,东京约有四分之一被夷为平地(41平方公里),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余是住宅区,美军轰炸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被摧毁。大火之后,仅清理工作就进行了25天。

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估计,在这次轰炸中,估计近8.8万人在轰炸中死亡,4万多人受伤,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东京消防部门估计的死亡人数更高,他们估计,这次空袭造成97000人死亡,125000人受伤。但是实际伤亡人数可能比估计的更多(日本的一个教授估计,死亡人数在75000到200000之间)。

轰炸前(左)后(右)对比图

这次的轰炸,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轰炸(非核武器),破坏力可以和后来的核爆炸相比(例如长崎的核爆炸,战后统计死亡人数只有约140000人)。


飞机永动机


日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奇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这次突然袭击的战果让日本高兴了好一阵子,可这可算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虽然短时间内美国太平洋舰队无法与日本进行正面对抗,可是在美军极为强悍的工业底蕴下,日本战备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最后的最后,美军对日本的一次轰炸,震惊了全世界,并且被誉为最像核爆的轰炸-东京轰炸,而具体情况如何呢?可以说就是个人间炼狱

这场轰炸究竟有多么震撼呢?首先要了解一下当时东京的情况,在二战战争末期,许多日本东京的市民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城市很有可能是美军重点照顾的目标,所以开始向乡下转移,可是东京城内还是有40-50万左右的平民的,而很快,这个数字就会下跌一大截

东京轰炸分为三个阶段吧,分别是3月和5月中旬以及5月下旬,而轰炸以3月最为惨烈,堪称人间炼狱,美军在战争在研发的燃烧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没人能想到对于日本的木制结构的房屋有那么好的效果,3月的轰炸直接带走了10万日本市民的生命,伤者只会更多

而5月的两次轰炸因为3月的事情导致东京城内居民锐减(侥幸活下来的也有多远跑多远了),所以都是对建筑的摧毁较多,而也是因为居民的减少,救火完全来不及,至此,东京这个城市几乎失去了任何可以轰炸的目标,除了日本皇宫

所以说东京轰炸真的很恐怖了


霹雳火防务


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东京的一系列的大规模的轰炸,主要是指1945年3月10日和5月25日的两次轰炸。这一空袭史称“李梅火攻”

其实要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曾经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过东京等地,但是这次任务只是象征性的,而之后的两年多美军都没有条件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


后来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美国空军对日本98座城市实行轰炸,期间最著名的就是东京大轰炸,这是杜立特首次轰炸东京以来,美军再次轰炸东京,1945年1月,科斯蒂.李梅被认命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

同年2月23日至24日李梅首次组织对东京进行轰炸,也首次采取了燃烧弹,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光临东京上空,并投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把东京2.56平方公里的地方烧毁,这也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军出动334架B29轰炸机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个小时的轰炸,当晚东京出现火灾旋风。3月9日的这次轰炸是人类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空袭,东京约1/4被夷为平地,近10多万人死亡,其破坏力可以和后来的原子弹爆炸相媲美,大火以后,日本政府花费了25天才将烧焦的尸体清楚干净。

同年5月9日夜间300多架轰炸机再次光临东京上空,再次轮番轰炸两个半小时,5月26日500架轰炸机在来一次扫尾式轰炸,至此东京彻底成了死城,再也没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东京大轰炸在战争史上是人何交战国所遭受的最大灾难之一,仅3月9日的那一夜轰炸死亡的人数比后来比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雨后的心情l


提起二战,我们不能忘记80年前日本给我们中国人造成的极大苦难,在此小编先向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致敬!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大地上,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从此结束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对于抗日战争的结束,很多人都认为是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才让日本投降的。殊不知,让日本最终放弃武器的是,并不是这两颗原子弹,而是美国对其做了更可怕的攻击。背水一战,负隅顽抗的日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投降的!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开始对日宣战。美国刚开始对日本进行轰炸时,集中采用的是同欧洲战场对付德国类似的昼间精确轰炸。飞机白天出动,在万米高空以上对目标工业基地和工厂进行轰炸,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聪明的日本人很多武器零部件都是民间家庭式作坊生产,再将零部件运到工厂进行组装,非常分散,白天轰炸虽然目标清晰能炸毁总装工厂,却无法阻止小作坊持续生产。

后来,美国派出了空军将领柯蒂斯·李梅,他一直被美国称为冷战之鹰,对重型轰炸有极其的研究。李梅在轰炸之前,亲自驾机视察前线,发现日本的房屋主体结构多为木板,而且连成一片,消防能力非常薄弱,一旦起火将迅速蔓延,于是,决定改变以往的轰炸方式,改为夜间低空高强度燃烧弹轰炸。

1945年2月23日美军向日本投放了450吨的燃烧弹,这种燃烧弹能产生1000度的高温,瞬间日本东京就成为了一片火海,最终导致27920座房屋被摧毁、2.5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夷为平地,东京的惨状简直可以用地狱来形容!

美军对这次战绩非常满意,一面继续让日本投降,一面给日本百姓发布宣传,让他们尽快撤离自己的家园,否则会有更大的灾难,但是日本人仍然不听劝。

1945年3月7日,美军再次进行轰炸,这次动用334架轰炸机,一个晚上就将2000吨的燃烧弹投放到地面。据后来的一份统计表中,那天东京烧死了近9万人,10万多人烧成重伤,烧毁的建筑有26.7万座,还有41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平地,这场战役之惨状也被载入史册,被称为“东京大轰炸”。它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后来的广岛原子弹。

接下来,美军用同样的方法对大阪、神户等城市进行了攻击。仅仅几个月时间,整个日本都成为了一片火海,简直是人间地狱。据了解,李梅通过火攻战术造成了近50万日本平民死亡,800万平民流离失所,244万幢建筑物被毁,还有轰炸造成的肺结核、饥饿和无家可归带来的疾病等难以计数的人。96个日本城市遭到轰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区被烧毁面积均超过50%,东京、横滨56%,名古屋52%,大阪、神户57%;中小城市里,福井最高达96%,甲府72%,日立71%。自此,东京大轰炸使日本开始考虑停战……

最后,美国的两枚原子弹,更是锁定了战局,日本再没什么可以抵抗的,于是日本在1945年8月,向全世界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看来,只能对日本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才会让他们做出让步。

看完这些,读者大人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