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宣恩三棒鼓,棒鼓刀间的博弈抒写别样土家文化

恩施宣恩三棒鼓,棒鼓刀间的博弈抒写别样土家文化

在恩施的你也许看过绚丽多彩的舞龙灯,跳过美丽的摆手舞,土家婚礼上听过哭嫁歌,灵堂里看过撒尔嗬,却不一定见识和领悟过恩施土家“三棒鼓”的魅力。三棒鼓,又名花鼓子,是以抛三根棒和敲锣打鼓得名,是流传在宣恩及鄂湘边区酉水流域一带土家山寨的一项以打击乐器、口头文学、表演技艺合为一体的文体活动形式。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三棒鼓这类曲艺,出现在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宣恩三棒鼓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恩施宣恩三棒鼓,棒鼓刀间的博弈抒写别样土家文化

三棒鼓一般为五言四句押韵唱词,唱腔朴实,抑扬顿挫,其演唱内容相当丰富,听起来朗朗上口。现在传承下来的传统唱本近一百多个,比较出名的有如结婚时唱的《天仙配》,庆寿时唱的《八仙庆寿》,新屋落成时唱的《摇钱记》,追悼老人时则唱《十孝》等,群众即兴演唱的更是数不胜数。

恩施宣恩三棒鼓,棒鼓刀间的博弈抒写别样土家文化

三棒鼓的表演者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抛棒者为主演,鼓架上放一小圆鼓,用3根嵌有古铜钱的鼓棒抛耍,上下翻飞,铜钱相碰,清脆悦耳,木棒落鼓合拍成调,边抛边打边唱,可以见啥唱啥,随口辩答,很考验智慧和唱功。另外一人敲马锣,一人抛刀,一人耍“连绞棒”。抛刀棒技艺高超,花样繁多,通常有“闹春耕”、“收割打场”、“庆丰收”、“拜年节”四套,分“鲤鱼跳龙门”、“玉女穿梭”、“板岩漂滩”等项目。舞刀者兴之所至,突然把一刀抛得极高,另两刀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令人眼花缭乱,忍不住拍手叫绝。

恩施宣恩三棒鼓,棒鼓刀间的博弈抒写别样土家文化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且唱且演的表现形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三棒鼓也一度成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学习节目。在来凤县旧司、大河一带,就连三岁娃娃都会即兴演唱几句:“讲起打花鼓,硬是学得苦,三岁学到一十五,才会打花鼓。刀刀三块铁,敢抛不敢接,落到脚上要出血,找药要一歇……”

恩施宣恩三棒鼓,棒鼓刀间的博弈抒写别样土家文化

三棒鼓表演没有特定的时间,田间干活或拾柴放牛间歇时就地拣起几块石头或几截木棒即可演唱助兴,只不过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新居落成、做寿等重要场合时不管舞台和衣着都会相对比较浓重。在宣恩县沙道沟、李家河、高罗等地就活跃着一批三棒鼓的民间艺人,他们常年奔走在广大农村,出现在婚丧嫁娶、休闲娱乐、节目庆典等场合中。每年参与大小演出近百场,以这种方式不断的对三棒鼓进行着传承,使之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上它。它的发展还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源远流长继续流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