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大同是一個低調但實力非常的城市,它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又稱"煤都"。同時它也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擁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大同的歷史古蹟也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到大同旅遊,又怎麼能錯過雲岡石窟呢?雲岡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武州山南麓,距離市中心大概有16公里的距離,開車大約半小時的時間,也有從市裡直達雲岡石窟的公交車,交通非常便利。雲岡石窟東西綿延約1公里,除了石窟的部分,還有靈巖寺等一些其他的景點。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到了大同,住宿的位置可以選在魏都大道附近,到哪都比較方便。早上起來,找一家麵店,吃一碗熱氣騰騰的削麵或是豆麵,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一絲溫暖,瞬間激活身體裡還在沉睡的細胞。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吃過早飯便可以向雲岡石窟出發了,一路向西,依稀可見煤的痕跡,路邊那些已經廢棄的煤場,道路上因長時間拉煤而留下的黑色,這都是見證大同發展的痕跡。到達雲岡石窟,風從耳邊呼嘯而過,溫度也比市裡低了一些。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雲岡石窟的售票廳入口是一個向下的樓梯,這便是景區的入口。從樓梯旁往裡走是售票處,淡季(11約1日——次年3月底)一張票100元。買完票順著樓梯向下走,我們的石窟之旅也就正式開始了。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冬日裡的雲岡石窟,大片的景觀被白雪覆蓋,人流量不大,整個景區都比較靜謐。過了檢票口,映入眼簾的是曇曜廣場,曇曜的雕像佇立在廣場的中央。曇曜廣場是為了紀念曇曜高僧而建,曇曜高僧是雲岡石窟的開創者,雲岡石窟的第16窟——第20窟被稱為曇曜五窟,也是雲岡石窟的早期石窟。站在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好像瞬間周身的寒氣就被驅趕了,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裡竟也暖洋洋的。閉上眼睛仔細聆聽,便能聽到風吹動驚鳥鈴的聲音,"叮鈴鈴"清脆的聲響在空曠的環境下格外悅耳。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從曇曜廣場繼續向西,是一條通往靈巖寺的大道——佛光大道。走過佛光大道好像穿越了一般,大道兩側是"騎象四稜神柱",共有13對,遠看氣勢雄偉,近看盡顯神秘。眺望遠方,便可以看到靈巖寺,靈巖寺雖然是根據酈道元的《水經注》裡描繪的雲岡石窟的盛況而新建的仿古建築,但是從它整體的建築風格以及巍峨的樓閣,不難看出當時皇家寺院的恢弘和氣派。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穿過靈巖寺後便可到達石窟區。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現存洞窟有45個,大小佛像51000餘尊,規模宏大,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是佛教東傳中國後,第一個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締造而成,具有皇家風範。雲岡石窟的開鑿分為早期石窟、中期石窟和晚期石窟。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早期石窟就是之前我們說到的曇曜五窟,也就是雲岡石窟的第16窟——第20窟。這五個窟均為大像窟,每一個洞窟中的佛像都很高大,有的可達16.8米高。這五窟的主要造像為三世佛,高大的佛像,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子,無不顯示出質樸渾厚的風格,是中西融合的典範。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而這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第20窟的大佛,也是我們看到雲岡石窟的宣傳中出現最多的佛像。它的主像是釋迦牟尼,高13.7米,氣勢恢宏。因為窟前帶的坍塌,整個大佛裸露在外,所以又稱"露天大佛"。是雲岡石窟的代表作。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中期石窟是第16窟之前的洞窟,也是雲岡石窟開鑿的鼎盛時期。這時是北魏遷都洛陽之前,發展最興盛、最穩定的時期,也就是孝文帝時期。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第1、2窟緊密相連,佈局基本相同,是雲岡石窟僅有的一組塔廟窟,四壁的佛像風化比較嚴重。第2窟名為"寒泉洞",因北面的牆壁上有細泉,經窟內流出,所以被稱為"石窟寒泉",在明朝時曾被列入大同八大景之一。

第3窟是雲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直到北魏遷都洛陽前都沒有建好。這一窟分為前後室,在後室凸出的牆壁西側刻有三尊大佛,造像十分精美,面貌圓潤,衣紋流暢。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第5、6窟是一組雙窟,位於雲岡石窟的中部。第5窟內的主尊釋迦牟尼高達17米,是雲岡石窟最高的佛像。第6窟是雲岡石窟的"第一偉觀",窟內有一中心塔柱,高14.4米,圍繞著中心柱在周圍鐫刻著佛傳故事,生動形象的描繪了釋迦牟尼的一生,宏大的規模,精細的雕刻,是雲岡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第7、8窟是雲岡石窟開鑿最早的雙窟。第7窟內北面龕內雕有五尊佛,東南西三面牆壁佈滿佛龕雕像,形象逼真優美。以交腳像為中心的五尊佛組合在全國石窟中更為罕見。第8窟內東側為三面八臂的摩醯首羅天,西側為五頭六臂的鳩摩羅天,造型奇特,是雲岡石窟內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第9、10窟是造像佈局基本相同,窟內佛像雕刻精美,比例協調。單從外貌來看,這兩窟表現的是北魏時期三間殿的建築形象。

第11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東面牆壁上的題記,是雲岡石窟內存有的最早的銘記,字體採用魏體,體現了北魏時期的書法風格。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第12窟是"音樂窟",窟內雕像手持管絃,或彈或吹,造型各異,生動形象。他們手中所持古典樂器十分珍貴。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第13窟正中是一尊彌勒佛像,高13.5米,佛像胳膊下方雕有一託臂力士,二者巧妙的融為一體,體現了北魏匠人的超群想象力。

第14窟整體較小,但窟內的雕刻內容卻極為珍貴。西面牆壁下層的佛龕內,雕刻的是"請飯香土"維摩經變故事。

第15窟是比較奇特的一種窟形,窟內是以千佛造像為主,又稱"千佛洞"。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中期石窟是積極創新改革的時期,漢化趨勢發展迅速,此時的雕刻更加精細,內容繁複,風格更加的漢化,石窟藝術中國化也是在這時掀起並完成的。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晚期石窟是第21窟——第45窟,此時孝文帝已經遷都洛陽,這些石窟大多是一些達官顯貴所開鑿,多為中、小型石窟。雖然不是官方開鑿,但造像也大多為彌勒和釋迦。佛像菩薩的形象更加的清瘦,這就是北魏推行"漢化"改革而出現的一種新樣式,對中國石窟藝術形式的發展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站在高處向南邊遠望,會看到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建築,它由拱形建築交錯排列而成,遠眺好像此起彼伏的波浪,在房頂上立著三個字——博物館。整個博物館裡面講述了北魏時期的輝煌歷史,以及雲岡石窟的建造過程,闡述了石窟這種藝術形式的發展,展列著北魏時期的一些文物。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從博物館一直向東,經過禮佛大道,看到石破天驚的牌樓時,整個雲岡石窟的行程就已經接近尾聲了,一個環形的路程,大約用時兩小時左右。從出口出去以後會到食貨街上,這是一個仿古文化商業街,覺得累了餓了,可以在裡面吃點小吃,價格還算公道,但是一些紀念品一定要講價,謹慎購買。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雲岡石窟給人的印象是很震撼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中期石窟鐫刻精美,晚期石窟中國化明顯。雲岡石窟三個時期的發展,形象的表現了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以及逐漸民族化的過程。雲岡石窟掀開了石窟藝術中國化的序幕,中期石窟中出現的許多雕刻樣式在後來的石窟建造中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龍門石窟也是仿照了雲岡石窟的藝術形式。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雲岡石窟的開鑿具有獨一無二的歷史意義。這是一場文化尋根之旅,來到這,只一眼便是千年。閱讀北魏時期的歷史,感受石窟的雄偉壯觀,聽這一場來自千年之前的故事。

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開啟一段探索千年佛文化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