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北冥有魚》微課及知識點


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北冥有魚》微課及知識點


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北冥有魚》微課及知識點


《北冥有魚》閱讀練習

北冥( )有魚,其名曰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 )而飛,其翼若( )垂天之雲( )。是( )鳥也,海運( )則( )將徙( )於南冥。南冥者,天池( )也。齊諧者,志怪( 。志, 。)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 )三千里,摶( )扶搖

( )而上者九( )萬里,去( )( )六月息( )者也。"野馬( )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其( )遠而無所至極( )邪?其( )視下也,亦若是( )則已( )矣。

一、文學常識:

節選自《 》。作者 ,名時期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 並稱為" "。代表作《莊子》。《莊子》

的著作。現存33篇,包括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二、通假字:

北冥有魚 (" "通" ",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通" ",

三、詞性活用:

怒而飛 怒: 詞作 詞,

鯤之大 大: 詞作 詞,

《齊諧》者,志怪者也。 怪: 詞作 詞,

四、古今異義的詞:

野馬也,塵埃也。 古義: 。 今義:

南冥者,天池也。 古義: 。 今義: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古義: 。 今義:

五、一詞多義:

⑴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名列前茅。 (

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北山愚公長息曰。 (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⑶之: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

其翼若垂天之雲。 (

鵬之徙於南冥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⑷而:怒而飛。 (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

⑸則: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

時則不至。 (

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⑺其:其名為鯤。 (

不知其幾千裡也。 (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

六、文章理解及分析

1、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2、文章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3、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實的事例,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談你對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4、結合課文,然後給"大鵬"寫一個百科詞條(簡介)。


5、"鯤鵬"可高飛九萬里,能從北海飛到南海,但必須藉助"海運""扶搖",意在說明什麼?


6、下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逍遙遊(節選)》是《莊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最能體現莊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遙遊(節選)》的主旨在於說明人應當拋棄一切物累,以獲取最大的自由。

C.《逍遙遊(節選)》一文想象豐富,比喻靈活,文筆舒捲自如,令人歎服。

D.莊子代表了當時先進階級的思想主張,追求絕對自由,不與統治者合作。

7.本文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遊"有什麼聯繫?


8."野馬""塵埃"的運動依靠什麼?寫它們有什麼作用?


9.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麼道理?


10.你敬佩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


七、默寫重點句子

1.用誇張的手法寫鵬的脊背很寬很廣:

2.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鵬鳥在飛行時翅膀的樣子:

3.在《逍遙遊》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並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4.《逍遙遊》中描鵬鳥要飛到南海時的飛翔狀態的句子是:

5.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的句子是:

6.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麼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併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

7.可以概括出扶搖直上、鵬程萬里兩個成語的句子是:



中考演練

閱讀《北冥有魚》,完成後面題目。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怒而飛

②志怪者也

2.翻譯下面的句子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正色邪?

B.其名為鵬 有仙則名。

C.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鵬之背 鵬之徙於南冥也。

4.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一處)

其翼若垂天之雲。

5.用原文句子填空: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的句子是:

, 。

6.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麼?你認為怎樣才能達到莊子所描述的境界?


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北冥有魚》微課及知識點


《北冥有魚》知識點複習及閱讀練習參考答案

北冥(

通"溟",海)有魚,其名曰鯤(kūn)大魚名)。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傳說中的大鳥)。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振奮,這裡指用力鼓動翅膀)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懸掛在天空的雲)。是()鳥也,海運(海水運動)則()將徙(遷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也。齊諧者,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志,記載。)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擊水,拍打水面。)三千里,摶(tuán)(盤旋飛翔。)扶搖
(旋風)而上者九(表虛數,不是實指)萬里,去(離開)(憑藉)六月息(這裡指風)者也。"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湛藍),其正色邪?其(表示選擇)遠而無所至極(盡)邪?其(指大鵬。)視下也,亦若是(這樣)則已(罷了)矣。

一、文學常識:

節選自《莊子·逍遙遊》莊子,名周,戰國時期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

老子並稱為"老莊"。代表作《莊子》。《莊子》是莊子及其後學者的著作。現存33篇,包括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二、通假字:

北冥有魚 ("冥"通"溟",海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邪"通"耶",語氣詞,相當於"呢"

三、詞性活用:

怒而飛 怒:形容詞作動詞,奮發,振翅

鯤之大 大:形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

《齊諧》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四、古今異義的詞:

野馬也,塵埃也。 古義:流動的霧氣。 今義:野生之馬

南冥者,天池也。 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義:湖泊的名稱。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古義:海波動盪。 今義:海洋運輸

五、一詞多義:

⑴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名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出名

名列前茅。 (名次

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詞,氣息,這裡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詞,氣息

北山愚公長息曰。 (動詞,嘆氣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

⑶之: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助詞,的

其翼若垂天之雲。 (助詞,的

鵬之徙於南冥也。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⑷而:怒而飛。 (連詞,表修飾關係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

連詞,表修飾關係

⑸則: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

時則不至。 (或者

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詞,憑藉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詞,用

⑺其:其名為鯤。 (代詞,它的

不知其幾千裡也。 (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連詞,表選擇,是……還是……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他們

六、文章理解及分析

1、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說明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擺脫世俗的束縛。

2、文章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作者採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描寫大鵬起飛的氣勢,並不是對大鵬的讚美,重點是闡明"萬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鵬一樣,它的騰飛也需要"憑藉"。

3、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實的事例,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談你對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誇張,如在想象鯤、鵬形象時,作者極寫鯤鵬之大:"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極盡想象誇張之能事,闡明"萬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鵬一樣,它的騰飛也需要"憑藉"。

二是在想象中進行對比,極寫鯤、鵬之大,與之相呼應的,作者又舉出了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於"逍遙"境界的想象和創造,並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形象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熱烈追求。

4、結合課文,然後給"大鵬"寫一個百科詞條(簡介)。

鵬,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據莊周的《逍遙遊》記載,其由鯤變化而成。鵬的背,長達幾千裡,翅膀像掛在天邊的雲,可借風力南徙。


5、"鯤鵬"可高飛九萬里,能從北海飛到南海,但必須藉助"海運""扶搖",意在說明什麼?

文章中心談論的是何為"逍遙遊",而"海運""扶搖"指外物的力量。通過這些,我們可明白鯤鵬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逍遙"。

6、下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D )

A.《逍遙遊(節選)》是《莊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最能體現莊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遙遊(節選)》的主旨在於說明人應當拋棄一切物累,以獲取最大的自由。

C.《逍遙遊(節選)》一文想象豐富,比喻靈活,文筆舒捲自如,令人歎服。

D.莊子代表了當時先進階級的思想主張,追求絕對自由,不與統治者合作。

7.本文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遊"有什麼聯繫? 答: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藉六月的大風。說明世間萬物都要 憑藉外力才能活動,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所依憑。

8."野馬""塵埃"的運動依靠什麼?寫它們有什麼作用?

答:"野馬""塵埃"的運動也必須依靠氣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裡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要有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 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埃" 也好,狀似逍遙,其實並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9.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麼道理?

【解析】文章借鯤鵬奮飛必須憑藉海運和強大的風力、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來說明萬物有所待的道理。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動 活潑,頗具詩意,寓意雋永。

【答案】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於一定的條件, 它們的活動都要有所憑藉。

10.你敬佩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

【解析】言之成理即可。考生可以從鯤鵬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可以從淡泊名利、追求平凡來談談自己敬佩還是不敬佩的理由,關鍵是要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我敬佩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范仲淹、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示例二:我不敬佩,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七、默寫重點句子

1.用誇張的手法寫鵬的脊背很寬很廣: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2.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鵬鳥在飛行時翅膀的樣子: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3.在《逍遙遊》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並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逍遙遊》中描鵬鳥要飛到南海時的飛翔狀態的句子是: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5.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的句子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麼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併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7.可以概括出扶搖直上、鵬程萬里兩個成語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中考演練

閱讀《北冥有魚》,完成後面題目。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怒而飛

②志怪者也

2.翻譯下面的句子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正色邪?

B.其名為鵬 有仙則名。

C.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鵬之背 鵬之徙於南冥也。

4.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一處)

其翼若垂天之雲。

5.用原文句子填空: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的句子是:

, 。

6.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麼?你認為怎樣才能達到莊子所描述的境界?


中考演練參考答案:

1.①振奮,這裡指用力鼓動翅膀 ②記載

2.(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

3.C

4.其翼/若垂天之雲。

5.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說明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擺脫世俗的束縛。可以從努力學習,博聞強記,增強本領談;或從淡泊名利,追求平凡等角度去談。


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